臺積電在3nm製程工藝研發遇到瓶頸,3nm量產要「遲到」!

2021-01-13 OFweek維科網

即便沒有在2022年如期推出3nm量產,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在突破先進位程的道路上,身為晶片代工龍頭的臺積電從來不會吝惜在資金上的投入。

據臺媒報導,臺積電在2020年資本開支170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這其中絕大部分用於5nm的技術突破。

隨著3nm風險試產在即,臺積電在新一年的開支也將破新高。

但根據Digitimes的最新報導,臺積電在3nm製程工藝的研發上遇到了關鍵技術的瓶頸,研發也不得不推遲。

推遲的3nm

早在去年4月,受到疫情的影響,EUV光刻機等關鍵設備在物流上受到延誤,這也導致臺積電在設備安裝上遲遲無法按期完成,原計劃在6月份風險試產的3nm FinFET工藝,延期到10月份。

相應的,臺積電南科18廠原定於10月份安裝設備的3nm生產線也被順延一個季度,直到11月24日才正式開工,而量產則被延期到2022年。

目前尚不清楚臺積電在3nm工藝研發過程中遇到的關鍵瓶頸具體指什麼,但如果想順利在2022年完成量產,臺積電必須在技術上有所突破。

此前,臺積電CEO魏哲家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曾透露,他們的3nm工藝仍將採用成熟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技術(FinFET)。而作為競爭對手的三星在3nm工藝上將採用環繞柵極電晶體(GAAFET)技術。

儘管相比於N5(5nm),臺積電N3的密度提高了50%,但工藝上依舊是FinFET,換句話說,這次的臺積電太過於「保守」了。

這背後,是臺積電意圖兼顧成本與效能。畢竟從三星宣布的相關信息來看,3nm GAA技術的成本可能會超過5億美元,且其製造工藝與傳統的FinFET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在技術要求和難度上更上一層臺階。

就FinFET技術本身,隨著電晶體尺度向3nm 邁進,其尺寸已經去向縮小至極限。此時,無論是鰭片距離、短溝道效應、還是漏電和材料極限也使得電晶體製造變得岌岌可危,甚至物理結構都無法完成。

可以推測的是,臺積電已經找到了可行的改進方案,只是目前遇上了瓶頸。

5nm工藝「翻車」?

有人說,手機SoC前幾年井噴式的發展,主要是受益於晶片工藝以及散熱技術的進步。伴隨著技術和材料上的限制,手機SoC的瓶頸已經在5nm工藝上得到了體現。

隨著小米11的正式發布,短短幾個月裡,蘋果、華為、三星還有高通都相繼發布了各自的5nm晶片。

但從各家媒體的評測來看,這幾家公司的晶片都或多或少出現翻車的情況,實際性能提升並沒有宣傳中那麼優秀。

以驍龍888為例,這款晶片採用三星5nm LPE製程工藝,在這款晶片發布之前,蘋果A14和麒麟9000晶片都採用了臺積電代工的5nm製程工藝。

愛否科技的評測顯示,在3DMark壓力測試中,首發搭載驍龍888的小米11一直提醒溫度過高,導致測試無法進行。並且,在經過連續幾次的測試後,機身表面溫度達到了51度,而穩定性只有91%。這一問題在多家測評中均有出現。

針對小米11的翻車,有人把原因歸結於測試機相對較老的固件以及Arm和高通的設計問題,但事實上除了三星代工的驍龍888以外,由臺積電代工的5nm晶片同樣表現不理想。

比如相比A13,A14的性能提升並不明顯,而華為的麒麟9000晶片,功耗控制較之官方數據也存在較大差異。

單從測試結果來看,今年的5nm製程工藝,不管是臺積電還是三星,實際表現都沒能達到官方所宣傳的效果。

仔細來看,臺積電每隔兩年就將密度提升1.8倍的速度相當激進,遠高於業界水平,而三星同樣在追趕臺積電的道路上加快了腳步。

所以目前的臺積電在3nm上依然十分激進,並且沒有前人的經驗,即便沒有在022年如期推出3nm量產,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缺電,臺積電最大的隱患

在解決完工藝上的問題後,「缺電」就成了臺積電3nm道路上的最大威脅。

作為用電大戶,臺積電前幾年的用電量就佔據了全臺灣用電量的5%以上。

根據臺積電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16年臺積電用電量就已高達88.53億度,較2015年增加了11%。當時臺積電僅在竹科的Fab耗電功率已經超過72萬千瓦。到了2019年,臺積電的耗電量猛增到143.3億度。

在過去五年臺灣增長的用電量中,有三分之一都被臺積電佔用,而這只是臺灣地區龐大半導體企業中的一員。

按照原計劃的3nm量產時間,2022年到2023年應備總供電容量增加近100萬千瓦,2024年到2025年進一步大增257.6萬千瓦,而這恰好與臺積電3nm以及2nm量產時間相符合。

按照臺積電的估算,臺灣地區的備用電量遠遠無法滿足臺積電的需求。

臺積電造的每一顆晶片需要經過近3000道工序才能完工,而這其中需要利用大量的半導體設備,並一直維持恆溫、高壓等各種複雜環境,這一切都需要電,晶片越多、製程越先進,用的電就越多。

由於7nm以下的先進工藝製程必須要使用EUV光刻機,而一臺EUV光刻機,一天耗電3萬度。SK海力士此前就曾表示,「EUV的能源轉換效率(wall plug efficiency)只有0.02%左右。」極紫外光本身的損耗過大,這也是造成轉換率低的一大原因。

數據顯示,EUV機臺用電量佔臺積電公司能源使用50%以上,如果EUV機臺數量逐年增加,那麼臺積電對於電能的消耗也將進一步快速增長。

早在2015年的時候,張忠謀就指出,困擾臺積電發展的唯一要素就是缺電、停電,這一影響對於現階段的臺積電已經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後期的3nm、2nm工廠也出現停電情況,損失方面將會是5nm生產線的幾倍。

結語

在目前的情況之下,無論是GAA還是FinFET,都存在技術上的瓶頸。除了臺積電的3nm受限以外,無獨有偶,三星的3nm似乎也不順利,其晶圓工廠已經將進度調後。

圖 | 三星公布的5nm成本

不過,業內人士對於「臺積電2022年開始量產3nm工藝」還是充滿信心。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解決技術上的難題以外,臺積電還要從節省能源上下足功夫。

作者:家衡

相關焦點

  • 3nm工藝2022年量產,效能提升15%!臺積電未來繼續引領2nm製程工藝風潮
    圖片:來自IC insights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鎮球認為,臺積電要保持現在的發展勢頭,研發投入必不可少。他說:「10年前,臺積電大概有2千多名的研發人員,現在已經超過6千多人,在十年前臺積電每年研發的資金投入在10億美金左右,但在2020年研發將超過30億美金。」
  • 臺積電5nm節點投資250億美元,而3nm工藝也確定了投資計劃了
    打開APP 臺積電5nm節點投資250億美元,而3nm工藝也確定了投資計劃了 李倩 發表於 2018-08-17 10:28:30
  • 臺積電正按計劃推進3nm工藝在2022年下半年量產
    【TechWeb】11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今年一季度及二季度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臺積電CEO魏哲家透露他們的3nm工藝進展順利,計劃在2021年風險試產,2022年下半年大規模量產。
  • 臺積電3nm明年試產,將投入8000多名工程師攻克2nm
    8月25日消息,臺積電在其召開的第26屆技術研討會上,披露了旗下最新的5nm以及更先進的4nm、3nm製程工藝。此外,臺積電還正式宣布在臺灣新竹建設新的2nm研發中心,預計將有8000多名工程師投入到2nm工藝的研發上。
  • 臺積電三星3nm研發遭遇挑戰 但外媒稱仍有足夠時間在2022年開始量產
    【TechWeb】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此前的報導中,英文媒體援引產業鏈方面的消息報導稱,臺積電和三星的3nm工藝研發均遭遇關鍵瓶頸,研發進度也不得不推遲。
  • 消息人士:臺積電第二代3nm工藝2023年推出,蘋果率先採用
    12 月 2 日消息,據英文媒體報導,在 5nm 工藝大規模量產,為蘋果等廠商代工相關的晶片之後,臺積電下一階段晶片製程工藝研發及量產的重點就將是更先進的 3nm 工藝,廠房在上個月已經完工
  • 產業鏈人士:臺積電第二代 3nm 工藝計劃 2023 年推出,蘋果是頭號客戶
    12 月 2 日消息,據英文媒體報導,在 5nm 工藝大規模量產,為蘋果等廠商代工相關的晶片之後,臺積電下一階段晶片製程工藝研發及量產的重點就將是更先進的 3nm 工藝,廠房在上個月已經完工,計劃在 2021 年風險試產,2022 年下半年大規模量產。
  • 產業鏈人士:臺積電第二代3nm工藝計劃2023年推出 蘋果率先利用
    【TechWeb】12月2日消息,據英文媒體報導,在5nm工藝大規模量產,為蘋果等廠商代工相關的晶片之後,臺積電下一階段晶片製程工藝研發及量產的重點就將是更先進的3nm工藝,廠房在上個月已經完工,計劃在2021年風險試產,2022年下半年大規模量產。
  • 臺積電2020年量產5nm工藝 2nm工藝也已在路上
    隨著高通驍龍865晶片的發布,臺積電再次迎來一個大客戶訂單。而在當下常規的7nm工藝繼續領先外,臺積電正在積極布局5nm、3nm和2nm工藝。臺積電CFO何麗梅曾透露,受5G智慧型手機需求的推動,臺積電5nm製造工藝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實現量產,屆時,蘋果A14晶片有望率先採用。來自供應鏈消息透露,臺積電初期的5nm產能,將會被蘋果、華為包圓,蘋果更是會吃下約70%的第一期5nm產能。
  • 5nm晶片訂單爭奪戰打響
    進入2020年第三季度,臺積電5nm晶片開始大規模量產,該產能也成為了眾IC設計大廠爭奪的目標。據悉,高通、AMD、聯發科、NXP等客戶紛紛加速轉向5nm製程工藝,而且,後續5nm訂單還在不斷湧入臺積電。
  • 臺積電敲定先進位程量產時間表 5nm產能將增長超3倍
    5nm到3nm安排上了據張曉強介紹,臺積電已為其5nm、4nm、3nm製程初步定下量產時間表:其中,5nm製程將分為N5工藝以及加強版N5P工藝,N5工藝較同一時期量產的7nm N7工藝,速度提高15%,功耗降低30%,邏輯電晶體密度增1.8倍,良率也有所提高
  • 臺積電:5nm晶片已進入量產階段,明年或量產4nm
    C114訊 8月26日消息(樂思)在今日召開的「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暨南京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鎮球透露,臺積電的5nm晶片已進入量產階段 預計可能在明年批量生產4nm。
  • 阿斯麥1nm光刻機基本完成,臺積電、三星開啟晶片霸主之戰
    2017年張忠謀表示,臺積電、三星的競爭將會演變成一場戰爭,作為晶片代工霸主的臺積電一直在被三星追趕,而臺積電在5nm、7nm製程雖然一直領先,但是三星的腳步也是緊緊跟隨其後,而在3nm製程尚未定論之時,三星如果領先一步,臺積電將會失去霸主地位,也將會失寵。
  • 8000餘名工程師攻堅2nm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程極限
    工藝製程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且已實現量產的製程工藝當屬臺積電的5nm工藝,但臺積電明顯不滿足止步於5nm工藝,據悉,臺積電已啟動8000餘名工程師全力布局2nm工藝的研製,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領域的霸主地位。那麼2nm是否會是晶片製程工藝的物理極限嗎?
  • 臺積電:明年3nm試產、2nm研發中心落成,80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將入駐
    第二,更多 EUV 技術,臺積電 5nm 製程加強版(N5P)明年量產 臺積電的 5nm 製程與上一代 7nm 製程相比,無論在速度、功耗、邏輯密度上都有顯著提升與改善。其中,5nm 相較 7nm 在速度方面增加 15%、功耗降低 30%、邏輯密度提升 80%。
  • 臺積電3nm工藝遭遇挑戰,仍有足夠時間在2022年開始量產
    打開APP 臺積電3nm工藝遭遇挑戰,仍有足夠時間在2022年開始量產 TechWeb.com.cn 發表於 2021-01-05 11:08:30
  • 晶片製程之戰:從7nm到5nm,同場競技哪家強?
    製程工藝的進步將會為晶片帶來哪些屬性的提升呢?5nm製程工藝目前還沒有商用,我們不妨用10nm和7nm做個對比。以華為麒麟處理器來看,從麒麟970(臺積電10nm製程工藝)到麒麟980(臺積電7nm製程工藝),其電晶體數量從55億上升至69億,同比增長25.5%,這也導致其CPU性能提升50%、GPU性能提升100%、NPU性能也提升了100%。
  • 臺積電攻堅2nm投入8000工程師人力,到底工藝極限是幾納米?
    2020年8月25日開幕的在臺積電第26屆技術研討會上,臺積電確認了其5nm、6nm產品已在量產中,5nm將在明年推出N5P增強版外,同時,更先進的3nm、4nm也一併被公布。此外,臺積電還正式宣布建設新的研發中心,預計將投入8000多名工程師的人力到一條先進工藝生產線上,著力攻克2nm工藝。3nm是5nm的自然迭代,4nm理論上說是5nm的終極改良,2nm則是3nm之後的一次重要迭代。
  • 臺積電7nm產能已滿 預計招工3000人年薪200萬
    憑藉率先實現7nm工藝的量產,臺積電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儘管現在也開始受到了一些來自三星和威脅,但7nm產能早已被訂購一空。有報導稱,臺積電計劃再招工3000人,從而滿足生產的需求。臺積電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欲招聘職位包括半導體設備工程師、研發工程師、製程工程師、製程整合工程師,以及生產線技術人員等。臺積電員工年薪平均200萬元(新臺幣,下同)以上,碩士新人年薪將近140萬元,可望吸引新鮮人才踴躍投送履歷。
  • 臺積電在南科建3nm廠,美稱臺積電為最重要企業,臺媒:要小心
    臺積電在南科建3nm廠,美稱臺積電為最重要企業,臺媒:要小心 最近英特爾宣布7nm製程晶片生產計劃推遲12個月,並將最新設計的晶片外包給臺積電,讓臺積電再次揚名。股市也一路飆升,其市值已經達到29000億元人民幣,遠超包括英特爾在內的其他半導體企業,成為真正的半導體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