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比總裁還忙?一學期上12個興趣班可不能只算經濟帳

2020-12-19 北晚新視覺網

「教育從娃娃抓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從幼兒園、小學起就開始給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與課外班。美術、舞蹈、算數、英語、遊泳……一個7歲的孩子一學期竟要上十二個課外興趣班。興趣班的課程,真的越多越好麼?心理專家提醒,家長不要將過度的焦慮傳導給孩子。

12個課外班組成的「課外時間」

如果說忙碌也有評級的話,今年7歲的豆豆(化名)恐怕是孩子中的AAA級,比總裁還忙,因為他的課餘時間全部被課外班給佔據了。

課外班的課程,全部是豆豆的爸爸媽媽給選擇的,理由是作為新世紀的兒童,要德、智、體、美、勞,智商、情商和挫折商全面發展,不然很容易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被比下去。於是,一個學期,除了學校裡的課程之外,豆豆還需要參加名目繁多的課外班:美術、舞蹈、算數、英語、遊泳、籃球、鋼琴、跆拳道、書法,以及幾門學科課。舞蹈、籃球、跆拳道、鋼琴、書法等這些藝術類、運動類課程,是從幼兒園延續至今的興趣班,英語、算數和學科課程,是根據學校裡的課程內容而設置的。

每一門課外班,每周至少要上一次,而因為課程太多,豆豆的作息時間表被安排得像是一絲不苟的「數學方程式」。一些可以由老師上門「一對一」教學的課程,豆豆的爸爸媽媽就會安排不同的老師錯時到家裡進行輔導;而必須出外在課堂學習的課程,爸爸媽媽就會在學校放學後立即接他送往課外班。去課外班的通勤時間,也就成了豆豆吃晚飯的時間,他一定要在路上把裝在盒飯裡的飯菜給吃完,不然就再也擠不出時間而只能餓著肚子直到結束課程。

「我們看見的孩子,不是在放學回家去上課的路上,就是在放學去課外班上課的路上。」一位幼兒園的家長說。

3歲半娃娃2個興趣班起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句讓家長別落後在家庭教育的口號,讓70後、80後的「虎媽虎爸「們從幼兒園起就開始給孩子報名各種興趣班。

「我兒子在的幼兒園中班,每個小朋友至少都有兩個興趣班,多的能報名七個興趣班。」80後的媽媽小純告訴記者,對幼兒園的娃娃們來說,英語班是必上的,然後再加上一門藝術或運動班,男孩通常是跆拳道或足球,女孩一般都選舞蹈。其餘的興趣班,則由家長按需選擇,畫畫、輪滑、遊泳、主持人、戲劇表演、麵塑、架子鼓……「反正只要你想給孩子報名,各種民辦機構提供的興趣班種類可謂五花八門,令你目不暇接。」

就在這一周,小純媽媽剛剛給四歲半的兒子虎子新報了一個麵塑興趣班和一個跆拳道班,麵塑班是每16節課980元。「麵塑班說白了就是讓兒子去玩,可是沒辦法,兒子說上學期全班只有兩個小朋友沒報麵塑班,再不報顯得落後呀。」小純說,一兩歲時親子課,幼兒園時興趣班,到了小學還有價格更高的課外班和補習班,似乎永無盡頭。

也有個別的父母並不贊成從小就給孩子「輪番轟炸」的理念,然而,面對多數孩子都上興趣班的現實,這樣的父母顯得很異類。「我到現在就給女兒報了一個舞蹈班,但老師總勸我必須至少再報一個英語班。」媽媽小曉告訴記者,對於她沒給女兒報英語興趣班的事實,老師每每都會提及落後了,因為歲數更小的孩子也都在英語班,「等到幼兒園時你再給孩子報班,她學得就會比多數小朋友慢,那是很傷孩子自尊心的。」

一個班1萬元的經濟帳單

「你家孩子上了什麼興趣班啊?」「你家孩子上了幾個課外班?」「你家孩子英語班在哪兒上的啊?」小純媽媽每每參加同學聚會,孩子的興趣班和課外班永遠都是「虎媽虎爸」們聊天的焦點話題之一。在校外等著兒子放學時,打探各家孩子都上了什麼興趣班,也是家長們的樂趣。甚至,有一次在和客戶吃飯時,聊著聊著也繞到了孩子教育上,客戶告訴小純媽媽她剛給二年級的兒子上了半個學期的「一對一」補習班,儘管價格很貴花了10萬元,但兒子成績提高很多。

「可以說,在飯桌上、在微信上,只要有適齡孩子,教育都是繞不開的話題,從互相訴苦到最終互相打聽甚至較勁該為孩子多報哪個課外班。」小純媽媽說,家長的互相攀比讓自視民主開放的她都變得有些焦慮,不僅焦慮該給孩子上哪些班,也焦慮每一個興趣班背後的經濟支出,而這種焦慮又會傳導到自己的工作中。

「如今民辦機構的興趣班,均價基本在每節課120元到220元左右,一年下來基本至少都得1萬元。」小純媽媽向記者展示了給幼兒園小朋友上的某民辦機構跆拳道班的價格表,一年48個課時的課程,總價是8640元,平均每個課時180元;一年90個課時的課程,總價是14400元,平均每個課時160元。

記者也以家長的身份詢問了幾個興趣班。新東方旗下的「泡泡幼兒多元智能培養班」,針對5-6歲的幼兒,簡介中寫的是用動畫互動式教學模式,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注重提高幼兒的注意力等,一個課程的價格是32900元。針對3到5歲幼兒的瑞思英語課程,工作人員給出的價格是每課時130元。名為「桔子樹」的幼兒繪畫班,6到8人的集體班,15節課時的學費是3000元,平均一個課時是200元。

「一年三個興趣班的話,花費就至少在2.5萬元到3萬元,這還只是幼兒園。」每當有親戚建議小曉生二胎時,她都會把教育帳單拿出來,以勸說親戚們的好意,「再生一個養不起啊。」

實際上,教育成本高企已經成為造成一線城市年輕人生育意願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統計顯示,中國自2016年1月1日開始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當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786萬,比2015年多出生131萬人,成為2000年以來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但到了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生育意願下降,正成為令學者們關注的問題。在學者的分析中,造成生育意願的因素,除了隨著育齡婦女受高等教育等原因不斷推遲生育年齡外,也包括房價、教育支出等所導致的高養育成本。

警惕興趣班下的焦慮傳導

「12個興趣班確實太多了,7個興趣班還算合適吧。」「7個興趣班也太多了,3個興趣班最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後發現,在究竟該讓孩子上幾個興趣班的問題上,似乎總也找不到一個令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

曾經扎在興趣班「汪洋」裡的布丁媽媽,在一番嘗試後覺得,比較理智的興趣班數量是2到3門,既不能不能一味由著孩子的性子隨意報班,也不讓自己的錢包和精力雙雙被掏空。「我覺得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過於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同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在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孩子開闊視野。

也有家長提出,當別人家的孩子都上5個興趣班時,自己的孩子只上3個興趣班顯然就少了。「不能只考慮金錢和精力,而不考慮孩子的未來,那是對孩子不負責任。」一位父親就講到,既然社會競爭現實已經發展到從娃娃開始,那就得正視現實,從小努力培養孩子。

只是,父母們忘記多問一句,這種教育焦慮合理麼?

「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這是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的呼籲。武志紅在書中說,父母,尤其是媽媽,他們自己的成長停滯下來,對自己能否適應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焦慮,但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成長去解決問題,而是將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雙倍的壓力。

心理諮詢師李璐老師也告訴記者,看別人的孩子上了什麼興趣便也讓給自家的孩子報什麼興趣班,家長互相攀比的背後一定程度上是從眾心理的反映,在從眾心理之下,家長給孩子報的興趣班越來越多,孩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漸漸變成了惡性循環,也加深了家長自身的教育焦慮。「這種焦慮與恐懼,說明家長們沒有活在當下,沒有弄清楚孩子在當下適合什麼樣的教育。」李璐提到,更值得關注的是,家長的教育焦慮會傳導給孩子,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產生焦慮感,而過大的焦慮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將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家長們需要建立起強大心理,不要盲從,也別把焦慮傳導給孩子。」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趙瑩瑩

相關焦點

  • 娃娃的興趣班+補課費花脫30萬,在成都這還不是最貴的!
    養大一個娃,光興趣班補課班,就要花上好幾十萬。這筆帳,讓我們成都生活的仙女媽媽們,算給你看~但是看了下周邊的孩子或者小朋友班上的同學,侄兒子算是很少的了。@她說娃娃在讀小學二年級,英語一年2.5萬,數學一年大概1萬,二胡一年1.5萬,你說這是好多個LV。學校就是個大託管,要學東西還是在外面吧。@A力娃剛8歲讀二年級。
  • 贏在起跑線上?警惕!興趣班正在毀掉孩子
    贏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的共識。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贏在起跑線上呢?家長們思考這個問題,也是費了很大的功夫。都說要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更有人揚言,興趣要從娃娃抓起!在各種各樣的消費主義的洗腦下,常常活躍於各大城市的興趣班裡的,除了孩子們,還有各種各樣的家長們。聽說小王給他閨女報了個英語興趣班,我們家孩子,也得報一個。
  • 從幼兒園到大學,一個孩子在教育上要花費多少錢?算完帳的都哭了
    有朋友算了一筆帳: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報了各種興趣班,學費加興趣班的費用,四年花了20多萬,小學時興趣班加加減減的,還報了補習班,一年費用也在5萬上下,六年下來也花了30多萬,上了初中、高中後,興趣班停了,補習班加碼了,又是上名校、請名師補課,六年也花了小50萬了。
  • 一年給5歲女兒報7個班,孩子一上英語課就哭
    謝佳的女兒果果今年4歲,去年,她一口氣給女兒報了7個班,英語班、運動班、圍棋班、舞蹈班、數學班、語文班......簡直讓果果忙不過來。謝佳說:「以前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個天才,慢慢地發現她幹什麼都不行,當初給她報了7個班,現在已經退掉了4個。」果果是班裡最小的孩子,她最不喜歡的就是英語課,每天謝佳和老公幫女兒複習的時候,總是火藥味兒最濃的時候。苦苦堅持了3個月,果果還是一提上英語課就哭。
  • 北京7歲女孩日程表:一周上十幾個興趣班,這屆家長有多焦慮
    相比戴鏡洋要在彈鋼琴路上,要一條道走到黑,7歲的北京女孩湯笑嫣在興趣才藝上,幾乎是全面開花。 她每周要上十幾個興趣班,而且從2歲開始,就已經在上鋼琴班、朗誦班、聲樂班、舞蹈班…… 全職媽媽帶著她穿梭於各種興趣班,光是周六一天,就要上四個。 上午9點到10點,是尤克裡裡彈奏課。
  • 「麻雀學校」是關是留不能只算經濟帳
    ,兩人談到「微小學」,現在新聞不時報導一些山村的小學只有1個老師和幾個學生,學校人數還沒有一個家庭的人多。    對了,這「走教教師」現只在我們縣的隴城鎮試點,我在北京向隴城籍老鄉王託弟作了求證。之前常說「走讀學生」,現在是「走教教師」,只為保住「麻雀學校」。    那麼,「麻雀學校」是如何形成的?三個原因,一是山村小孩數量確實減少,二是一些孩子隨打工的父母去省城和外省讀書,三是山村孩子在本地也有「擇校熱」。這裡單說最後一個原因。
  • 你給孩子選對興趣班了嗎?如果碰上了這些興趣班,還不如不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話影響了好幾代父母和家長的育兒觀念,大多數家庭認為,孩子必須要從小抓起,「XX家的孩子3歲會背唐詩宋詞」「XX家長的女兒5歲的時候會彈鋼琴」等等。再加上,最近幾年由於網際網路行業的興趣,越來越多的「興趣班」如雨後春筍一樣,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呈現在家長的眼前,所以很多人越來越失去了理性,給孩子報了很多沒必要的興趣班。
  • 給孩子選興趣班一定得功利,不能讓孩子做主
    在榮媽看來4歲不是不能學,但是你會發現太小孩子會跟不上大家的進度,這個一定程度上是有挫敗感的,別人學個動作一學就會,自己怎麼都不對,你說氣不氣?當然孩子不同,因人而異,大榮的搏擊班就有個小朋友,胖胖的,特別超脫,做什麼都慢慢的,但他也從來不著急,每次也堅持來,從來沒見小胖子發過脾氣。
  • 在西安,養大一個孩子總共要花多少錢?算完這筆經濟帳無比扎心
    現在的西安父母 至少也會給孩子報一個興趣班 在西安,女孩子學個舞蹈 >一般的一個學期也得4000-5000元 一年就得1萬左右 有些再買個樂器什麼的,也上萬了 這樣算下來,六年最少也得8萬元
  • 你有沒有算過孩子的網球經濟帳...
    面對孩子的網球夢想,家長們想盡辦法想提供給孩子最好的,解決孩子的經濟上的後顧之憂。家長給孩子規劃的網球路,決定著你的投入,不但是經濟上的,同樣少不了精神上的。但現實的問題是,其實很多家長都算不清楚這本網球經濟帳,以及不知道自己要在孩子幾歲時進行體育方面的投入。
  • 5歲就扎進興趣班給孩子報班家長圖什麼
    7個興趣班,包括數學、書法、美術等。李女士坦言,從孩子5歲起,她就開始「廣撒網」為孩子尋找興趣點,「我想找到孩子在哪方面比較有天賦,等上小學課業緊張了,只挑選一兩項特長進行培養就好。」李女士說,這個過程中付出的時間和物質成本,是培養孩子過程中的必然。  對上興趣班持開放心態的陳先生表示,他和妻子工作都很忙,無暇教育孩子,與其交給老人,不如交給早教和培訓機構。
  • 給孩子報興趣班注意:三種興趣班不僅費錢還費時間,得不償失
    去年看過一個教育節目——《老師請回答》,有一期來了一個家庭,3年為了孩子上興趣班賣了北京的一套房,一共花了120多萬。有一個叫晴晴的女孩,今年七歲,三年的時間家人竟給她花了120萬的課外培訓費!!!可是主持人現場隨便出了個最簡單的加法6+9=?晴晴卻表示太難了,算不出來。這讓現場所有的老師都傻眼了。
  • 孩子的興趣班or家長的興趣班?興趣班對孩子真的有用嗎?
    昨天跟朋友聊天,說他家的孩子又報了一個興趣班:擊劍。然後問我朋友多少錢一年。朋友開心地說:5000塊一年。言下之意就是非常便宜。什麼?什麼時候5000一年的興趣班在家長眼裡都算便宜了。後來一想也就釋然了,跟其他的一年2、3萬的興趣班一比,5000一年的可不就是便宜了嗎!
  • 給孩子報興趣班注意:三種興趣班不僅費錢還費時間,得不償失
    看過一個教育節目——《老師請回答》,有一期來了一個家庭,3年為了孩子上興趣班賣了北京的一套房,一共花了120多萬。有一個叫晴晴的女孩,今年七歲,三年的時間家人竟給她花了120萬的課外培訓費!!!費用:跟公司籤約13.8萬,一對一聲樂表演40萬,工體演出30萬,紐約2次T臺20萬,還有各種興趣班的費用,共計120萬。
  • 廈門爸爸發愁:「孩子班裡每個小朋友至少有兩三個興趣班,感覺輸在起跑線上了!」別讓興趣班壓垮你的孩子...
    在班級裡,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在上培訓班,上兩三個班是正常。有的家長寧可自己的生活質量低一些,也要把孩子的課外培訓拉滿。家長見面一聊,你家孩子報了幾個班呀?報的都是什麼呀?仿佛培訓數量的多少,能側面展示家庭實力一樣。如果孩子啥都不學,好像又顯得格外平庸。
  • 這位媽媽為孩子報十幾個興趣班,只為孩子不輸給同齡人!
    最近,雲南盤龍區金康園小學的一群學生在2021年初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每個人估算了一筆「親情帳」。從三年級這名女生的帳單中可看見:一年來她共花費了父母122800元,按16年讀書生涯來算,共要花父母1964800元。
  • 鄭州一寶媽養孩子一年,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花費掉10個Gucci包!
    婧婧告訴寶姨:周末比工作日累多了,送娃去上各種班,無止境地等待,只能靠喝咖啡消磨時間「婧婧」報班心得:惆悵地前行著,無法暫停下來,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安安(化名)有個4歲的女兒,前一段剛給孩子報了明年的班,英語和美術,花費2萬,但在她看來,這些太少了,「只怪自己太窮苦,要不然還能多報點。」
  • 課外班孩子沒興趣就不用繼續上?學習始於興趣,卻不能只靠興趣
    晚上七點左右,去遊泳館參觀之前,他換好泳衣,到遊泳館看了一圈,他一直都處於興奮中。我問他,是辦個遊泳卡遊著玩,還是找教練上課學?他想了一下說,找教練吧,我還想學仰泳和蝶泳呢。然後就多了一個課外班。拿圍棋來說,孩子剛開始接觸的,是黑子和白子玩黑貓警長的遊戲,他們願意嘗試。但學著學著,新鮮感越來越少,套路越來越多,對局輸得越來越慘,只靠興趣就很難支撐下去了。
  • 李玫瑾:在孩子6歲前,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沒啥用還浪費錢
    正所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特別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興起之後,讓許多父母越來越發愁,生怕孩子在某個方面落其他人。我曾經看過一項教育支出佔家庭年收入的調查,發現每一年在教育上投入3.6-7.2萬的家庭佔了37%,而且大多數教育支出都花在了報興趣班上。你們還記得有一個新聞"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父母從3歲起就開始給孩子報興趣班,一直到7歲報了14個興趣班,花了近20萬,可是到最後孩子堅持學的就2、3個興趣班。
  • 一位3歲孩子母親算細帳
    一位3歲孩子母親算細帳  核心提示  「之前不符合條件生兩孩的,現在終於盼到了希望!」國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消息剛一發布,網友就在社交網絡平臺開始了各種調侃。是否生第二個孩子,對很多市民來說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除了精力和時間,更重要的是經濟條件是否能負擔。那麼,在唐山養一個孩子,經濟成本到底是多少呢?一位3歲孩子母親算了這樣一筆帳。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市民張女士和愛人都不是獨生子女,此前,他們無法再生兩孩,這讓夫妻倆覺得有些遺憾。「還是兩個孩子好,他們之間是個伴兒,我們以後老了也多一個人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