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歲女孩日程表:一周上十幾個興趣班,這屆家長有多焦慮

2020-12-16 騰訊網

靠譜童書每周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有人說,每個小孩都是老天發到每家每戶獨一無二的種子。

我想,在長出果實之前,誰也不知道老天發到自家的,到底是個啥種子?

這段時間見縫插針,看了北京衛視去年底拍的紀錄片《起跑線》,更是深有感觸,我娃到底是個啥種子——簡直是我們這一屆家長的靈魂拷問。

這部紀錄片跟拍了22個家庭近30個孩子,條件不錯的父母都在各顯神通,想把種子澆灌出更大的果實。

但一路走來,不乏心酸,糾結,迷茫和焦慮……養一個小孩,可謂嘗盡人間五味。

有著一張胖胖臉龐的8歲女孩戴鏡洋,學習鋼琴5年了,她出生於一個鋼琴之家,父母都是大學鋼琴專業的老師。

不論老天給他們家發的種子對不對路,戴鏡洋的屬性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被設定好。

父母希望她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最終考上中央音樂學院,成為一名職業鋼琴家,實現父母未曾實現的夢想。

她媽媽說,洋洋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抱她到鋼琴前,教她認音符、識譜和彈琴,剛開始還很開心地學,但興趣期過了以後,幾乎每天練琴都哭。

看過媽媽教洋洋練琴,就特能理解洋洋為什麼會哭。

「你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媽媽厲聲問已經練了七遍的洋洋。

「折指。」洋洋小聲地應了一句。

「哪根手指折了?」

「二指。」

「大點兒聲!」媽媽突然提高音量,把屏幕前的我都嚇一跳。

洋洋也被嚇哭了,卻不敢抬頭看媽媽。

「你是沒睡醒是吧?!」媽媽臉上嚴肅緊繃的線條,令人窒息。

鏡頭前,記者問洋洋,你喜歡彈鋼琴嗎?

空氣出奇地安靜,她看看左邊,又看看右邊,再看看地下,沒有回答。

不論怎樣,洋洋的父母從沒有動搖讓她練下去的決心,不但花費重金請當年教過她爸爸的老教授來教洋洋彈琴,還為她舉辦教學音樂會,給她增加公開演奏的經驗。

可是,當洋洋演砸了一場教學音樂會時,媽媽痛心疾首地說,那是一場災難,孩子再也站不起來了,這幾年的辛苦是不是白費了。

如此輕易地全盤否定一切,暗藏的是父母一顆時刻焦灼和踟躕的心。

他們孤注一擲,其實也無法篤定老天的旨意,孩子到底是不是走鋼琴專業之路的那塊料子。

記者問洋洋,你覺得爸媽為什麼想讓你練琴?

洋洋說,因為怕我以後學習不會太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去收破爛。

這樣的理解讓人啞然,父母為了讓孩子堅定無疑地走在他們安排好的路上,洗腦的理由如此經不起推敲,卻恰到好處地唬住了孩子。

洋洋爸爸侃侃而談他的看法:

這麼大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很多路其實是家長指引的方向,如果因為孩子不喜歡或者哭鬧而停下來,以後再學任何一門專業的時候,都學不下去。因為他學什麼,他都會遇到困難。

把鋼琴看作吃飯本錢的父母,這麼認為也許無可厚非。

可8歲的洋洋從來沒有機會接觸鋼琴以外的項目,輕易評判她不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對她會不會有點不公平?

相比戴鏡洋要在彈鋼琴路上,要一條道走到黑,7歲的北京女孩湯笑嫣在興趣才藝上,幾乎是全面開花。

她每周要上十幾個興趣班,而且從2歲開始,就已經在上鋼琴班、朗誦班、聲樂班、舞蹈班……

全職媽媽帶著她穿梭於各種興趣班,光是周六一天,就要上四個。

上午9點到10點,是尤克裡裡彈奏課。

媽媽坐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的女兒,一邊彈奏曲子,一邊學唱外文歌曲。

接著11點到12點是聲樂課,湯笑嫣要把嘴巴張到最大,學習發聲。

午餐隨便在街邊找了一家麵店,快速扒拉兩口,就要去趕車。

上課下課,上車下車,媽媽焦急地催促「快點快點」,馬不停蹄地領著她趕赴下一個興趣班,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

下午1點到3點,是湯笑嫣的舞蹈課,隨著老師有節奏的鼓聲,她和其他孩子在不斷地下腰壓腿,下巴磕在堅硬的地板上。

下了課,母女倆還要從朝陽區趕到海澱區上西班牙語課,而它的時間是下午2點到5點,即便時間段有重合,媽媽還是堅持讓女兒上著。

媽媽說,女兒一歲九個月時,路遇一個海選,她自己登臺念了一首唐詩,還唱了一首很完整的歌,居然得獎了,所以媽媽覺得,應該在朗誦、歌唱還有舞蹈方面去培養她,因為她很有表現力。

生怕孩子的天賦埋沒在自己手裡,恐怕是大多數父母都會得的心病。可一周十幾個興趣班,感覺已經不是「天賦」能承受得了的。

和戴鏡洋的父母想的一樣,湯笑嫣媽媽也認為,孩子從小培養興趣,靠的是父母的指引。

但她的培養風格,卻是戴鏡洋父母只執著鋼琴的另一個極端——

她像是除了自己辛勤勞作,澆水灌溉,還請來了十幾輪太陽,對女兒24小時360度無死角日照光曬,力求長出完美無缺又種類多樣的果實。

但孩子不是毫無知覺的家長作品,當記者問笑嫣,願不願意上興趣班時,她笑著坦誠,有的願意,有的不願意。

記者又問她,不願意的跟媽媽說過嗎?她扭捏著回答,我不敢跟她說,因為她會反對的。

孩子爸爸試圖提一點反對意見,卻被媽媽一口一個「人家」擋了回來。

你知道人家都上多少個班嗎?

你不上,就落後了,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媽媽這麼直白又赤裸地表明自己不服輸的心態,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見。

在他們眼裡,培養孩子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成了一場你追我趕,沒有盡頭的軍備競賽。

孩子到底是什麼種子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不能結出比別人小的果實。

理性的父母絕對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可也沒人敢說他們從不糾結。

山東臨沂的12歲男孩黃璽,學習國畫一年了,他希望兩年以後順利考上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每周五晚上,爸爸媽媽和他都要一起開車到棗莊,再從棗莊坐高鐵到北京,和出身中央美術學院的輔導老師學習國畫。

就為了他能師承正統,每周末一家人的跨省奔波,開銷達到5000塊。

黃璽媽媽說,12歲了,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去幹什麼,做父母的的,也算尊重他的選擇吧。

但其實,黃璽在學國畫之前,在父母的主導下,已經練了5年的鋼琴,在找到國畫這個愛好以後,他哭得淚流滿面不再碰任何一個琴鍵。

眼睜睜看著5年的心血付之東流,黃璽的父母最終接受兒子喜歡上國畫,真不知道是欣喜還是無奈。

我突然想到戴鏡洋和湯笑嫣,也都只有七八歲,如果說她們這時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幾年以後,她們也許就會有明確而又濃烈的「不喜歡」。

不過,黃璽一家除了單純興趣培養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挑戰。

他們想要兒子通過藝考之路,避開山東大省的高考獨木橋。2017年,山東考生的211大學錄取率全國倒數第二。

他們計劃等黃璽初三時,休學半個學期,接受專業的美術訓練,但黃璽的班主任知道這一消息,旗幟鮮明地投了反對票。

她還把黃璽父母約到學校談話:「你們對黃璽太沒有信心,他的學習成績很好,參加高考,他有能力,肯定能行!放棄學習去學國畫,太浪費了。」

老師的一番話,讓黃璽父母又猶豫了。

他們對黃璽這顆種子是不是真的有國畫天賦,其實心裡沒什麼底。如果學習拼得過,參加高考結局會更好嗎?

沒有人能給他們正確答案。

但他們尊重和支持孩子,為了孩子的熱愛全力以赴的姿態,還是深深感動了我。

無論選擇哪一條路,這樣的孩子都不會太差吧。

教育發展到如今這個時代,已經成為了一種「私人訂製」。

每位父母都想做得更好,無論是複製、盲從還是探索,每一個育兒故事的背後,都隱藏著父母對孩子的期待。

可這份期待是不是合理,孩子能不能達到這份期待,需要我們常常跳出父母的身份,用旁觀者的姿態去審視。

拍完這部紀錄片以後,戴鏡洋的父母漸漸有了改變,不再執著於女兒一定要選擇鋼琴專業,想等女兒讀完初中,再問問女兒來定奪。

而湯笑嫣的媽媽也有了反思,給孩子減了不少興趣班,和爸爸也達成了共識。

如果還有父母正在步入魔障,也是時候醒了吧。

-End-

相關焦點

  • 6歲女孩日程表曝光:一天十幾個興趣班,摧毀一個孩子很簡單
    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的家長和以前的家長不同,以前只要孩子能夠上學考個好的學校,安安穩穩的工作就行了,不需要多麼出彩。可現在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過度重視,才剛剛步入學齡前的兒童,就已經被家長安排了好多興趣班,這樣過度重視讓孩子焦慮,家長忽視了這個年齡的孩子該有的活潑。那些忙碌在各個興趣班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被緊張的氛圍包裹著。整天就是在興趣班和去興趣班的路上,身上看不出稚嫩的活潑,只有滿臉的疲憊。
  • 7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十幾個興趣班 , 只為贏在起跑線
    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給孩子上各種興趣班。這樣耗時耗錢耗精力的武裝,對孩子真的有用嗎?1「你給孩子報多少個興趣班?」「從小到大,十幾個吧......我告訴你這不多,我有朋友的孩子從周一上到周日呢。」
  • 6歲女孩控訴「爸媽不是好人」,十幾個興趣班背後藏著父母的焦慮
    最近看了一檔兒童成長觀察紀實真人秀《告訴世界我可以》,裡面一個6歲的杭州女孩,讓我滿眼心疼。報興趣班是潮流趨勢有報告顯示:上海、北京、深圳共有78.4%的家庭在最近一年中有過教育培訓的消費,培訓消費約佔家庭總收入的9.4%,已經超過了家庭的旅遊支出,接近家庭的餐飲消費的支出。
  • 5歲娃報7個興趣班——誰在催生家長的「起跑線焦慮」
    新華社廣州12月13日電 題:5歲娃報7個興趣班——誰在催生家長的「起跑線焦慮」  新華社記者 鄭天虹、肖思思、胡林果  一位在師範院校任教的媽媽告訴記者,她給5歲的兒子報了7個興趣班,包括數學、書法、美術等。作為教育工作者,她認為這都是孩子必須具備的素質。
  • 焦慮!寶寶慢慢長大了,5-10歲女孩報什麼興趣班比較合適?
    焦慮!寶寶慢慢長大了,5-10歲女孩報什麼興趣班比較合適?現在如果哪個孩子沒在外面上個興趣班,出去大多都會被人說這個家長不負責。整個社會都是這樣,大家都在讓孩子上興趣班,導致了很多家長的人焦慮。5—10歲的女孩,目前學的最多的就是鋼琴、古箏、舞蹈、畫畫、走在大街上問,10個孩子有八九個都學過這些。但如果你想給孩子報興趣班,建議你不要看別人報啥,自己就給孩子報啥。給孩子報興趣班首先要考慮孩子有沒有興趣。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十幾個興趣班全副武裝,卻最終輸在起跑線……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她一口氣給6歲的女兒報了10個輔導班:主播、模特、英語、滑冰、畫畫、中國舞……把孩子的一天安排得密密麻麻。從早上9點出門,到晚上7點多回家,孩子不是在上課,就是去輔導班的路上,連吃飯都是在車上解決。上了一天興趣班,還有沒做完的數學題等著她完成。
  • 從中產到破產只要一個暑假:上再多的興趣班,也治不了家長的焦慮
    看了一下後面的跟帖,許多人像我一樣,也覺得這太嚇人了。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現身說法,比這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多得是。在教育這條路上,有數不清的寶媽寶爸,在燒大錢、花精力,為孩子的未來死拼。03 我想,他們可能瘋了其實,我自己也真的沒有想到,上興趣班這回事,從兩三歲就開始了。我自己也在捲入這個漩渦中。
  • 連興趣班都搞出「鄙視鏈」來了,這屆老父母的焦慮指數爆表了
    網上有老父母感慨:孩子班上40個人,學鋼琴的起碼有一半,藝術節登臺表演鋼琴。為了孩子有個「更高雅」的興趣,年輕的老父母們早就走火入魔了。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一對一課時500元,每周上兩次課,來迴路程要花費兩個多小時。讓黃卉有些煩心的不僅是舟車勞頓,上了半年課,孩子對學習雙簧管還是不太感興趣。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曝光:十幾個興趣班武裝,卻最終輸在起跑線
    《告訴世界我可以》中,6歲的女孩甜心,對「樹洞」悄悄說過這樣的心裡話: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她一口氣給6歲的女兒報了10個輔導班:從早上9點出門,到晚上7點多回家上了一天興趣班,還有沒做完的數學題等著她完成。
  • 中國家長最願意為了什麼花錢?答案來了!一起看看這屆父母有多拼
    家長為孩子的教育花錢,那可是毫不手軟的,報這個興趣班,上那個補習班,生怕孩子沒學好,生怕孩子落後於他人。01.碎鈔機,吞金獸……砸錢給孩子報N個培訓班,這屆父母到底有多拼?養育一個孩子,除了基本的吃穿住行和學校費用外,最燒錢的就是教育培訓費了。這年頭,沒給孩子報幾個培訓班,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家長。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因為小時候上了太多興趣班,長時間在家裡,無法出去玩,所以成為媽媽後的她,決定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再給她壓力,讓她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鄭希怡給5歲的女兒報了一所特殊的學校,沒有學習,沒有壓力,只在田地上玩耍、種菜。
  • 7歲孩子比總裁還忙?一學期上12個興趣班可不能只算經濟帳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從幼兒園、小學起就開始給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與課外班。美術、舞蹈、算數、英語、遊泳……一個7歲的孩子一學期竟要上十二個課外興趣班。興趣班的課程,真的越多越好麼?心理專家提醒,家長不要將過度的焦慮傳導給孩子。
  • 興趣班也有鄙視鏈?家長的焦慮怎麼破?
    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一些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興趣為參考,而是認為越貴、越冷門的興趣班,越「高大上」。「很多人都說,學古箏、揚琴、吉他不上檔次,學鋼琴、小提琴的人又太多,要學就學一門罕見的,對孩子發展有好處。」一位家長說。在體育、棋類興趣班中,也存在一條越來越明顯的「鄙視鏈」。
  • 這張日程表背後,也許是中產階級主婦們揮之不去的焦慮 …
    這張日程表,我覺得大家探討的主要是兩點:第一、6小時睡眠會不會影響小孩健康?第二、小孩有必要上那麼多培訓課?先來說說睡眠時間夠不夠的問題那麼,6小時睡眠會不會影響小孩健康呢?好吧,脫開這張日程表,最後咱們來談談 「中產家庭媽媽的焦慮」 今天這張日程表,以及這張日程表引發的網絡熱議,在檁子看來,還是反映了這個時代媽媽們(也包括爸爸們)的一種很深的焦慮。
  • 女孩一周被逼上十個興趣班,哭訴:「我有個假媽媽」
    單親家庭的「隱傷」前段時間,「奶爸帶孩子騎行西藏」火上了熱搜,沒想到這對父女正是節目中亮相的第一組家庭。,甜心媽媽簡直就是《三十而已》顧佳的翻版,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並為此付出巨大努力。孩子的日程表滿滿當當,一周十來個興趣班,幾乎精確到分鐘,每天上課都像打仗般緊張,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 7歲孩子一周要上5種「興趣班」!鋼琴舞蹈都排不上號!看完扎心了……
    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課程不僅排得滿,內容也與大眾認知的鋼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記者在吉林、湖南等地採訪發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
  • 家長做好這一點,比上什麼興趣班都有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會選擇讓孩子去學習幾門藝術課,在周末的時候也會為孩子報一些學校科目的輔導班,興趣課包括舞蹈唱歌畫畫等這一類的培訓班。這樣看似是為了孩子的今後發展做打算,不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輸給別家孩子,但給孩子報上三四個培訓班,輔導班讓孩子喘不過氣來,看似為了孩子的未來好,其實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
  • 幼兒園興趣班鄙視鏈告訴你: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究竟有多高?
    古有「孟母三遷」,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習氛圍和成長環境而搬家。今有「三十而已顧佳」,為了讓孩子進入頂尖幼兒園,賣掉房子並貸款買了一套高端學區房。而劇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的行為,更是引發了網友廣泛討論。你會用盡一切方法給孩子報「高端」興趣班嗎?
  • 媽媽給6歲小女孩報10個興趣班:「我小時候不補課,輕鬆考上985,為什麼我孩子卻不行?」
    最近,有一位杭州6歲小女孩的日程表引發了巨大爭議:在這張課表上,每天都排得滿滿當當。▼女孩媽媽表示,這都是她一手籌劃的,現在競爭壓力這麼大,身邊的家長都在給娃報輔導班,為了不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一口氣給她報了10個興趣班:模特、英語、主播、畫畫、舞蹈……早上9點出門,到晚上7點多回家,孩子不是在上課,就是去輔導班的路上,連吃飯都是在車上解決。
  • 那個給娃報十幾個興趣班的媽,終於把老公逼到了大街上
    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已經成了風氣,誰家不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二十年前的風氣是誰報班誰傻瓜,現在是誰不報班誰傻瓜。這不,當報班這事達到了極致時,終於有位爸爸走了極端。微博有網友上傳了一段視頻,有個爸爸站在大街上哭訴,說老婆給一年級的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一家人連在一起吃個飯的時間都沒有。自己晚上想看個電視,老婆不允許,讓他出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