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曝光:十幾個興趣班武裝,卻最終輸在起跑線

2020-11-05 菡媽育兒文檔

當媽以後,最心碎痛苦的是什麼?


我想,莫過於我們掏心掏肺,卻變成了孩子討厭的人。


《告訴世界我可以》中,6歲的女孩甜心,對「樹洞」悄悄說過這樣的心裡話:


你覺得爸爸媽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不好的人。


為什麼總說媽媽是假媽媽呢,真媽媽去哪裡了?


——真媽媽丟了。



你喜歡媽媽在家嗎?


——不喜歡,因為媽媽不在家,我還可以玩一會兒。



孩子的幾句悄悄話,卻讓媽媽瞬間情緒崩潰,淚如雨下。



設身處地的想想,哪個媽媽聽到孩子這麼說,都會傷心難過上好幾天吧。


甜心媽還是個全職媽媽,全身心投入在孩子身上,24小時的陪伴,換來的卻是孩子的不理解,甚至疏遠。


兒童教育專家錢志亮曾說:


「親子關係大於教育,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把親子關係建立好。」



當孩子口出「傷人」,和我們日漸疏遠的時候,不妨停下來,找一找我們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父母的包辦式養育

充滿了控制和壓迫



每個爹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甜心媽也一樣。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她一口氣給6歲的女兒報了10個輔導班:


主播、模特、英語、滑冰、畫畫、中國舞……



把孩子的一天安排得密密麻麻。



從早上9點出門,到晚上7點多回家,孩子不是在上課,就是去輔導班的路上,連吃飯都是在車上解決。


上了一天興趣班,還有沒做完的數學題等著她完成。


在這樣的高強度規劃下,和旁邊的小女孩一比,甜心雖然人在課堂,眉頭卻總是皺得很緊,有些心不在焉。



而孩子上課的同時,媽媽又會緊鑼密鼓地把明天的課程安排起來,看得魏坤琳都有些吃驚。



當然,除了學業和興趣班,甜心媽媽對孩子的控制並不止於此。


她還包辦了孩子的朋友圈,「希望孩子能交上優質的朋友。」



甜心的生日party上,媽媽精心挑選了她認為「值得交往的朋友」。


過生日,不應該是開心嗎?但甜心又被安排了主持人的任務,不僅要提前串詞,還要當小導遊接待其他小朋友。


Party開始,甜心有些怯懦膽小,不想主持。


媽媽很快就不耐煩了,不停在旁邊提示、催促,孩子只能像個小機器人一樣,按照既定的安排背詞。



甚至連孩子對著攝像機說悄悄話,因為沒聽見甜心說話,媽媽就開始吼:


「你是不是不認真,是不是沒按要求做?!」



孩子被嚇了一跳,只能委屈地解釋:我很認真啊……



甜心媽媽,就好像一隻直升機一樣,在女兒的頭頂盤旋打轉,時時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以「為她好」的名義,強制孩子按照自己制定出的道路走下去。



李雪曾經說:


「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人天生渴望自由,哪裡有控制,哪裡就有一顆想要逃離的心。


6歲的小甜心,雖然還無力反抗,但對父母的疏遠和躲避,早就寫在了臉上。



過度養育的背後

焦慮的父母



我們都知道過度控制、管教孩子不好,但為什麼自己還是不想撒手呢?


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控制,往往來源自己內心的焦慮。


因為愛孩子,我們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不讓他吃自己吃過的苦,走自己走過的彎路。


甜心媽媽就是這樣的想法,她在鏡頭前直言不諱:
「希望我的孩子、兒女以後可以不用像我和她爸爸那樣的辛苦,為此,我們想努力的給她創造好一點的條件。」



加上現在的教育競爭壓力又越來越大,一群孩子都在憋著勁兒的奔跑,生怕自己的孩子跑偏了,跑慢了。


另一方面,我們又總怕孩子的能力不夠,難以應付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


這種焦慮的無限放大,就有了一個事事想控制的父母。


心理專家曾奇峰說過:


「一定程度的擔心如果飽含愛意的話,那麼過度的擔心就等於詛咒。


因為過度的擔心,隨之而來的就是過度的控制。」


甜心在連軸轉的興趣班中,大腦已經轉得非常疲乏了,很難吸收進新的東西,甚至產生了應付、抗拒的心態。


就像她對著鏡頭偷偷說的那樣:


媽媽給她報的很多興趣班,她都不喜歡,她喜歡畫畫,媽媽總是說她畫得不好。



焦慮,會讓父母忘記孩子的需求和興趣,忽視了孩子的成長規律,控制著孩子按自己規劃的路線,嚴絲合縫地走下去,演變成了控制和高壓。


而這種違背成長規律的教養,註定是出力不見功,吃力不討好。



你越是控制,孩子越受傷



其實在我們身邊,像甜心媽媽這樣的父母並不少見:


孩子做作業,守在旁邊盯著,哪裡做得不對,第一時間就要指出來糾正;

當孩子和朋友吵架後,替孩子出頭、解決問題;

隔三差五要給老師發微信、打電話,恨不得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



但父母越是做得面面俱到,對孩子將來的成長就越不利。


俄羅斯女攝影師Anna Radchenko曾拍過一組《母愛的反面》,將這種「過度養育」,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


別把自己活成刺蝟,想保護孩子,卻用愛扎傷了孩子。



過度的愛,是一種沉重的枷鎖,讓孩子喘不過氣來。



以愛之名的操控,會讓孩子變成「提線木偶」,失去了自我和靈魂。



一方面,孩子一旦失去自主選擇權,自我價值感就會低下,容易變得自卑、敏感、做事謹小慎微,缺乏冒險精神。


另一方面,因為總有父母第一時間跳出來告訴孩子「正確選項」。


孩子也因此跳過了嘗試、思考、犯錯,積累經驗的過程,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也一直得不到鍛鍊。


但我們不可能永遠陪著孩子,當他脫離了「無菌」的溫室,嬌弱的花朵,真的能經受風雨嗎?




當孩子的拐杖

不如當一盞燈



說實話,這世界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父母。


我們每個人身上,也多多少少都有點過度控制的影子。


將別人當做一面鏡子,照照自己,也許我們就能規避掉養育不必要走的彎路。


作為父母應該明白,孩子不僅僅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更是獨立的個體。


我們在養育中,應該賦予的,是讓他獨立前行的能力和精神。



好的父母,應該做孩子前進道路上的光,而不是拐杖。


一個孩子的快樂和美好未來,其實並不衝突,關鍵就在於我們是怎麼做。


在紀錄片《中國少年故事》中,10歲的椒椒,每個周末也穿梭在各個課外班間:


架子鼓、管樂、合唱團、擊劍、書法、編程……並且還取得了不少成績。



但和甜心不同的是,當椒椒被問到給媽媽打幾分的時候,他非常爽快的給媽媽打了10分。



同樣是滿滿的興趣班,為什麼兩個孩子對媽媽的態度差別這麼大?


在椒椒媽媽對孩子說的這段話裡,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爸爸媽媽希望在未來,你能成為一個快樂的普通人,做一個即使生活平凡,也能活得出彩的人。」



而這些課外興趣班,也都尊重了孩子的愛好,椒椒才能堅持下來。


都說最頂級的雞飼料,不過是孩子自雞。


孩子的成長,必然少不了父母的督促、引導,以及適當的「逼一把」。


但歸根結底,父母最好的身份不過是「領航員」,而不是24小時的「監工」。



父母需要不斷的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天賦和能力,幫助孩子找到他的興趣所在。


然後站在孩子背後,在他怕苦怕累時候推一把,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拉一把。


只有跟孩子站在一起,激發出孩子自己發自心底的喜愛,才是他進步源源不斷的動力。


凡事過猶不及,太多的控制和管教,反而會適得其反。


為人父母,希望孩子好,就更要放下手中的「遙控器」,讓他們自己長出鋼筋鐵骨,沐愛飛翔。

相關焦點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十幾個興趣班全副武裝,卻最終輸在起跑線……
    《告訴世界我可以》中,6歲的女孩甜心,對「樹洞」悄悄說過這樣的心裡話:你覺得爸爸媽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不好的人。為什麼總說媽媽是假媽媽呢,真媽媽去哪裡了?——真媽媽丟了。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她一口氣給6歲的女兒報了10個輔導班:主播、模特、英語、滑冰、畫畫、中國舞……把孩子的一天安排得密密麻麻。
  • 7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十幾個興趣班 , 只為贏在起跑線
    樂爸寄語Hi,大家好,我是樂爸,育兒路上我們結伴同行~真正的起跑線,或許正是父母的智慧心靈。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給孩子上各種興趣班。這樣耗時耗錢耗精力的武裝,對孩子真的有用嗎?1「你給孩子報多少個興趣班?」
  • 6歲女孩日程表曝光:一天十幾個興趣班,摧毀一個孩子很簡單
    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的家長和以前的家長不同,以前只要孩子能夠上學考個好的學校,安安穩穩的工作就行了,不需要多麼出彩。可現在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過度重視,才剛剛步入學齡前的兒童,就已經被家長安排了好多興趣班,這樣過度重視讓孩子焦慮,家長忽視了這個年齡的孩子該有的活潑。那些忙碌在各個興趣班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被緊張的氛圍包裹著。整天就是在興趣班和去興趣班的路上,身上看不出稚嫩的活潑,只有滿臉的疲憊。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節目中,鄭希怡自曝了育兒觀。因為小時候上了太多興趣班,長時間在家裡,無法出去玩,所以成為媽媽後的她,決定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再給她壓力,讓她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鄭希怡給5歲的女兒報了一所特殊的學校,沒有學習,沒有壓力,只在田地上玩耍、種菜。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想摧毀一個娃,從起跑線開始
    ,要求孩子必須要按照自己的日程表來,成為更優秀的人。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讓人吃驚前些天,一位杭州的6歲小女孩的一天就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看完了這一位6歲小女孩的一天之後,有很多人都表示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 北京7歲女孩日程表:一周上十幾個興趣班,這屆家長有多焦慮
    我想,在長出果實之前,誰也不知道老天發到自家的,到底是個啥種子? 這段時間見縫插針,看了北京衛視去年底拍的紀錄片《起跑線》,更是深有感觸,我娃到底是個啥種子——簡直是我們這一屆家長的靈魂拷問。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墊底!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世間萬千美好,與你一同分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成功鼓動著萬千父母不惜砸重金,只為在各個方面培養孩子。每一個腦中存在著這句話的父母,就像打了雞血一般,每天鼓足勁給孩子安排,臉上永遠寫著:不能輸!哪怕孩子已經邊學邊抹淚,也得狠下心來!瞧瞧,沙溢的兒子安吉也「難逃此劫」!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的存在實則是孩子的比賽,父母的戰場
    孩子還未出生,父母的胎教就提上了日程,讓孩子在孕期就接受音樂胎教、童話胎教等,以此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育。孩子出生後,早教班、興趣班從小抓起,早中晚排滿課程,還沒到上學的年齡卻比學生還忙。現在哪個孩子還沒學過一兩門特長呢?近日,一條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在網絡上引起眾人熱議。
  • 圍觀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墊底,網友:人間不值得
    今日話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都給孩子報了哪些興趣班?從孕媽參加的胎教班,到孩子參加的早教班,早教產業鏈不斷前移,好多父母真是從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開始努力,為的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今,中產階層家庭在孩子的培養上真是「壓力山大」,畢竟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考級的科目種類也越來越多,各類考到滿級的孩子,年齡也越來越小。在圍觀了一些中產家庭給孩子報的興趣班時,居然發現興趣班也存在著「金字塔」,而之前還大熱的鋼琴,現在已經成為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的墊底項目。
  • 6歲女孩控訴「爸媽不是好人」,十幾個興趣班背後藏著父母的焦慮
    為了讓娃贏在起跑線上,很多父母都迫不及待的給孩子報了一大堆興趣班:英語班、美術班、舞蹈班、音樂班,還有邏輯思維、科學啟蒙·····各種各樣,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即使是周六周末也不得休息。最近看了一檔兒童成長觀察紀實真人秀《告訴世界我可以》,裡面一個6歲的杭州女孩,讓我滿眼心疼。
  • 3到5的孩子可以報哪些興趣班,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孩子從3歲開始,除去上幼兒園外,很多的家長利用孩子周末及寒假及暑假的時間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小面小編就跟大家聊聊孩子在3到5歲都可以報哪些興趣班的。 3到5的孩子可以報哪些興趣班,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1、 美術繪畫 一般孩子從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不過,中產不能滿足於標配。他們臉上永遠寫著三個字:不能輸。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朋友圈沒曬過娃全副武裝在馬背上的照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中產。  一節課500-1000塊錢,中產爸媽咬咬牙也能承受。但問題是,如果只是周末騎著俱樂部的馬在室內跑一圈,頂多算個入門。真要到後面,租馬、買裝備、買馬、寄養……價格是呈指數倍增長。
  • 跟超職教育學家庭教育丨孩子學鋼琴會輸在起跑線上?興趣班鄙視鏈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當代家長打拼的精神支柱,掙錢加班都是為了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坐火箭。以前,孩子學個鋼琴,大家會誇他真厲害,孩子真坐得住,如果學個古箏,大家就更是讚不絕口,說這孩子將來有大出息。現在:你家孩子學鋼琴啊?太low了吧。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只能墊底
    家庭年收入50萬以上,父母是高知、企業管理層或體制內人群,家庭年消費30萬以上,才能稱得上中產。他們的孩子往往就讀於優質的公立或國際學校,10歲之前就去過三到五個國家,英語、鋼琴、畫畫、舞蹈、遊泳……都是標配。不過,中產不能滿足於標配。他們臉上永遠寫著三個字:不能輸。
  • 當代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只能墊底,排名第一的聞所未聞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當代中產的育兒觀念,那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人們早就已爛熟於心的雞湯,深深地刺激著中產爸媽們的神經。十年前學鋼琴的孩子,還是班上少有的小天才,如今鋼琴卻只能處於興趣班鄙視鏈的最底端。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一半以上都是學鋼琴的。當代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只能墊底何為中產?
  •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世紀最毒迷魂湯。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
  • 6歲女孩練舞蹈致癱瘓,興趣班雖好也要注意安全
    6歲女孩練舞蹈致癱瘓,興趣班雖好也要注意安全又到了暑假了,這應該是每個學生最期待的假期了,因為假期有兩個月,每個人都想要在這兩個月裡好好玩耍,可是,作為很多家長卻不是這樣想的,絕大部分家長想的是兩個月那麼長的時間,怎麼可以白白浪費呢
  • 中產孩子興趣班也配有鄙視鏈?
    「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多少的中國式爸媽說的話。《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中顯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當代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為67點,整體處於比較焦慮的狀態。對於80後家長和他們的00後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最具挑戰的時代。有錢家庭送孩子讀國際學校,留學海外,貧困家庭只能自力更生,而中產家庭為了讓孩子有個更好的未來,興趣班更是沒有斷過。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然而,在一線城市中產的門檻更高家庭年收入50萬以上父母是高知、企業管理層或體制內人群家庭年消費30萬以上才能稱得上中產他們的孩子往往就讀於優質的公立或國際學校10歲之前就去過三到五個國家孩子太累了中產爸媽搖搖頭:學得太基礎了,不行不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
  • 媽媽給6歲小女孩報10個興趣班:「我小時候不補課,輕鬆考上985,為什麼我孩子卻不行?」
    最近,有一位杭州6歲小女孩的日程表引發了巨大爭議:在這張課表上,每天都排得滿滿當當。▼女孩媽媽表示,這都是她一手籌劃的,現在競爭壓力這麼大,身邊的家長都在給娃報輔導班,為了不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一口氣給她報了10個興趣班:模特、英語、主播、畫畫、舞蹈……早上9點出門,到晚上7點多回家,孩子不是在上課,就是去輔導班的路上,連吃飯都是在車上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