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只能排最後?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2020-08-28 神鳥獨賣

中產父母臉上永遠寫著三個字:不能輸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世紀最毒迷魂湯。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

  

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的中產家庭標準是:年收入10-50萬元,有房有車能旅遊。

  

然而,在一線城市,中產的門檻更高。家庭年收入50萬以上,父母是高知、企業管理層或體制內人群,家庭年消費30萬以上,才能稱得上中產。

  

他們的孩子往往就讀於優質的公立或國際學校,10歲之前就去過三到五個國家,英語、鋼琴、畫畫、舞蹈、遊泳……都是標配。

  

不過,中產不能滿足於標配。他們臉上永遠寫著三個字:不能輸。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

  

周一鋼琴、周二奧數、周三圍棋、周四英語、周五書法、周六畫畫……只有周日一天自由活動。

  

普通人睜大雙眼:這媽瘋了吧?孩子太累了。

  

中產爸媽搖搖頭:學得太基礎了,不行不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

  

①運動類鄙視鏈

 

 

馬術>高爾夫>冰球>擊劍>棒球/美式橄欖球>花滑>網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桌球>遊泳>跑步

  

體育,永遠是精英教育的核心。在中產爸媽看來,運動不只是流汗,更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挑戰,是毅力與耐力的體現。

  

而在國外,體育更被看作是規則意識、團隊合作能力的體現。要申請國外頂級名校,往往離不開小眾體育加分項目。

  

近幾年,馬術突然火了起來。朋友圈沒曬過娃全副武裝在馬背上的照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中產。

  

一節課500-1000塊錢,中產爸媽咬咬牙也能承受。但問題是,如果只是周末騎著俱樂部的馬在室內跑一圈,頂多算個入門。真要到後面,租馬、買裝備、買馬、寄養……價格是呈指數倍增長。

  

不過,大部分送孩子學馬術的中產爸媽看重的不是結果,而是——學過。

  

首先,馬術夠酷。別人問孩子有什麼技能的時候,琴棋書畫歌舞球,搞不好就要當場表演一段。唯獨馬術兩個字,從嘴裡蹦出來就贏了。別人除了驚嘆以外,永遠沒法讓你展示一下這個技能。(與之相似的還有帆板和滑雪)

  

另外,馬術能提高圈層。「馬術圈子很小,能輕鬆地幫孩子篩選到高階層的朋友,自動屏蔽屌絲同學的騷擾。」一位國際知名車企分析師媽媽說。

  

除了馬術,名校敲門磚高爾夫、冰球和擊劍也備受中產媽媽青睞。

  

學高爾夫的,俱樂部入會費在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學費還要另算;

  

學擊劍的每次擊劍課50分鐘,穿脫衣服要60分鐘,讓孩子體會那種帶上頭盔拿起劍、向對手敬禮、一個攻步邁出去的儀式感;

  

學網球的,為了激發孩子興趣,家長甚至會直接約李娜一起吃飯。

  

很多中產爸媽報興趣班的初衷是為了開發孩子潛能,一不小心變成了名利的角逐場。孩子的興趣班,是父母的眼界、能力和階層,是幫孩子構築自己的朋友圈,而興趣卻成了最不重要的。

  

②樂器類鄙視鏈

  


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

  

在這屆中產父母小時候,學鋼琴的家庭非富即貴,而如今已成為養娃標配。網上有家長調侃「孩子班上40人,學鋼琴的佔一半,登臺表演要搖號。」

  

相似境遇的還有古箏、吉他和尤克裡裡。

  

二十年前,學古箏的自帶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氣質,現在只能淪為公司年會串場表演;

  

十年前,抱著吉他唱一首《董小姐》就可以追到心愛的女生,如今成為天橋底下藝人的飯碗;

  

五年前,學尤克裡裡的都是文藝小清新,可誰能想到如今自我介紹中提到都會被群嘲。

  

而小提琴就不一樣了,當了二十多年王子,從未被輕慢。為什麼?

  

一個是貴,一把發音健康音色優美的小提琴起碼三四萬;另一個是難,鋼琴再不濟也能彈個哆來咪,堅持學、考級曲子反覆練,也能過九級。小提琴呢,你手把手教都不一定能找準調,培養出一個小提琴苗子需要的不只是money,更是運氣。

  

另一個近幾年比較火的樂器就是大提琴,可配樂可獨奏,數量稀缺,已經有了鄙視小提琴的苗頭。

  

然而,這些在豎琴和管風琴面前都得夾著尾巴走。

  

豎琴論難度不比小提琴和鋼琴難,論實用性曲目狹窄實用性不強,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貴和稀缺。一把豎琴價格在10-20萬上下,滿大街的琴行,找不到賣豎琴的,想找個豎琴老師也很難,孩子學豎琴意味著家長的能力:花得起錢,找得到資源。

  

而管風琴,就是音樂廳本體,學得咋樣也沒人敢問,畢竟彈管風琴的一般身後都會自動出現聖光……

  

有知乎網友回憶,「有一次去國家大劇院,我看見音樂廳最上層有一架鋼琴,再一看是管風琴鍵盤,瞬間覺得管風琴這麼小啊,然後我突然間看到了管風琴背後的那整堵高牆……」

  

③智力類鄙視鏈

  


圍棋>西洋棋>中國象棋>軍棋>五子棋>跳棋

  

在棋類運動中,學圍棋的站在人類智力的巔峰鄙視一切,其他棋種都是膚淺的遊戲;

  

學西洋棋的鄙視學象棋的只能跟老頭過招,沒有胸懷世界;

  

軍棋、五子棋、跳棋在前三者眼中根本不算棋,連個興趣班都沒有,就是一哄孩子玩具。

  

然而, 所有學棋的都被其他類別的興趣班鄙視——不太有錢的樣子。

  

不過,學棋的家長並不在意,「學別的都是花架子,高智商、懂戰略、講大局的人不屑於跟人比」,轉身籤了續費單。

  

薛丁格的中產能有多有錢?


  

不只常規種類,近幾年,邏輯思維、機器人編程、樂高建構、兒童戲劇等新興興趣班如雨後春筍,挨個鞭笞著中產父母的錢包。

  

有人對這屆中產做了統計,有八成家庭的課外教育投入超過1萬,有五成家庭超過2萬。

  

在一線城市,文化課+藝術+體育的組合成為大多數家庭的養娃標配,2018年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2019年變成了八萬。

  

「課外輔導班不是在培養你的孩子,就是在培養你孩子的競爭對手。」所有家長都不願意孩子在競爭中落後,仿佛教育就是一場遊戲,氪金才有勝算。

  

不要小瞧任何一個在海澱黃莊騎電動車戴防曬帽+冰袖的中年婦女,不開家裡ABB的唯一原因就是怕堵車。時間就是金錢,600塊錢一小時的課,誰都耽誤不起。

 

是的,跟那些「嚇唬人」的興趣班相比,有些興趣班註定報上了就不能佛系。

  

如今的名校,門檻越來越高,沒有拿得出手的特長,連簡歷都過不了。這裡說的「特長」,就是有含金量的等級證書。

  

為了擠進名校,有人賣掉五環外遠大新,花1000萬買下學區老破小;有人放著大平層不住,每月1萬5在教育資源豐富的片區租個小兩居陪讀。

  

在他們身上,你絲毫看不出中產的樣子。

  

上世紀80年代的筒子樓,擁擠、老舊、緊鄰馬路、沒有小區,為了孩子上學一住就是6年;

  

199元的迪卡儂優衣庫,配上學而思的帆布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只有在他們給孩子報班刷卡的時候,掏出iPhone6plus,隨手輸入密碼,你才反應過來,這可能是你一年的開銷。

  

不要被這屆中產的表面矇騙,要看他有多少錢數娃最靠譜。

  

有一個娃的是準中產;

  

有兩個娃的是土豪;

  

有三個娃的是土豪裡的戰鬥豪。

  

然而,對於外界的評價,中產心中滿是無奈,「去掉日常開銷,還完房貸,交完興趣班的錢,錢包比臉乾淨,我是啥中產,我是無產階級。」

  

中產父母,世界上最焦慮的人

 

 

《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當代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為67點,整體處於比較焦慮的狀態,而中產家長是焦慮中的焦慮。

  

不只中國,在英美等發達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舉全家之力,把孩子託舉得高一點,讓下一代看得更遠一些,是全世界父母共同的期許。

  

愛爾蘭諮詢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發布的《私人輔導 - 市場分析,趨勢與預測》報告顯示,全球82家私人輔導機構,美國的佔了幾乎60%, 有49家機構在列。其餘英國8家,中國6家,加拿大2家,德國2家,韓國,日本各1家。

  

在全加州第1、全美排名第33的惠特尼高中,為了拿到最高的GPA成績4.0,學生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每天灌下4杯咖啡,保證自己可以精神充沛進行學習。

  

而在英國,課外輔導已經上升到軍備競賽級別。調查顯示,有27%的英國孩子參加課外輔導,這一比例在倫敦則高達41%。

  

「有些人就出生在羅馬,卻還比你辛苦、比你勤奮、比你更努力。」這碗被認為是製造焦慮的毒雞湯,揭露的卻是現代社會的殘酷真相。

  

越往上走,階層跨越越困難,越沒有絕對的公平。


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面對的是一個確定性的東西,只要考過多少分,就能進什麼樣的學校;而對於渴望進入頂尖學府的中產孩子來說,不管籌夠多少技能,進入學校都是沒準兒的事情。

  

所謂的「門檻」,本質上不是讓你進入,而是將你排除。去「標準化」的選拔方式,比標準化更加嚴苛。

  

中產和中產的孩子們,只能不停地努力工作和學習,必須接近滿分,才有可能成為那1%。

  

……

  

有人說,這屆中產家長把自己和孩子逼得太狠了。讓孩子自由選擇、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好麼?

  

在某高知論壇上,關於「為什麼雞娃」,點讚最高的回答是:

  

「大多數人費勁雞娃,並不是指望孩子能出人投地,而是不想讓他在殘酷的競爭中墜落。突破上限極其困難,但跌破底線很容易。」

  

這屆年輕人十幾二十歲就恐婚恐育,中產看了笑而不語。如果一個人張口閉口勸你生娃,他一定不是中產父母。被孩子扒了一層皮的中產只會告訴你:

  

慎重 慎重 慎重

相關焦點

  • 鋼琴只能排最後?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他們的孩子往往就讀於優質的公立或國際學校,10歲之前就去過三到五個國家,英語、鋼琴、畫畫、舞蹈、遊泳……都是標配。不過,中產不能滿足於標配。他們臉上永遠寫著三個字: 不能輸。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只能排最後?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鋼琴、周二奧數、周三圍棋、周四英語、周五書法、周六畫畫……只有周日一天自由活動。普通人睜大雙眼:這媽瘋了吧?孩子太累了。中產爸媽搖搖頭:學得太基礎了,不行不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只能排最後?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孩子太累了。中產爸媽搖搖頭:學得太基礎了,不行不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最後,選興趣班家長要戴有色眼鏡嗎?
    嗨大家好我是一名寶媽齊知予,今天咱們要說的話題是: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最後,選興趣班家長不應該戴有色眼鏡一、何為中產階級剛剛在標題中說中產階級,到底年入多少的家庭可以稱之為中產家庭呢?二、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最後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但家長們卻越發焦慮,前幾天,「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成了微博熱門話題。01 中產階級興趣班鄙視鏈在這條鄙視鏈中,馬術排第一,鋼琴只能排在最後?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這條興趣鄙視鏈是怎麼分的:而為了讓孩子不輸其他人,中產家庭咬咬牙也要讓孩子周末安排上一節馬術課、高爾夫球課。但這些昂貴學費的興趣班,大多只是為了讓孩子不輸其他人,中產階級迫於當下的環境,逃不開這些興趣班鄙視鏈的怪圈,最後讓孩子的興趣成為名利的犧牲品。
  • 趣讀丨鋼琴只能排最後?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孩子太累了中產爸媽搖搖頭:學得太基礎了,不行不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為了激發孩子興趣家長甚至會直接約李娜一起吃飯很多中產爸媽報興趣班的初衷是為了開發孩子潛能一不小心變成了名利的角逐場孩子的興趣班是父母的眼界、能力和階層是幫孩子構築自己的朋友圈而興趣卻成了最不重要的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只能墊底
    01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鋼琴、周二奧數、周三圍棋、周四英語、周五書法、周六畫畫……只有周日一天自由活動。普通人睜大雙眼:這媽瘋了吧?孩子太累了。中產爸媽搖搖頭:學得太基礎了,不行不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現狀:鋼琴只能墊底,第一名太「冷門」
    但是在高消費的一線城市,中產家庭的要求也相對更高,家庭年消費在30萬以上,才算得上是中產。 中產家庭經濟略有富餘,因此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像是舞蹈、遊泳、畫畫,都是興趣班的標配。
  • 鋼琴竟然排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最末?
    很多家長不禁感嘆,十幾年前學鋼琴還是件奢侈的事,現在給孩子報鋼琴班竟然要被鄙視了?這種焦慮的核心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一流大學,享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家長們的鄙視鏈從來都是牛娃——普娃——學渣,興趣班只是錦上添花。人們不會因為一個人能彈會畫和文化劃上等號,卻很容易從教育程度判斷其文化水平的高低。鄙視鏈本質是家長的包袱轉移,已經偏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
  • 當代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只能墊底,排名第一的聞所未聞
    中產爸媽們還有一句話常嘴邊:「輔導班不是在培養你家孩子,就是培養你孩子的競爭對手。」因此,不管多麼稀缺、多麼冷門的興趣班,只要有可能成為孩子未來進入名校的入場券,爸媽們擠破頭皮也要給孩子報。十年前學鋼琴的孩子,還是班上少有的小天才,如今鋼琴卻只能處於興趣班鄙視鏈的最底端。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一半以上都是學鋼琴的。當代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只能墊底何為中產?
  •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倒數第一?別讓教育「變了味」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悄然興起:鋼琴只能排倒數第一今非昔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條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的鄙視鏈,正在悄悄然興起,從前能彈一首鋼琴曲,在我們眼裡都是「小公主」級別的存在了,如今,在這條鄙視鏈上,鋼琴只是排倒數第一,是個墊底的!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墊底,越冷門越高貴?
    但是在高消費的一線城市,中產家庭的要求也相對更高,家庭年消費在30萬以上,才算得上是中產。中產家庭經濟略有富餘,因此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像是舞蹈、遊泳、畫畫,都是興趣班的標配。興趣班本來是孩子的「加分項」,培養孩子的興趣,掌握一些新技能,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演變成家長的「攀比」「角逐」。甚至在中產家庭中,還出現了「興趣班鄙視鏈」,其特點就是越冷門、越高貴、越難學、越費錢。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墊底,越冷門越高貴?
    但是在高消費的一線城市,中產家庭的要求也相對更高,家庭年消費在30萬以上,才算得上是中產。中產家庭經濟略有富餘,因此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像是舞蹈、遊泳、畫畫,都是興趣班的標配。甚至在中產家庭中,還出現了「興趣班鄙視鏈」,其特點就是越冷門、越高貴、越難學、越費錢。
  • 鋼琴只能排最後?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可憐天下父母心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很多中產爸媽報興趣班的初衷是為了開發孩子潛能,一不小心變成了名利的角逐場。孩子的興趣班,是父母的眼界、能力和階層,是幫孩子構築自己的朋友圈,而興趣卻成了最不重要的。
  • 學鋼琴太低端?中產孩子興趣班隱形鄙視鏈
    然而,在一線城市,中產的門檻更高。家庭年收入50萬以上,父母是高知、企業管理層或體制內人群,家庭年消費30萬以上,才能稱得上中產。中產階級的臉上永遠寫著三個字:不能輸。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刷屏,「不甘孩子落後」有解嗎?
    但家長們卻越發焦慮,前幾天,「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乍一看,興趣班還有鄙視鏈?越冷門砸錢越多的越高貴?人間迷惑行為。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在這條鄙視鏈中,馬術排第一,鋼琴只能排在最後?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這條興趣鄙視鏈是怎麼分的。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卻排在最後,背後問題引人深思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網上有一位媽媽,曾曬出孩子一周的興趣班課程表可是中產家庭的父母,卻覺得這些還是不夠,再仔細看中產家庭孩子上的興趣班類型,更是覺得驚訝,他們學習的幾乎是冷門,而且價格不菲,一般家庭難以承受,中產父母認為孩子學這些才不會輸。中產家庭一般會鄙視哪些興趣班?
  • 當代孩子興趣班「鄙視鏈」,英語圍棋排倒數,中產家庭都學馬術
    上面就是北京市女孩周末最平常的一天,當然了湯笑焉家庭條件不錯,在首都北京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有房有車,是名副其實的中產家庭的孩子,而「聲樂課、西班牙語課」都是專屬於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從前兩個互相認識的孩子父母,見面都會問:「你家孩子洗完作業了嗎?今天吃啥啊?」
  • 當代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墊底,榜首全是「冷門」
    久而久之,在教育過程中,原本只是提升孩子素質教育的興趣培養,卻成為家長們的攀比場。你知道嗎?興趣班也存在鄙視鏈,選擇太「低端」的,甚至會被人看不起。01當代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1.樂器類鄙視鏈: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鋼琴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的存在實則是孩子的比賽,父母的戰場
    孩子還未出生,父母的胎教就提上了日程,讓孩子在孕期就接受音樂胎教、童話胎教等,以此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育。孩子出生後,早教班、興趣班從小抓起,早中晚排滿課程,還沒到上學的年齡卻比學生還忙。現在哪個孩子還沒學過一兩門特長呢?近日,一條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在網絡上引起眾人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