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悅姐
中小學生減負問題一直是社會所關注的,總是吵著減負,但卻未見成果,學校從作業、放學時間上減負了,家長又在興趣班方面給孩子增負,結果下來都是一樣的,孩子還是沒放鬆下來。
北京孩子周末一天的生活
在一部叫做《起跑線》的紀錄片中,記錄了一位叫湯笑嫣的女孩子,她周末一天的生活,周末從早上7點起床,慌張的刷牙洗臉吃飯,然後趕著去上尤克裡裡課,上完尤克裡裡,女孩還趕著去上聲樂課、舞蹈課、西班牙語課,4個興趣班相離有一段距離,遇上堵車連午飯都吃不上。
上面就是北京市女孩周末最平常的一天,當然了湯笑焉家庭條件不錯,在首都北京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有房有車,是名副其實的中產家庭的孩子,而「聲樂課、西班牙語課」都是專屬於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
從前兩個互相認識的孩子父母,見面都會問:「你家孩子洗完作業了嗎?今天吃啥啊?」而現在父母見面必須要問的是:「你家孩子上了哪個興趣班?」如果上的班不夠小眾,不夠高大上就會遭到鄙視,這也就是所謂的「興趣班鄙視鏈」。
學生興趣班鄙視鏈等級
第一等:中產家庭都學馬術
上面北京女孩湯笑焉是地地道道的中產階級,她學習的興趣班中,西班牙語和聲樂課相對來說比較小眾,需要投入很大的資本,才能得到回報,因此排在興趣班鄙視鏈的第一檔,說出去有面子,且高大上。
而中產階級家庭最愛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其實是馬術,首先手術的受眾群體非常小,只有非富即貴的人才會學習馬術,家長送孩子去學馬術,接觸的人等級高,開闊眼界,增加見識,為以後進入上流社會鋪好路。
第二等:小康家庭學習鋼琴、小提琴、管風琴
比馬術、聲樂第一等的就是管風琴,在此之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管風琴,小編也一樣從未接觸過,下圖就是管風琴,看這恢弘龐大的氣勢,就能表現出地位,而它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小眾的樂器,說出去也感覺高人一等。
比管風琴第一等的是大提琴,接下來是小提琴和鋼琴,順序是管風琴>大提琴>小提琴>鋼琴,鋼琴因為比較大眾化,普及性比較高所以在興趣班鄙視鏈中排位並不高,僅僅是小康家庭的最後一名。
第三等:普通家庭學習圍棋、英語
現在普通家庭只要父母雙方有一方有穩定工作,就會送孩子去上英語班,英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家長怕孩子剛開始接觸跟不上,所以大多都會送孩子去英語班。
而好一點的家庭同時還會給孩子報圍棋班、舞蹈班或者繪畫班,雖然圍棋班和英語班都排在興趣班鄙視鏈的倒數,但是圍棋班還是要比英語強,如果你說你家孩子上英語班,會遭到鄙視,如果上英語班的同時還上了圍棋班,就會感覺好一些。
分析:
生活在唯成績論英雄的時代,家長都卯足了勁讓孩子變得優秀,不過有時候家長所謂的優秀並不是孩子想要的。
身邊有這樣一個孩子,從小被媽媽逼著學習小提琴,每天練琴都鬼哭狼嚎的,就這樣一直被迫著學到上高中,高中為了專心學習就放棄了,誰能想到這一放棄再撿起來啥也不剩了,以前學的都就飯吃了,這也許就是逼迫著上興趣班的結果吧。
所以父母給孩子報興趣班要注意什麼?
首先尊重要孩子喜好,其實不管是上興趣班,還是孩子長大一點選擇文理科,還是上大學報考專業,畢業後找工作,都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如果自己打心底裡不喜歡,學了也是白學。
其次明確上興趣班的目的,給孩子報興趣班是讓孩子學到東西,豐富孩子的內涵,而不是炫耀的工作,父母一定要明確這一點。
最後報有價值的興趣班,在報考興趣班的時候,一定要實地考察一下,看看任教老師有沒有教師資格證,興趣班是否正規,明確學習班有沒有報的價值,再帶孩子去上課。
總結:
天天嚷著給孩子減負,家長卻一而再再而三給孩子心理身體施加壓力,報興趣班是時代使然,但是適合、感興趣 才是根本,不要跟風盲目報,浪費錢又讓孩子累。
你家孩子報了哪幾個興趣班?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