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家長們的焦慮,不停讓孩子學各種興趣班,還學出了鄙視鏈

2021-01-11 LD講故事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本世紀最毒的迷魂湯。如果你還不是為人父母,會覺得這事無所謂,可一旦有了孩子,你就不得不信。

中產焦慮,其中有一項就是對孩子的教育焦慮。在一線城市,中產家庭的門檻是年收入50萬元以上,年消費30萬元以上。中產家庭的孩子,學習各種興趣班,包括英語、鋼琴、繪畫、舞蹈等等。

曾經有位媽媽在朋友圈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鋼琴,周二圍棋,周三英語、周四書法、周五跆拳道、周六作文,只有周日可以自由活動。很多人覺得,這個媽媽實在喪心病狂,卻不曾知道,這樣的安排已經是不少孩子的日常。

孩子學得壓抑,中產父母卻不厭其煩,甚至還有興趣班鄙視鏈,這個鄙視鏈,可真是有意思。

興趣班鄙視鏈

體育類興趣班鄙視鏈:馬術>高爾夫>擊劍>網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遊泳>跑步

在中產爸媽看來,運動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挑戰,是毅力與耐力的體現。

近幾年,馬術突然火了起來。朋友圈沒曬過娃在馬背上的照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中產。一節課500~1000塊錢,中產爸媽咬咬牙。如果只是周末騎著馬在室內跑一圈,頂多算個入門。後面租馬、買裝備、寄養的價格是呈指數倍增長。

為什麼是馬術呢?首先,馬術夠酷,別人問孩子有什麼技能,馬術兩個字從嘴裡蹦出來就不一樣。另外,馬術能提高圈層,幫孩子篩選到高階層的朋友。

除了馬術,高爾夫、擊劍也備受中產媽媽青睞。學高爾夫的,俱樂部入會費在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學費還要另算;學擊劍的每次擊劍課50分鐘,讓孩子體會那種帶上頭盔拿起劍、向對手敬禮的儀式感;

很多中產爸媽報興趣班的初衷是為了開發孩子潛能,一不小心變成了名利的角逐場。孩子的興趣班,是父母的眼界、能力和階層,孩子的興趣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

樂器類鄙視鏈:管風琴>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

中產父母小時候,學鋼琴的家庭非富即貴,如今已成為養娃標配。有家長調侃「孩子班上40人,學鋼琴的佔一半,登臺表演要搖號」。

相似的還有古箏、吉他和尤克裡裡。十年前,抱著吉他唱一首《董小姐》就可以追到心愛的女生,如今成為天橋底下藝人的飯碗。

小提琴就不一樣了,一個是貴,一把發音健康音色優美的小提琴起碼三四萬;另一個是難,小提琴手把手教都不一定能找準調,培養出一個小提琴苗子需要的是運氣。

另一個近幾年比較火的樂器就是大提琴,可配樂可獨奏,數量稀缺,已經有了鄙視小提琴的苗頭。

然而,這些在管風琴面前都得夾著尾巴走,管風琴就是音樂廳本體,學得咋樣也沒人敢問。

棋類興趣班鄙視鏈:圍棋>西洋棋>中國象棋>軍棋>五子棋>跳棋

在棋類運動中,學圍棋的站在人類智力的巔峰鄙視一切,其他棋種都是膚淺的遊戲;

學西洋棋的鄙視學象棋的只能跟老頭過招,沒有胸懷世界;軍棋、五子棋、跳棋在前三者眼中根本不算棋,就是一哄孩子玩具。

然而, 所有學棋的都被其他類別的興趣班鄙視,這不是有錢的樣子。

中產父母的焦慮

近幾年,邏輯思維、機器人編程、樂高建構、兒童戲劇等新興興趣班如雨後春筍,鞭笞著中產父母的錢包。

有人做了統計,有八成家庭的課外教育投入超過1萬,有五成家庭超過2萬。在一線城市,文化課+藝術+體育的組合成為大多數家庭的養娃標配,2018年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2019年變成了八萬。

所有家長都不願意孩子在競爭中落後,仿佛教育就是一場遊戲。時間就是金錢,600塊錢一小時的課,誰都耽誤不起。

如今的名校,門檻越來越高,沒有拿得出手的特長,連簡歷都過不了。為了擠進名校,有人賣掉五環外遠大新,花1000萬買下學區老破小;有人放著大房子不住,每月1萬5在教育資源豐富的片區租個小兩居陪讀。

他們給孩子報班刷卡的時候,你才反應過來,這可能是你一年的開銷。要看一個人有多少錢,數娃最靠譜。有一個娃的是準中產;有兩個娃的是土豪;有三個娃的是土豪裡的戰鬥豪。

教育階層分化

《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當代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為67點,整體處於比較焦慮的狀態,中產家長是焦慮中的焦慮。

不只中國,在英美等發達國家也一樣。舉全家之力,把孩子託舉得高一點,是全世界父母共同的期許。數據顯示,全球82家私人輔導機構,美國有49家機構,英國8家,中國6家,加拿大2家,德國2家,韓國,日本各1家。

在全加州第1的惠特尼高中,為了拿到最高的GPA成績4.0,學生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每天灌下4杯咖啡,保證自己可以精神充沛進行學習。在英國,課外輔導已經上升到軍備競賽級別,有27%的英國孩子參加課外輔導。

越往上走,階層跨越越困難,越沒有絕對的公平。對於渴望進入頂尖學府的中產孩子來說,不管多少技能,進入學校都是不一定的事情。

中產和中產的孩子們,只能不停地努力工作和學習,必須接近滿分,才有可能成為那1%。

有人說家長把自己和孩子逼得太狠了,讓孩子自由選擇、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好麼?其實,大多數家長並不是指望孩子能出人頭地,而是不想讓他在殘酷的競爭中墜落。

不停地逼迫孩子學習各種東西,是當下社會的現實,也是一個畸形的現狀。

相關焦點

  • 中產家長們的焦慮,不停讓孩子學各種興趣班,還學出了鄙視鏈
    中產家庭的孩子,學習各種興趣班,包括英語、鋼琴、繪畫、舞蹈等等。曾經有位媽媽在朋友圈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鋼琴,周二圍棋,周三英語、周四書法、周五跆拳道、周六作文,只有周日可以自由活動。很多人覺得,這個媽媽實在喪心病狂,卻不曾知道,這樣的安排已經是不少孩子的日常。孩子學得壓抑,中產父母卻不厭其煩,甚至還有興趣班鄙視鏈,這個鄙視鏈,可真是有意思。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最近,隨著孩子們陸續開學,家長們紛紛發圈表示「神獸回籠,普天同慶」,孩子白天上課,家長們也能短暫鬆口氣,至少不用再擔憂孩子白天的學習情況。但家長們卻越發焦慮,前幾天,「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成了微博熱門話題。
  • 學鋼琴太低端?中產孩子興趣班隱形鄙視鏈
    劇中的顧佳,為孩子爭取貴族幼兒園的入學名額,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啥是中產階級?然而,在一線城市,中產的門檻更高。家庭年收入50萬以上,父母是高知、企業管理層或體制內人群,家庭年消費30萬以上,才能稱得上中產。中產階級的臉上永遠寫著三個字:不能輸。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
  • 當代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墊底,榜首全是「冷門」
    但那又怎樣,家長們仍為之瘋狂,目的只有一個——不讓孩子被他人落下。而這一點,在當代中產家庭的育兒觀念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既有野心,又有支撐得起野心的經濟實力,願意為了孩子的未來大把投資。久而久之,在教育過程中,原本只是提升孩子素質教育的興趣培養,卻成為家長們的攀比場。你知道嗎?興趣班也存在鄙視鏈,選擇太「低端」的,甚至會被人看不起。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  很多中產爸媽報興趣班的初衷是為了開發孩子潛能,一不小心變成了名利的角逐場。孩子的興趣班,是父母的眼界、能力和階層,是幫孩子構築自己的朋友圈,而興趣卻成了最不重要的。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只能墊底
    01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鋼琴、周二奧數、周三圍棋、周四英語、周五書法、周六畫畫……只有周日一天自由活動。普通人睜大雙眼:這媽瘋了吧?孩子太累了。中產爸媽搖搖頭:學得太基礎了,不行不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
  • 鋼琴竟然排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最末?
    ,十幾年前學鋼琴還是件奢侈的事,現在給孩子報鋼琴班竟然要被鄙視了?這種所謂的鄙視鏈,除了給大家增加不必要的焦慮,什麼用也沒有。希望家長們不要被這樣的輿論裹挾,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培養孩子,讓興趣班回歸教育本質。
  •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世紀最毒迷魂湯。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刷屏,「不甘孩子落後」有解嗎?
    家長們紛紛發圈表示「神獸回籠,普天同慶」,孩子白天上課,家長們也能短暫鬆口氣,至少不用再擔憂孩子白天的學習情況。但家長們卻越發焦慮,前幾天,「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乍一看,興趣班還有鄙視鏈?越冷門砸錢越多的越高貴?人間迷惑行為。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在這條鄙視鏈中,馬術排第一,鋼琴只能排在最後?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出爐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前陣子爆火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只能排最後?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鋼琴、周二奧數、周三圍棋、周四英語、周五書法、周六畫畫……只有周日一天自由活動。普通人睜大雙眼:這媽瘋了吧?孩子太累了。中產爸媽搖搖頭:學得太基礎了,不行不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只能排最後?
    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的存在實則是孩子的比賽,父母的戰場
    孩子還未出生,父母的胎教就提上了日程,讓孩子在孕期就接受音樂胎教、童話胎教等,以此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育。孩子出生後,早教班、興趣班從小抓起,早中晚排滿課程,還沒到上學的年齡卻比學生還忙。現在哪個孩子還沒學過一兩門特長呢?近日,一條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在網絡上引起眾人熱議。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最後,選興趣班家長要戴有色眼鏡嗎?
    嗨大家好我是一名寶媽齊知予,今天咱們要說的話題是: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最後,選興趣班家長不應該戴有色眼鏡一、何為中產階級剛剛在標題中說中產階級,到底年入多少的家庭可以稱之為中產家庭呢?二、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最後
  • 中產家庭「興趣班鄙視鏈出爐」,鋼琴因太俗墊底,冷門才高貴?
    根據相關統計,中國的中產家庭的年收入應該在10-50萬左右。希望孩子從小就能有一個特長,這本是件好事,但誰知這幾年,興趣班也開始有了鄙視鏈。家長在挑選興趣班時,並沒有考慮孩子的喜歡與否,而是專挑一些「冷門」的課,讓孩子給自己長面子。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的中產家庭標準是:年收入10-50萬元有房有車能旅遊
  • 中產的孩子興趣班都出鄙視鏈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卻走入了一個誤區,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一味的讓孩子感到快樂,甚至演變成了放縱,而忽略了孩子是否從快樂的過程中受到了教育,最終演變成光有快樂,沒有成長。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2020.8.22)中產鄙視風云:不能輸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只為給孩子報馬術班,在網絡上引發不小的爭議。不過,這只不過是中國中產教育的一個縮影而已。
  • @金山家長們,興趣班也有「鄙視鏈」,你被「鄙視」了麼?
    正是由於學習者少,家長諮詢時反而更感興趣。」在體育、棋類興趣班中,也存在一條越來越明顯的「鄙視鏈」。「足球、籃球、遊泳、跆拳道都司空見慣了,現在受家長追捧的是棒球、橄欖球、擊劍、冰球、高爾夫、馬術」「在棋類運動中,會下圍棋的代表智商高、聰明,學西洋棋的鄙視學中國象棋的,軍旗、五子棋、跳棋更是入不了眼」,網友們紛紛留言稱。
  • 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了解一下
    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了解一下來源 | 有意思報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世紀最毒迷魂湯。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
  • 學費5萬的培訓機構跑路,中產家庭還硬擠興趣班鄙視鏈上遊嗎?
    原標題:學費5萬的知名橄欖球培訓機構跑路,中產家庭還硬擠興趣班鄙視鏈上遊嗎?上周,一條群信息迅速在北京家長之間擴散。,「孩子班上40人,學鋼琴的佔一半,登臺表演要搖號。」刨去各種大頭必要花銷,一年上萬甚至5萬的興趣班,對於年收入10-50萬的中產來說,也真的是咬咬牙才能報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