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現「詩詞熱」 追尋現實生活中的「詩與遠方」

2021-01-19 人民網

原標題:追尋現實生活中的「詩與遠方」——上海書展現「詩詞熱」

曾被認為「高冷」的古詩詞,如今成為大受追捧的「網紅」。優秀傳統文化如同明燈,照亮每個普通人的詩意和詩心。正在舉行的2017上海書展上,文化名人們帶領讀者共同尋找民族精神圖景和文化力量,並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忙碌而瑣碎的現實生活中,如何抵達「詩與遠方」?

其實,《靜夜思》就是「全民創作」作品

當「詩」與「遠方」成為某種「固定搭配」,人們對其也愈發嚮往。而「詩」在怎樣的「遠方」,「遠方」又有多遠?

「時代的推動和倡導,帶來愈發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蒙曼在上海書展的「書香中國」閱讀論壇上說,「每個時代對『雅』的評判不同,當文字成為男女文化教養的通用標準後,『通詩書』就越來越重要。」蒙曼感到,今天全社會對傳統文化有越來越多的推崇,人們希望自己是「不俗」的美人、「雅人」,文化需求的背後也培育著文化自信。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感到,詩詞的歷史很久遠,而與現實又無限貼近。30多年前,《唐詩鑑賞詞典》出版、熱賣,今天,《中國詩詞大會》將古典詩詞做成老少鹹宜的節目並獲得熱播,穿越千年的傳統文化不斷得到全民的「共鳴」。

陳尚君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都談到了人人會背的《靜夜思》——這首詩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版本。酈波介紹,宋代以前的版本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但在明清兩代經多人改動,清乾隆年間,蘅塘退士編選《唐詩三百首》,《靜夜思》才成為流傳至今的版本。

「這樣來看,《靜夜思》是一首『全民創作』的作品。」酈波說,唐詩不光是唐人的詩,還是我們的詩,雖然詩來自於歷史的遠方,但傳承未曾中斷,華夏文明薪火一直流傳到今天。在酈波的帶領下,全場「詩迷」齊聲背誦《靜夜思》,「遠方」的詩在抑揚頓挫的背誦聲中,也近在每個人心裡。

我這麼忙,如何詩意地生活?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最初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在『有閒』的情況下繼而產生精神追求。」蒙曼說,從大環境來看,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民眾生活越來越好,也讓全民族有了更旺盛的文化需求。

疑問也隨之產生。有讀者問道:「追求豐裕物質生活的路上如此忙碌,我該如何讓生活保有詩意?」

「其實,『遠方』在每個人的頭腦裡,這不是『有錢有閒』的專屬。」蒙曼說,任何時候,工作之餘讓心跳脫出來,產生一種不屬於當下生活的境界,這就是「詩和遠方」,「人不要被忙碌的生活困住自己的心。」

主持人董卿感到,能夠打動人心的不是節目的光環,而是每個具體人的情懷,情懷來自於每一份獨特的人生。「人生自有詩意,」董卿說,這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口號,也是一種對精神生活的理解。

一檔古典詩詞的電視節目進一步帶火了傳統文化。今年的上海書展上,有關古典詩詞、傳統文化的圖書、活動也成為備受讀者關注的熱點。很多新書作者表示,對於古詩詞的解讀,應該要有「人氣」,契合現代生活。包括古詩詞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是更具有高附加值的教育投資,是對身心健康的長久滋養。

從傳統文化中找到回家的路

「傳統和現代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甚至有時候是相互觀望的。」董卿感到,很多人嚮往詩意地棲居,但工業社會的發展有時讓人內心「異化」。如何保持純淨?「我們必須憑藉著詩人的靈感、情懷和直覺,走近傳統,從傳統當中找到回家的路。」董卿說道。

上海市民陳女士帶著即將讀小學的女兒來看上海書展,她感到,傳統詩詞對人的影響是一個逐步積澱的過程。「女兒每天讀詩詞,一天一天堅持下來之後,她會把詩詞和現實生活中的場景結合起來,在表達的過程裡調動記憶。」陳女士說,相信孩子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成長,會收穫「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與平和的內心。

酈波說,生活中難免搖擺、慌亂,此時,不忘初心自能堅定,傳統文化會讓我們記住自己是誰。

專家表示,傳統中國的詩和詩意,書寫出民族獨有的精神篇章和文化趣味,也成為今天我們前行路上生生不息的力量。身處地球村、身處文化多元的時代,優秀傳統文化是值得我們不斷眷顧的文化故鄉。在現實的大地上,傳統力量與我們的當代使命融為一體,生活才會變得更加有滋有味,我們的生活才能夠走得更遠。(新華社記者 郭敬丹、杜康)

(責編:湯詩瑤、陳苑)

相關焦點

  • 外賣小哥獲詩詞大會冠軍被諷:沒錢,就不配追求詩和遠方?
    十幾年前,沒有多餘的錢買書,就去書店把詩背下來再回家默寫,就這樣積累了八百多首詩詞。沒錢就活的現實點吧,沒錢可沒資格去追尋什麼精神食糧。這看的可真是讓人扎心。就像之前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被一大群人唾棄一樣。
  • 最美中國詩《歸來三峽》成「詩詞熱」目的地
    新華網 李相博 攝新華網重慶4月1日電(王龍博 楊靈欽)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近日在重慶市奉節縣開演。演出以瞿塘峽、白帝城景區為背景,以詩詞為主線,通過高新技術和聲光電的方式將詩詞文化演繹給觀眾,成為近年來興起的詩詞熱中唯一可看可感的新標的。重慶奉節,素來有「詩城」之稱。
  • 線上辯論賽|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我該不該逃離北上廣,去追尋詩和遠方?
    逃離北上廣,是一種社會現象,即逃離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一線城市,是在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在白領中興起的思潮。在大城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那要不要逃離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去安放青春呢?
  • 2019畢業典禮 | 校友代表劉萱:熱愛現實生活的我們,更加需要詩和遠方
    我記得我在畢業時,文學院的教授荀運昌老師為我題了一幅字:「劉萱同學雅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沒想到的是,老師題的這幅字,成了我一生執著追尋心中的「詩和遠方」的引領力量。1980年的9月,我來到西南師範學院中文系讀書,也就是今天的西南大學文學院。
  • 24句詩詞,24種閒適生活,總有一句是你的詩和遠方
    在詩詞裡,有花、有酒、有月光。 所有的詩和遠方,都可以在詩詞中找到歸宿。詩詞裡的生活,人人嚮往。下面24句詩詞,哪一句是你嚮往的生活?1.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3.山中茅屋是誰家,兀坐閒吟到日斜。俗客不來山鳥散,呼童汲水煮新茶。——《陸羽烹茶圖》山中茅屋,清閒靜好,就這麼悠閒地坐著一直到夕陽西下。
  • 五首唯美詩詞,寫盡嚮往中詩意棲居生活
    你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是等待一場奼紫嫣紅的花開;是和喜歡的人漫步在陽光下;是在歲月中慢慢變老……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嚮往詩和遠方,一路行走,一路尋覓,又一路迷茫。每每看到古書中那些雅致的詩句,便忍不住嚮往其中的生活。一生雖然忙亂,亦可如詩一般從容。如果用一首詩詞描繪你想要的生活,你會選擇哪一句呢?1.《歸園田居·其三》——魏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九首看開詩詞: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也許你當下生活困頓不堪,可也請不要放棄對遠方對夢想的追尋。也許你總是懷緬過去,可也請不要忘記眼前這些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有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美好。只有有心,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也可煎炒蒸燉出誘人的香味。於繁華塵世裡,享受家常的溫暖,憧憬平實的夢想,這樣的生活,最是自由自在,真實坦然。
  • 優美的古風詩詞名字,讓名字中也能有詩和遠方
    優美的古風詩詞名字,讓名字中也能有詩和遠方「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最美不過人間四月天,春季總是一個充滿浪漫情懷的季節,而四月又是春季中最動人的那一個時節,在春季出生的寶寶,如果將描繪春季浪漫景象的詩詞名句,融入到名字中,又能讓名字產生怎樣的美妙意蘊呢?【易疏】茅茨疏易溼,雲霧密難開。
  • 詩詞大會奪冠後 雷海為「想去遠方走走,想在杭州落腳」
    內向的他還在適應走紅後的生活Q:比賽歸來,你的生活有什麼變化?還有時間背詩嗎?雷海為:以前是每天送外賣,自從詩詞大會決賽播出之後,現在每天接受各種採訪邀約,時間被擠得滿滿的。雷海為:其實這兩種讀音都沒錯,只是古音讀著更加押韻,因為詩詞講究的就是音韻美。古音我是通過書本掌握的,書中有提到,很多古詩詞用現代的普通話去讀,就感覺沒那麼押韻順口了,這就是古今讀音的差異。
  • 詩詞搭建起民族文化的心理結構——《中國詩詞大會》熱播的啟示之四
    冷成金(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恐怕不只是智力遊戲,這些詩詞還搭建起了中國人的心理結構,稍一吟詠便激蕩起了文化默契的共鳴。  由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引發的當前習誦詩詞的熱潮,在本質上是傳統文化熱,因為詩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事情,但是這背後就是反應理想和現實的本質。我們如果把精力全部用來處理現實問題,那麼我們就像是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地行走,雖然每個路口都是最優的選擇,但是我們也不可能到達目的地;我們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確定目的地,無休止的選擇最優路線上,那麼我們終會因為沒有落地執行而不能到達,即使我們的路線再優秀。
  • 詩和遠方|偶爾苟且,平常讀詩,時常遠方 敢問路在何方
    不同的人,會譜寫不同的詩,會渴望不同的遠方。1.現狀如果能喝茶養花談詩書,誰會願意上班帶娃洗衣服?如果不是被生活摁在地上無情的摩擦,誰不想花時間去思考詩和遠方的田野?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來輕鬆,做出來需要多大的勇氣。誰的生活不是經常苟且呢?
  • 金牧場丨城市裡的詩和遠方
    城市裡的詩和遠方蘭州市五十四中初一十二班 李淑媛推開窗,見幢幢樓房如群蟻排衙,落舍於城市。我們習慣了奔波在大街小巷,常會忙得沒有時間抒胸臆,忙得忘了停下腳步眺望遠方,抑或在忙碌中擠出一絲閒暇,想起幾個乾癟的詞,慰藉一下靈魂深處的詩和遠方。
  • 「詩」並不一定在「遠方」 城市野餐熱推動相關商品熱銷
    圖說:小紅書上各種與野餐相關的筆記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宅家久了,自然嚮往室外活動,「野餐」成了春末夏初最有話題性、最有儀式感的生活方式之一。過去1個月,小紅書野餐相關筆記發布量同比增長13.6倍,其中視頻筆記增長3.4倍。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和杭州成為發布量前五城市。而野餐熱的興起也刺激了野餐周邊「網紅物品」淘寶銷量暴漲。「詩」並不一定在「遠方」,發現「家邊之美」成為很多人放飛自我的選擇。早在4月初,小紅書就在站內發起了「城市野餐計劃」話題,30天內近4萬人參與,產生近1900萬次瀏覽。
  • 跟隨真愛夢想,追尋詩和遠方
    在快樂的遊戲和繪本閱讀中,孩子們感受到朋友之間該如何相處;在討論分享和表演繪本中,明白真正的朋友需要平等、友愛、道歉、原諒……在學習的同時,更好地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生活!接著,邀請實踐了「去遠方」活動的凌娟老師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 外賣小哥雷海為詩詞大會奪冠後:心靜如水繼續背詩
    一本書與一首詩成了生活的轉機2017年11月9日到22日,節目完成了現場錄製。沒有繁忙的送餐工作,「每天都是浸潤在詩詞的海洋中。」錄製空隙,選手們相互交流、探討與詩詞有關的話題。「這是我人生感覺最美好的時光。」雷海為最早對詩詞感興趣,是7歲的時候。
  • 硬派Adventure,追尋你心中的詩和遠方
    總在幻想有朝一日能擁有一臺KTM大野驢,騎著它一路向北,轟轟烈烈去追尋心中的嚮往。越過山丘,即使無人等候,也不會覺得悵然,因為身邊有它,往後餘生就擁有了詩和遠方。
  • 在詩詞浸潤下,她把人生譜寫成一首詩!葉嘉瑩主編「詩詞名家講...
    炎炎夏日,一起來聆聽「打開詩詞的正確方式」!在上海書展上,由東方出版中心主辦的一場「詩詞名家講」系列新書發布會,給讀者帶來了一堂精彩的詩詞課。在楊雨看來,古人寫詩其實是忠實於生活的,許多經典詩歌依然超越時空,映照著我們當下人現實的生活狀態和情感狀態,我們讀詩會從中感受到共鳴,這是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很現實的原因,「換言之,詩不僅僅是審美的存在,更是現實的需要。」
  • 擁抱最美的詩和遠方!翔安這所學校參加鷺島詩會選拔~
    擁抱最美的詩和遠方近日翔安區金山小學組織開展校園詩詞培訓活動從100多名報名的選手中選取優秀選手參加2020鷺島首屆「中華愛心詩會」比賽通過培訓孩子們對詩詞的分類對鑑賞古詩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金山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喚醒金山學子的詩心追尋民族文化基因擁抱最美的詩和遠方
  • 在「詩和遠方」中滋心涵情
    在「詩和遠方」中滋心涵情 2017-03-22 09:39:37近期,《中國詩詞大會》這場文化盛宴卻橫空出世、如潮來襲,圈粉過億,口碑超高,引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一次集體回望。如此巨大的反響,如此迅速的走紅,到底為什麼?有人說董卿主持優雅睿智,有的說參賽選手博學多才,有的說專家點評精彩精妙,還有的認為打擂形式活潑新穎。這些都是重要原因,但最深層、最根本的是,這個綜藝節目擊中、喚醒了時下人們內心深處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