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屆年輕人都去考公務員了?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YiMagazine

為什麼這屆年輕人都去考公務員了?

公考的熱度裹挾著社會的焦慮,正被推向小高潮。

記者 | 謝芸子

實習記者 |張洋洋

編輯 | 孟佳麗

2020年12月20日,錢琛走出北京市公考考場,深吸了一口氣。接下來等待他的是一周後的某事業單位編制考,錢琛幾乎沒時間休息,就要投入到下一場考試的備戰中,想要「上岸」的決心最近變得格外強烈。

錢琛本是某線下培訓機構的英語老師。2020年以前,「愛籃球、愛科比、愛自由」的他從未把進入體制內工作放進自己的職業規劃裡,直到疫情發生後,一年內接連兩次的失業讓他陷入極大的不安中,也對一份工作的穩定性有了切身的認識。

第一份工作的終結髮生在去年4月。

「我研究生畢業就在這家公司了。當時因為不喜歡複雜的人事環境,在一家網際網路大廠和這家創業公司之間,我毫無猶豫地選擇了這裡,但現實真的很shock。」錢琛至今都沒忘記接到公司破產消息時的窘境。「當時我正在臺上眉飛色舞地講課,突然看到一條微信告訴我公司解散了,讓我回辦公室收拾東西。」有那麼一瞬,錢琛覺得自己幾乎「掛在」了講臺上,硬著頭皮才把剩下的課講完,「之前沒有一點預兆。」

之後數月,錢琛一邊討薪一邊找工作。疫情給了在線教育蓬勃發展的機會,卻造成線下培訓機構大面積死亡,幾經妥協,錢琛降低了薪資預期,才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上崗沒多久,錢琛就發現,課程的繁重遠超他的意料,領導畫的「大餅」一次沒有兌現過。入職半年內,錢琛看著同事接連離職,項目組解散。再度失業時,錢琛已經連續五個月沒有休息過一天了。疲憊、無望,「這種感覺就像提前步入了中年危機。」身心疲憊的錢琛經過權衡之後,決定備戰公考,希望進入體制內「逆天改命」。

錢琛的經歷只是眾多想要回到體制內的年輕人的縮影。疫情的發生加重了中小企業的生存危機,公司舉步維艱,每個身在其中的公司人都受到了直接影響,這也讓原本就持續了十多年的「公考熱」在今年繼續升溫。根據國家公務員網站統計,2021年國考報名人數達到157.6萬人,是近三年來報名人數最高的一次,平均招錄比為61:1,最熱門崗位平均3334人競爭一席。

可以說公考的難度並不亞於任何一家公司的應聘難度,但公司人在經歷了魔幻的一年,眼見被裁員、被降薪、被年齡歧視等事件的頻頻發生後,他們對於工作的認知又有了一次新的思考和迭代。2008年金融海嘯後,國考報名人數激增近80萬人,2020年疫情的發生,把國考的激烈競爭再次推向高潮。外面風雨太大,體制內成了年輕人最後的避風港。

為什麼非要進體制?

「沒有安穩,哪兒來的自由?」疫情後,「想明白了」的李洋訣別西二旗,回鄉公考。

李洋最初是為了愛情來到北京的。在網際網路大廠做遊戲工程師,拿著3萬多的月收入,李洋在朋友眼裡幾乎是「人生贏家」。但從到北京的第一天起,李洋最擔心的,就是戶口問題。

「我快30歲了,怎麼也要想著組建家庭,但我一沒房子、二沒戶口,沒戶口比沒房子更嚴重。」在李洋看來,沒有戶口就始終只是「飄著」,在這座城市5年,他並沒有覺得自己真正被這裡接納過。而網際網路公司激烈的競爭和淘汰機制也讓他始終保有危機感,「如果我要在這裡安家,就必須維持現在的收入,但,35歲以後怎麼辦?」

除此之外,可觀的收入,犧牲的是個人生活。「工作之餘我幾乎都是躺著,早上8點開始通勤,晚上10點回到出租屋以後根本沒有心力做其他事。」曾經因為喜歡打遊戲而從事這份職業的李洋,如今對遊戲已經完全喪失了興趣,「一看到遊戲就頭疼。」

2020年8月,李洋正式辭職,「雪鄉」出身的他希望能在南方某座小城上岸。「我10月份通過了市考,但沒過面試,現在報了衝刺班,準備先參加2021年1月的省考,再準備3月份的聯考。」這一次,李洋意志堅定。

體制就像是一道高牆,無數年輕人想離開企業上岸,在國家的羽翼下尋求庇護。對於錢琛與李洋這樣已經在職場中摸爬滾打過的公司人來說,上岸是妥協,也是歸宿。而對於不少臨近畢業的大學生而言,近幾年激烈的就業環境已經讓他們早早意識到穩定的重要性,並把進入體制內作為自己踏入社會的第一個職業選擇。「雖然體制內也很忙,但總比到了35歲要被踢出去的強。」先後在幾家網際網路公司實習過的吳安被高強度的加班和末位淘汰制給嚇到了,他不想一邊透支自己的身體,一邊還要承受隨時可能被「請」出去的不安,於是今年他參加了公考。

除了尋求穩定之外,也有年輕人選擇進入體制是出於這份工作帶來的價值感。王蕾是中央美院的研究生,本科讀的建築設計、研究生讀的城鄉規劃,通過公考成為一名城市規劃師是較好的出路,和她同專業的同學把進入體製作為第一就業選擇的不在少數,「我希望能真正為社會做些貢獻。疫情期間,北京的公務員晝夜無休,我也想加入到這個隊伍裡去做些事。」

「情懷因素是不能忽視的。」據同濟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方雅靜透露,同濟每年去西部就業的學生都超過300人。粉筆教育高級副總裁袁東也告訴記者,近兩年的國考招錄,都在向基層一線和艱苦、偏遠的地區傾斜。「在2021年的招考公告中,這一點尤其被明確提起,希望有志於服務基層的學生和高素質的人才能夠去工作、去奉獻。」

名校生湧進體制內

不久前,北京大學官方發布的《2019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引發熱議。該報告稱,2019年北大超過75%的畢業生進入體制(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而在2015年,進入體制內的人數比例約在50%。

中公教育相關人士的觀察也證實了這種變化,據他了解,參與公考的人群中超一半人數為應屆生,尤其是近兩年,越來越多的「雙一流」應屆生與海外留學歸來的畢業生加入到公考的大軍中。

體制內待遇的提高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是名校生紛紛進入體制的一個原因。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比2018年增長9.8%,而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3604元,比上年增長8.1%。再以大規模招聘「清北生」的深圳中小學為例,據早前《南方周末》報導,深圳部分學校碩士生入職可拿到28萬元的年薪,而深圳教師的工資水平與當地公務員相當。

袁東的介紹也印證了這一觀點。據他所言,在所有省份中,江蘇、浙江、廣東三省的公務員待遇最優,一年工資收入至少在10萬元以上,再加上年末的福利待遇,足以保證一個年輕人維持不錯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外部環境也著實沒能給年輕人更多的信心,顯然他們並沒有被「福報論」給洗腦,相反,對於未來他們顯得格外清醒。「在我看來網際網路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再進網際網路公司,年輕時等著被內卷,年紀大了等著被一腳踢出去,我不想做這樣的工具人。」在吳安看來,年紀輕輕就財務自由的故事發生的概率已經很低了,相反,加班猝死和35歲被裁員的新聞,倒是屢屢不斷,「無論如何,體制內總歸是要更有保障的。」

自由只是遙遠的燈塔

在和多位備考生交流之後,我們發現低欲望是他們普遍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 「可能我本身就沒有什麼進取心,也沒有什麼夢想」「我就想35歲後安穩度日,有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就好。」整個採訪過程中,這樣的話從大部分備考生的口中說出,但體制內真的能給他們想要的安穩與舒適嗎?

趙遠本科、碩士都就讀於211名校,日語專業。2018年,在父母的勸說下,趙遠放棄廣州的工作,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省公務員考試,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僅用1個月的複習時間,趙遠就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二的名次錄取了家鄉供銷社的崗位。

進入體制後,趙遠花了小半年的時間才適應了新的環境,在他看來,體制內的工作氛圍與企業有極大的不同。

「體制內工作跟個人生活的界限不明顯。你結沒結婚、有沒有小孩兒、家人的從業經歷,同事之間都很透明。」這和趙遠過去理解的同事之間的距離很不一樣,「但如果你家裡有急事要請假,領導基本也會批准,比較有人情味。」除此之外,讓趙遠不適應的還有體制內的論資排輩,「年輕公務員各種各樣的工作都要幹,白加黑是常態,一旦有緊急任務,比如上級政府下發了重要工作文件,就要通宵趕工。」

很長一段時間內,趙遠都在思考自己工作的意義,自由和理想像是遙遠的燈塔,無法觸及。「目前看來,日語是用不上了。」在未來,趙遠也不排除會離開體制。

2019年四川省省考,有一道作文題目是以「流與留」為題,題幹中有如此表述——「這是一個選擇多元的時代,良禽擇佳木而棲,未嘗不是人生的精彩。但從一而終,一平如底也是真實的寫照。大河奔騰與曲水流觴都是人生最美的品質,你是流動,還是留下?」這或許也是每一個想要進入體制內的年輕人必須找到的答案。

2015年5月,人社部發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這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公開公職人員人數。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在編公務員716.7萬人,事業編3100萬人次。而擁有3億人口的美國在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包括全職與半職僱員在內,公職人員共有2183萬,其中包括公立學校教職員工、公立醫院僱員與警務人員。

從服務比例看,中國是1名公職人員或是事業編制人員要服務34人,美國則是1名公職人員服務13.7人。「以北京天通苑為例,派出所民警的編制可能也就幾十個,再去北京房產交易過戶的大廳看一看,基本人滿為患。」袁東舉例道。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務員的擴招未來仍將繼續,「當然,擴招速度也不能一蹴而就,這和國家經濟發展階段、城市化水平相關。」

「如果這次沒考上怎麼辦?」在錢琛的設想中,自己應該還會再嘗試,一邊工作一邊備考。但同時,他也明確,上岸只是職業選擇中的一項,想要回歸企業,重新樹立信心還要花些時間。經歷這一年的動蕩,錢琛覺得,準備公考的過程一定程度緩解了他的焦慮,「起碼先讓精神上岸。」

(文中錢琛、李洋、王蕾、吳安、趙遠皆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考公務員?年輕人真是被父母逼著考嗎?
    最近,南風窗的一篇文章火了,其《不孝有三,不考公為大》文章中提到:很多年輕人都是被父母逼著考公,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快樂。對此,網友們是怎麼說的呢?跟著自己的心心走(然後把崗位留給我這位自己想考的吧)!」有人認為,父母想讓兒女去考公務員,不是沒有道理。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熱衷於考公務員?
    在延遲退休政策即將推出的前提下,其實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於考取公務員。大家可以想想,在歲數大的人難找工作的情情況下,如果是一個公務員身份,那麼絕對不會擔心老年後會下崗失業的情況。公務員的含金量和失業的穩定性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 這屆年輕人想考公務員的幾大理由!
    前段時間,有段話爆紅短視頻,讓無數年輕人爭相模仿,BGM走起: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去考公務員了?
    雖然大多數人都闖蕩失敗,但也有不少闖出一片天地的厲害人物,但至少他們敢去嘗試。到了我們這一代,基本上又回到了上個世紀的「鐵飯碗」時代。或許這不是我能理解的,畢竟我也沒報考過公務員、事業單位等崗位,所以不知道他們的內心想法。特別是那些考上名牌大學的研究生,甚至還有一些是私企崗位的領導,卻依然選擇報考公務員。
  • 很多年輕人糾結要不要去考公務員,在這裡給你一些小建議
    公務員起碼是一次就業的機會,基本可以說是鐵飯碗了。雖然個人的報復重要,但這年頭沒有渠道,人脈,財力,夢想還不是遙遙無期?所有很多小夥伴陷入糾結,今天老咖就好好聊聊,咱要不要考這個公務員。在我國,公務員考試分為國考和省考,即中央機關及隸屬機構考錄公務員、各省省市縣鄉機關公務員考錄考試。在公考大軍中存在著三種人,第一種是自願主動參考;第二種屬於被逼無奈參考;第三種,自己都不確定為什麼要去考公務員。在這個發展飛速、未來壓根無法預估的時代,已經沒有太多機會與時間允許你後悔、甚至重來,所以我們需要謹慎做出每一個大大小小的抉擇。
  • 為什麼那麼多人去考公務員?年輕人不懂的好處,建議你看看
    而且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都有上百萬,這更造成了就業壓力的增加,而且很多崗位也出現了供過於求的情況,因此有些剛出校門的學生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而公務員的競爭壓力每年都很大,雖然如此,但是每年報考公務員的人員也是只增不減,就是為了以後能有一個穩定輕鬆的工作,不用因為上了年紀而為工作奔波勞累。公務員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 【職域】年薪80萬招公務員!年輕人考公務員是為了錢?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抗拒父母的的職業建議,投入了茫茫公考大潮,他們圖什麼呢?給自己多個機會中部城市的小陳,來到深圳上了大學。臨近畢業,他想留在這座城市。在跑校招、實習的間隙,小陳考慮了很多。特別是北京、上海等城市,這些城市對於戶口卡得較嚴,而考上公務員,也就解決了戶口的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要想獲得北京、上海戶口,基本上只有畢業這一次機會。此外,很多大學生對於職業選擇是迷茫的,於是盲從加入了國考,畢竟考不上還能幹別的,為何不多給自己一個機會?
  • 為什麼現在的90後,都不喜歡考公務員?
    近日,一位大學生的媽媽給楊柳發來留言,自己孩子今年大三,說啥都不想考公務員,她說她的同學也都沒有考公務員的打算,她問現在的90後,是不是都不喜歡考公務員呀?在很多還未走向社會的大學生看來,公務員就是一個「養老」的工作,沒有壓力,沒有激情,絲毫體現不出年輕人該有的昂揚鬥志。所以他們都不想考公務員,甚至會對有考公務員想法的同學嗤之以鼻。
  • 年輕人考公務員真的是最好的出路嗎?
    公務員是一部分年輕人最好的出路,但絕對不是所有人的最好出路。;如果你喜歡更具有挑戰的人生,勸你別考公務員,那會限制你發展。那些說公務員"不怎麼辛苦每天就看報"是不存在的。體制內年輕人都很忙,從絕大多數單位來看,基層公務員往往忙得腳不沾地。反過來想,如果不忙的話,這個單位幹嘛招考年輕人呢?
  • 為什麼越來越多大學生回家考公務員?
    今年7月,湖南省常德市面向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集中招考263個事業單位職位,竟然有1197人報考,最多的一個職位考錄比達到了23:1。一個可能勉強進入三線的城市,還不是公務員崗位,都能吸引這麼多的研究生報考,有些意想不到。
  • 為什麼這麼多人考公務員?原因很簡單
    身邊有許多人擠破頭的去考公務員,但是據了解公務員薪水並不是特別優厚,之前家人也勸我去考公務員,大概是因為年輕不從選擇了私企,那為什麼公務員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自習室裡也有不少想進去體制的同學,有努力考研、公務員、教師。書店自習室每天晚上差不多每天都是滿員的。也不多說,我也得要努力點去過平庸的生活!拼命的努力就是為了過上平庸的生活。
  • 原來2021屆畢業生今年就可以考公務員了
    今年的考試熱一直從6月持續到了現在已經有同學開始向小編詢問在校生啥時候可以考公務員2021屆今年就可以考公務員了!有人會問為什麼2021屆就可以國家公務員了因為國考都是提前一年招錄也就是說,你的畢業年份就代表了你可以提前參加哪一年的國考
  • 李國慶評越來越多年輕人考公務員:被企業996嚇著了
    近日,噹噹創始人李國慶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談及越來越多年輕人公務員時表示,是企業出了問題,年輕人被嚇著了。李國慶稱:「我剛大學畢業那會兒,八十年代末,北大畢業公務員不用考,各部委都等著要搶著要。現在年輕人考公務員競爭很激烈,錄取率比985大學錄取率還低,那到底為什麼出現這現象呢?」他表示,是我們的企業界出了大問題。企業把年輕人嚇著了,以為沒有個三頭六臂,你就別到企業,追求安逸別到企業,不接受996別到企業。
  • 考公務員是當代年輕人的最佳選擇嗎?
    #公務員考試##公考#是的,隨著北京公務員考試的公告率先發布,全國各地的公務員考試陸陸續續拉開了帷幕。臨近12月份,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國考」)也即將發布考試公告。公務員,曾經的「金飯碗」,是否仍是年輕人的最佳選擇?
  • 為什麼有人一次就考上公務員,為什麼有人考了很多次都考不上?
    何止是考公務員?從幼兒園到養老院,人生的哪一個階段不存在這種情況?又有多少人忙忙碌碌、勤勤懇懇的過完一生,發現什麼都沒有做成?有多少人對這些普遍問題做過深入思考,找出規律,然後再來思考公務員考試的問題?
  • 靈魂拷問: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都不去考公務員
    不知道大家留意過沒有,在我們的身邊,考公務員的都是家庭條件略好的,而窮人家的孩子幾乎都不去參加公務員考試,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一、家庭條件不允許公務員雖說是個鐵飯碗,但是工資待遇並不是很高。富人家的父母,一般在孩子長大以後,會幫他付個首付,然後鼓勵他們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平時吃穿不用愁,房貸基本上都是靠住房公積金,生活沒有壓力。而窮人家的孩子不一樣,家裡基本上給予不了多大的經濟幫助。
  • 這5種人不能考公務員,關係再硬都沒用,考第一也不行
    每年公務員考試都是重頭戲,省考,國考連軸轉。經常能聽到有人問:老師,我能報考公務員嗎?印象中,公務員考試非常公平公正,而且似乎每個人都能去考。實際上並非如此,公務員考試是有很多要求的,並非所有人都能考。
  • 為什麼公務員工資很低還有很多人去考?網友:背後福利想像不到!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沒有事情是能夠完全符合心意的,考公務員這件事情也是一樣,下面就和大家了解一下考公務員的優劣點因為這樣的公司是有很專業的財務統計的,統計速度很快,所以才能快速算清職員工資;每個月15號發工資的公司,一般都是制度比較完善,並且收入很穩定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員工流動性不是很強,所以結算工資的速度也是挺快的;月末才發工資的公司,大多數都是中小型企業。這樣的公司大多是由一個人去統計全部員工的工資的,耗時很長。並且小型企業收入不穩定,有時候資金周轉不過來,所以工資月底才發。
  • 老生常談:為什麼家裡總逼我考公務員?
    我跟家人的所有聊天對話都是:起-承-轉-考公務員我要是有我媽催我考公務員的決心,應該什麼都能做成了聊了一陣之後我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年輕人,才20出頭,人生好像已經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前段時間熱播的一檔律政求職類的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2》,履歷完美、學歷顏值雙雙在線的面試者們同樣面臨著「被父母逼迫考公務員」的情況。為什麼父母會把公務員看的如此重要,因為公務員是政府的官職,是一種權利的象徵,意味著體面、穩定、待遇好、鐵飯碗。
  • 「專科生」為什麼不能考公務員?
    大家都知道,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國家已經下發通知要擴大研究生和專升本的招生比例。我們都知道近些年來,專升本已和考研一樣,是熱門話題,成為眾多同學在進入社會之前的又一選擇。因為我們都知道,專科學歷和本科學歷之間有很明顯的不同,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專科生不能參加公務員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