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拉我一把?我的文越寫越長了怎麼辦?萬字碼完喘息中.)
我經常會收到來自讀者的以下這些提問:
你怎樣分配親子陪伴和家務時間?
你如何一邊帶兩個娃,一邊找時間學習育兒知識?
怎樣無焦慮地進行早教準備?
你如何安排孩子早教啟蒙的一天?
怎樣引導孩子遊戲?
遊戲時孩子發脾氣怎樣處理?
倫敦的親子社區是什麼樣的?
孩子可以有多少屏幕時間?
我平時要帶娃和工作,寫作時間有限,現在手上積累的需要寫的題目已經羅列得很長,不少題目都已經欠了大家很久了。所以我今天乾脆把這幾個題目都融在這篇「2歲早教啟蒙的一天」的流水帳裡。我們在這一天裡具體做了什麼其實不那麼重要,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孩子,每天都是獨特的一天。
但你如果心裡有上述這些疑問的話,你可以細讀這篇寫得有點囉嗦的流水帳,字多的原因是我儘量把每個行動背後的思維模式寫出來,正是這些思維模式,可以舉一反三地用到任意一天的早教啟蒙中。有些方法也許可以幫助你實現心情無焦慮、高質量的陪伴。
這篇文值得一讀,也是因為我以後不一定會把上述每個標題都單獨再寫一篇了。如果你沒耐心讀這麼長的文章,可以看紅字的重點。希望今天的文章對大家有用。
碼字辛苦,作者已癱。閱讀是最誠懇的認可,評論分享是最有效的鼓勵。
Sula媽媽日: 2歲早教啟蒙的一天
為什麼要有Sula媽媽日
老大Suki不到4歲,老二Sula剛到2歲,她們的早教進度不太一樣,興趣也有所差別。我發現同時帶兩個孩子早教效率不夠高,老大會覺得老二的遊戲太簡單,老二又總是幹擾老大的遊戲,對老大的專注力有傷害。因此,我決定每周都有一天單獨面對一個孩子,這樣專注陪伴的早教效率要高得多。
如何安排一天的早教課程
每周二是我單獨和Sula在一起的早教啟蒙日,我們稱為「Sula媽媽日」。
在周二前,我會先簡單策劃一下當天可以做的遊戲,如下圖這個「日程計劃清單」,這是一個有變化空間的「課程表」。
「大運動」和「語言」這兩類是對Sula最重要的,原則是每天都要有,其他幾類「精細動作」、「美術」、「感官」、「解決問題」、「自然與科學」、「數學與秩序」遊戲,要儘量在一周裡都覆蓋到。
籌劃遊戲內容時,我會思考Sula現在的能力、興趣和發展需要,然後考慮哪些遊戲家裡已經有了比較全的材料,就把這些已有材料的遊戲列入「日程計劃清單」中。這份清單裡的內容肯定會比早教日真正執行的要多,因為2歲的孩子有很多變數,做遊戲需要隨著孩子的興趣,把遊戲內容範圍做大些,就能夠隨時應變。
怎樣無焦慮地進行早教準備
很多媽媽說,平時帶娃、做家務等等,生活已經夠多壓力了,要給孩子在家策劃早教、冥思苦想適合的遊戲、還要進行材料準備,焦慮值會直線上升。讀者問,為什麼我可以做到不焦慮?為什麼我隨時會有很多遊戲點子?為什麼我家裡就正好有這麼多遊戲的材料呢?
我的回答是:無焦慮早教準備的秘訣在於平時的「積累」,積累的最好方法就是隨手「記錄」,記錄最好的形式就是「清單」。
1. 我平時觀察孩子的活動,會隨手記錄下她們的「興趣清單」,比如下圖。
2. 針對這些興趣點,如果我有什麼想法,就隨手記錄「遊戲靈感清單」。
比如手機裡這個截屏,就是我平時記錄的遊戲點子,可以很簡潔,自己看得明白就好。靈感如果不記錄下來,很容易忘掉,或關鍵時刻想不到。
3. 遊戲需要的材料,我就隨手記錄在一個「材料清單」裡,比如下圖。
我很少會為了買材料而特意出門。但平時去超市或者去商店,都會把手機掏出來看一下材料清單,碰到店裡正好有的就買來。
興趣清單、遊戲靈感清單、材料清單,這些都是隨時進行的,完全沒有什麼壓力和焦慮。你也會發現:通過觀察,你會對孩子越來越了解;通過記錄,你的遊戲靈感會越來越多;通過收集材料,家裡就總有可以隨手就拿出來玩的遊戲。
因為平時工作和帶娃的壓力已經夠多了,所以我希望做遊戲是對孩子對自己都能輕鬆愉快的。把這些準備工作變成到隨時隨地的留心,焦慮就會減為零,也會讓自己能夠更佳敏銳地判斷早教該進行的方向。
怎樣提高遊戲設計的成功率
很多媽媽問我,給孩子設置好了遊戲,孩子不肯玩怎麼辦,為什麼Suki和Sula就都能很聽話的合作呢?
關鍵不是她們聽話。關鍵在於:她們玩了自己愛玩的而已。我按照她們平時的興趣設計遊戲,她們以當天的興趣在我提供的很多選項中選擇自己愛玩的。因此除了按興趣設計遊戲以外,設計的內容也應該比當天可執行更多一些。其實我也設計了很多沒有在微博和公號上發表的遊戲,只是她們沒選擇去玩。
總之,平時多觀察孩子的興趣、對遊戲內容多做設計、隨手準備好材料,這是早教能夠進行得順利的重點。再刁難的孩子,也敵不過善於準備的媽媽。
Sula媽媽日的流水帳
6.30am 爸爸老R起床、洗漱、準備早餐。
6.50am 我起床,洗漱,稍微收拾一下房間,然後把「手工雪糕、手工棉花糖」這個遊戲需要的所有材料放在託盤裡。託盤是蒙特梭利的方法,事先把所有材料和工具都放在託盤裡,就不會在遊戲開始時還四處翻找材料,孩子在等待時容易失去耐心。孩子也使用託盤「工作」,一是保持環境整潔,二是給孩子一個「工作項目」的整體感:一切內容都在這裡了。
7.20am 孩子們起床,我指導她們穿衣洗漱。
7.30am 吃早飯。吃飯時間也是全家聊天時間,說說今天的計劃,對一周進行展望。Suki很期待周三的Suki媽媽日,自己建議了一連串計劃。
8am 爸爸送Suki去幼兒園,我和Sula在家,姐妹倆吻別再見。
如何引導語言類的情景遊戲
遊戲一: Peppa Pig樂高情景遊戲
類別:語言,角色扮演
8.00am 作為粉豬迷妹,Sula生日時收到了數不清的peppa pig主題的禮物。她最喜歡這套與樂高大顆粒搭配的「peppa pig school」。學校房屋已經建好,她主動招呼我來玩。她一邊擺弄小角色,一邊念叨著各種單詞,比如睡覺、起床、吃飯、滑梯、坐下、打電話等。
作為「語言訓練課」,我引導的方法,就是按照她現在的語言階段,幫助她把她說的單詞豐富成有情景的句子。她說「Peppa,躺下,睡覺」,我就說:「現在已經晚了,peppa好睏啊,要躺下睡覺了,蓋上被子吧,咦,george在哪裡呀?george,快來睡覺啦!」她聽得懂我的話,也開始說:「你在哪裡george?睡覺了!哦,你在這裡。」
就是這樣,樂高情景遊戲有了故事情節,她在這些情節對白中學習單詞、組織句子、學習社交對話、想像生活情景。
Sula玩得很投入,她說要搭臺階,於是我幫她用大顆粒建造學校延伸出來的房子,有上下樓層、有花園、有小餐桌,這樣,更多情景模擬和對白就可以繼續延展下去。
高質量的陪伴時間沒有手機
高質量的陪伴時間,關鍵字不是陪伴,而是「高質量」,也就是說光是陪著意義不大,要身心都在孩子這裡,才能實現高質量陪伴。早教啟蒙,最重要的過程就是觀察、通過觀察而做出回應。如果心不在這裡,觀察就不會敏銳,回應就不會及時。孩子對於父母是不是專心陪伴是非常敏感的。以前Suki看到我低頭看手機,會把我的手機沒收。後來我在陪伴時間時,就專心把它當作一個珍貴的「早教課」的機會,如果自己是個稱職的老師,就應該把手機放在遠處。直到孩子暫時不再需要陪伴,「早教課」結束時,再去回復手機信息。
說真的,觀察到孩子在早教啟蒙中的進步,那個喜悅感比看手機的滿足感強烈多了。
做遊戲時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處理?
8.30am 興高採烈地玩了半小時樂高,忽然Sula就開始發脾氣了。原因是她想把peppa按進直升機裡面,怎麼也按不進去,又不肯我幫忙,一有挫敗感,她就忽然大發雷霆,把磚塊扔到處都是,使勁哭喊,我越哄她,她就越吼叫。
Terrible 2,兩歲孩子因為挫敗感而情緒崩潰是很常見的。他們在小嬰兒時期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無所不能,1、2歲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開始用自己的身體和手眼去探索世界了,才忽然發現一切都充滿了阻礙,這對他們的心智承受力是個巨大的挑戰。而且2歲寶寶往往還不能夠用語言把前因後果說清楚,他們就更感覺挫敗。
這時,我需要做的是先用語言和她形容發生了什麼、她的感覺是什麼。我說:「你想讓peppa坐在直升機裡,但是你按不進去,所以你很生氣。」
這樣的解釋,並不會讓她情緒立刻變好,她還是大喊地亂扔樂高。那麼我就平靜地阻止她,然後坐在她旁邊,看她哭一會兒。
孩子發脾氣時不該做什麼:1.不要對孩子動怒、讓孩子覺得自己感受這些很困難的情緒是該受到懲罰的,孩子有權利感受自己的情緒;2. 不要因為生氣而走開,這樣孩子會產生不安全感;3.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滿足一切。
其實坐在她旁邊聽她哭,就等於說:我看到了你的情緒,我也接受你的情緒,我陪伴你,等你平靜下來。
十分鐘以後Sula稍微平靜點了,還在抽泣但是不推開我了,我就抱她去花園裡看看我們的植物生長情況。
用植物觀察來讓孩子靜心
遊戲二:觀察花園可食用植物生長情況
類別:自然觀察
8.40am 我帶她先聽聽風鈴的聲音,她的抽泣聲就低了一點。
然後我們去看看院子裡的水果蔬菜。春天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親自種了可食用植物,每周都來查看生長情況。Suki種的西紅柿簡直已經成一片叢林了,無數青色果實結了出來。
我的梨樹已經結出好多清脆的梨子。早上爸爸收集了一大碗院子裡掉在地上的李子,特別甜,Suki吃了好幾個。
Sula親手撥的種子,種下的南瓜已經長出了漂亮的大葉子。爸爸種的玉米已經比他還高了,馬上就有玉米可以用來抹奶油燒烤吃。
Sula一邊忙碌地看植物,一邊不忘時不時抽泣。但是當她看到小蜘蛛捕捉到了蒼蠅、正在美餐時,就瞪大眼睛完全忘了傷心事,然後開始唱起來「incy wincy spider」的兒歌。
自然裡有太多奇觀,總是有著讓孩子靜心的力量。
如何引導孩子做手部精細操作的遊戲
8.45am 花園觀察完畢,我詢問她想要做什麼遊戲。
「想要玩蹦床嗎?」「不要。」「想玩立柱遊戲嗎?」「不要。」「想讀書嗎?」「不要。」「想做手工嗎?」「恩,要。」
所以你們看,計劃裡的很多遊戲,不一定會派上用場的,所以當天要多設計一些遊戲,順著孩子的興趣來執行。她有興趣,遊戲就會進行得更順利。
遊戲三:手工雪糕、手工棉花糖
類別:手指精細操作
8.50am 她在餐桌前坐好,我拿出準備好材料的託盤。她看起來躍躍欲試。
首先我在紙面畫出雪糕的形狀,然後給她兒童剪刀。2歲可以開始學習使用剪刀了,剪刀對手部的力量和精細操作要求很高。我告訴她怎麼拿剪刀,用手握著她的手,讓她感受一下剪紙時的手感。然後再由我完成剪形狀。
經常有媽媽問我,遊戲時孩子不願動手怎麼辦,總是讓媽媽來操作。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孩子不熟悉這種遊戲形式,不知道期待什麼,解決方法就是多玩,玩得越多,孩子就會對步驟有預期,畏懼感會降低;二是操作的難度需要比孩子的能力只稍微高一丁點兒,也就是雖然有點挑戰但她能夠努力幾次自己完成,如果難度太高就容易給孩子挫敗感。
比如剛到2歲的Sula最能夠勝任就是各種粘貼。她一歲多很喜歡玩貼畫,愛用膠棒。所以我知道現在她也可以勝任使用膠條和膠水了。我剪出膠條,讓她把雪糕棍貼在紙面下端,她很高興地完成了。
然後我給她膠水和小棍,讓她把膠水均勻地塗抹在紙面。這個過程也需要對手指的靈活控制。抹好了,我在背面貼上同樣的形狀,「雪糕」就比較結實,可以拿起來了。
然後Sula再把膠水塗滿整個正面。
我取出很多亮片、剪紙等裝飾物,讓她自己裝飾雪糕圖案。這個工作我知道她會喜歡,她經常給杯子蛋糕做裝飾。這個過程她進行得很認真。
雪糕完成了,隨後我們做手工棉花糖。方法是差不多的,由我來剪形狀,Sula貼小棍,給紙面上膠水,用棉絮裝飾。
她特別喜歡棉絮的手感,玩個沒夠,全都給按在紙面上粘好。
一個棉花糖完成。看到她還沒過癮,我就再提供另一種手感的棉花,做出來的棉花糖是不同的效果。
完成了。把雪糕和兩個棉花糖的手工擺在面前,2歲寶寶也很有成就感。遊戲一共進行了40分鐘。
平時信心觀察孩子,了解她的能力水平、興趣點,以此設計遊戲,遊戲的成功率就會更高。
每天都要保證大運動時間
9.30am 我認可蒙特梭利的理念,兒童需要每天至少兩個小時的身體活動,這也是「Sula媽媽日」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且最好是在室外。如果遇上下雨不能出門,就在室內安排比如「降落傘」、「地板迷宮」、「球拍拍氣球」等室內運動。我給Sula吃了根香蕉做加餐,然後就步行去社區公園。
倫敦的親子社區什麼樣?
9.40am 今天我的計劃是帶她去社區公園10點開始的「髒玩小組」,這是我們最喜歡的社區室外遊戲小組之一,不僅有上下層大型木結構可以讓孩子奔跑、攀登,有鞦韆、滑梯、跳墊子等大運動遊戲,還有各種各樣的髒玩遊戲,比如舀水、澆水、彩球水渠、石子運輸、室外水彩、給木頭車子上油彩、泥土葉子的烹飪遊戲、給娃娃做飯洗澡等模擬遊戲,還有爬樹屋、在樹林裡睡搖床、和集體的兒歌及朗讀時間。
(照片拍自今年6月髒玩小組)
兩個小時的「髒玩小組」可以讓孩子非常充實,在陽光下、新鮮空氣裡全面體驗自然賜予的各種材料,開放地遊戲到痛快。這樣2小時的髒玩小組只要£2.5英鎊,大約22元人民幣。
(照片拍自今年6月髒玩小組)
「倫敦的親子社區」是我欠了讀者大半年的題目。因為實在有太多可寫了,一展開就怕自己收不住。我從懷孕到帶孩子這4年,是完完全全在社區的支持下度過的,得到了非常豐富的體驗和珍貴的收穫。社區活動「日程表」每月會寄到家裡,活動地點大都在離家步行20分鐘以內,懷孕時社區有孕期學習班、產後有母乳學習班、新生兒按摩課、新生兒的柔軟聚會、新媽媽的咖啡交流,之後有輔食學習班、室內遊戲小組、室外遊戲小組、玩具館的玩具體驗課、幼兒音樂課、圖書館的繪本朗讀、幼兒烹飪課、髒玩小組,等等等等數不勝數。還有各種母嬰中心、兒童中心、藝術中心、社區中心安排的不定期的活動。
(照片拍自去年4月玩具館)
Suki出生的那一年,我幾乎每天都在社區的不同活動小組裡泡著,我交了很多媽媽朋友,孩子也有了同齡人陪伴,完全不會感到寂寞。這些社區活動給孩子提供了很全面的早教啟蒙的機會,即使是不善於在家遊戲的媽媽,也有足夠的資源讓孩子進行早教,而我在這4年的社區親子活動裡也學到了很多。
(照片拍自13年10月Suki剛滿月時的新生兒「柔軟世界」小組)
這麼好的早教服務,活動貴不貴?回答是:門票如果不是免費,就是1鎊、2鎊、3磅的水準,通常還包括茶水。親子社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區活動的資金來自地區政府,而地區政府的錢來自納稅人,給媽媽和孩子們的這些服務,是納稅人本應享有的權利。
(拍於今年6月「髒玩小組」)
公園裡的身體大運動
遊戲四:室外公園的身體活動
類別:大運動
我本來是希望能在「髒玩小組」裡拍到一些新照片來做說明,但不巧的是,今天小組的老師生病了,臨時關門一天。所以我們的計劃改為Sula在公園的遊樂場玩。
9.50 am Sula不是Suki那種一到室外就撒野瘋玩的孩子,她比較遲疑和任性,比如今天,滑梯、鞦韆、沙坑她都不肯玩,引導也沒什麼效果,唯一想玩就是走「梅花樁」。
她這段時間很喜歡平衡木和梅花樁,這一類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四肢與眼睛的協調配合、身體的平衡和專注力。我們玩了20分鐘的梅花樁後離開遊樂場。好在,公園很大,除了遊樂場還有足夠的空間可以亂跑,孩子的大運動和自然體驗可以結合起來。
Sula最喜歡的就是去湖邊看鴨子,看松鼠,看鴿群。她追鴿子跑了十幾分鐘,活動量滿滿。
社區給予的自然體驗
遊戲五:公園水生環境自然觀察活動
類別:自然觀察
10.30am 我們今天也有運氣,碰到了環保組織在社區公園裡讓孩子們體驗「水生物棲息地」的自然觀察活動。這樣的親子活動並非偶然,在整個社區尤其是公園裡,經常會碰到。
活動是免費的。方法是,每個孩子用一個盆一個網,從公園的湖水裡撈一些水草和生物放進盆裡,然後大家拿到草地上用放大鏡觀察。
Sula很努力地從湖裡撈出水草。盆子裡的水草抖一抖,就會有好多水生物游離出來。
我和Sula尋到了水蝸牛和已經剛長出腿的小蠑螈。組織人員還給每個小朋友一個帶放大鏡的觀察瓶,我們把小蠑螈放在瓶子裡,Sula舉起來仔細看。
她對這個活很上心,觀察小生物看了很久。
在「互動桌」前,孩子們可以給「水生物」的蜻蜓、青蛙、飛蟲上色,做成面具。Sula拿到的是「honey fly」,她也努力塗起色來。
在陽光下、綠地間、湖水邊的自然觀察活動進行了1個小時,我們很盡興。
我對我所在的社區心存感激,不僅因為這裡為孩子提供了很多高質量的早教機會,更重要的是它保存了能夠讓孩子親身體驗和美好感受的自然環境。
對孩子的生活安排我比較隨性
11.30am 中午我們在公園咖啡吃午飯。其實我在家已經計劃好了Sula的午餐,但她玩得有些餓了,而且咖啡館裡有她最喜歡的食物——金槍魚烤土豆,那我們就在這裡吃。
因為知道自己對早教很上心,我就允許自己對孩子的生活隨意一些。因為我不可能做一個完美媽媽,我要想辦法保證自己的壓力不超載,媽媽保持心情輕鬆才是家庭生活的質量保障。不去和那些美食達人、生活達人或者時尚達人做比較,孩子的吃、穿、睡只要健康合理就好,我的要求都不高。我們會時而在外面吃,甚至即使孩子挑食不吃,我也不會太責難自己。
有的讀者說看我做這麼多遊戲,覺得我是完美媽媽,相比之下就很焦慮。但我想要說,那是你沒看到我很隨意、不在乎、低標準的那些方面。天下沒有事事都做得好的人,也沒必要完美,在家庭生活中,做好權重比例,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最在乎的、最拿手的,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這些事情裡,其他自己不能勝任或者不覺得很重要的,就不要過度要求自己,可以不去做或者交給有能力的人去做,更不用和別人比。
我允許孩子有一定的屏幕時間
12.20pm 從公園回到家,Sula要求看20分鐘的peppa pig動畫片。經常有讀者問我能不能讓孩子看電視或玩ipad,問我應該看多久。對於屏幕時間,教育界其實沒有什麼所謂的硬性標準,因為它的帶來益處是難以衡量的,帶來的壞處同樣也難以衡量。我想每家應該是靠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去決定孩子的屏幕時間,不用太在意什麼專家意見。
在我看來,電視和ipad裡都有很好的內容,比如兩個女兒追的peppa pig, thomas and friends 和 little baby bum兒歌等。孩子們不僅極其喜愛,而且我也能觀察到這些內容對她們的語言、智力、認知和美感的提高有幫助。ipad上更是有很多非常益智的遊戲,有機會我會給大家列個清單。所以我家允許孩子有屏幕時間。這裡強調「我家」,是因為這只是個例傾向性,你的孩子從來不看電視也好、或者一天看3小時也好,都不會因此就註定了孩子的未來。
我們的屏幕時間規則是這樣的:一,內容一定要由父母審核選擇,只有好的內容孩子才可以接觸。二,屏幕時間不能夠讓其他早教活動時間受損,對成長更重要的那些活動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孩子就可以享受屏幕。通常來說,這個屏幕時間是一天30分鐘左右,周末會長一點,45分鐘左右。
孩子的屏幕時間裡我做家務
Sula看電視的20分鐘裡,我收拾了碗碟、晾好了衣服還掃了地。在我家,爸爸老R做家務是很多的,晚上經常都是他做飯洗碗和收拾,所以白天我帶孩子時,家務的任務也不重,早上弄髒弄亂的環境,20分鐘也可以收拾好了。
午睡前時間我們親子共讀
遊戲六:親子共讀
類別:語言與閱讀
1pm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遊戲室裡的心計,提到了在我家,遊戲室裡沒有書,書都在樓上臥室。所以要讀書,就去沒玩具沒打擾的安靜的臥室。我們養成了睡前讀書的習慣,午睡前半小時,晚上睡前一小時左右。
我們在Sula的房間裡讀了半小時的繪本。有時她自己讀,有時我給她讀。
哄孩子睡覺的時間我讀書學習
1.30pm 我家Sula是個特別難哄睡的孩子。嬰兒時期睡前經常要尖叫一小時。睡眠專家幫助我們調試,現在哄睡時不會哭喊了,但她仍然要我陪著,不肯讓我離開房間。我也接受了這種狀態,正如我說的,生活上我不太計較完美。雖然經常陪睡要近一個小時,但Sula不介意我讀書,她只需要我坐在旁邊就好,然後她自己扭來扭去很久才會睡。
在陪睡的時間,我就用kindle看書學習,這倒也陰錯陽差成了我每天固定的讀書時間,雖然不是理想的讀書環境,時不時要去哄哄她,但在每天的閱讀裡還是獲得了知識積累。
今天哄睡時,我讀的書是《Superintelligence by Nick Bostrom》一本關於超級智能的書。這段時間同時在讀的其他兩本是:《Mind in the Making by Ellen Galinsky》一本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書,和休豪伊的《羊毛戰記》的第二冊《塵埃記》,一套很棒的科幻小說。我讀了快1小時,Sula才睡著。
有讀者問我用什麼時間學習育兒知識。我的主要學習時間就是:孩子哄睡時間、我的睡前時間、和上下班路途中。資源主要是書籍、podcast、網站和youtube。
孩子午睡時我準備遊戲材料、上網和休息
2.30pm 孩子午覺的一小時裡,我把下午「打泡沫遊戲」的材料準備好,放在花園裡。然後我就可以上網和休息了。上網主要是回復各種上午沒來得及看的手機消息,然後回復公眾號上你們的留言。
休息時,我喜歡泡上茶看個視頻。竇文濤是我最喜歡的主持人,「鏘鏘三人行」是我這些年追的唯一的中文節目,現在改成了「圓桌派」,一樣好看,引人深思。
科學探索的感官遊戲
遊戲七:打泡沫遊戲
類別:科學、感官
3.30pm 我把Sula叫醒,不讓她的午睡時間超過1小時,以保證晚上不會睡太晚。我問她要不要玩「泡泡」,她立刻說「要」。她是泡泡迷,我知道這個遊戲她會喜歡。
「打泡沫」遊戲可以分成好幾個階段的不同玩法。
1. 玩水,用杯子舀水,觀察水從杯子孔洞流出的狀態。
2.在水中加一些泡泡液,用打蛋器打泡沫,看看泡沫是怎樣從水裡產生的,看誰打出的泡沫更多。
3.我用吸管在盆裡製造「泡泡建築」。對著水吹,許許多多泡泡就會生長起來,像很多緊挨的小房間。拿吸管對著其中一個泡泡吹,泡泡就會變得很大,最終破掉。
Sula看到這些「泡泡房屋」興奮不已,她也嘗試吹了很多「房屋」出來。但是用吸管需要寶寶能夠區分吹和吸,如果會把泡泡液吸入口中,不可以讓他使用吸管。
4.用礦泉水瓶加襪子製作的「泡沫機」吹出豐富的泡沫。
5.用玩具餐具做泡泡烹飪遊戲。
6. 嘗試用小喇叭吹泡泡。
7.用手好好享受一下泡沫的感覺吧。
這個遊戲Sula玩得太歡快,進行了1個小時。
孩子自己遊戲時不去打擾
4.30pm Sula回到遊戲室,自己玩了起來,沒再邀請我加盟,那麼我就不打擾她的專注。她看書看了15分鐘,然後又玩了15分鐘peppa pig樂高,情緒很平靜。獨立玩耍的專注力是很珍貴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思想小世界裡,這時要小心不去打斷她,即使她遇到小挫折,也可能稍微等一下自己就解決了。
那麼什麼時候加入孩子的遊戲呢?1. 孩子邀請時;2. 遊戲明顯進行不下去,孩子開始有脾氣時。
用唱歌作為一天早教啟蒙的結束
5pm 通常到了Sula媽媽日的末尾,我們會一起唱10分鐘的歌以做結束,並獲得一份好心情。我們打開自製的歌本,Sula點歌,我們合唱。歌本裡的歌她都已經耳熟能詳,唱不出詞的也可以哼出曲子。
關於歌本,在這篇文裡有更具體的內容:0至6歲孩子的英文歌單50首「學唱版」!
一人帶倆孩子時採用「低標準輕壓力」模式
5.30pm 我們去幼兒園接Suki。Suki看到我們好開心。
每次只要我自己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我就立刻把自己的「模式」調整到「低標準輕壓力」。也就是說,在不越過底線的情況下,我儘量隨她們愛做什麼做什麼,我對她們計劃靈活、要求不高,就會避免衝突,給自己壓力低一些。所以傍晚這段時間我不特別安排早教互動,隨性為主要步調。路過公園時,她們想要去遊樂場玩玩一會兒也可以。保護自己的心平氣和是高質量陪伴的前提。
晚間給孩子清晰而規律的作息
6pm 我和孩子們六點到家,晚間生活開始了。看動畫、吃飯、玩耍、洗漱、讀書、睡覺,每天晚上孩子們要進行很多事。為了減少她們的摩擦和抗拒,增加晚間的活動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她們每天晚間作息時間都幾乎完全一樣,習慣了清晰和規律的作息,孩子就會知道下一步該期待什麼,也更容易遵守和服從。
6點是Suki的屏幕時間,她看了20分鐘的Ben and Holly動畫片,這個時間裡我把昨晚準備好的番茄牛肉、米飯、豆子熱好,外加酸奶和水果,作為孩子們的晚餐。
6.20pm 孩子們吃晚飯,同時我切菜,把我和老R的晚餐準備工作做好。家裡放著背景音樂,Suki邊吃還要邊手舞足蹈。
6.50pm 上樓喝牛奶、讀書、洗漱。這時爸爸也回來了,全家四口共讀一小時。
8pm Sula和Suki吻別晚安,我和老R分別帶她們到各自的房間哄睡。我們買了兒童上下鋪,但目前Sula哄睡時間比較長,會打擾Suki,就暫時先分兩個房間睡。每天晚上我和老R輪換給兩個孩子讀書哄睡,誰哄的孩子先睡著,誰就下樓完成晚餐。今天我比較幸運,輪到哄Suki睡覺,她10分鐘就睡著了。
8.10pm 我下樓做飯,老R繼續哄Sula睡覺。
8.30pm Sula睡著了,我和老R吃晚飯,看劇。最近看的是Naomi Watts的心理劇《Gypsy》,劇情有點慢。這是我倆每天難得的二人獨處時間,規定是吃飯和看劇的時候不許看手機。
10pm 我上網20分鐘,然後我們上床讀書,我繼續功克那三本。
11pm 入睡
一天時間安排的總結
這一天結束了。流水帳寫了好長。總結一下,帶娃的一天裡:
我對Sula進行的早教啟蒙內容有:
語言:45分鐘情景樂高
閱讀:1小時30分鐘的共讀
精細運動:40分鐘手工
身體大運動:40分鐘公園遊樂場和亂跑
自然觀察:15分鐘花園植物觀察,1小時公園水生生物觀察
感官:1小時的打泡沫遊戲
音樂:唱歌10分鐘
而我呢?我夜間睡眠8小時,中午休息1小時,家務1小時左右,
我的學習時間:中午孩子哄睡1小時,晚上孩子哄睡10分鐘,晚上自己睡前40分鐘(共1小時50分鐘)
其實,都是可以實現的,對吧?
安瀟 2017年8月 於 倫敦
有了平時的留心和積累,有了陪伴時的心無旁騖,我們既可以做到讓自己低焦慮和輕鬆準備,也可以做到讓孩子有高質量早教。陪伴,最重要的是身心俱在。說到親子陪伴,我必定要好好支持一下我的親嫂嫂參與製作和發行的國產動畫片《玩偶奇兵》,探討親子陪伴的主題: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需求不同,高質量陪伴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所謂「因材施教」,家長們要學會「隨機應變」,畢竟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玩偶奇兵》,8月4日上映哦~
碼萬字很辛苦,本作者已累癱。閱讀是最誠懇的認可,評論分享是最有效的鼓勵。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如何分配家務與親子陪伴時間?如何同時給老大和老二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因「得不到」而爆發的情緒如何疏解?是否應該物質獎勵行為?
遊戲室裡的心計
老二的獨白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掃描二維碼打賞
「 安瀟,來自北京,建築學專業,旅居倫敦成為動畫導演和漫畫作者,現在一邊工作一邊帶娃。有兩個女兒Suki和Sula ,出生於13年9月和15年7月。從Suki一歲開始,受到蒙特梭利理念的啟發,開始在家進行早教啟蒙,迄今為止和兩個女兒創造和實踐了300多個早教小遊戲,覆蓋類別有身體技能、語言交流、生活實踐、美術創意、自然科學、感官感覺、數學秩序和社交情感。」
歡迎關注「家裡的蒙特梭利教室
- Suki 和 Sula的早教筆記」
微博@安瀟AnnXiao
微信公眾號@安瀟AnnXiao
Instagram@sukisulamontessoridiary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