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看到一些小寶寶下巴上長了一圈紅點點,這就是俗稱的」口水疹」,很多長牙期的寶貝都有過這種經歷,這就要求父母及時做好護理,才能有效避免。「
口水疹是由於皮膚經常受潮溼及摩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可導致皮膚角質層受損出現口水疹。其臨床表現為局部皮膚潮紅、疼痛、輕度腫,好發部位是嘴唇四周。
引發口水疹的元兇就是口水。正值快速成長的嬰兒時期,開始學習吸吮、吞咽、咀嚼等動作時,口腔肌肉都不斷地在發育;因此,寶寶長牙期是口水分泌最多的時期,乳牙萌出時,小牙頂出牙齦向外長,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齦上的神經,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口水其實很溫和,之所以會長」口水疹「是因為小嬰兒的皮膚太嬌嫩。皮膚就像是身體的一面牆,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屏障作用」,當這種作用不夠完善或是遭到破壞了,那麼皮膚就會產生各種異常的表現。
小寶寶皮膚的角質層比成年人薄30%,表皮層比成年人薄20%。所以相對於成年人的皮膚,小嬰兒皮膚的抵禦能力是十分脆弱的。
口水疹的症狀跟一般溼疹很類似,保溼度如果不足,寶寶的皮膚會出現乾裂、發癢及紅腫現象,還會出現一粒粒的小水泡,抓破之後會流出組織液。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發炎部位不同;引發口水疹的主要部位集中在寶寶容易沾上口水的地方,像嘴巴周圍或下巴的發炎情況會最為明顯。
一般的緩解措施是塗抹軟膏質地的保溼劑,可以幫助皮膚保持水分、保護皮膚的屏障功能,同時在其受到損傷的時候促進其恢復。
當然,避免接觸刺激物是首要的。刺激物不僅僅指口水,還有寶寶進食過程中橙類、胡蘿蔔、菠菜這些也都是容易對皮膚產生刺激的物質。
還有就是,平日應加強寶寶皮膚的清潔,也要儘量避免過於頻繁的親吻動作,清潔動作務必放輕、以免擦出二次傷害的細菌溫床。
如寶寶有吸吮奶嘴的習慣,要注意容易往嘴邊擴散的唾液,減少寶寶吸吮奶嘴的時間,也是預防口水疹的小方法。
其實,寶寶愛啃咬、出牙期口水多… …這些都是寶寶正常的發育階段,和發育特點,父母也不用太過擔心。當寶寶到了開始接觸副食品時,流口水的狀況會漸漸得到改善,皮膚的抵抗力也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強化,口水疹形成的機率便會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