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前幾天有網友私信提問:我女兒剛出生3天,可是生下來就有兩顆牙齒,這沒有什麼吧?影響發育嗎?嬰兒出生就有牙齒正常嗎?
很顯然,這位媽媽心中充滿了疑問,不知道剛剛出生的女兒就有牙齒是不是一種正常現象。在我們的印象裡,剛出生的寶寶口腔中是沒有牙齒的,而一出生就有牙齒的情況也是存在的。
新生兒長出的牙齒分為兩種類型:
一:出生牙,也稱之為「馬牙」
這種牙齒看起來像小米粒一樣的顆粒,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並不是正真的牙齒,在寶寶出生後不久,就會自行脫落。也有一些「出生牙」長的比較「頑固」,會在口腔內多待些日子,這時候爸爸媽媽切記不可自行給孩子進行處理,避免引起口腔感染,必要時可以諮詢專業人士。
二:新生牙,也稱之為「乳牙」
這種牙齒一般在寶寶出生3-6月出現。它會隨著寶寶不斷的長大而變得十分穩固,當然這一類的牙齒需要認真護理,否則會導致寶寶齲齒、發音不標準的問題。如果乳牙有異常鬆動,避免因為孩子誤食產生危險,必要時可以進行處理。
有數據顯示,在3000個剛出生的寶寶中,就會有1個寶寶出生時有「出生牙」,所以新生兒就有牙齒這個問題是正常。它並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只是比較少見,所以就會引起我們格外的關注。
寶寶進入長牙期,要學會正確護理很重要,多數媽媽做錯了
小姐妹彤彤朋友圈曬了一張寶寶長牙的照片:「紀念你第一顆牙齒的誕生」,圖片中的小傢伙留著長長的口水,盯著媽媽看,似乎想說:「長牙有什麼稀奇的,快幫我清理口水」。於是姐妹幾個就寶寶長牙這個問題,開始交流起育兒經:
「你家孩子剛4個月吧,這就開始長牙了?我記得我們家孩子8個多月的時候才長牙,當時還怕不出牙有問題」。
「孩子出牙就愛留口水,一看看他那一灘口水。孩子出牙可得注意了,有時候會發燒」。
「孩子出牙的時候就愛啃一些硬的東西,他的牙床痒痒不舒服,給孩子做好口腔護理工作」。
大家七嘴八舌的給彤彤傳授經驗,也讓彤彤了解到孩子在出牙期遇到的各個問題,讓這位新手媽媽做好充足的準備。
寶寶在長牙期通常都是會有異常的表現,每位寶寶的體質存在個體差異,所以表現也會不同,但是如果出現以下的情況,說明寶寶馬上就要進入萌牙期了。
寶寶進入萌芽期有哪些明顯特徵呢?媽媽需要及時了解
寶寶在長牙的過程中也是非常痛苦的,但礙於嘴巴不會說話,只能通過一些現象來提示爸爸媽媽們。
1、流口水---這也是眾多寶寶開始長牙的一個最初表現,為什麼在某段時間裡,媽媽們會發現孩子特別愛流口水,因為長牙期間口腔中會分泌很多的唾液,而寶寶流口水則是身體的正常反應。
2、咬東西---咬東西也是寶寶長牙中一個最常見的現象,寶寶總是會拿起各種東西不停的在嘴裡嚼來嚼去,尤其喜歡比較硬的東西,有時候還會磨發牙床滋滋響。
3、睡不好---長牙出現的不適感讓寶寶變得愛哭鬧,而且總是會煩躁不安,自然心情也不會美麗。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通常也會睡不踏實,常常被折磨的半夜醒來。
4、牙齦腫脹---寶寶可能會有疼痛、不舒服的現象,其實就像我們大人長智齒是一樣的,長牙期間總是覺得牙齦腫腫的不舒服。
5、身體異常---有些寶寶因為牙齒的萌出周期過長,會引發體溫升高或者拉肚子的現象。
寶寶在出生後4-10個月就開始長出乳牙,通常最遲也不會超過12個月,到寶寶1歲的時候一般可以長出6-8顆牙齒。寶寶的乳牙一共有20顆,它們會在寶寶3歲之前全部出來。
如果寶寶在1歲多的時候,還沒有乳牙萌出,或者3歲的時候牙齒20顆牙齒沒有長全,那就要考慮是否因為寶寶缺鈣或者有其它因素導致寶寶出牙延遲。
一般情況都是按照以下的時間和順序破土而出的:
寶寶乳牙萌出是有時間和順序,它們可都是排好了隊形出發的!但是因為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萌出的時間和順序也略有差異。
5-8個月4顆「中切牙」:中切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門牙,第一顆萌出的乳牙是下中切牙,也就是我們口腔內最中心的兩顆下牙,一般情況都是成對出,也有個別的寶寶是一顆一顆的出來,這些都屬於正常的現象。之後在7個月左右的時候,我們的「上中切牙」也就相繼跟著出現了。7-11個月4顆「側切牙」:「側切牙」指的就是門牙兩側的兩顆牙齒,「下側切牙」一般會在7-10月的時候出來,而「上切側牙」在8-11月的時候萌出。10-16個月4顆「第一乳磨牙」:「乳磨牙」就是我們所說的腮牙,他們都是按照先下後上的順序萌出。16-20個月4顆「犬牙」:「犬牙」生在在側切牙的旁邊,我們也稱之為「尖牙」,也是按照先下後上的順序萌出。20-30個月4顆「第二乳磨牙」:「第二乳磨牙」是寶寶乳牙期最後長出的4顆牙齒,也是遵循先上後下的原則。
也有的個別寶寶牙齒萌出順序不按套路出牌,但並不會影響牙齒的排列,家長們也無需處理。
◆舉個例子:
張女士家的寶寶小米5個多月的時候開始長牙,口水更像是「瀑布」一樣永無止境,口水巾一天也不知道要換多少塊。可是最近給小米換口水巾、擦口水的時候,寶寶總是躲閃,不願意讓媽媽碰自己的下巴,但是媽媽為了清理口水,就只往孩子臉上乎。
過了幾日張女士就發現孩子下巴紅紅的,於是就帶著寶寶諮詢其它寶媽。其它寶媽一看就開始埋怨起張女士:「你這是怎麼照顧孩子的,這下巴都快搓起皮啊!」「孩子流口水,我就用紙給他擦,不知道咋就成這樣子了」。
「孩子在長牙期留口水,嘴巴周圍的皮膚受口水的浸泡衝擊,就會讓孩子皮膚受損,嚴重的情況導致潰爛,所以護理的時候一定多注意」。
寶寶出牙期我們如何護理,才幫寶寶度過這個「難熬」期?
1、給寶寶清理口水的物品一定要柔軟無刺激棉布,擦拭的時候動作要輕柔,並且要勤換口水巾,避免因為「粗暴」的動作或口水巾浸泡導致寶寶皮膚受損。
2、有些時候寶寶出牙期間會咬媽媽的手指,手指與寶寶牙床的接觸可以緩解出牙期的不適感,所以媽媽們可以用手指給他按摩牙床,也可以用手指包裹上紗布沾上清水給寶寶清潔口腔。
3、我們可以利用磨牙棒或者磨牙玩具來分散寶寶的注意力,一邊吃著一邊玩著緩解寶寶長牙期的焦躁不安情緒。
4、因為出牙會導致牙齦腫痛,所以我們可以給寶寶吃一些清涼的食物;對於吃奶的寶寶如果不願意吮吸,可以用勺子或者杯子喝。
5、一般第一顆乳牙萌出會影響寶寶的睡眠狀態,但是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如果夜間寶寶突然醒來,儘可能的安撫好寶寶的情緒。
也有的老人說「孩子過早的長牙不好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其實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孩子出牙的早晚和他身體發育情況以及遺傳因素是密切相關的,這並不能夠說明孩子早出牙就是不祥之兆,相反之孩子出牙比較早也正是在提醒爸爸媽媽們該給孩子添加輔食了,這樣更有助於他們味蕾和觸覺的成長!
你的寶寶是幾個月開始長牙的呢?在長牙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問題?歡迎你留言和我一起分享你的育兒經驗,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呢!
相關閱讀擴展:
為啥孩子大了還吃手,啃筆頭?只因「口欲期」未獲滿足,行為延後孩子肛欲期有「異樣」信號,醫生一般不對外講,處置不當會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