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在我們的一生中扮演著一個默默無聞但又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關乎我們的身心健康,也影響著我們的外表。相信對於每一位寶媽來說,誰不想自己的寶寶從一開始就擁有一口健康又美麗的牙齒呢?今兒就寶寶長牙那些事兒,小編來給寶媽們支幾招 ~
寶寶牙齒萌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而言,寶寶在6個月左右開始長出第一顆牙齒,直至最後一顆乳牙萌出時,大概需要2年的時間。[1]寶寶在乳牙階段一共會長20顆牙,牙齒萌出時間因人而異,牙齒生長情況參差不齊,長牙時還常會發生流口水、牙齦紅腫發炎等尷尬問題,寶寶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這通常讓寶媽們既驚喜又手忙腳亂。
其實,只要找到寶寶在長牙期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並且護理得當,寶寶的長牙期也是可以輕鬆度過的。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些小尷尬的化解方法吧~
一、牙齒篇
寶寶的牙齒生長情況因人而異,過早過遲都很尷尬。據統計,出生後5個月前開始長牙的孩子佔10%,7個月前長牙的孩子佔50%,10個月前長牙的孩子佔90%,寶寶長牙一般都是門牙或者下面中間的兩顆先萌發出來的。但有些寶寶的長牙順序可能有點不一樣。[2]
1、萌牙過早
有的寶寶萌芽過早,在出生時就有牙齒萌出,稱為"誕生牙"。出生後1個月內,乳牙萌出,稱為"新生牙"。誕生牙和新生牙多見於下頜乳中切牙。由於這些牙齒多數沒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還極其鬆動,不僅影響寶寶哺乳,甚至不慎脫落後有被寶寶吸入氣管的危險,所以常常被拔除。
2、萌牙過遲
寶寶的第一顆乳牙萌出時間較同齡寶寶偏晚,超過1周歲,甚至1歲半後仍未見第一顆乳牙萌出,或超過3周歲乳牙尚未全部萌出稱為乳牙遲萌。
因為個體差異的存在,部分寶寶萌牙較晚,不必過於擔心。但是如果寶寶超過1歲還沒有萌芽,可能是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營養缺乏等原因影響,建議最好是去醫院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有的寶寶在牙齒生長的過程中,還會遇到炎症的困擾:
1、萌出性齦炎
寶寶在萌牙期間容易患上暫時性牙齦炎。萌出性齦炎通常沿牙冠的牙齦組織充血,但無明顯的自覺症狀,可隨牙齒的萌出而漸漸自愈。多是由於牙齒萌出時,牙齦常有異樣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觸摸或咬嚼,導致的牙齦黏膜擦傷。
2、萌出性囊腫
寶寶乳牙萌出前,臨床上有時可見覆蓋牙的黏膜局部腫脹,呈青紫色,內含組織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腫之稱。一般不會影響牙齒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則需去除部分組織,使牙冠外露。
招式一:觀察寶寶牙齒生長情況,切記擅自用藥!
在萌牙過程中,如果出現了紅腫和炎症,寶媽們一定要引起注意,切記不要擅斷病因,特別是未經醫囑使用藥物和抗生素!最好的辦法是寶媽們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諮詢醫生!
二、口腔篇
寶寶在長牙期間,口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變得愛流口水,這是因為寶寶的唾液腺在發育的過程中受到了刺激。在新生兒時期,寶寶的唾液腺還不夠發達,所以新生兒時期的口水較少,隨著長牙期的到來,特別是寶寶添加輔食後,食物的刺激導致唾液腺的反射作用變得明顯,口水也隨之多了起來。這時寶寶流口水的量達到高峰期,面對「源源不斷」的口水,寶媽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招式二:及時擦拭寶寶口水,保持唇周清爽乾淨!
如果擦不及時,很容易引發口水疹,也就是嘴巴周圍,特別是下巴上會長出許多疹子。[3]對於已經長了口水疹的寶寶,寶媽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可以在寶寶的脖子上繫上棉質三角巾,減少口水浸溼皮膚次數;
在唇周擦一些天然潤膚乳(橄欖油、綿羊油、凡士林等),用乳液作為屏障保護寶寶的嬌嫩皮膚,這樣就不會擔心加重皮膚問題了。
PS: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口腔功能漸趨完善,這種流口水的現象會自行消失,所以一般不需要治療。通常情況下,發育較快的寶寶一歲半時就會逐漸停止流口水,而大部分的寶寶在兩歲之前,也會因為肌肉運動功能的成熟,能夠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
三、食物篇
寶寶在長牙期間由於局部牙齦充血、腫大,導致異物感和不適感,有的寶寶會因此產生厭食情緒,甚至哭鬧不止!這時候,寶媽們一定不要慌亂,因為這是每個寶寶必經的生長發育過程,平時注意飲食,加強營養,保持良好的習慣就可以很快度過這些受難日啦~
招式三:備好「動力裝置」,為牙齒健康加碼!
人體牙齒、牙槽骨及頜骨的主要成份都是鈣和磷,足夠的鈣、磷是形成牙齒的基礎。食物中鈣的最佳來源是乳類及乳製品,配方奶、酸奶、奶酪等食物中不但鈣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寶寶最理想的補鈣食品。
多抱寶寶去戶外曬太陽是促進鈣吸收最簡單的方法。曬太陽時,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太陽紫外線的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3,是人體所需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外應該適當地補充維生素,維生素C可以防止牙齒發育不全、牙槽骨萎縮、牙齦容易出血、水腫等情況的發生;
維生素A缺乏時全身上皮細胞會出現角化變性,牙齒生長延遲、牙齒發育不良,尤其對牙釉質的發育影響更大,使牙齒的顏色變成白堊色;
還有當寶寶體內缺氟時,出現齲齒的可能性很大;但當氟攝入過多時,又會使牙齒的釉質出現棕褐色的斑紋,而且脆弱、易折斷。
招式四:加強新生牙鍛鍊,鞏固健康基礎。
當寶寶添加輔食後,在食物的選擇上,可以選擇半固態、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馬鈴薯泥、蛋黃泥、麥片粥、肉泥、肉末、西紅柿、豆腐、蒸蛋,適當地添加稍硬食物:米飯、麵條、大豆。在鍛鍊新生牙齒的同時也可以增加飽腹感!
四、親情篇
寶寶在長牙期間由於局部牙齦充血、腫大,導致異物感和不適感,有的寶寶會因此產生厭食情緒,甚至哭鬧不止!這時候,寶媽們一定不要慌亂,因為這是每個寶寶必經的生長發育過程,平常心對待,就可以很快度過這些受難日啦~
招式五:陪伴是寶寶最好的禮物。
長牙期間,媽媽和家人的陪伴,能給寶寶帶來更多的安全感,讓寶寶更有信心度過這段不適期;在和寶寶相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利用磨牙玩具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這樣既能在玩耍和互動的過程中幫助寶寶減輕不適,又能鍛鍊寶寶的咬合能力和咀嚼能力,還能促進寶寶和家人之間的感情,使寶寶獲得身心的愉悅~
PS;沒有玩具在手的寶媽,可以給寶寶咬玩一些較硬蔬菜、水果條(胡蘿蔔、蘋果),注意觀察寶寶,小心噎著;長牙期的寶寶好奇心很強,要注意不要讓寶寶拿到硬幣、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東西,以避免寶寶好奇將它們放入口中,不小心哽在喉嚨。
五、工具篇
寶寶的口腔清潔工作很重要!實驗證明除遺傳因素影響,越早注意到口腔衛生的寶媽,其寶寶的牙齒生長情況越好。
招式六:「道具」加持,守護牙齒!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寶寶的一口好牙需要媽媽的守護,也需要「道具」的加持!
當寶寶少數乳牙剛剛萌出時,雖然無法用牙刷刷牙,但寶媽們在每次餵寶寶吃完食物後,再餵一些白開水,衝走口中的食物殘渣;也可以用潔淨的紗布或脫脂棉沾上溫開水,輕輕地擦拭牙齒和牙齦。
當寶寶1歲半時,乳磨牙開始萌出,就可以嘗試用牙刷給寶寶刷牙了,在挑選牙刷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帶柔軟刷毛的牙刷,呵護寶寶的牙齦和口腔黏膜。另外,這時聰明的寶媽也可以開始循序漸進地為以後寶寶在早晨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刷牙習慣的養成做鋪墊了哦~
六、習慣篇
長牙期間,是寶寶良好習慣的養成期。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早一夕的,特別是寶寶年齡小,母子雙方又缺乏有效的溝通,因此,這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事實上,也有不明智的寶媽在這個過程中,總會憑著寶寶還小的想法,對寶寶的一些壞習慣視而不見。這樣,即使是寶寶此時的牙齒生長情況良好,但也會在為未來的牙齒健康埋下隱患。為了防患於未然,媽媽們必須要做好監督,作寶寶的牙齒衛士。
招式七:做用心的硬派媽媽,嚴厲糾改寶寶不良習慣。
經常檢查乳牙:一般應每2個月就去醫院檢查一次牙齒,如果發現乳牙無光澤、顏色灰暗,甚至可以看見黑色齲洞,表明寶寶已經有牙齒遭遇齲蝕,應該去醫院就診。
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應該多吃一些粗糙、富含粗纖維的食物,以強化牙頜系統的咀嚼活動,增加口腔及牙齒的自潔作用,減少牙病發生率。控制糖果、甜食,不吃粘牙的奶糖。忌含糖過久,吃糖果後應該徹底漱口或刷牙。
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經常性地吮吸手指、吐舌頭、咬下嘴唇會引起上門牙前突,形成齙牙;寶寶只用嘴呼吸,也會引起上門牙前突;咬上嘴唇的習慣會形成「地包天」,總是用一側牙齒吃東西,會使臉的兩邊發育不對稱;睡覺時候經常用手、肘或拳頭枕在一側的臉下,或平時喜歡用手託腮,都可能影響牙齒發育,造成牙齒畸形。應該對此類不良生活習慣予以糾正。
總結
長牙期是每個寶寶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因此,寶媽們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觀察自己寶寶牙齒的生長發育情況,若有異常時,應及時諮詢專業人士。同時,也要注意寶寶口腔的護理,安撫寶寶的不安情緒。最後,希望每位寶寶,都能露出「自信」的笑容~
參考文獻:
[1]趙伊菲.寶寶長牙煩惱多[J].人人健康,2016,(14):37.
[2]王鋒.寶寶長牙期的特別護理[J].人人健康,2015,(16):37.
[3]濟偉.給寶寶擦拭口水有講究[J].中國保健食品,2019,(11):48-49.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哦~
往期精彩:
#寶寶不喝奶粉的8大原因,怎麼辦?看這裡
過敏?早產?乳糖不耐受?這些特殊體質的寶寶如何選奶粉?
益智?消化?免疫?視力?奶粉營養素怎麼選?看這篇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