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身體會存在差異,出牙地時間或早或晚也都是難免得,寶寶在1周歲前出牙都是正常的。
編 輯:柔山
寶寶長牙,對於媽媽來說可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因為寶寶要邁入新的階段啦,可是對於寶寶來講,出牙期還是很痛苦的。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寶寶出牙前的幾個小信號,以及寶寶在出牙期的正確護理方式,希望每個寶寶都能有一口好牙!
★ 牙齦腫痛
寶寶萌出牙齒的時候,家長們能夠看到寶寶的牙齦周圍變得紅腫,當觸摸牙齦的時候,會感覺到尖銳感。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小寶寶的牙床發炎了,尤其是長第一顆牙齒的時候,是最煎熬的時候。
護理方式:家長可以用醫用紗布蘸取冰水,給寶寶的牙床進行擦拭,以此達到消腫的作用。
★ 流口水
口水的增多也是很明顯的表現,如果寶寶在經常流口水,則可以考慮下是否到了出牙期。
由於寶寶的年齡還小,還沒學會自主吞咽,所以口水就會不自覺地流了下來,等到出牙之後,這種情況會相應的減弱。
護理方式: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頸部的圍嘴兒,材質要柔軟、吸溼能力強,另外需要寶寶流口水,寶媽要多加關注及時擦拭,避免引起寶寶面部紅腫過敏。
★ 咬東西
寶寶開始長牙了,不自覺地就想咬點東西,有時候是咬玩具、有時候是咬被子,自己的小手也會經常含在嘴裡。
護理方式:用醫用的紗布裹著手指,輕輕地按摩寶寶的牙床。
★ 煩躁不安
長牙的第一感覺就是不舒服,寶寶無法表達,只好通過哭鬧來發洩情緒,所以煩躁不安就是出牙期的一個明顯徵兆。
不過這種情況不限於出牙期,寶寶生病的時候也是會煩躁不安的,家長需要分清楚。
護理方式:寶媽可以嘗試用玩具和新奇的事物分散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忘記出牙的不適感。
說完了寶寶出牙的一些相關事項,接下來分享給大家的是,關於出牙期的寶寶該怎麼吃,畢竟吃得有營養又合理,寶寶才能發育的更好。
◆ 6個月以上
大部分的寶寶萌髮乳牙的時間在4-6個月,而且通常都是先長出下牙再長的上牙哦,而且在這個階段,寶寶的推舌頭反應也會慢慢的消失。
寶寶對於吃飯這件事會非常有興趣,尤其是看到大人們吃飯的時候,寶寶會表現出非常的嚮往。
大家對於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是有所了解的,強化鐵米粉的添加不能完全地按照規定的時間,還是要根據自家寶寶的發育情況和適應程度。
◆ 7-8個月
到了這個月齡的寶寶,對於糊狀的食物已經適應了,而且咀嚼能力也大有提成,接下來需要讓寶寶進行吞咽練習,嘗試用牙齒碾碎食物。
◆ 9-11個月的寶寶
9-11個月大的寶寶,輔食則又有了新一輪的變化,需要調整成牙床可以咀嚼的硬度,以便更好地進行咀嚼能力的練習。
◆ 12個月以上
時間過得真快啊,一晃寶寶就12個月大了,不得不感慨孩子長得真快,而寶寶的身體發育也越來越完善了,相信每位媽媽都會覺得非常幸福和欣慰。
心中一定是滿滿的成就感,不過對於這階段寶寶的飲食問題,還是有些地方要注意的,寶寶的咀嚼能力提升了很多,對食物種類的需求也增加了。
✔ 輔食狀態
送大家幾個4字的關鍵詞:由稀到稠、從細到粗、由少到多。寶寶長牙和輔食添加都是同樣的道理,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和接受。
✔ 寶寶乾嘔
其實寶寶在可以咀嚼前,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具體的表現為乾嘔,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而很多家長一看到寶寶乾嘔了,就認為是食物的問題,便放棄了這種食物,其實寶寶在學會咀嚼前的乾嘔表現,是正常的,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
✔ 控鹽
寶寶在1歲之內,每日鹽分的攝入要控制在1g之內,目的是對鈉元素的控制,要知道寶寶此階段發育還不完全,攝入鈉過多對腎臟是一種負擔。
剛才提到寶寶在出牙期會有些不適感,自然會降低吃飯的欲望,還可能會拒絕進食,所以此階段寶寶更適合吃些粥類的糊狀食物。
輔食粥不只是單一的,也可以做得很有營養,比如添加些蔬菜泥、肉泥等,不僅味道可口,還能保證寶寶每天的營養攝入,一舉兩得。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出牙是在多大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