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牙期很煎熬,大多是輔食營養不到位,寶媽多關注這4個細節

2020-12-19 大米粒媽咪

在媽媽肚子裡的十個月,寶媽只能依靠每次的產檢知道寶寶發育情況。終於寶寶出生了,每個階段的發育寶媽都可以親眼所見。

從最開始的學會翻身、會坐、會爬、會走、會跑,每個階段的變化都是寶寶成長的象徵。

其中有一個階段寶寶比較難熬,那就是長牙期。這個階段寶寶的情緒比較崩潰,易哭鬧、愛黏人、吃不好、睡不實。作為新手爸媽要學會一些方法幫助寶寶緩解不適,順利度過長牙期。

寶寶多大開始出牙呢?

藍藍的兒子5個多月馬上就到6個月了,從出生開始就是婆婆和自己一起照顧孩子,最近由於婆婆家裡有事臨時回家了就剩下藍藍自己帶娃。

自從婆婆走後寶寶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哭鬧、吃奶也吃的少,晚上還頻繁夜醒。折磨的藍藍也休息不好。

一開始以為是婆婆不在身邊孩子不習慣所以才哭鬧的,給婆婆打了電話連夜趕回來,孩子的狀況還是沒有好轉。而且夜裡開始發燒,吃了退燒藥第二天就好了,然後開始頻繁的流口水。

藍藍擔心寶寶有別的問題,趕忙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診斷完告訴藍藍:孩子進入了出牙期,這些表現都是因為出牙導致的。

回到家藍藍仔細用手摸了摸孩子的牙床,確實發現有尖尖的感覺,而且仔細看牙床也有發白的情況。

處在出牙期的寶寶,寶媽多關注這4個細節

★ 愛哭鬧

當牙齒還沒有衝破牙床出現的時候,會有疼痛、腫脹的感覺,小寶寶又不會通過語言表達,只能是哭鬧、發脾氣等來引起媽媽的關注,希望媽媽能多抱抱自己,給與心理上的安慰。

寶媽可以準備一些磨牙棒,可以緩解孩子牙床疼痛的情況,也可以分散注意力讓寶寶情緒安靜一些。

用磨牙棒按摩牙床可以放鬆臉部、嘴部肌肉也可以幫助牙齒快點長出來。選擇磨牙棒要注意材質、安全性。

吃不好

長牙導致的牙床疼痛,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瓶在吮吸的時候都會加劇疼痛,雖然寶寶肚子餓但是吃奶時候的疼痛寧願餓著。

寶媽可以把奶瓶改成用勺子餵或者把奶嘴的孔調大一些,保證出奶快但是不會嗆到孩子就可以。如果長時間不吃奶建議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睡不好

長牙的疼痛不僅是在白天,夜裡也一樣會疼痛,所以孩子睡熟後突然疼醒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寶媽不要著急去安撫,可能孩子醒來哭鬧一會還能繼續睡著。

每個寶寶在長牙階段都要經歷這些,寶媽能做的就是堅持,第一顆牙齒長出來後就好了。

流口水

開始長牙的時候會刺激到牙齦的神經,唾液的分泌就會增加。口水多對長牙影響不大,對脖子和臉反而有影響。

長期潮溼的環境容易出現口水疹、溼疹、脖子皸裂等,需要寶媽做好防護工作。常備棉布擦拭口水或者擦一些面霜防止皸裂。

出牙期刷牙有講究

刷牙時間:大部分寶寶從6個月開始長牙,刷牙可以從一歲之後開始。每天睡前刷牙是對牙齒最好的保護。

刷牙方法:如果還沒有進行正常刷牙,建議在每次喝奶或吃輔食後喝水漱口,防止食物、奶的殘留損傷牙齒。開始刷牙後由家長幫忙,每顆牙齒的側面、橫面都要刷乾淨。刷牙注意事項:注意牙刷的軟硬,牙膏選擇可吞食型的,沒有添加及香味比較淡的。也可以不用牙膏只用牙刷輕輕刷洗。寶寶出牙期很煎熬,大多是輔食營養不到位

寶寶開始長牙也是成長的階段,寶媽要注意營養的及時補充,可以幫助牙齒更健康、更快速的長出。

◆ 6-8個月

這個時候寶寶僅有2顆牙齒,飲食方面增加半流食,比如土豆泥、南瓜泥、蛋黃等,補充蛋白質也可以鍛鍊咀嚼能力。

8-12個月

有了四個牙齒的時候,輔食可以吃肉泥、米粥、小麵條、豆腐等,擴展食物的種類補充不同的營養。

9-13個月

大部分寶寶有了6-8顆牙齒,吃的食物可以有固體形態,比如小米粥、蔬菜、蒸蛋等,葷素搭配營養全面。

13-19個月

牙齒達到8-12顆,可以吃麵包、小餅乾、軟飯等,咀嚼能力慢慢變強,可以把蔬菜做成小塊讓寶寶自己咀嚼吃。

16-20個月

牙齒有12-20顆,乳牙基本長齊,飲食基本和成人相同,不但吃的種類多,做法也與大人相似。

這些關於輔食的內容,也是我在看過這本《輔食每周吃什麼》之後才了解到的,原來寶寶輔食的問題上就有這麼多的細節要注意,我也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這本輔食大全幫了我的大忙,尤其是輔食的食材選擇、營養參考、搭配禁忌、特殊時期的輔食菜餚等,都有詳細的講究。

現在還在大力優惠階段,42.8元的價格就能收穫寶寶的全套營養書籍,非常適合新手媽媽!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是在多大的時候出牙的呢?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牙期很痛苦,多半是輔食營養「掉隊」,如何幫娃度過出牙期
    人的一生會有兩副牙齒,乳牙與恆牙,乳牙共有20顆,在出生4~10個月時,漸漸萌出。寶寶長牙這件事兒,對於父母來說,是既開心又有些擔憂,開心的是寶寶要長大,邁進新階段啦!通常情況下,寶寶在4~7個月時,會長出屬於自己的第一顆乳牙,繼而長出剩餘牙齒,3歲左右長出全部。不過因為每個寶寶的體質、發育等的不同,所以長牙的速度也是不一樣的。
  • 寶寶出牙期這樣餵輔食,等於送了寶寶一口好牙,輔食營養該升級了
    ,寶媽需要掌握★ 牙齦腫痛寶寶萌出牙齒的時候,家長們能夠看到寶寶的牙齦周圍變得紅腫,當觸摸牙齦的時候護理方式: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頸部的圍嘴兒,材質要柔軟、吸溼能力強,另外需要寶寶流口水,寶媽要多加關注及時擦拭,避免引起寶寶面部紅腫過敏。
  • 寶寶萌牙期吃對輔食很重要,這幾種營養不能少,新手媽媽建議收藏
    從出生6個月左右萌生第一顆乳牙,2歲半左右萌出完畢。寶寶一到出牙期就從「小可愛」變成「小怪獸」了,總是哭鬧,睡覺也不安穩,動不動就脾氣。寶寶長牙期間,這幾種營養要更得上前段時間,糖媽看到一個朋友,將6個月女兒長牙的照片曬到了朋友圈,評論區裡一個寶媽很焦急,自己寶寶已經9個多月了,怎麼還沒有長一顆牙?
  • 寶寶出牙期還在吃米糊?別怪他拒食厭食,其實輔食餵養已「掉隊」
    (1)難以滿足寶寶所需營養寶寶的茁壯成長和餵養直接掛鈎,隨著寶寶月齡增長到達出牙期,他對營養的需求也在逐漸提高。,但是時間久了,不出一個月,寶媽們就會束手無策,翻來覆去就是那幾樣輔食。畢竟,大部分寶媽都是普通人,不像大廚和營養專家那樣有經驗和花樣。給大家推薦一下這本《每周輔食吃什麼》。
  • 出牙期寶寶哭鬧怎麼辦?經驗寶媽這麼做,輕鬆幫娃度過出牙期
    出牙期,寶寶哭鬧是由於牙齦腫痛導致的,這時,寶寶的牙齦黏膜會破損,所以是非常疼痛的,加上出牙時間慢,會逐漸導致寶寶的牙齦疼痛加劇,這種情況下,寶媽不必過於擔心,這是出牙期的正常現象,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噢~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寶寶緩解出牙不適,避免哭鬧不止。
  • 寶寶已經開始出牙了,你卻還在餵米糊?出牙期的輔食營養該升級了
    娃到了出牙期,秒變「飯渣」寶寶,粗心家長還不知道問題出自哪同事冰冰休完產假回來上班後,每次聊天的話題都會圍繞寶寶生長發育,向有經驗的媽媽們請教。出牙期的輔食營養該升級了孩子出牙後,不能做的太細,應該加大輔食的顆粒和種類,否則一直都是泥狀,寶寶就會對輔食失去興趣。出牙後,是鍛鍊寶寶咀嚼能力的關鍵階段,通過咀嚼能夠鍛鍊嘴部肌肉,為今後的語言發育打好基礎。
  • 寶寶輔食黑名單:這4種輔食不適合2歲內的寶寶,很多寶媽都在犯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媽心中這4種營養健康的輔食,真心不適合2歲以內寶寶吃,別忽視寶媽們都是希望寶寶能夠健康成長發育的,但是寶寶是否能夠發育得好,不僅要吃得營養健康,更為重要的,還是需要好好呵護寶寶的腸胃,只有一個健康的腸胃,才能有一個好的身體。
  • 寶寶輔食期果蔬泥必不可少,挑選和添加很關鍵,建議寶媽細看!
    寶寶的輔食裡,肉菜水果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多吃水果,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不過直接啃蘋果啥的對小寶寶而言不現實,所以寶媽會選擇給輔食添加蔬菜果泥。網上有關於寶寶輔食吃果泥的社會調查,期間隨機選擇了3672個輔食果泥的家長用戶,報告稱寶寶通常在寶寶4~6個月的時候家長就會給寶寶開始餵果泥輔食,佔比達到71.51%。其中,有35%的家長給寶寶選用市售的果泥,因為市售的果泥大多都強化了輔食的營養素,維生素的提供很充分,能提供寶貝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 寶寶出牙前的這幾大症狀了解到位,就能輕鬆應對出牙期!
    3.萌出性血腫:乳牙萌出前,有時可見覆蓋牙的黏膜局部腫脹,呈青紫色,一般無明顯的自覺症狀,無需處理,隨著牙齒萌出而漸漸自愈。 4.煩躁不安,睡覺不安穩:牙齒萌出過程中寶寶可能表現出疼痛和不適,因此經常會哭鬧,比較煩躁,睡覺也不安穩,可能會半夜醒來。偶有體溫升高現象,有的甚至會導致發燒。
  • 寶寶3歲前最難帶,原因大多是這兩種,撐過去的都是「神仙」寶媽
    吃飯和上廁所也不容易,每次孩子哭鬧的時候,琳娜內心也十分煎熬,感覺自己快繃不住了。琳娜和婆婆講帶娃的問題,婆婆卻認為是琳娜不會帶孩子、沒耐心,此刻的琳娜內心只能用4個字形容,那就是身心俱疲。0-3歲的寶寶這3個階段太難帶◆ 3~8個月寶寶在這個階段,用「熬人」兩個字再貼切不過了,一到晚上就又哭又鬧,不喝夜奶就不睡覺,寶媽一晚上要來來回回的起身,想睡個安穩覺已經成為夢想了
  • 看似營養的輔食,其實一文不值,寶媽別再給寶寶餵了
    但是在當了媽媽後,心理的角色就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公主,轉變為變花樣給孩子做飯的有愛媽媽。帶娃的寶媽都經歷過這個過程,特別是在給寶寶的輔食上, 費了不少功夫,但有時候,可能造成結果適得其反。該給寶寶餵些什麼呢?成了寶媽們心中一個大問題,有人自信的說餵粥總不會錯了吧。
  • 出牙期的寶寶說話有問題,注意以下這些細節媽媽們不能不防
    出牙期不能犯這些錯誤在出牙期,以及添加輔食階段,很多父母都犯過這個錯誤,直接導致了很多不良後果:1、咀嚼肌肉發育不良,不但影響吞咽功能,還影響語言發音功能額不足。4、寶寶的牙床不舒服,吸吮上下嘴唇,會經常流口水,而大量口水會引發其他炎症,並且睡覺時可能出現磨牙的狀況,長期看,磨牙會對牙齒造成很大的損害。
  • 6個月添加輔食後,寶寶應該怎么喝奶?這3個錯誤寶媽容易犯!
    文丨福林媽咪寶寶從吃奶到添加輔食,再到慢慢能和大人一樣吃飯,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4到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的階段,寶媽如果不能提前了解學習,便會在寶寶出問題之後不知所措。前幾天就有寶媽問我,寶寶添加輔食之後不愛吃奶了,這是怎麼回事啊?如果說之前寶寶只是單純吃母乳或者奶粉,照顧起來已經很困難,那添加輔食之後需要注意的事項只會更多,比如兩種食物如何搭配,先吃哪種,每種吃多少等等問題,都需要寶媽記牢了。1.
  • 寶寶輔食添加學問多,寶媽需注意三個細節
    話雖如此,但作為親媽她還是鬆懈不了,一直在查找關於寶寶輔食的資料,擦擦寫寫一下午終於歇了一口氣。很快來到晚飯時間,在吹過生日蠟燭後,老公用勺子挖了一點奶油送到小寶口中,她剛想用手推開,老公開口了,「他都八個月了,可以用輔食了,這點蛋糕沒問題,況且是你生日,吃一點表示個意思。」
  • 面對出牙期寶寶,怎麼緩解寶寶「牙根痒痒」,媽媽可以自制磨牙棒
    寶寶進入出牙期,總喜歡咬這咬那,手邊能接觸到的:衣服、奶瓶等都要去咬,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要給寶寶挑選合適的磨牙棒,今天就給大家各位寶媽們科普一下挑選磨牙棒以及自製磨牙棒的方法。出牙期寶寶咬東西,媽媽發愁前幾天,一位寶媽來問我:「寶寶開始最近出牙了,總喜歡咬著咬那,到了該用磨牙棒的月份。」
  • 寶寶出牙期很遭罪,大多是輔食上出了問題,媽媽要關注
    沒有經驗,好多育兒經驗都是現學現賣,記得那會兒,即便是有婆婆幫忙,依舊是讓大兒子遭了不少的罪,就拿孩子出牙來說吧,老大小那時候睡不好覺,總是哭,還不愛吃奶,不斷流出的口水,稍有不慎就淹了孩子的脖子。不過又沒有其他的大毛病,也沒有必要帶孩子去醫院,一連折騰了大半個月,後來人家鄰居大娘有經驗才知道,原來是輔食出了問題,輔食一直沒跟上,愛護自己牙齦也得不到鍛鍊,自己牙齒也遲遲不長,長時間的停留在牙床裡讓孩子難受無比。
  • 寶寶出牙時間暗示了健康狀況嗎?寶媽別不當回事
    我問過一些情況後發現,她家寶寶正在長牙,怪不得寶寶總是情緒不佳,因為長牙期的寶寶容易被口腔的不適感影響,從而產生不安的情緒,所以寶媽不要去責怪寶寶,而是應該想辦法緩解寶寶的不適感。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寶寶出牙期的那些事。
  • 寶寶消化不好,只吃不排?寶媽們可能忽略了這幾點,需了解
    有很多寶媽發現,寶寶每天進食正常,但卻很少排便,有的甚至幾天才排便一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另外,在衝泡奶粉時,部分寶媽會陷入誤區,認為只要奶粉添加的夠多,寶寶才能吸收更多的營養、茁壯成長。  2、輔食問題:當寶寶到了6個月以上,就可適當添加輔食,補充額外營養成分。
  • 還在糾結寶寶幾個月才能餵輔食嗎?觀察孩子這4個小細節就知道了
    文丨淘媽身邊有不少寶媽經常找淘媽諮詢:寶寶到底幾個月就可以開始添加輔食了?為什麼書上寫得6個月,有的專家說4個月就可以添加輔食了?要淘媽說,這些數據都是根據大多數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得出的一個大概時間。其實,每一個孩子的發育情況是不一樣的,父母可以觀察寶寶生活中的4個細節,就可以判斷孩子需要需要添加輔食。1.寶寶可以自己挺直脖子嬰兒能夠自己挺直脖子,是給寶寶添加輔食的一個重要依據。孩子能夠自主挺直脖子,說明頭寶寶頸部肌肉已發育成熟,已經初步具備坐穩坐好的條件。尤其是當寶寶看到食物的時候,脖子不自覺的往前伸,更能說明該給寶寶添加輔食了。
  • 寶寶第一口輔食米粉太重要,如何選擇大有講究,寶媽們學習起來!
    寶媽們很明白寶寶第一口輔食的重要性。通常6個月的寶貝就可以開始添加輔食了,糊狀物的米粉作為易入口、好吸收的輔食代表,自然是首選。不過輔食米粉也有好劣之分,如果沒有挑選到合適的米粉餵給寶寶吃,不僅營養方面可能會跟不上其它寶寶水平,有些劣質雜牌的米粉甚至曝光出有添加劑和致癌物,這對於幾個月大的寶寶身體和內臟無疑是巨大的傷害。挑選優質合適的輔食,家裡寶貝的營養和健康才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