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媽媽肚子裡的十個月,寶媽只能依靠每次的產檢知道寶寶發育情況。終於寶寶出生了,每個階段的發育寶媽都可以親眼所見。
從最開始的學會翻身、會坐、會爬、會走、會跑,每個階段的變化都是寶寶成長的象徵。
其中有一個階段寶寶比較難熬,那就是長牙期。這個階段寶寶的情緒比較崩潰,易哭鬧、愛黏人、吃不好、睡不實。作為新手爸媽要學會一些方法幫助寶寶緩解不適,順利度過長牙期。
寶寶多大開始出牙呢?
藍藍的兒子5個多月馬上就到6個月了,從出生開始就是婆婆和自己一起照顧孩子,最近由於婆婆家裡有事臨時回家了就剩下藍藍自己帶娃。
自從婆婆走後寶寶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哭鬧、吃奶也吃的少,晚上還頻繁夜醒。折磨的藍藍也休息不好。
一開始以為是婆婆不在身邊孩子不習慣所以才哭鬧的,給婆婆打了電話連夜趕回來,孩子的狀況還是沒有好轉。而且夜裡開始發燒,吃了退燒藥第二天就好了,然後開始頻繁的流口水。
藍藍擔心寶寶有別的問題,趕忙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診斷完告訴藍藍:孩子進入了出牙期,這些表現都是因為出牙導致的。
回到家藍藍仔細用手摸了摸孩子的牙床,確實發現有尖尖的感覺,而且仔細看牙床也有發白的情況。
處在出牙期的寶寶,寶媽多關注這4個細節
★ 愛哭鬧
當牙齒還沒有衝破牙床出現的時候,會有疼痛、腫脹的感覺,小寶寶又不會通過語言表達,只能是哭鬧、發脾氣等來引起媽媽的關注,希望媽媽能多抱抱自己,給與心理上的安慰。
寶媽可以準備一些磨牙棒,可以緩解孩子牙床疼痛的情況,也可以分散注意力讓寶寶情緒安靜一些。
用磨牙棒按摩牙床可以放鬆臉部、嘴部肌肉也可以幫助牙齒快點長出來。選擇磨牙棒要注意材質、安全性。
★ 吃不好
長牙導致的牙床疼痛,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瓶在吮吸的時候都會加劇疼痛,雖然寶寶肚子餓但是吃奶時候的疼痛寧願餓著。
寶媽可以把奶瓶改成用勺子餵或者把奶嘴的孔調大一些,保證出奶快但是不會嗆到孩子就可以。如果長時間不吃奶建議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 睡不好
長牙的疼痛不僅是在白天,夜裡也一樣會疼痛,所以孩子睡熟後突然疼醒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寶媽不要著急去安撫,可能孩子醒來哭鬧一會還能繼續睡著。
每個寶寶在長牙階段都要經歷這些,寶媽能做的就是堅持,第一顆牙齒長出來後就好了。
★ 流口水
開始長牙的時候會刺激到牙齦的神經,唾液的分泌就會增加。口水多對長牙影響不大,對脖子和臉反而有影響。
長期潮溼的環境容易出現口水疹、溼疹、脖子皸裂等,需要寶媽做好防護工作。常備棉布擦拭口水或者擦一些面霜防止皸裂。
出牙期刷牙有講究
刷牙時間:大部分寶寶從6個月開始長牙,刷牙可以從一歲之後開始。每天睡前刷牙是對牙齒最好的保護。
刷牙方法:如果還沒有進行正常刷牙,建議在每次喝奶或吃輔食後喝水漱口,防止食物、奶的殘留損傷牙齒。開始刷牙後由家長幫忙,每顆牙齒的側面、橫面都要刷乾淨。刷牙注意事項:注意牙刷的軟硬,牙膏選擇可吞食型的,沒有添加及香味比較淡的。也可以不用牙膏只用牙刷輕輕刷洗。寶寶出牙期很煎熬,大多是輔食營養不到位
寶寶開始長牙也是成長的階段,寶媽要注意營養的及時補充,可以幫助牙齒更健康、更快速的長出。
◆ 6-8個月
這個時候寶寶僅有2顆牙齒,飲食方面增加半流食,比如土豆泥、南瓜泥、蛋黃等,補充蛋白質也可以鍛鍊咀嚼能力。
◆ 8-12個月
有了四個牙齒的時候,輔食可以吃肉泥、米粥、小麵條、豆腐等,擴展食物的種類補充不同的營養。
◆ 9-13個月
大部分寶寶有了6-8顆牙齒,吃的食物可以有固體形態,比如小米粥、蔬菜、蒸蛋等,葷素搭配營養全面。
◆ 13-19個月
牙齒達到8-12顆,可以吃麵包、小餅乾、軟飯等,咀嚼能力慢慢變強,可以把蔬菜做成小塊讓寶寶自己咀嚼吃。
◆ 16-20個月
牙齒有12-20顆,乳牙基本長齊,飲食基本和成人相同,不但吃的種類多,做法也與大人相似。
這些關於輔食的內容,也是我在看過這本《輔食每周吃什麼》之後才了解到的,原來寶寶輔食的問題上就有這麼多的細節要注意,我也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這本輔食大全幫了我的大忙,尤其是輔食的食材選擇、營養參考、搭配禁忌、特殊時期的輔食菜餚等,都有詳細的講究。
現在還在大力優惠階段,42.8元的價格就能收穫寶寶的全套營養書籍,非常適合新手媽媽!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是在多大的時候出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