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曄)鑑於全球通用語英語在「一帶一路」國家與地區的廣泛使用,全面把握其英語使用情況與英語教育的歷史與現狀,對於提升我國英語教育工作者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應邀與《21世紀英語教育》合作開設「一帶一路」專欄,助力「一帶一路」學術建設。
本期聚焦馬來西亞。近年來,馬來西亞通過實施多項英語教育改革計劃提升國民的整體英語水平,至今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2018年全球英語非母語國家及地區雅思英語考試水平報告顯示,該國考生整體測試平均成績全球排行第三、亞洲位列第一。這一成績的取得,與該國教育部重視提高學生和教師的英語水平密切相關,具體措施包括:培養高素質的英語教師、引進國際標準的學習材料、完善課程改革、以及推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評估模式等。學習馬來西亞英語教育的成功經驗,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的英語教育水平。
近年來,馬來西亞政府推出了多項推動英語教育改革的計劃。2013年推出的《2013—2025年教育發展藍圖》強調要加強雙語教育,2015年發布的《2015—2025馬來西亞英語教育改革路線圖》宣布引進歐洲共同語言框架參考標準(CEFR,以下簡稱「歐框」)指導該國的教學方案修訂。從2017年開始,該國教育部以歐框為標準,強化英語教育,其舉措包括調整教育目標、開展教師培養、引進教科書、實施教學評價等,目的是使英語教育從學齡前貫穿到包括教師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體系框架中,確保英語教師和學生的英語能力達到國際標準,提高馬來西亞人的整體英語水平。2018年1月,歐框開始在馬來西亞中小學正式實施。2019年,雅思(IELTS)主辦機構及官方考試中心(IDP)公布了2018年全球英語非母語國家及地區的雅思英語考試水平報告,顯示馬來西亞考生整體測試平均成績全球排行第三位、在亞洲位列第一位,較2017年上升一位,登上亞洲榜首。
2013年,馬來西亞政府發布了《2013—2025年教育發展藍圖》(以下簡稱《藍圖》),涵蓋了從學齡前到中學的教育規劃。在馬來西亞教育體系中,學齡前2-3年,小學6年,中學5年。初中為中一、中二、中三,高中為中四、中五。《藍圖》呼籲馬來西亞政府採取緊急行動,發展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使其成為21世紀的全球公民。在語言能力方面,強調每個學生至少應能熟練使用馬來語,還應掌握英語。學生離開學校後,應能在馬來語和英語環境下工作。
2015年1月,教育部發布旨在推進英語教育的《2015—2025馬來西亞英語教育改革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涵蓋學齡前到大學階段,使英語教育體系與國際接軌。《路線圖》主要圍繞教學大綱、教學及評估三方面推進英語教育改革,包括確立國家英語改革目標、反思現存英語教育體系與實踐、製作及修改路線圖,最終形成改革後的英語教育體制,並進一步引進對教學大綱改革具有指導性的歐框。教育部成立了英國語言標準和質量委員會,委託該委員會制定解決英語改革問題的路線圖。自2015年該委員會制定路線圖以來,一直監督計劃的實施情況、思考政府部門的行動、參加了許多培訓課程、參與評估會議。此外,還參加了與歐框專家的討論,反饋意見,提出合理性建議,保證了英語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英語教育改革路線圖與教育發展大藍圖所提及的4個有關英文的主要倡議一致,即英語學習的深度沉浸計劃和生態、雙語課程計劃、教師專業英語教學培訓課程和校園英語技能提升計劃。
當前處於教育轉型的十三年規劃中的第二個階段,即從2016到2020年,其主要內容是加速改革進程。該國教育部在這一階段將推出結構性的變革方案,加快變革步伐。
馬來西亞教育部長期以來一直通過實施一些關鍵政策來提高學生和教師的英語水平。為確保學習者提高學習能力,繼續培養高素質的英語教師,引進國際標準的學習材料,完善課程改革以及進行與國際化接軌的評估模式。
教師培養是馬來西亞政府強化英語教育的重要環節,培養合格的教師是政府面對的重要任務。教育部指出,從2017年開始,馬來西亞大學英語測試是非英語專業教師、尤其是還未達到C1標準的英文教師必須通過的考試。教育部為了讓這些教師達至C1標準,提供了網上培訓和社區培訓,英語專業的教師也會提供支援。同時,教育部為非英語專業的教師提供專業英語教學課程,提升其英語水平。2017年,教育部提供「增加英語課程」,為非英語專業教師提供培訓,重點提高國立小學非英語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
教育部還採取了多項長短期措施解決英語教師短缺的問題。短期措施包括聘請退休的非主修英文教師、在大學畢業生師範課程和教育文憑課程中增設英語課、重新委派非英語專業的教師、加快委派的過程以及聘請過渡期臨教或合約性質的英語教師。教育部分派500名過渡期臨教到各個中學和小學,要求他們必須在3年內完成研究生教育文憑課程,才能成為非英語專業的教師。教育部致力於提升教師的英語素質,確保所聘教師表現優秀。
教育部宣布從2018年起所有學齡前兒童、一二年級學生及中學生都將使用英語原版教科書。小學生將使用劍橋大學出版社教育專家編寫的《超級心靈》,它包含一個七級課程,可以提高年輕學員的思維能力、記憶力和語言能力。中學生將閱讀麥克米蘭教育公司出版的《脈搏2》,這套書籍的核心理念是培養綜合能力,不僅能使學生發展語言技能,同時也能完善溝通能力。這是教育部改革英語教學的一部分,以確保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夠符合國際標準。教育部安排英語教師接受特訓,並保證學校師生有教材使用。
這是教育部實施歐框的部分新舉措。教育部向外購買這些教材,因為國內出版的課本無法達到歐框水平。教育部將會從2020年開始調整歐框的課本內容,政府會強化這方面能力,以便能夠量身訂製本土英語課本。教師可以加入本地元素作為輔助,使課程教學更為本土化。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2017年10月為大學生啟動了馬來西亞英語評估,旨在通過整合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與評估來增強高等教育英語學習和評估的生態系統,使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在畢業時至少能達到B2水平。劍橋大學下屬英語評估機構Cambridge Assessment English對馬來西亞英語評估測試結構和規範等提供協助和指導。
通過修訂的《小學標準課程》和新的《中學標準課程》,從2017年開始,小學一年級和中一的英語課程開始逐步與歐框保持一致。根據歐框的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學生需要通過學習語言功能和詞彙來發展語言技能。2018年教育部課程發展司制定的標準課程和評估文件規定,中三學生的語言水平至少應達到歐框的B2標準。馬來西亞已準備好推進改善當前和今後英語教學和學生英語能力的改革。《小學標準課程》指導下的新課程由教育部發起進入小學。作為延續,《中學標準課程》於2017年引入中學。所有中學建立了國家標準和績效水平的學校科目都進行這種課程創新,包括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科目。
馬來西亞教育部英語教學中心始終積極參與《藍圖》中概述的計劃的實施,包括高度沉浸式計劃、英語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升和雙重語言計劃。
截止到2019年,高度沉浸式計劃已在教育部管轄的10000所學校和125個機構中實施。該計劃鼓勵學校與社區合作夥伴、退休教師、講師和家長進行交流,分享他們的知識和專業知識,幫助學校創造有趣且無威脅的環境,從而更有效地學習英語。英語教學中心在2019年啟動了高度沉浸式計劃導師計劃,動員退休教師在他們選擇的學校裡花時間來提高英語水平。
英語教學中心負責提高教育部服務的41000多名英語教師水平。截至2019年,參加過能力測試的教師中有62%處於歐框C1和C2標準。為確保在課堂上持續提供優質的英語教學,英語教學中心還為英語專業老師和非英語專業老師提供持續性支持。
英語教學中心繼續與教育者、學校領導、老師、父母和行業利益相關者合作,以確保雙重語言計劃在學校中的成功。2018年,學齡前教師英語計劃旨在提高英語水平,並為學前教師提供在課堂上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策略。
根據馬來西亞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英語教育年度報告》,2017年,文字和計算篩查項目中英語識字率達到95.7%;實行雙語項目學校數量為1215所;實施高度融入式英語課程學校數量為5500所;馬來西亞高中英語文憑考試通過率為95.70%;國小及非國小六年級英語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鑑定統一考試通過率都有所提高。
馬來西亞政府普遍達成共識,認為採用歐框是實現國家語言目標和提高英語水平的重要一步,並評估應包括英語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英語教師應參加歐框講習班,幫助解決在教室中實施歐框的政策出現的有關問題。政府也應支持教師追求持續的專業發展計劃和機會。如果教師未達到路線圖中規定的C1最低要求,應鼓勵他們繼續提高英語水平,並為他們提供重考的機會,例如參加雅思考試。大學也可以考慮將英語水平作為招聘未來學術人員的標準之一。例如,教授英語課程的教師的英語熟練程度應達到相當於歐框的C1標準,而教授非英語科目的教師英語水平應至少具有B2標準。因為擁有這些英語熟練程度,再加上其他技能和經驗,才能確保教師習慣用英語授課,並間接在課堂上營造積極的英語環境。對學生英語熟練水平的評估,建議獲得馬來西亞大學英語測試3級或以下成績的學生在畢業前參加大學馬來西亞大學英語測試——歐框統一考試的新版本的學習。
【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世界語言政策綜合資源庫建設及比較研究」(15JZD047)及上海外國語大學導師引領計劃項目「語言政策研究的國際比較」(2017007)的階段性成果。】
文/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 張琛
《21世紀英語教育》是中國日報社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旗下子報,創刊於2005年5月,是面向國內英語教育行業的新聞資訊類報紙。主要讀者對象包括英語教育專家,大中小學英語教師、教研員,以及外語出版、外語培訓、外語考試、翻譯服務、出國留學等機構的從業者。每月1日出版,全年10期。郵發代號:1-332。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