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 馬來西亞多項政策力促英語教育改革

2021-02-18 21世紀英語傳媒

【主持人語】(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曄)鑑於全球通用語英語在「一帶一路」國家與地區的廣泛使用,全面把握其英語使用情況與英語教育的歷史與現狀,對於提升我國英語教育工作者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應邀與《21世紀英語教育》合作開設「一帶一路」專欄,助力「一帶一路」學術建設。

本期聚焦馬來西亞。近年來,馬來西亞通過實施多項英語教育改革計劃提升國民的整體英語水平,至今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2018年全球英語非母語國家及地區雅思英語考試水平報告顯示,該國考生整體測試平均成績全球排行第三、亞洲位列第一。這一成績的取得,與該國教育部重視提高學生和教師的英語水平密切相關,具體措施包括:培養高素質的英語教師、引進國際標準的學習材料、完善課程改革、以及推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評估模式等。學習馬來西亞英語教育的成功經驗,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的英語教育水平。

近年來,馬來西亞政府推出了多項推動英語教育改革的計劃。2013年推出的《2013—2025年教育發展藍圖》強調要加強雙語教育,2015年發布的《2015—2025馬來西亞英語教育改革路線圖》宣布引進歐洲共同語言框架參考標準(CEFR,以下簡稱「歐框」)指導該國的教學方案修訂。從2017年開始,該國教育部以歐框為標準,強化英語教育,其舉措包括調整教育目標、開展教師培養、引進教科書、實施教學評價等,目的是使英語教育從學齡前貫穿到包括教師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體系框架中,確保英語教師和學生的英語能力達到國際標準,提高馬來西亞人的整體英語水平。2018年1月,歐框開始在馬來西亞中小學正式實施。2019年,雅思(IELTS)主辦機構及官方考試中心(IDP)公布了2018年全球英語非母語國家及地區的雅思英語考試水平報告,顯示馬來西亞考生整體測試平均成績全球排行第三位、在亞洲位列第一位,較2017年上升一位,登上亞洲榜首。

2013年,馬來西亞政府發布了《2013—2025年教育發展藍圖》(以下簡稱《藍圖》),涵蓋了從學齡前到中學的教育規劃。在馬來西亞教育體系中,學齡前2-3年,小學6年,中學5年。初中為中一、中二、中三,高中為中四、中五。《藍圖》呼籲馬來西亞政府採取緊急行動,發展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使其成為21世紀的全球公民。在語言能力方面,強調每個學生至少應能熟練使用馬來語,還應掌握英語。學生離開學校後,應能在馬來語和英語環境下工作。

2015年1月,教育部發布旨在推進英語教育的《2015—2025馬來西亞英語教育改革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涵蓋學齡前到大學階段,使英語教育體系與國際接軌。《路線圖》主要圍繞教學大綱、教學及評估三方面推進英語教育改革,包括確立國家英語改革目標、反思現存英語教育體系與實踐、製作及修改路線圖,最終形成改革後的英語教育體制,並進一步引進對教學大綱改革具有指導性的歐框。教育部成立了英國語言標準和質量委員會,委託該委員會制定解決英語改革問題的路線圖。自2015年該委員會制定路線圖以來,一直監督計劃的實施情況、思考政府部門的行動、參加了許多培訓課程、參與評估會議。此外,還參加了與歐框專家的討論,反饋意見,提出合理性建議,保證了英語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英語教育改革路線圖與教育發展大藍圖所提及的4個有關英文的主要倡議一致,即英語學習的深度沉浸計劃和生態、雙語課程計劃、教師專業英語教學培訓課程和校園英語技能提升計劃。

當前處於教育轉型的十三年規劃中的第二個階段,即從2016到2020年,其主要內容是加速改革進程。該國教育部在這一階段將推出結構性的變革方案,加快變革步伐。

馬來西亞教育部長期以來一直通過實施一些關鍵政策來提高學生和教師的英語水平。為確保學習者提高學習能力,繼續培養高素質的英語教師,引進國際標準的學習材料,完善課程改革以及進行與國際化接軌的評估模式。

教師培養是馬來西亞政府強化英語教育的重要環節,培養合格的教師是政府面對的重要任務。教育部指出,從2017年開始,馬來西亞大學英語測試是非英語專業教師、尤其是還未達到C1標準的英文教師必須通過的考試。教育部為了讓這些教師達至C1標準,提供了網上培訓和社區培訓,英語專業的教師也會提供支援。同時,教育部為非英語專業的教師提供專業英語教學課程,提升其英語水平。2017年,教育部提供「增加英語課程」,為非英語專業教師提供培訓,重點提高國立小學非英語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

教育部還採取了多項長短期措施解決英語教師短缺的問題。短期措施包括聘請退休的非主修英文教師、在大學畢業生師範課程和教育文憑課程中增設英語課、重新委派非英語專業的教師、加快委派的過程以及聘請過渡期臨教或合約性質的英語教師。教育部分派500名過渡期臨教到各個中學和小學,要求他們必須在3年內完成研究生教育文憑課程,才能成為非英語專業的教師。教育部致力於提升教師的英語素質,確保所聘教師表現優秀。

教育部宣布從2018年起所有學齡前兒童、一二年級學生及中學生都將使用英語原版教科書。小學生將使用劍橋大學出版社教育專家編寫的《超級心靈》,它包含一個七級課程,可以提高年輕學員的思維能力、記憶力和語言能力。中學生將閱讀麥克米蘭教育公司出版的《脈搏2》,這套書籍的核心理念是培養綜合能力,不僅能使學生發展語言技能,同時也能完善溝通能力。這是教育部改革英語教學的一部分,以確保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夠符合國際標準。教育部安排英語教師接受特訓,並保證學校師生有教材使用。

這是教育部實施歐框的部分新舉措。教育部向外購買這些教材,因為國內出版的課本無法達到歐框水平。教育部將會從2020年開始調整歐框的課本內容,政府會強化這方面能力,以便能夠量身訂製本土英語課本。教師可以加入本地元素作為輔助,使課程教學更為本土化。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2017年10月為大學生啟動了馬來西亞英語評估,旨在通過整合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與評估來增強高等教育英語學習和評估的生態系統,使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在畢業時至少能達到B2水平。劍橋大學下屬英語評估機構Cambridge Assessment English對馬來西亞英語評估測試結構和規範等提供協助和指導。

通過修訂的《小學標準課程》和新的《中學標準課程》,從2017年開始,小學一年級和中一的英語課程開始逐步與歐框保持一致。根據歐框的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學生需要通過學習語言功能和詞彙來發展語言技能。2018年教育部課程發展司制定的標準課程和評估文件規定,中三學生的語言水平至少應達到歐框的B2標準。馬來西亞已準備好推進改善當前和今後英語教學和學生英語能力的改革。《小學標準課程》指導下的新課程由教育部發起進入小學。作為延續,《中學標準課程》於2017年引入中學。所有中學建立了國家標準和績效水平的學校科目都進行這種課程創新,包括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科目。

馬來西亞教育部英語教學中心始終積極參與《藍圖》中概述的計劃的實施,包括高度沉浸式計劃、英語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升和雙重語言計劃。

截止到2019年,高度沉浸式計劃已在教育部管轄的10000所學校和125個機構中實施。該計劃鼓勵學校與社區合作夥伴、退休教師、講師和家長進行交流,分享他們的知識和專業知識,幫助學校創造有趣且無威脅的環境,從而更有效地學習英語。英語教學中心在2019年啟動了高度沉浸式計劃導師計劃,動員退休教師在他們選擇的學校裡花時間來提高英語水平。

英語教學中心負責提高教育部服務的41000多名英語教師水平。截至2019年,參加過能力測試的教師中有62%處於歐框C1和C2標準。為確保在課堂上持續提供優質的英語教學,英語教學中心還為英語專業老師和非英語專業老師提供持續性支持。

英語教學中心繼續與教育者、學校領導、老師、父母和行業利益相關者合作,以確保雙重語言計劃在學校中的成功。2018年,學齡前教師英語計劃旨在提高英語水平,並為學前教師提供在課堂上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策略。

根據馬來西亞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英語教育年度報告》,2017年,文字和計算篩查項目中英語識字率達到95.7%;實行雙語項目學校數量為1215所;實施高度融入式英語課程學校數量為5500所;馬來西亞高中英語文憑考試通過率為95.70%;國小及非國小六年級英語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鑑定統一考試通過率都有所提高。

馬來西亞政府普遍達成共識,認為採用歐框是實現國家語言目標和提高英語水平的重要一步,並評估應包括英語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英語教師應參加歐框講習班,幫助解決在教室中實施歐框的政策出現的有關問題。政府也應支持教師追求持續的專業發展計劃和機會。如果教師未達到路線圖中規定的C1最低要求,應鼓勵他們繼續提高英語水平,並為他們提供重考的機會,例如參加雅思考試。大學也可以考慮將英語水平作為招聘未來學術人員的標準之一。例如,教授英語課程的教師的英語熟練程度應達到相當於歐框的C1標準,而教授非英語科目的教師英語水平應至少具有B2標準。因為擁有這些英語熟練程度,再加上其他技能和經驗,才能確保教師習慣用英語授課,並間接在課堂上營造積極的英語環境。對學生英語熟練水平的評估,建議獲得馬來西亞大學英語測試3級或以下成績的學生在畢業前參加大學馬來西亞大學英語測試——歐框統一考試的新版本的學習。

【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世界語言政策綜合資源庫建設及比較研究」(15JZD047)及上海外國語大學導師引領計劃項目「語言政策研究的國際比較」(2017007)的階段性成果。】

文/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 張琛

《21世紀英語教育》是中國日報社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旗下子報,創刊於2005年5月,是面向國內英語教育行業的新聞資訊類報紙。主要讀者對象包括英語教育專家,大中小學英語教師、教研員,以及外語出版、外語培訓、外語考試、翻譯服務、出國留學等機構的從業者。每月1日出版,全年10期。郵發代號:1-332。歡迎訂閱!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 | 國家戰略視角下的斯裡蘭卡英語教育
    鑑於全球通用語英語在「一帶一路」國家與地區的廣泛使用,全面把握其英語使用情況與英語教育的歷史與現狀,對於提升我國英語教育工作者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應邀與《21世紀英語教育》合作開設「一帶一路」專欄,助力「一帶一路」學術建設。本期聚焦斯裡蘭卡。
  • 我愛馬來西亞也愛中國(「一帶一路」之留學中國)
    2016年在華留學生生源國家和地區總數為205個,創歷史新高,其中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數量明顯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每年向沿線國家額外提供總數不少於3000個獎學金新生名額,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教育合作再添助力。   這些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在國際交流的熱潮中,負笈而來,滿篋而歸。
  • 直播預告:2020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開幕式暨「一帶一路」英語教育...
    全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其它國家的英語教育面臨哪些新挑戰、新機遇?如何開展「一帶一路」英語教育交流與合作,促進各國英語教育共同發展?明天(11月20日)19:00中國日報社以「雲直播」形式舉辦2020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開幕式暨「一帶一路」英語教育發展論壇。開幕式上,主辦方、協辦方領導專家將致歡迎辭。
  • ...英語教育中國大會開幕式暨「一帶一路」英語教育發展論壇11月20...
    全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其它國家的英語教育面臨哪些新挑戰、新機遇?如何開展「一帶一路」英語教育交流與合作,促進各國英語教育共同發展?明天(11月20日)19:00中國日報社以「雲直播」形式舉辦2020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開幕式暨「一帶一路」英語教育發展論壇。開幕式上,主辦方、協辦方領導專家將致歡迎辭。之後,來自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紐西蘭、蘇丹、新加坡、尼泊爾、俄羅斯等國的英語教育專家學者聚焦區域英語教育的共同挑戰和發展需求,結合各自經驗與優勢,為世界英語教育貢獻「一帶一路」智慧與方案。歡迎關注。
  • 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博士學位全服務項目招生簡章-一帶一路指定籤約合作校
    ),成立於1984年,原為馬來西亞城市理工大學學院,2016年經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及學術資格機構(MQA)批准,正式升格為綜合性大學。大學為具有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層次教育的馬來西亞全日制高等院校,並得到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和中國教育部的推薦認證。大學的學術水平和規模實力在馬來西亞大學中位居前10名。是馬來西亞和中國政府「一帶一路」指定合作大學。     學校有吉隆坡和新山市柔佛兩個校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35000餘名。2017年被馬來西亞教育部評為「教育質量五星級大學」。
  • 程建平:北師大成立「一帶一路」學院 將更好服務於繪製「一帶一路...
    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引領性作用,為「一帶一路」建設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我國專門制定並實施《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在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領域形成了往來頻繁、合作眾多、交流活躍、關係密切的良好局面。
  • 香港特區政府推出「一帶一路」馬來西亞獎學金
    原標題:香港特區政府推出「一帶一路」馬來西亞獎學金   新華社香港11月28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28日公布,自2017至2018學年起推出「『一帶一路』獎學金——馬來西亞」,以吸引優秀的馬來西亞學生來港修讀學士學位課程。
  • 政策溝通會籤32合作協議 27個一帶一路國家籤融資指導原則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00多名代表出席 六場平行主題會議達成多項共識  政策溝通會籤32合作協議  來源:法制晚報
  • 達內亮相2020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發展論壇,推動「一帶一路」政策
    本次論壇以「質量·融合·發展」為主題,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等國家的380位代表,圍繞「一帶一路、人工智慧、產教融合、應對疫情」四個專題,就中國—東協職業教育合作與交流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了深入研討。達內教育董事長助理高瑋應邀參會,並做了題為《校企共建人工智慧產業學院,助力雙高建設》的線上主題發言。
  • 「一帶一路」商學院聯盟成立
    」沿線國家商學院組成的「一帶一路」商學院聯盟近日在哈爾濱成立。  據了解,「一帶一路」商學院聯盟是在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培訓中心、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等機構指導下,多所國內外商學院共同成立的高等管理教育機構聯盟。  對投資地政商環境不了解,是很多跨國企業異國投資面臨的難題,投資商往往諮詢當地機構,但質量參差不齊。
  •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搭建一帶一路傳播橋梁
    通過對馬來西亞當地三份典型且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華文報紙《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和《東方日報》進行調研發現,在「一帶一路」倡議傳播的過程中,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以下簡稱「馬華社會」)並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參與其中,而是主動根據當地的社情民意對該倡議進行解讀,並且試圖成為該倡議在當地的傳播載體和橋梁。與此同時,「馬華社會」對於「一帶一路」的參與實踐也塑造和再造著馬來西亞華人的集體身份和集體情感。
  • 哥倫比亞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斯...
    杜克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促進世界互聯互通和國際合作具有重大意義,哥方願積極參與共建,期待通過兩國發展戰略對接,更好指引兩國未來合作。會談後,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了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籤字儀式。
  • 「一帶一路」倡議下翻譯教育亟待優化
    近日,北京大學編寫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通指數報告》,該書詳細地呈現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指數報告。教育部門可根據相關指數,加大翻譯教育力度,有針對性地改變語種不足與專業翻譯乏力的局面。
  • 一帶一路版圖發布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圖)
    近日,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宣告「一帶一路」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央視新聞聯播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導《一帶一路 共建繁榮》,帶您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感受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向,了解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各方面尋求和實現互聯互通所做的種種努力。今天播出第一集《一帶一路繪就發展新藍圖》。
  • 「一帶一路」催生「英語+」時代!
    「一帶一路」, 2013年由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提出,發端於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北非,分別從陸路、海路到達歐洲,東牽亞太經濟圈,西連歐洲經濟圈,將亞、歐、非一體化,覆蓋七十餘個國家,約四十多億人口。其重點任務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然而,所有的「通」,都基於語言通。不僅通英語,還要通相關的小語種。
  • 中國醫科大學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醫學教育聯盟 (BRIMEA)第一...
    2020年6月19日,「一帶一路」國際醫學教育聯盟(BRIMEA)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理事大會暨第四屆國際高等醫學教育論壇隆重召開。「一帶一路」國際醫學教育聯盟(BRIMEA)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理事大會由聯盟秘書長、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劉瑩教授主持。本次理事會應到會54家聯盟成員單位,實到45家。
  • 助力「一帶一路」 馬來西亞城市大學與湖醫合作辦學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3日訊(記者 黃巍 通訊員 羅德發) 4月19日,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常務副校長徐亞芝一行來到湖南醫藥學院考察交流,雙方籤署合作辦學協議。根據協議,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向湖南醫藥學院每學年提供交流生名額10名,不限專業和年級,交流學習期間不收取學費。
  • 馬來西亞世紀大學孔院辦「一帶一路」論壇 為青年人才「搭橋」
    專家探討「一帶一路」倡議人才需求 孔院 攝中新網吉隆坡7月19日電 (記者 陳悅)第三屆馬來西亞世紀大學孔子學院「一帶一路」論壇於7月18日在世紀大學哥打白沙羅校區舉行。世紀大學校長紀平光教授表示,希望通過此次「一帶一路」論壇,加深馬中青年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為青年人才和中國企業搭建商業和文化溝通的橋梁。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政治參贊鬱峻亦在論壇上致辭稱,「一帶一路」倡議將為雙方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為中馬友誼譜寫新的篇章。
  • ...首部「一帶一路」主題漫畫作者:把握「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莫遲疑
    陳悅 攝   中新社檳城6月2日電 題:馬來西亞首部「一帶一路」主題漫畫作者:把握「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莫遲疑  中新社記者 陳悅  馬來西亞首部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題的漫畫《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近日出版。
  • 馬來西亞關注「一帶一路」 青睞中國清真食品
    中國網新聞12月14日訊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導,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實施,中國甘肅省豐富的清真食品、中藥材、農產品資源等受到沿線國家「青睞」,交流日漸熱絡。馬來西亞率先給與清真認證並允許進口,堪稱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