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聊汽車品牌#
提到美系豪華汽車相信總會聯想到以下兩個:
凱迪拉克林肯很多人認為這兩個品牌是「百年宿敵」,比如從總統座駕的交替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其實這兩個品牌誕生於同一人之手,也就是「亨利·馬代恩·利蘭」。
利蘭曾經是只是一個軍工廠的工人,在遇到羅法爾後才去到底特律(號稱美國汽車城)開始一家機加工的作坊;這一階段是向奧茲莫比爾汽車工廠供應發動機和變速箱零件,以此打下了製造汽車的基礎。
時至1902年第一臺凱迪拉克汽車問世,這臺車是臺單缸發動機的敞篷車,次年正式銷售獲得了認可。至於以凱迪拉克命名則是在致敬底特律的的創建者,是一名法籍傳教士士兵打造了底特律汽車城。
【林肯汽車】於1907年成立,創辦人仍然是亨利利蘭,但是這個人似乎沒有什麼經商的能力而且很容易得罪人。比如亨利福特從愛迪生照明工廠離開之後,創辦了「福特汽車」;不過在凱迪拉克如火如荼的階段,福特受到了相同程度的成績。
重點:福特汽車其實是凱迪拉克公司的前身,因為在福特遭遇危機的階段中,利蘭被建議向福特公司進行幫助,但是亨利福特因為討厭利蘭而沒有接受。結果則利蘭直接接管福特公司,並且更名為凱迪拉克!然而好景不長。
01轉折
亨利利蘭是林肯這位總統的支持者,所以才會打造出林肯品牌的汽車;初期的林肯汽車受歡迎的程度也是非常不錯的,只不過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林肯公司遇到了財務危機。而此時利蘭又很神奇的找到亨利福特求救,福特當然是不希望接受這個品牌,但是老福特的兒子-艾德塞的勸說下,福特靈光一閃直接收購了林肯公司。
初期由利蘭和他兒子擔任CEO,不過福特隨即找個由頭就把這位父子倆炒了魷魚;之後則是利蘭與福特的口水戰,持續到1932年利蘭離世才算結束。
而福特絕對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同期給愛迪生打工的有兩大知名人物。
特斯拉福特特斯拉是眾所周知的交流電之父,而在研發之前愛迪生允諾給特斯拉一次性支付數十個月的酬勞,但是在研發完成後愛迪生只是說在開玩笑,之後欣然的「霸佔」了特斯拉的發明。所謂前車之鑑後車之師,亨利福特早早地離開了愛迪生照明。
不過這兩個人還保持著不錯的關係,初期共同研發電動汽車;只是天不遂人願,戰爭的爆發否定了研發初級階段的電動汽車。不過這並沒有影響精明的福特,在1/2兩次世界大戰的階段中,福特不僅製造汽車而且還製造飛機發動機,為了美國福特也確實是拼了。所以在1939年林肯大陸汽車就成為了羅斯福的選定的總統專車品牌,但這也是兩方相互利用的結果——影響力&選票。
02運氣
亨利利蘭不僅搞砸了林肯汽車,其實凱迪拉克也早就搞砸了;在上市銷售的第五個年頭,凱迪拉克被通用汽車公司收購,兩年後正式加入通用公司,成為該公司旗下的品牌。所以利蘭理論上屬於一個不錯的工匠或工程師,但真的不是個成功的企業家。
因為通用汽車創始人杜蘭特是和平主義者,而凱迪拉克是要造戰鬥機發動機的,於是兩方又出現了分歧;但最終還是以杜蘭特勝出而結束,以此而衍生了林肯汽車和福特的故事。
這就是凱迪拉克和林肯的關係,美系的兩大豪華品牌與通用和福特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但是通用福特始終有合作研發的關係,比如AT變速箱,只是福特似乎沒有技術的主導權,車輛的技術水平整體要比通用差一些——凱迪拉克被通用公司掌控後,聰明過頭且有些傲慢的福特林肯不再強勢了。
特點:
1、通用汽車的重心在中國汽車市場,因其車輛的特點在歐美似乎都有些水土不服了。比如轎車不是美系汽車的核心車型,皮卡才是美國汽車文化的標籤,但在這一陣營中福特已經利於不敗之地,GMC的皮卡連雪佛蘭索羅德和道奇公羊皮卡都敵不過。
而轎車相比主攻小排量低端代步車的日韓系又顯得油耗偏高,更多人還是願意用這些價格低廉的車輛過渡,最終還是去選擇皮卡或越野車。歐洲汽車用戶也有這種特點,但更多是不得不選擇小微型代步車,所以通用在歐洲連續關停工廠,美國車市因疫情影響又指望不上了,所以通用汽車重心放在了潛力無限大的中國車市,車輛特點也在逐漸「本土化」。
2、福特汽車的重心還是放在了美國,似乎福特要比通用更加傲慢,有那種「美國·核心」的偏見。所以在中國汽車市場投放的都是些水平偏低的車型,比如三缸動力的福睿斯和福克斯,銳際整體素質不錯但設計感過於詭異,銳界的變速箱水平不如通用系列競品。
同時林肯汽車的水平也很尷尬,參考MKZ和林肯大陸兩臺轎車,價格雖然高但還在使用前驅平臺,變速箱是6AT,這種水平相比凱迪拉克CT系列要差太多。但這不是福特林肯沒有技術,而是沒有像通用公司一樣重視這塊市場。所以福特在華市場的銷量表現越來越差是必然結果,美系兩大豪華品牌必然是凱迪拉克勝出。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