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林肯很拼,不僅「自降身份」,放棄進口豪華的品牌調性,推出首款國產SUV——冒險家;更給出了極具誘惑力的售價——24.68萬元~34.58萬元。
我們甚至可以暢想一下,正式上市,半年一波促銷後,20萬買一輛豪華緊湊型SUV也許不再是夢想。
那麼,對於林肯而言,國產這步棋究竟是對是錯,放低身價的冒險家又能否完成林肯在華的破冰之旅呢?
林肯為什麼要國產?
關於豪華品牌是否國產這件事兒上,大體分為兩派,一派以BBA和凱迪拉克為代表,他們是堅定的「國產主義者」。
一是降低成本。
國產之後,豪華品牌能直接規避高額進口稅費和高昂的倉儲物流成本;同時,零部件的國產化加上中國市場相對低廉的人力資本,可以大幅降低豪華品牌的營運成本,進而拉低售價,提升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規模提高單車利潤率。以奔馳為例,去年其單車利潤高達4.14萬元,而在國產之前,有數據統計奔馳單車平均利潤不足2萬。
二是因地制宜,可以及時調整產品策略。
少了總部掣肘,不用和本國市場同產品化,豪華品牌可以針對中國市場打造「特供車」,比如加長、加大,比如專門調校適合國內路況的動力系統、提升車型的智能化水平等等。
正因為國產之後各種優勢的巨大誘惑,包括捷豹路虎、英菲尼迪、謳歌在內的二線豪華品牌,相繼國產,並在銷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雷克薩斯和保時捷卻始終堅持以進口身份引入產品,雖然會拉高產品價格,為用戶帶來諸多不便,比如加價排隊等車;但在本國生產可以確保產品品控,和原汁原味的駕駛樂趣,進而提升整個品牌的產品調性,打造同級難以比擬的品牌溢價力。
早前,作為總統座駕的林肯,也和雷克薩斯一樣,試圖以純進口的形式在中國市場運營,奈何實力不允許。
一方面,和日系雷克薩斯注重品質,也和保時捷超高的駕駛樂趣不同,進口林肯有著美系車明顯的優劣勢:馬力大,但油耗高、內飾粗糙、小毛病又多,甚至在品控上還不如部分國產豪華品牌,所謂的進口優勢沒能得到最好的體現。
另一方面,和雷克薩斯近年來的一路高歌猛進也不同。林肯在2017年以66%的增速完成5.4萬輛銷量之後,便陷入瓶頸,2018年全年銷量開始收縮,僅完成5.5萬臺任務,到了2019年,只售出4.66萬輛,同比下滑高達15.7%,何況去年像航海家等主力車型還先後完成換代升級。反觀同為美系豪華的國產凱迪拉克,去年在華累計銷量已超過21萬輛。
所以,對於林肯而言,國產化的戰略沒有對錯之分,而是深耕中國市場的必然之選。
此外,在天涯君看來林肯國產也是其母公司福特在華自救的一步戰略。近年來,長安福特的境遇眾所周知,不僅銷量大幅下跌,沒有明顯回暖趨勢,同時品牌力和終埠碑也是大不如前,此時引入旗下豪華品牌林肯有著兩大利好。一來,有助於消化長安福特過剩的產能,扭虧為盈,提高利潤率;二來,林肯的熱銷也必然能反哺整個福特品牌,提升福特在終端的技術、口碑影響力。
為了打響國產化的第一炮,林肯也是付出了百分百的誠意,傾力打造首款SUV冒險家。
冒險家實力如何?
這種誠意首先體現在價格上,24.68-34.58萬元售價,稱得上「前無古人」。不考慮終端優惠,冒險家的指導價無論是對比同級BBA還是相較二線豪華,都有著絕對優勢,按照林肯一貫的策略,上市後終端還可能給出更大優惠。
即便縱向對比上代產品MKC的售價(27.98-37.68萬元),國產後的冒險家也是誠意十足。
其次是產品力,冒險家有著四重優勢。
其一,大氣豪華。
這種大氣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設計。冒險家與林肯旗艦SUV飛行家的設計一脈相承,美式豪華外觀躍然於車身,星輝式前格柵,霸氣、凌厲的腰線,單就氣勢而言冒險家甚至可越級對標寶馬X3、奔馳GLC;二是空間尺寸,對比標杆XT4和寶馬X1,冒險家軸距稍有不及,但車身三圍卻優勢明顯,在海外的宣傳中,冒險家甚至宣稱第二排空間比奔馳GLS和特斯拉Model X還大,要知道GLS可是全尺寸SUV。
其二,內飾舒適、科技。
和以往林肯那套老氣、傳統的內飾不同,冒險家的布局是徹底國產化了,它不僅摒棄了過去複雜的實體按鍵,集成在了一臺12.8英寸大屏上,用料配置更是同級少見,方向盤支持電動四項調節,前排座椅擁有逆天的24向調節,稱得上是同級「椅王」,舒適又貼心。
其三,動力系統厚道。
冒險家擁有一顆強勁的心臟——2.0T EcoBoost高功率發動機,245馬力,390N·m,且全系標配,同級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不要說寶馬X1的1.5T三缸、GLA的1.6T、Q3的1.4T,即便是XT4標配的2.0T和它對比也是相差甚遠,匹配的還是以駕駛樂趣和舒適性見長的8AT變速箱。
其四,兩項獨有技術,打造同級最「靜謐之旅」。
整體式多連杆後懸架,和普通後獨懸相比,車輪振動經由後懸架連杆到副車架,再傳遞給車身,對於路面顛簸和噪音的抑制效果會更好;還有雙層發動機隔斷倉技術,它能更好的隔絕發動機噪音,提升冒險家的NVH性能。
總而言之,不管是定價還是產品力,在同級冒險家都極具競爭力,但在天涯君看來,這臺車的未來依然是挑戰大於機遇。
挑戰大於機遇
首先品牌力仍是硬傷。
前面已經說過,林肯這幾年在中國市場並沒有打開銷量,也沒能像BBA、雷克薩斯那樣樹立起足夠鮮明的品牌標籤,大多數消費者對於林肯的認知仍停留在「加長林肯」「土豪婚車」這樣的層面,而對於一個豪華品牌而言,品牌力是比產品力更重要的元素。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國產謳歌RDX,強大的SH-AWD全時四驅系統,同級唯一10AT變速箱,ELS高保真音響,產品力一流,但受累於整個謳歌品牌力,RDX只能在三叉星、藍天白雲標的魅力下苟活。
其次,同級競爭過於激烈。
冒險家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大幅優惠的同級BBA產品,也是凱迪拉克XT4、沃爾沃XC40這樣綜合實力並不遜色自己多少的同級競品。事實上,和冒險家系出同源的福特銳際也是走著相同的路線,價格給力,產品力秒殺一眾同級,但同級競品太多,CR-V、RAV4、奇駿、途嶽、探嶽既有更好的品牌背書,也有強大的市場基礎,致使銳際並沒有很好的完成預期銷量。
而一旦初期冒險家銷量失意,林肯大概率會降價,2-3萬的優惠不是沒有可能,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振銷量,但卻會帶來兩點危害:一是以價換量,形成品牌力傷害的惡性循環,影響林肯品牌溢價;二是同門相殘,突破22萬售價底線,冒險家勢必會搶佔福特銳際的市場。
總結
所以,對於冒險家乃至整個林肯品牌來說,正應了那句話:
「不是自己不努力,奈何對手太強大」。
早年在國產策略上的搖擺,不僅讓林肯在銷量上失了先機,沒能和凱迪拉克一樣火起來,傳統美系車的劣勢又沒能給用戶留下良好的品牌形象。如今冒險家從價格到產品力,的確帶著滿滿的誠意而來,但豪華汽車市場早已今非昔比。
如果冒險家不能一炮而紅,那麼林肯在華的未來必然是一條「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求索之路。
第一時間獲取QCTSW行業新鮮資訊和深度商業分析,請在微信公眾帳號中搜索「 汽車投訴網」或者「 qctswcom」,或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即可獲得汽車投訴網每日精華內容推送和最優搜索體驗,並參與編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