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下雨天》:用欣賞的眼光看世界,萬事萬物皆有用處

2020-08-21 海藍蒲雨

梅雨季來了。雨總是淅瀝瀝地下個不停,一會兒沾溼腳踝的小雨,一會兒是淋溼衣衫的大雨,總之,雨一直下個不停。


雨,一直下~


在這樣的雨季中,很適合和孩子一起閱讀《我討厭下雨天》,讓孩子們了解溼淋淋的雨有什麼樣的好處,也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跟著小老鼠阿布的腳步去探尋雨對於其他小動物有什麼奇妙的作用,更好地了解「雨」。


《我討厭下雨》


老鼠阿布非常討厭下雨,一下雨,阿布就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溼淋淋的、滴滴答答的,它撐著傘也會被狂風吹走,溼噠噠雨順勢就下到了它的身上,渾身難受。他在想,要是能把下雨的水龍頭關掉,那該多好啊!

阿布是一個善於動腦筋的人,想到這個辦法後,它就開始尋找如何關掉「水龍頭」的方法了。它先是去詢問了正在搬運大泥球的小甲蟲,小甲蟲可不認同阿布的觀點,它可不想阿布去把雨關掉,這樣它就沒有花花草草可以吃了。


小蝌蚪喜歡下雨~


阿布又遇到了一隻小蝌蚪,小蝌蚪正在池塘裡遊啊遊啊。阿布問小蝌蚪,在哪裡可以關掉這場雨。小蝌蚪說,沒有雨,就沒有了小池塘,也沒有了河流,它也沒辦法遊泳了。

阿布又遇到了鯨魚和燕子,也問了同樣的問題,而它們也告訴了阿布,對於它們來說,雨是非常有用的,如果沒有了雨,那麼它們就沒有辦法生活或者工作了。

阿布遇見了鯨魚~


回家後的阿布,趕緊去洗個熱水澡,在洗澡的過程中,它回想這一天的探尋關掉雨水「水龍頭」的過程,也總結歸納起了雨水的作用,對於很多小動物來說,雨水是非常有用的,它也明白了「要用欣賞的眼光看世界,萬事萬物皆有用處」。

在探尋關掉雨水「水龍頭」的過程中,阿布去詢問了各種小動物們的見解,知道雨水對它們很有用,而且如果沒有了雨水,它們的生活會異常艱難,所以不能以偏概全地看待一件事物,需要用多元化的視角去看待一件事物,一件事物也有有利有弊的情況。


善於總結歸納的阿布~


阿布在回家洗澡的過程中,對一天進行總結歸納,把小甲蟲、小蝌蚪、鯨魚和燕子的說法回憶了一遍,得出了雨的好處,也知道雨是有益處的,對於很多小動物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是能夠讓很多小動物們快快樂樂活下去的必需之一。

從阿布的故事,可以讓孩子懂得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一件事物,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要從所有的理論中歸納總結,知道這件事物「好」在哪裡,也「方便」大家在哪裡,有一個總結的意見,能夠讓自己和大家了解並且清楚。


辯證地看待問題~


從《我討厭下雨天》這本書看來,我們需要帶領孩子們辯證地看待事物,需要看到事物的好處和壞處,不能僅僅光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其他方面。還可以培養孩子總結歸納的能力,讓孩子們能夠把學習到的知識很好地歸納總結成為自己的意思,讓孩子們更好地用欣賞的眼光看世界,萬事萬物皆有用處!


我是@海藍蒲雨,歡迎關注我,一位熱愛閱讀、酷愛童書的兩歲萌娃的寶媽,會推薦最優質的個人精進的書籍,也會推薦最好看的童書,一起走進美麗的閱讀世界!

相關焦點

  • 墨菲定律——相關定律:條條大路通羅馬,萬事萬物皆聯繫
    從哲學上來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完全獨立的個體,萬事萬物都會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不可能脫離世界,一個問題往往會和很多其他的事物聯繫到一起,有時候遇到複雜難解的困惑,我們不妨多方面去想一想和它有聯繫的所有事物,從周圍的事物尋找解決的辦法。
  • 全媒體時代:萬事萬物皆可連接
    原標題:全媒體時代:萬事萬物皆可連接   「葉老師,我特別認同你剛才說的,即使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從業者也不需要寫代碼,需要的是專注做內容」……   昨天下午,本市部校共建新聞學院重點項目——「新時代的中國」國情教育系列講座在復旦大學開講,人民網總裁葉蓁蓁首次
  • 讀經典·380 | 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翻譯萬物皆虛,萬事皆允。出處《道德的譜系(德語:Zur Genealogie der Moral)》,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德語: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著名德國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廣泛的批判和討論,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
  • 人生路上,請用欣賞的眼光看別人
    與人相處,我們會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有好人也有壞人,有奸詐小人也有謙謙君子。有道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若不是彼此之間有某種依賴與合作,有些人之間怕是連一句話都不想說。然而只要用心觀察,你就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光點,若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優點,而忽略掉其缺點,那麼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將會受益無窮。
  • 人心換人心的經典語錄 世界萬事萬物都處於一個系統中
    人心換人心的經典語錄 世界萬事萬物都處於一個系統中時間:2018-07-03 20:58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心換人心的經典語錄 世界萬事萬物都處於一個系統中 改變不了世界,那就試著改變自己,世界萬事萬物都處於一個系統中。
  • 《心理遊戲》萬物皆虛,萬事皆允,只有放下一切才能學會擁抱一切
    他的弟弟為了幫助尼古拉斯克服自己的心理問題,重新的認識這個世界和他自身,於是為他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的詭異遊戲。尼古拉斯在這些遊戲的操控之下,逐漸由期待轉化為了憤怒,從憤怒發展成了絕望。最後尼古拉斯受不了這樣的壓力從高樓之上縱身一躍,劃出了一道反轉的弧線,弧線的另一端則是一段迥然不同的人生。
  • 萬物皆有因果,到底是真是假?
    萬物皆有因果,屬於因果理論,而所謂的因果理論就是說,事物的發展不會無緣無故地朝著壞的方向發展,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朝著好的發向發展,而決定這朝向的主導者就是自己,佛學表示,原因和結果不斷循環反覆,永無休止。
  • 「晴耕雨讀」萬物皆有靈
    萬物皆有靈你喜歡古物嗎?會說話的那種?吉羽老師新書《深夜古董店1:尋瓷之旅》就開啟了一個萬物皆有靈的世界。為歷史懸疑小說又添加了玄幻的色彩,很有意思。吉羽設定的世界裡古物皆有靈氣,會因自身特點化為各種不同的形態,瓷器,玉器,古錢這些都是如此。只有特殊體質的人才能喚醒他們,凡人不過欣賞古物本身而已。這些可以與古物溝通的人有撫陶師(喚瓷靈的),聽泉師(看古錢的),弄玉先生(掌玉器的),鍊金師(玩金銀的),竹木郎君(弄竹木的)等,古物裡的幾大類別都被賦予了靈體。
  • 用簡單的眼光看世界
    深以為然,小孩子的世界總是天馬行空的,各種奇思妙想令人腦洞大開。反倒是很多成年人,由於有了慣性思維的約束,對事物的看法更片面一些。有時候聽聽那些小孩們的想法,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今天為大家準備了網絡上比較火的小學生文章,一起來欣賞一下。
  • 2019年生活順利,萬事亨通的3生肖,諸事皆順遂,萬事皆好運!
    2019年生活順利,萬事亨通的3生肖,諸事皆順遂,萬事皆好運!在2019年裡下面的這3個生肖是非常好運的,他們生活順利,萬事亨通,我們一起來看下都是誰吧!生肖狗2019年生活順利,萬事亨通的屬狗之人,諸事皆順遂,萬事皆好運!在2019年裡屬狗人的運勢不會再像去年一般不好,今年他們的運勢非常紅火,而且屬狗人今年裡還有福星隨身,運勢更是好得不得了。好運的屬狗人2019年裡做什麼事情都是得心應手,順心順意,最終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 佛教 世間萬事並皆為空,世間萬物不思酬害!一切隨緣,忍辱自在!
    世出世間一切虛妄相想之名皆是假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相之名皆是假名。當我們也能夠自識本心,自見本性之後,那麼自然也就沒有了這種頓漸等假名的差別了!所謂的假名是對凡夫所講,於究竟的聖者則無差別。六祖慧能大師曰: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 人生是路上需要用真誠的心靈去欣賞,而不是用好奇的眼光去打量
    4.你可能還沒有愛過,所以你不相信這世界上還有永遠的愛情,等你愛上誰了,你就會知道這世界上有那麼一個人,他寧可死,也不會對你出爾反爾。5.我不貪戀誓言,不貪戀浪漫,我守候,只是因為那是你留給我唯一可以追尋的,只是因為你曾經總是晨曦裡看著我笑,溫暖到我不捨得都走開,不捨得回頭,不捨得習慣你離開事實。
  • 錢鍾書語錄,萬事皆悲,順其自然
    目光放遠,萬事皆悲。那些花了好久才想明白的事,總是會被偶爾的情緒失控全部推翻。要人知道自己有個秘密,而不讓人知道是個什麼秘密,等他們問,要他們猜,這是人性的虛榮。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 專訪| 楊冬兒 : 萬物有靈且美,萬事有心皆成
    「」我是96年的,生日那天剛好是立冬。「「那你會不會很喜歡冬天呢?」「恰恰不,我喜歡春天,萬物剛剛從冬眠狀態甦醒過來的季節。」在冬天出生的冬兒,卻酷愛著春天,因為其背後背後還承載著許許多多大理人民的相信——萬物有靈。
  • 柏拉圖:萬物皆是理念的化身或分有,沒理念,就沒世界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中的,柏拉圖將其稱為不斷地流動變化,即世上的萬物都是不斷「流變」的。柏拉圖注意到了感覺世界中的事物真的同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魯所說,是不斷變化或流變的。這樣柏拉圖就認為這裡面存在一個問題,即不斷「流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相關知識的,因為知識是常態,不能總是處在「流變」狀態。
  • 想要看清世間的萬事萬物?佛說:那就去看《華嚴經》吧!
    在人類產生的最初階段,因為沒有足夠的語言、文字、思考的積累,所以並不能客觀地認知萬事萬物。隨著人與自然不斷碰撞,以及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類開始逐步累積經驗。又因為總結和積累的數量相當龐大,所以古人類開始用結繩記事的方式保留記憶和經驗,以便後人能夠在此基礎上了解客觀真相。人類對未知有極大的好奇心,同時出於生存本能一直想了解周圍的一切。直到鑽木取火、文字產生時,天地萬物得以定位,人類終於可以立言明事了,通過立言明了事物的客觀規律。
  • 一位家長的心得感悟:學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經常聽到有家長在抱怨,自己與孩子之間有隔閡,父子或母女之間的興趣愛好都沒有在同一個頻道上。「我喜歡的,他不喜歡,怎麼沒有遺傳到一點我的興趣愛好呢?」家長想知道孩子的喜好,想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心情感,就需要學會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世界。
  • 「理」是朱熹哲學中的最高概念,他認為理是萬事萬物的本源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朱熹的思想!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別號紫陽。朱熹的父親曾在朝廷任職,被革職後熱衷道學。朱熹幼承庭訓,聰明過人。據說,他在4歲時其父指天說:"這是天。"朱熹則問:"天上有何物?"其父驚於其問學之深,更細心教誨。
  • 豆瓣8.3《被討厭的勇氣》:人人皆可改變,皆可自由,皆有價值
    隨著《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暢銷,阿德勒心理學進入到大眾的視野之內。雖然很少人知道阿德勒這個名字,但他的思想影響頗廣。在全球暢銷書《人性的弱點》、《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體現了很多阿德勒的思想。在《被討厭的勇氣》中是這樣解讀人性的:人人皆可改變,人人皆可自由,人人皆有價值。
  • 用辯證的眼光看世界
    我們要善於用辯證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我認為辯證是用正反兩方面看待事物,例如一次考試的失利,看似使我們的信心倍受打擊,但同時也會使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由此可見,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愛因斯坦曾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事物,而這句話背後隱藏的觀點,大家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