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的開始了。傳統教育行業人滿為患,每個從業者都在想自己的出路。從新東方的品牌效應,到各種小機構開始拼師資,到上個十年的後半段,各家機構開始鼓吹監管和陪伴,整個行業的演變似乎已經到頭了。從業者千千萬萬,誰是其中真正能夠走出來的呢?現在看來,各家給出的答案就是低齡化。從孩子一出生開始,就會被一個教育機構綁定,保證你的孩子從小開始的教育經費絕不會流到其他機構。最能證明這一點的就是很多教育機構在買信息或者品牌推廣的時候已經開始瞄準醫院或者託兒所之類的地方,試圖在起跑線之前贏得比賽。而這時候,他們自吹自擂的核心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一個教育行業內非常火爆的詞,叫做「規劃」。
所謂「規劃」這個詞,在教育裡面其實是分成兩個方面。一是家長的角度。看到規劃兩個字,其實第一想到的會是最終的目標是什麼。我給我家孩子做了這麼長時間的早規劃,從出生開始就瞄準高端國際學校,高等大學,為的是什麼?此時各路推銷人員已經摸清了家長的套路。有這種需求的家長通常會具有一定水平的知識文化,甚至大局觀和長遠目光,之前經常用的好大學,高薪工作等等話術基本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或者說已經不是家長所看重的了。反而此時這些家長看重的是孩子的興趣目標和人生發展,他們很多時候已經開明到至少嘴上會說支持孩子做任何不違法犯罪且自己喜歡的事了。除了家長的角度,另外一個角度是各路機構的角度。從各路機構的角度,規劃意味著什麼?難道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生活嗎?至少從我的見聞裡,快樂的生活絕對不是中介想要的。各路機構想要的是忙碌且被安排好的生活,從而能從家長的錢包裡掏出更多的錢。試想一下,一個孩子如果從三歲開始,家長就籤約了一個早規劃,會發生什麼?「我推薦你們孩子學學數學,數學是未來一切科學的基礎,要不要早開始學?我推薦你家孩子學學英語,畢竟英語是國際化進程最重要的工具。我再推薦你們孩子去國外知名夏令營,體驗外國優秀學生的生活,要不要給我錢我幫你申請?」所以從機構的角度,早規劃的意思就是我會把這個孩子能收錢的點安排的明明白白,讓你交錢交的心服口服還滿心歡喜。
當然,我們說這種方式其實看起來真的還挺好的,從小打好各科基礎然後進行自由的興趣探索,然後是快樂的一生。但是如果一切真的像我說的這句話一樣,家長會開心嗎?機構能收到盆滿缽滿嗎?首先孩子如果想進行真正自由的探索,其實是需要時間自己去試錯的,試錯的過程是每個小孩必經的一條路。馬雲現在的成功也不是從一開始三歲的時候就有人給他讀《如何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然後開始走向成功的,他是有自己的嘗試和學習,並且最終自我確立自我的人生目標。而機構的眼裡,所謂的早規劃是什麼呢?答案就是假裝讓你探索,但是一切的路都已經鋪墊好了。興趣的啟蒙其實是一個很隨機的事情,你接觸到什麼可能就就會對什麼感興趣,然後開始自己的試錯過程。而這時候機構會控制孩子一切的時間,把孩子接觸的事情控制在他們和家長溝通過程中,家長希望孩子所喜歡的東西。前文說過其實很多家長是嘴上會說希望孩子開心快樂,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是誰又能夠控制住自己望子成龍的心呢?當有人問你「你希望你們孩子走哪條路呢?」或者是「你對咱們孩子的未來有什麼憧憬呢」的時候,你會不會動心呢?這時候其實如果你隨便說出點可以被具化的東西,那麼好了,你的孩子的「自由探索」就只剩下探索了。比如你說你希望孩子進四大,進投行,那麼你孩子的自由探索階段就只有一些經濟學統計學的書,然後從小讀到大,長大了其實可能發現沒那麼喜歡,但是自己人生中的選擇早已被人「規劃」了。就像抓周一樣,如果你的孩子周圍只有一個籃球,一個球衣,一個洛杉磯湖人主場的球票和一雙絕版喬丹,他難道能抓到自己可能會喜歡的足球?
再反過來說,其實也有人會覺得,這樣挺好,還不錯,至少孩子的成功的一生是有保證的。但是這是真的嗎?想想一個驢,每天自己眼前都有一個新鮮的胡蘿蔔,而有一天這個胡蘿蔔沒有了,驢還會繞著磨繼續走嗎?教育機構可能會從三歲開始給孩子胡蘿蔔,讓孩子定期按照目標吃到胡蘿蔔,一直拉磨一直走。但是到了孩子上了大學,開始工作之後,胡蘿蔔沒有了,教育機構的合同結束拍拍屁股走人了,孩子會怎麼做呢?你憑什麼認為一個從小被安排好人生前二十年的人,能夠去自己安排自己人生中的後面幾十年嗎?驢肯定是不會繼續走的,因為不知道方向在哪了。那孩子們成長為大人之後就真的會嗎?
其實這種自由探索的根源,是大家看到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之後,自己演變過來的。但是這種唯結果論,一切從結果出發的中國特色教育理念確實是需要各個有良知的教育行業從業者去反思。我之前的一個在教育行業的朋友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客戶的孩子會閒下來,每天的擔憂就是明天安排這個孩子去做什麼,但是細細一聊,孩子們才剛剛初中畢業。一個初中的孩子,十四五歲的年紀,放了暑假竟然會有人想方設法一個暑假都要忙起來。給孩子喜歡運動,喜歡漫畫,喜歡音樂,想去自己探索和嘗試,至少發現一些真的屬於自己的興趣還好,但是機構會給他時間讓他這個暑假就自己玩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對孩子的思考,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夠把眼光放的再更長遠一些。教育的本質不是要為社會培養一顆顆螺絲釘,想想三體星人的計劃,不是就差點因為一顆覺醒的螺絲釘而崩盤麼?教育對社會的意義,要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發展更加進步,對個人的意義是讓每個人能夠有基本的能力過好自己的一生。而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規劃」都不能滿足教育的需求,而只能滿足家長短期的虛榮和教育機構的流水。很多國外大學在接受學生申請的的時候會問孩子這樣一個問題:「你因為什麼選擇你的所選專業」。我們教育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基本沒有孩子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而我認為教育成功的方向就是孩子上大學的時候能夠獨立的,完整的,開心的回答完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