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小院」奏出姐妹幸福新樂章 _中國婦女報<20200326期>第3版...

2020-12-17 中國婦女報

「扶貧小院」裡工作人員操作縫紉機縫製。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周麗婷

□ 王聚芬 周慧玲

「噠噠噠噠」……寬敞明亮的房間內,姐妹們熟練地操作著縫紉機,飛針走線,鎖邊接口,一個個毛絨玩具從她們指間靈活展現。伴隨著縫紉機「奏鳴曲」,偶爾還會傳出姐妹們的說笑聲。

這裡是河北省邢臺縣抗大路沿線漿水鎮上寺村的「扶貧小院」加工車間。這家「扶貧小院」是邢臺縣漿水鎮帶動山村百姓脫貧致富的「明星企業」,輻射周邊22個山村100餘名留守婦女,其中30餘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或殘疾人家庭成員。

河北省邢臺縣是山區大縣,受家庭等多種因素影響,部分婦女勞動力和殘疾人難以外出就業。邢臺縣婦聯、縣殘聯充分挖掘山村婦女增收致富潛力,啟動縫紉機手工加工扶貧項目,組織婦女致富帶頭人廣泛考察調研,培育扶持有意向的農村婦女依託自家閒置房屋等地帶頭成立手工加工企業或站點,並組織有意向的農戶開展技能培訓,因地制宜引導農村婦女利用閒置房屋建起「扶貧小院」,按照帶貧、助殘能力給予設備、資金等扶持,吸引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或者殘疾人家屬以及留守農村婦女等加入,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以前連縫紉機也不會用,沒想到一天時間就能做出草莓布藝,沒想到不出遠門也能掙錢。」在加工車間上班的漿水鎮下灣村村民張海英一連說出幾個「沒想到」。她母親是一名殘疾人,全家幾口收入微薄,在鎮、村婦女幹部和殘聯工作人員的鼓勵引導下,她去年冬天加入「扶貧小院」,現在已經成為一名熟練工,月收入上千元,還不耽誤照顧家裡人。

「都是『娘子軍』,有的得照顧老人,有的要管孩子上學,還有的是殘疾人或者家屬。」上寺村「扶貧小院」負責人劉海英介紹,一臺縫紉機就行,不需要大量資金和設備設施,技術簡單好學,工作時間靈活,掙錢增收的同時還能顧家,周邊十裡八村的婦女都爭相加入。果蔬造型、動物造型、卡通明星……看著一片片碎布經姐妹們的巧手製作變為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劉海英打算再開一家手工藝品展示銷售超市,提升增收空間。

太子井鄉東牛峪村、龍泉寺鄉大寨門村等20多個村莊的手套加工點又是另一番場景,車間牆壁上製作的「為了美好的生活努力加油」「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等標語格外醒目,為姐妹們靠雙手爭取幸福生活點讚鼓勁。

裁剪好的帆布、成打的布帶,經過姐妹們操作縫紉機縫製,很快就做出一副勞保用手套。「廠家提供設備、原材料,組織大家加工好就成。」東牛峪村支書賈鳳香介紹:「這樣的手工加工項目能解決大量留守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問題,翻手套、打捆這樣的簡單工序就讓腿腳不靈便的殘疾人或是行動不方便的貧困戶參與,爭取讓更多人獲益。」

「山村婦女姐妹致富渠道更寬。」大寨門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村留守婦女、殘疾人多,管理山場果樹之餘有大量閒餘時間。在東牛峪村手套加工點的影響下,大寨門村婦女致富「明星」王文菊把自己家經營的門市騰空,建起手套加工點,為村裡更多留守婦女、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帶動落峪、李峪、張溝等10個偏遠山村建起加工點。王文菊感慨地說:「不只婦女姐妹收入高了、心情好了,越來越多的山村百姓找到就業增收渠道,大傢伙兒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幸福。」

在漿水鎮上寺村、太子井鄉東牛峪村等地手工加工項目的帶動下,邢臺縣各鄉鎮陸續建起「扶貧小院」加工點12個,輻射帶動近100個行政村,全縣加工縫紉機已達600餘臺,提供就業崗位1000餘個,其中婦女員工佔95%,貧困戶、殘疾人家庭佔70%以上。

相關焦點

  • 「綠色庭院」助推綠色經濟藏富於民_中國婦女報<20190611期>第1版...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 記者 茹希佳「『千村婦女爭創綠色庭院』就是婦聯組織以綠色庭院為切入點、以鄉村婦女為主力軍、以生態富民為主抓手,立足打造生態文明的最小單元、鄉村振興的基層車間、農民增收的聚財寶盆,讓人人成為『美麗中國』的行動者、戶戶成為美好家園的享有者。」
  • 黃曉薇會見香港福建婦女協會骨幹研修班_中國婦女報<20191204期>第...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消息 12月3日,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曉薇會見香港福建婦女協會創會主席陳聰聰率領的香港福建婦女協會骨幹研修班。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趙雯參加。黃曉薇高度評價香港福建婦女協會為維護香港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的積極作用,並向大家介紹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 廣黔姐妹心連心 東西部扶貧協作顯成效——為大山裡的產品搭起連接...
    11月28日,《中國婦女報》第三版刊登了題為《廣黔姐妹心連心 東西部扶貧協作顯成效——為大山裡的產品搭起連接世界的「橋梁」》的報導,詳細介紹了畢節市婦聯攜手廣州市婦聯為織金婦女提供幸福賦能、創業輔導、技能培訓、宣傳銷售渠道等服務,為大山裡的繡娘和產品搭起連接世界橋梁的事例。
  • 和靜縣:民間樂器小作坊 奏出致富新樂章
    每天下午黃昏時分,在和靜縣和靜鎮陽光社區一戶普通的小院就會傳來都塔爾悠揚的樂曲聲,那是艾木如拉艾合買提在深情地演奏都塔爾。自娛自樂的同時,給周邊居民帶來了歡樂,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和靜縣工業園區駐陽光社區工作隊副隊長尼圖雅說,「我們將把艾木如拉艾合買提的樂器店打造成為社區微型文化站,也會根據店面需求給予相關政策扶持,讓音樂來傳播正能量,用音樂把我們幸福的聲音傳到各個角落,用豐富的文化生活實現家家有亮點,有特色,戶戶群眾能致富。」
  • 湖南長沙向「婦女兒童之家」授牌_中國婦女報<20210111期>第3版:女界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消息 1月7日,湖南省長沙市婦聯召開2020年度長沙市示範「婦女兒童之家」現場經驗交流暨長沙市村(社區)婦聯換屆工作推進會。會議為2020年度30個長沙市示範「婦女兒童之家」進行了授牌,對長沙市各級婦聯掛兼職副主席、執委履職20個優秀典型案例「微故事」進行了頒獎。
  • 村裡婦女建起互助基金會_中國婦女報<20160529期>第A1版:新農村新...
    □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 許真學「會員本人患病一次性自費醫療2000~3000元的,給予慰問金100元,自費3000~4000元的給予慰問金200元……」這不是政府扶助措施,而是重慶市豐都縣仁沙鎮陶家坪村留守婦女互助組的基金會章程之一。
  •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解後顧之憂_中國婦女報<20210111期>第5版:家聞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富東燕「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此前的幾年,在2015年實施的「全面兩孩」政策影響下,2016年出生人口數量有所回升,達到1786萬人;但在2018~2019年生育進入政策調整後的平穩期,這一數據又開始逐年下降。總和生育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每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學界普遍認為,總和生育率在2左右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但未來出生人數的減少已是大勢所趨。」
  • 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貢獻巾幗力量_中國婦女報<20190103期>第1版:要聞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2日上午,《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隆重舉行。福建省婦聯主席、黨組書記徐姍娜表示,多年來,閩臺婦女組織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突出民間特色和婦女、家庭視角,為兩岸人民傳承姐妹親情、增進友誼互信搭建了有益平臺。
  • _中國婦女報<20191018期>第3版:女界...
    餘曦,原武警重慶總隊文工團副團長,今年3月轉業後,她選擇了自主創業,在重慶渝北區創立風兮舞雩藝術空間,期望通過舞蹈藝術幫助更多人找到幸福感。□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許真學伴著悠揚的音樂,一群女性翩翩起舞,在重慶市渝北區照母山森林公園風兮舞雩的教室裡,舞蹈老師餘曦帶領著一群女性,用心感受著身體的每一次舞動……今年初,武警重慶總隊文工團副團長餘曦面臨人生重要轉折——轉業。當決定要脫下軍裝的那一刻,她有過惆悵,因為脫下軍裝就意味著要放下19年裡所有的榮譽。
  • 來自小縣城的「大V」家教平臺_中國婦女報<20201214期>第4版:視點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 記者 許真學 任然在一個縣級市,做一個面向市內2萬餘名小學生的網絡電臺,訂閱量能達到多少?5萬——這意味著,起初僅著眼紮根四川廣漢市,以「家教」為主要內容的網絡電臺,知曉度已突破地域限制,在更廣的網絡空間有了一批「鐵粉」。
  • 廣西婦幼保健院開展「為了姐妹們的健康與幸福」公益活動
    3月8日,由中國癌症基金會主辦,廣西婦幼保健院承辦的第十三屆「為了姐妹們的健康與幸福」大型三八公益活動在廣西婦幼保健院新陽院區和廂竹院區舉行。次活動將為500餘名南寧市低生活保障人群、外來務工低收入人員、殘疾人提供免費的乳腺、宮頸和盆底功能篩查,讓這些低收入姐妹免費獲得HPV-DNA檢測、液基細胞檢測和盆底功能篩查等最新技術的服務。
  • 北京延慶「康大姐」全情編織愛心毛衣_中國婦女報<20210107期>第3...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徐旭 發自北京 屋外寒風刺骨,屋內愛心融融。 「大傢伙加油,早點織完,孩子們就能早點穿上。」自2020年11月以來,北京市延慶區康莊鎮的「康大姐」們就三個一群、兩個一夥圍在一起,一邊編織著毛衣一邊相互鼓勵。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婦女脫貧發展,關心和思考著婦女扶貧減貧工作,反覆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飽含著讓包括婦女在內的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都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人民情懷;創造性地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為根據包括婦女在內的不同貧困人口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提供了「金鑰匙」。
  • 新樂消協:全國第一家消費者協會
    □記者 周聰聰 通訊員 張瑞法 [閱讀提示] 又到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消費者權益」這個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國第一個消費者維權組織就誕生在我省新樂。
  • 【新時代我奮鬥我幸福】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之王洋:扶貧路上...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  【新時代我奮鬥我幸福】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之王洋:扶貧路上的「90後」村官  大眾網臨沂3月10日訊(記者 劉元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沂蒙老區湧現出了一批新時代的女性代表,她們艱苦奮鬥、幹事創業,帶動當地人走向了共同富裕道路,被稱為新時代的沂蒙扶貧
  • 城古社區的「扶貧姐妹花」
    未脫貧戶5戶8人,其中,低保戶2戶5人,五保戶3戶3人。入夏以來,她們頂著夏日白晝似火的驕陽、濃蔭難求;吹著夜晚涼爽的夏風、蟲鳴如織,在家戶與家戶、巷道與巷道、小組與小組之間,在熾熱與爽快的交替中行走在城古社區的仡仡佬佬。兩人默契配合,每天穿街走巷,深入到村民家裡訪貧問苦,村民親切地稱讚她們是一對「扶貧姐妹花」。
  • 科技小院裝滿扶貧大智慧——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東辛營村產業...
    在河北省沽源縣東辛營村,有一座深受農民歡迎的「科技小院」。說到這個成功的科技小院,還真多虧了駐沽源產業扶貧幫扶小組。在了解到當地農民缺乏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情況後,張天佑發揮背靠農業農村部的人才優勢,先後聯繫4位西藍花、馬鈴薯、架豆、土壤營養學等領域的專家到沽源指導,並協助縣裡建立了由國家、省、市、縣88位專家組成的農業科技顧問團,採取「大專家」和「田秀才」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僅2017年就對全縣120個貧困村的農戶輪訓2遍,舉辦培訓班520期,累計參訓人員達2.3萬人次。
  • _中國婦女報<20201219期>第4版:家聞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姚改改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 獨生子女家庭之選 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兩頭婚的家庭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_中國婦女報<20201209期>第4版:視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思維能力上的性別差異並不存在,我完全感覺不到,我覺得自己邏輯思維比形象思維更好,可能個體之間的差異要比性別之間的差異更大國家應出臺更多的政策,鼓勵、支持女性從事理工科領域的工作」□ 中國婦女報
  • 實現婦女經濟賦權需要全方位努力_中國婦女報<20170401期>第A2版...
    □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 評論員 莫蘭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1屆會議日前落下帷幕。會議通過了《在不斷變化的勞動世界中的婦女經濟賦權商定結論》,「商定結論」關注五個重點:消除婦女經濟賦權面臨的結構性障礙;保證職業婦女不因懷孕和做母親而被置於不利境地;保護婦女的工作權利並在各級管理層實現性別平衡;推動將非正規就業者和傭工納入正規經濟;關注邊緣婦女群體的經濟賦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