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號「蓮坡」的舉人查為仁著《蓮坡詩話》書,其中記載了湖南湘潭人張燦的一首七絕:「書畫琴祺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而今七事都變更,柴米油鹽醬茶。」意思是「書畫琴棋詩酒花」本為大雅之事,當年樂在其中,何其風流瀟灑,而今好景不再,一切都告「顛覆」,變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大俗之物了。詩中「雅」與「俗」對照與轉換,寫出了現實生活中芸芸眾生現實的生存狀態,而以「柴米油鹽醬醋茶」來對應「書畫琴棋詩酒花」,是作者的巧思與創新。只是,世界從來都是變化不居,茶雖然歷來就在「開門七件事」之列,但格調與前六者大有不同。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至宋代,茶已成為蘇軾、黃庭堅、朱熹等的至愛,而明清之際,茶文化更盛極一時,唐寅、文徵明等都有大量茶詩、茶畫傳世,曹雪芹《紅樓夢中更刻畫了「櫳翠庵茶品梅花雪」》的經典一幕。於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並列,被公認為「八雅」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種來自民間的概括豐富、拓展了才藝文化的範圍與內涵,與社會精神、文化與物質生活的發展緊密相連,符合中華才藝的整體狀況,因而得到廣泛的認可並傳承至今。請看來自民間的描述: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還有很多「草根詩人」為「雅」留下了詩篇。如:「琴:知音一曲百年經,蕩盡紅塵留名。落雁平沙歌士志,魚樵山水問心寧。輕彈旋律三分醉,斷琴弦幾處醒?縱是真情千萬縷,子期不在有誰聽?「棋:無聲無息起硝煙,黑白參差雲雨顛。凝目搜囊巧謀略,全貫注暗周旋。山窮水盡無舟舸,路轉峰迴別樣天。方寸之人世夢,三思落子亦欣然。」「書:無芳無草也飄香,研飛墨染塘。筆走龍蛇盤九曲,鸞翔鳳翥舞三江。廬山峻隱深處,人面桃花映滿牆。鐵畫銀鉤書萬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畫:雲雨山川素紙裝,曉風殘月入華章。一毫漫捲千秋韻,七彩融開幾度芳。山路松聲和澗響,雪溪閣畔畫船徉。誰人留得春常在,唯有丹青花永香。」「詩:推敲平仄著新篇,酷愛詩魂已近癜。朝賦別離悲又怨,暮吟相聚笑還憐。花秋雨盡成韻,曉月寒霜皆入聯。偶得佳詞忘所以,唐風一攬不知年。」「酒:淡淡馨香微透光,杏花村外送芬芳。別君執手情無服,會友斟杯醉亦狂。常伴騷人對月飲,又隨墨客繞詩徉。天涯萬裡情歸路,唯我金樽最愛鄉。」「花:枯枝葉底待欣陽,終是情開暗透芳。紅頰含羞窺蝶舞,朱唇輕啟唱蜂忙。邀來春色滿園秀,擷取清風一地香。流落塵埃無怨悔,新生由此看興昌。
茶:枯枝葉底待欣陽,終是情開暗透芳。日月精華葉底藏,靜心洗浴不張揚。悄融四海千河色,暗潤千年四李香。窗外閒風隨冷暖,壺中清友自芬芳。」這些都說明圍棋與其他中華才藝一樣,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這才是它們所應有的真正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