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寶寶存在聽力損失?

2020-09-04 立聰堂銅陵助聽器2店

聽覺是寶寶感知世界、學習言語和語言、發展認知、情感,與社會融入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當寶寶出現聽力損失後,除了對言語和語言能力有較明顯的影響外,寶寶的認知能力、交流能力、智力、個性及社會性發展等都會受到影響。

寶寶能夠健康成長是每一個家庭的最大期盼,那麼,作為家長,應如何在生活中發現寶寶存在聽力損失呢?


一、孕期階段

寶寶的的聽覺系統在媽媽孕期就已經開始發育了。孕期影響寶寶聽力的,主要有遺傳和環境兩種因素。

如果家族史裡有聽力損失的家庭成員,孕媽媽要格外注意孕前檢查,在孕早期,婦產醫院也會建議孕媽媽做基因檢查來排除遺傳的因素;

在孕期,如果孕媽媽有過一些傳染疾病史、耳毒性藥物史、外傷史以及其他疾病史,都有可能引起寶寶的聽力受損;分娩時,如出現聽力高危因素,如寶寶月份不足、體重未達到標準、存在缺氧情況等,需要家長多注意留心觀察。

如果有特殊情況出現,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寶寶的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結果。


二、新生兒階段

隨著我國大力開展新生兒篩查工作後,大部分先天性的聽力損失都能夠在第一時間篩查出來。

基本上,新生兒出生48小時後至出院前是一定要做聽力篩查的,初步聽力篩查的結果有「通過」或「未通過」這兩種。顯示「通過」的寶寶,說明耳蝸功能正常,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家長可以先鬆口氣了;而顯示「未通過」的寶寶,家長也不要過於焦慮。

實際檢查中,很可能由護士操作儀器,十幾秒鐘就完成了,因為儀器精確度限制,並且環境比較吵鬧(人正常交談的聲音平均在65分貝),所以篩查結果並不是必定準確的。即使排除環境因素,剛出生的孩子耳道裡存留有羊水、胎脂、血性殘留物,中耳腔可能有積液、測試時孩子可能不配合,都會影響篩查結果的準確性。應按照醫生的安排在42天內進行復篩。

如果復篩結果依然是「未通過」,那麼家長一定要特別重視起來,一定要在3個月左右帶寶寶做全套的聽力檢查。如果3個月的聽力檢查依然顯示寶寶存在聽力損失,應在6個月的時候再複查,將客觀測試與主觀測試結合印證寶寶真實聽力情況,選擇合適的聽力輔具幹預方案。


三、嬰幼兒階段

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並不代表寶寶永遠脫離了聽力損失的危險圈,在寶寶成長中,耳毒性藥物、高燒、中耳炎、外傷、傳染病及其他疾病等,都是潛在會讓寶寶聽力下降的因素。

特別是患大前庭的寶寶,容易因受外力衝擊使聽力出現波動性下降。但往往家長會由於聽力篩查的通過而忽略了寶寶成長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像民間的老話「貴人語遲」,不知坑了多少寶寶。

嬰幼兒時期寶寶聽力如果出現了損失會有哪些表現呢?我們列舉一些健聽兒童的聽覺發育經歷供家長參考。

0-3月齡

這聽到大聲驚嚇有反射,聽到熟悉的人尤其是媽媽講話聲會安靜或微笑,喜歡音樂,對強噪聲會反感。

3-6月齡

開始尋找聲音,並能轉向聲音的方向,對聲音和呈像的結合刺激能夠集中專注的時間越來越長。

6-9月齡

對聲音能夠定位,能夠分辨語音,開始對自己名字叫聲有反應,開始注意別人講話,有一些無意義的重複音節發聲如ba ba ba,可以通過搖鈴反應判斷早起聽力是否正常。

9-12月齡

開始積累分辨日常家庭對話的單詞,開始說出第一個單詞,慢慢理解大量詞彙,慢慢持續到2歲半左右。

2歲半及以上

開始說出一些詞彙,有一些較清楚的發音,可以說出一些簡單句子,甚至偶爾會用一些較複雜的句子。

如果寶寶在幼兒時期表現出明顯的發音異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或無反應,聽不到電話聲、門鈴聲及小鳥叫聲,甚至與人交流困難,視覺專注講話人的口型肢體動作以及對聲源定位能力很差等異常情況,建議家長一定要到醫院及時做檢查。


四、學齡階段

在學齡階段出現聽力損失,大部分的寶寶都能夠自主表達出自己小耳朵出現問題了,所以家長應在早期教育中加強寶寶對自己身體的關注,並教育寶寶出現問題及時和家長反饋。

如果寶寶因性格等原因自我表述的意願不強,家長可以觀察寶寶近期說話有沒有比以前聲音大很多;在和寶寶交談的過程中,觀察寶寶是否較以前更容易出現打岔、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對於喜歡聽音樂和看電視的寶寶,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寶寶對這些音頻音量的調節是否較之前更大了,來間接關注寶寶聽力是否可能下降。

除此外,學習成績的下降、老師課後反饋寶寶的狀態以及寶寶性格變得孤僻、減少了交流欲望等都有可能是聽力下降導致的。出現這些情況,家長應耐心和寶寶溝通,並做相對應的聽力檢查。


溫馨提示

1. 有很多聽力篩查未通過的寶寶家長,在等待覆查的時間裡,發現寶寶對一些敲門聲或較大的聲音有反應,就未按照醫生的要求複查,這是一定不行的。

2. 每個寶寶的聽力損失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要把聽力損失理解為完全聽不見聲音,聽力損失也有很多是能夠聽到日常生活中一些較大的聲音,但不代表寶寶就聽得清楚。聽得到,但聽不清楚,依然會影響寶寶的成長和發育。所以,只要是未通過的寶寶,一定要遵醫囑必須堅持複查。

3. 即使是健聽兒童聽覺發育的速度也會有所不同,有些寶寶會稍微遲一些,所以早期兒童的教育中,家長對寶寶聽覺能力的訓練也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但總的來說如果聽力沒有出現問題不會落後同齡寶寶太多,如果有則應加強重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發現不了寶寶聽力問題?—聽力篩查的重要性
    有些新出生的小寶寶看起來很健康,可在媽媽肚子裡或出生時就已經出現了聽力問題。我們國家每年約有1600萬新生兒出生,如果按每一千個新生兒中有1-3個新生兒發病計算,全國每年將新增聽力損失的新生兒約2-5萬名。如果孩子在出生後聽不到或聽不清聲音,聽覺-言語鏈就會出現障礙,從而影響他們日後的言語-語言發育,甚至會導致性格孤僻。
  • 寶寶新生兒聽力篩查沒通過,就是聽力存在問題嗎?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寶寶聽力異常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個新生兒出生以後必須做的檢查。關注寶寶聽力健康,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篩選出有聽力損傷的寶寶並及早幹預,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新生兒聽力篩查是通過耳聲發射(OAE)以及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等電生理學檢查手段,對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的新生兒進行客觀、快速和無創的聽力學檢查。
  • 家長注意|寶寶出現這幾種情況,或存在聽力障礙
    :平時豆豆不怎麼愛理人,常常是叫了也沒什麼反應,依舊是安安靜靜地玩她自己的東西,這讓家長很是困惑,帶去醫院檢查時,發現豆豆竟是存在有聽力障礙!其實,這種情況,一是可能寶寶在篩查時被前面所提到的幹擾因素混淆了,「冤枉」了寶寶,另外,也有可能孩子只是存在有輕中度聽力受損,所以,他對一些聲音仍是有反應的,但是,輕中度的聽力障礙對孩子的言語發育同樣也有影響,所以,家長切勿因感覺孩子對聲音有反應就放鬆警惕,篩查未通過時也不再去複查。那麼,是不是篩查通過了,就萬事大吉了呢?
  • 寶寶聽力篩查沒通過!怎麼辦?
    新生兒聽力篩查,也是所有的寶寶出生後必經歷的一種檢查。寶寶沒通過篩查,父母就會特別著急,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接下來一系列的檢查診斷。- 為什麼要做這些檢查?- 這些檢查的意義在哪?這些是為了排除各種伴有聽力損失的症候群,了解寶寶的一些基本情況,為後期的聽力檢查打下基礎。三、聽力學測試不同年齡的寶寶,因為生長發育的程度不同,相應的聽力測試也有些差異。
  • 寶寶總是「慢半拍」?可能是存在聽力障礙,家長別不當回事
    可能是存在聽力障礙涵涵是個三歲半的小女孩,家人曾一度懷疑她聽力有問題,每次大人說話都仿佛反射弧太長一般,根本聽不到指令。家人帶她去醫院檢查,發現聽力沒問題才略略放下心來。經過醫生指點,回到家仔細琢磨發現涵涵是不願意理人,並不是聽力問題。每次大人叫她都是不想回應才裝作沒聽見的,有好事叫她反應那才叫快呢~那麼,如何分辨孩子是聽力有障礙還是單純不願回應呢?這幾個因素可以作為參考。
  • 家長注意:孩子出現以下狀況,可能存在聽力障礙!
    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0.1%~0.3%,隨著年齡增長,永久性聽力障礙可持續增加,5歲前聽力障礙上升到0.27%,青春期則高達0.35%。兒童聽力障礙影響其言語能力的發展,嚴重者可因聾致啞。兒童齡小時因表述受限,成人很不容易發現其聽力障礙早期表現,定期進行兒童聽力篩查,對早期發現聽力損失至關重要。
  • 聽力科普 | 聽力損失的程度
    關於聽力損失程度的劃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聽力言語協會(ASHA)有不同的分級方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7年的標準,將聽力損失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25dB以內為正常聽力,26-40dB為輕度聽力損失,41-60dB為中度聽力損失,61-80dB為重度聽力損失,大於80dB為極重度聽力損失。
  • 關於低頻聽力損失,你知道多少?
    今天我們來說說低頻聽力損失(即上面說的上升型聽力損失),一個有些人碰上可能聽力痊癒,有些人必須戴助聽器,有些人可能聽力越來越差,甚至用上助聽器或人工耳蝸都沒效果的聽力損失。 01、什麼是低頻聽力損失?
  • 為什麼很多聽力損失從高頻開始?如何預防?
    其實,聽力損失因程度和類型而異,而高頻聽力損失則是最常見的聽力損失之一,在聽力圖上表現為2000-8000Hz範圍內的聽力下降。早期為雙側高頻聽力損失,對低中頻影響不大,聽力圖多為陡降型。在頻率為2kHz-4kHz範圍內的,外耳道對聲音的增益最大,可在鼓膜處放大10-15dB。
  • 為什麼說放任聽力損失會引起「腦萎縮」?
    由於聽力損失常常在幾年之內緩慢發生,很多時候,人們是沒有意識到自己聽力下降了的。聽力損失的跡象可能很小,例如你可能在看電視時需要調大聲音,或者家人在遠處叫你聽不到。據不完全統計,及時發現並確診聽力損失後,人們平均需要等待10年才可能戴上助聽器。
  • 寶寶安安靜靜不理人?提醒:若有這幾種情況,警惕「聽力障礙」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耳鼻喉科 郭良芬 副主任醫師豆豆從小開始就像個天使寶寶,總是自己安安靜靜地睡覺,但隨著豆豆慢慢長大,家長卻發現了異常:平時豆豆不怎麼愛理人,常常是叫了也沒什麼反應,依舊是安安靜靜地玩她自己的東西,這讓家長很是困惑,帶去醫院檢查時,發現豆豆竟是存在有聽力障礙!
  • 寶寶安安靜靜不理人?提醒:若有這幾種情況,警惕「聽力障礙」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耳鼻喉科 郭良芬 副主任醫師豆豆從小開始就像個天使寶寶,總是自己安安靜靜地睡覺,但隨著豆豆慢慢長大,家長卻發現了異常:平時豆豆不怎麼愛理人,常常是叫了也沒什麼反應,依舊是安安靜靜地玩她自己的東西,這讓家長很是困惑,帶去醫院檢查時,發現豆豆竟是存在有聽力障礙!
  • 美科學家發現有毒化學物質可能造成鯨聽力損失
    新華網華盛頓1月29日電(記者曲俊雅)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有毒化學物質TBT可能會造成海洋哺乳動物聽力損失,進而可導致鯨、海豚等撞擊船隻或上岸擱淺。  TBT為三丁基錫類衍生物,被廣泛用於船舶防汙漆中。
  • 新生兒什麼時候做聽力篩查和複查,不通過怎麼辦?
    生完寶寶的家長都知道,寶寶出生後醫院會給寶寶做聽力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分為初篩和復篩,檢查結果為通過或未通過兩種,通過聽力篩查可以及早發現有聽力障礙的新生兒。3、第三階段:隨訪與幹預(6個月內)對診斷出存在有聽力損失的患兒,要根據進一步的檢查進行相應的治療和處理。對存在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即使通過聽力篩查仍應當在3年內每半年至少隨訪1次。
  • 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孩子聽力就一定有問題?——新生兒聽力篩查系列之一
    因此篩查「未通過」還要考慮其它可能的幹擾原因,不代表孩子聽力就一定存在異常。不少研究表明,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中,中耳積液佔了很大比例。不少由於中耳積液導致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的寶寶,隨著中耳積液吸收後出現「陽轉陰」的結果。4、存在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OAE之所以成為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首選項目,是因為它對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具有高度靈敏性。只要存在聽力損失,即使是輕度聽力損失,耳聲發射都有可能通不過。因此,當新生兒第一次聽力篩查沒通過時,建議42天進行復篩。
  • 吉大一院母嬰保健護理中心程德強:寶寶聽力篩查未通過,怎麼辦?
    但隨著科學的發展逐漸表明,新生寶寶是能夠聽見聲音的,尤其是媽媽的聲音。 新生兒聽力篩查就是檢查寶寶在聽力方面是否存在問題的一種方式。那麼新生兒聽力篩查怎麼做呢?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怎麼辦呢? 聽力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聽力損失若是不能及時發現,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而新生兒聽力篩查能減少很多聽力問題的出現。
  • 需知:如何保護新生兒聽力,促進新生兒聽力發育
    一、如何保護新生兒聽力換言之,要想孩子終生聽力良好,務必抓好出生後至3歲的聽覺保健,任何外來的不良因素都可能使這種發展受到幹擾甚至破壞,所以寶寶聽力的發展必須在保護中進行。但不少父母將其誤認做廢物,常常掏挖小寶寶的耳朵,殊不知嬰兒耳道發育不成熟,多呈扁平縫隙狀,皮膚嬌嫩,稍有不慎,輕者掏傷皮膚導致感染,甚至癤腫;重者掏破鼓膜,造成聽力損失。當然,耳屎多了也不好,但隨著咀嚼、張口或打哈欠,一般可藉助下頜等關節的運動而自行脫落。實在因「油耳」或耳屎過大阻塞耳道影響聽力時,應請醫生處理。
  • 如何及時發現寶寶中耳炎 專家教你正確識別
    原標題:如何及時發現寶寶中耳炎 專家教你正確識別   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對於孩子來說也會時有發生,在孩子得病後,也會有好多的症狀表現,我們一定要及時的判斷,並要進行合理的檢查。
  • 聽力損失和助聽器補償
    聽力損失類型與選配助聽器效果: 一、傳導性耳聾(音量減輕):視患者聽力障礙原因選配氣導或骨導助聽器可以完全解決。相當一部分傳導性耳聾患者可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
  • 聽力損失也需要自我管理?是的,這關乎助聽器的使用效果!
    在臨床決策中發揮積極作用 當把這個使用場景轉為聽力保健時,這些技能有些適用,有些則不適用。 聽力保健的自我管理分為三種。 首先是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引起聽力損失的原因。 第二是了解治療方案和管理策略,指針對聽力損失的程度和類型,以及可以選擇的幹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