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保支出地區差異性的聚類分析

2020-12-17 巴曙松

一、研究方法

(一)加權變異係數

變異係數(CV)又稱標準差係數、變差係數,是以全國的平均值作為標準,計算各地區對於平均值的相對差距,即所有地區對於這個標準的加權偏差的平均程度。考慮到人口規模的影響,通常採用加權變異係數,其計算公式為:

yi表示第i個地區的人均社會保障支出,μ表示全國人均社會保障支出的平均值,pi表示第i個地區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重。

(二)Theil指數

Theil指數是分析差異性的指數,它的優點在於可以將整體差異性分成組內差異與組間差異,從而為觀察和揭示組內差距和組間差距各自的變動方向和變動幅度,以及各自在總差距中的重要性及其影響提供了方便,故Theil指數被廣泛應用於區域整體差異以及區域間差異的實證研究,計算公式為:

其中Y和X分別為Yi和Xi總和;Yi分別表示第i個地帶的人均社會保障的總和與人口總數;Iinter表示地帶間的差異,Ii(intra)表示第i個地帶內的差異;

(三)譜系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是多元數據分析的三大方法之一,它是指將研究對象的集合分組成為由類似的對象組成的多個類的分析過程。譜系聚類法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聚類法,它首先將各樣品自成一類,然後把最相似(距離最近或相似係數最大)的樣品聚為小類,再將已聚合的小類按各類之間的相似性(用類間距離度量)進行再聚合,隨著相似性的減弱,最後將一切子類都聚為一大類,從而得到一個按相似性大小聚結起來的譜系圖。

本文選擇了六個符合選擇分類原則的指標,即2010年各地區的人均社會保障財政支出、2010年各地區財政支出佔當地GDP的比重、2007年至2010年平均人均社保財政支出、2001年至2006年平均人均社會財政支出、2007年至2010年社保財政支出平均增長率和2001年至2006年社保財政支出平均增長率為分類指標。

二、我國四大地帶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現狀

按照行政區域的地理位置,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帶,分別是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中部(包括陝西、山西、河南、內蒙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西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和東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由於各地區經濟水平的差距,直接導致了社會保障財政能力的不同,下面利用加權變異係數和Theil指數對四大地帶間和地帶內的社會保障支出差異進行分析。

(一)社會保障支出的相對量差異

首先運用加權變異係數,分別以2001—2010年來我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人均社會保障財政支出來分析地區間的相對差異。

根據統計年鑑上的資料,運用EXCEL和MATLAB對所得數據,整理得我國2001—2010年的兩項指標的加權變異係數如圖表1所示:

圖表1  我國2001—2010年社會保障人均財政支出的加權變異係數

從圖表1中可以看出,2001年至2010年我國人均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呈現周期性的變化,這與各地政府的財政支出力度有一定的相關性。從總體來看, 近十年來加權變異係數呈上升趨勢,說明各省市、自治區間的差異性在增大,尤其是在2010年,變異係數上升到近十年的最高水平,表明各省市、地區間的差異性應該也必須得到關注,並做為重點問題解決,才能更好地保證社會保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更好的發揮社會保障調節資源分配的功能。

(二)社會保障支出的絕對量差異

通過Theil指數分解,可以把全國人均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地區總差距具體分解為地帶內部和地帶之間的差距。利用統計年鑑上的數據,計算得歷年四大地帶間人均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Theil指數。

圖表2  2001—2010年四大地帶人均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Theil指數

由圖表2中可明顯看出,總Theil指數總體呈先上升趨勢後下降趨勢,地帶間的差異性呈減少趨勢,且一直遠小於地帶內的差異性水平,地帶內Theil指數一直位於總Theil指數的主導地位,說明地帶內的差異是造成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差性的主要原因,其中地帶內差異性最顯著的東部地帶,其次是西部地帶、中部地帶,東北地帶差異性最小。政府當前應重點加大東部和西部地帶內的社會保障調控力度,平衡各省市、自治區間的社會保障支出水平,否則會造成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差異性的進一步擴大。

三、對我國各地區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能力強弱的譜系聚類分析

通過對2001—2010年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四大地帶的社會保障支出的分析,我國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能力在地區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四大地帶間的差異日益顯現,故考慮按社會財政支出能力之間的相似性將我國分為四大區域,以便更好地研究我國各地區社會保障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譜系聚類分析的結果

根據2001年至2010年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情況,首先對我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社會保障情況進行聚類分析。由前文可知,分別以2010年各地區的人均社會保障財政支出、2010年各地區財政支出佔當地GDP的比重、2007年至2010年平均人均社保財政支出、2001年至2006年平均人均社會財政支出、2007年至2010年社保財政支出平均增長率和2001年至2006年社保財政支出平均增長率為分類指標,運用MATLAB軟體編程,對我國各省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能力的相似性進行譜系聚類分析,聚類的結果如圖表3所示:

圖表3  譜系聚類的結果

四、對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差異性的分析和政策建議

(一)結果分析

1、雖然聚類結果按照2010年各地區財政支出水平和2007年前後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變化及水平的相似性來劃分的,但總體來看,四類地區的財政支出水平依然可按綜合情況進行從高到低的排名,次序依次為:第二類地區、第一類地區、第四類地區、第三類地區。第二類地區僅為青海一個城市,有著其顯著的特殊性,2010年青海社會保障財政支出佔當地GDP的14%,遠高於其它地區,這和政府對其社會保障的大力支持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2、東部地帶的幾個地區分布在聚類分析結果中分的最散,說明東部地帶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能力的差異性較大,與加權變異係數的分析結果相對應。

3、北京、上海作為目前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其社會保障財政能力比較強,原因是這些地方的財政收入很高,而且作為中國最具有代表性和具有關注度的城市之二,政府對於這些地區社會保障關注力度也遠大於其它地區。遼寧作為最先實行社會保障試點城市,其社會保障水平也較高,與北京、上海分為一類。雖然東部地區天津2010年人均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較高,但其在2007年前後的財政支出大小、增長率等其它指標值有與北京、上海等地不同的特徵,綜合考慮到其它五個指標與各地區的相似情況,將其劃分至第四類的結果有其合理性。

4、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整體社會保障水平差異性不明顯,故在第三類和第四類地區中,分別都有西部和中部地區的省市、自治區。整體看來,西部地區的社會保障財政水平比江蘇、河北、等一些中東部地區要強,比如西藏、重慶、甘肅等地區,與天津、吉林、黑龍江等傳統經濟區分為同一類,這三個地區雖然無地理優勢,經濟不發達,但其社會保障的支出比有些東部發達城市還要強,一方面這是因為西部人口基數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幾年國家對西部地區的財政支持較大,發揮了社會保障的財富再分配的轉移作用。雖然像第四類地區中的寧夏、雲南、廣西等西部地區的社會保障能力目前還不是很強,但這幾年保持了較高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增長率,未來幾年的社會保障財政能力會有較快的增長,這也使得西部地帶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能力的差異不斷縮小,且就2010年人均社會保障財政支出來看,西部地區的社會保障水平已超過中部地區。

5、大部分的中部地區都在第三類中,這說明中部地帶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差異性較小,且社會保障財政能力普遍較弱,因為這些地區沒有發達城市的財政收入多,也沒有西部地區得到的財政支持大,這就使得中部地區成為了社會保障「最不受惠區」。

(二)政策建議

1、平衡各地區間的財政支出,實現全國社會保障均衡發展

國家對調節各地社會保障財政能力的強弱、平衡各地區的財政能力有重要作用,政府要著重發揮其對財富再分配的宏觀調控作用。東部地區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能力整體上較強,但內部差異性最大,所以要重視平衡東部地區內部的社會保障財政能力。「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財政支持,使得西部地區社會保障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雖然整體社會保障能力還較弱,但西部各地區均保持較高的社會保障支出增長率。相較而言,中部地區由於人口較多,財政能力相對眾多的人口來說較弱,因而國家要更加重視「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增大對中部地區的財政支持。

2、增加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加強政府調整力度

各地社會保障財政支出佔當地生產總值的比重都偏低,這說明我國在社會保障上的財政支出偏少,需進一步增加社會保障的財政支出。政府應加強調整力度,維持社會保障再分配轉移支付功能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3、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重點發展各地經濟

我國社會保障在地區間的差異性以及伴隨而來的不公平問題,說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還存在較大的缺陷,需進一步重視社會保障對整個社會的作用,積極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研究結果顯示,除政府對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外,社會保障財政能力與當地經濟水平有相當的正比例關係,因此提高各地經濟水平才是解決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水平、平衡各地財政支出能力的根本解決辦法。這是個長期的奮鬥目標和奮鬥結果,故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政府增加調控的同時,要積極完成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各地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完)

本文作者:巴曙松;孔顏;吳博。文章來源:《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節選,原文題目為:《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地區差異性的聚類分析》)

【免責聲明】:

本文所講到的所有內容只代表作者的觀點,與其所在的公司或其他任何機構無關。本文提到的所有內容和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資產或方法的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聚類分析:用戶細分,幫你找到「超級用戶」
    聚類分析廣泛用於市場研究、管理研究中,用於對個體細分,或對比聚類後不同樣本差異。本文給大家簡單梳理下聚類分析的分析思路。聚類分析,通俗地講即是分類,根據樣本的一些特徵,最終將樣本分為幾類。在總體類別劃分不清楚的情況下,可以用聚類的方法來分類。
  • spss聚類分析功能怎麼使用?spss聚類分析教程
    spss 是一個非常好用的統計分析軟體,spss有一個聚類分析的功能哦,但是很多人不知道spss聚類分析功能怎麼使用?spss聚類分析是一個將case分析的數據的功能哦,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spss聚類分析使用教程吧!
  • 中國社保繳費支出超工資4成 一生繳費或破百萬
    目前我國單位和個人為在職職工繳納的五項社會保險,約為職工個人工資的46%。人社部曾表示,在列出統計數據的173個國家和地區中,我國社會保險繳費率居第13位,高於16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養老保險繳費率偏高。
  • 我國居民境外刷卡支出分析
    文/張青青 編輯/靖立坤  國家外匯管理局涉外銀行卡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10月,我國居民境外刷卡支出1095億美元。如按前10個月的平均支出水平計算,2015年我國居民境外刷卡支出規模將超過1300億美元。
  • spss聚類分析步驟
    spss是一個非常好用的統計分析軟體,spss有一個聚類分析的功能哦,但是很多人不知道spss聚類分析功能怎麼使用?spss聚類分析是一個將case分析的數據的功能哦 spss聚類分析使用步驟教程: 1、依次點擊:analyse--classify--hierarchical cluster,打開分層聚類對話框。如圖1所示
  • 聚類分析原理和實操
    聚類分析的算法有多種,本文只為大家介紹K-Means 算法的應用和簡單的原理。下文將分4個模塊為大家介紹聚類分析:聚類分析的應用場景聚類分析的K-Means 算法原理聚類分析代碼-輸出聚類中心聚類分析代碼-可視化如何得到一個好的聚類分析結果
  • 聚類分析與SPSS實操演練
    一、聚類分析概率聚類分析是一種探索性的分析,個案所屬的群組特點還未知,也就是說,在聚類分析之前,研究者還不知道獨立觀察組可以分成多少個類,聚類分析變量的聚類分析類似於因素分析。兩者都可用於辨別變量的相關組別。
  • ArcGIS聚類分析
    01 概述 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亦稱為群集分析,是對於統計數據分析的一門技術,在許多領域受到廣泛應用,包括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模式識別,圖像分析以及生物信息。
  • 聚類分析及其實現
    對於用戶(以個體為中心的)分類的方法主要有潛在類別分析和聚類分析。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對一組對象進行分組的方法。它基於這樣一種假設,相對於其它類的對象,同一類中的對象有著更高的相似性。組內相似性越大,組間差距越大,說明聚類效果越好。
  • 聚類分析的基本概況
    五、分析步驟:1.定義問題與選擇分類變量2.聚類方法3.確定群組數目4.聚類結果評估5.結果的描述、解釋六、主要應用:1.在商業上:聚類分析被用來發現不同的客戶群,並且通過購買模式刻畫不同的客戶群的特徵。
  • 聚類分析中的可視化
    問題提出當數據沒有標籤或者有少量標籤的時候,我們需要使用聚類分
  • 2020年社保規則「變了」?超6地區,已執行「新規」,事關所有人
    如今社保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越加的重要了。可以說社保在時時刻刻「保障」著我們的生活,我國對於社保福利也是越加的重視,每年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我國社保體系做出一些調整。那麼,在2020年中我國對於「社保體系」,又做出了哪些調整和變化呢?
  • 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及操作過程,附加重磅資訊
    當然,聚類分析主要應用在市場細分等領域,我們也經常採用聚類分析技術來實現對抽樣框的分層,我就不多羅嗦了。    聚類分析:顧名思義是一種分類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    聚類分析前所有個體或樣本所屬的類別是未知的,類別個數一般也是未知的,分析的依據就是原始數據,沒有任何事先的有關類別的信息可參考。所以:嚴格說來聚類分析並不是純粹的統計技術,它不像其它多元分析法那樣,需要從樣本去推斷總體。聚類分析一般都涉及不到有關統計量的分布,也不需要進行顯著性檢驗。聚類分析更像是一種建立假設的方法,而對假設的檢驗還需要藉助其它統計方法。
  • 安全數據的聚類分析和判別分析概述
    1 聚類分析的基本原理1)聚類分析的含義聚類分析是根據「物以類聚」的原理,對樣品或指標進行分類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將安全統計對象的集合分成多個類的分析過程。通常聚類分析可分為Q型聚類和R型聚類,Q型聚類是對樣品進行分類處理,R型聚類是對變量進行分類處理。本章只討論Q型聚類分析。2)聚類與分類的區別分類是有指導的學習,聚類是一種無指導的學習通過一定的方法在逐步分類過程中將沒有類標誌的安全統計數據聚集成有意義的類。
  • 特殊教育教師工資福利及補助支出地區差異分析
    目前專門針對特殊教育教師工資福利及補助支出的研究比較少見,僅見民進中央建議:「我國現行的特教津貼從1956年起開始設立,半個多世紀過去了,15%的配發比例早已不合時宜的特教津貼執行標準,應結合目前社會整體經濟狀況,大幅度提高特教津貼。」[1]以及教育部等七部委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中提出要「落實並完善特殊教育津貼等工資傾斜政策,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適當傾斜。」
  • 70年來我國培養各類人才2.7億,教育支出成公共財政第一大支出,高等...
    圖片來源:新華社新增勞動力近五成受過高等教育歷經70年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不僅在規模上位居世界前列,在質量上同樣可圈可點。陳寶生介紹,經過70年的努力,我國現在教育總體水平已經躍居世界中上行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教育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後發現,70年來,我國毛入園率和入學率發生了巨大變化。據統計,1950年,我國學前毛入園率只有0.5%,到2018年提高到81.7%。
  • SPSS聚類分析 I K-均值聚類法案例實操
    今天想寫一下聚類分析方法之一:K—Mean聚類法 PART 01 聚類分析模型簡介 聚類分析沒有過多的統計理論支持,也沒有統計檢驗對聚類結果的正確性「
  • 我國華北是「半溼潤地區」,為什麼東北反而有「溼潤地區」?
    乾濕地區是用來衡量一個地區的水分情況,一個地區的乾濕狀況與降水量和蒸發量都有關係。如果降水量大於蒸發量,也就是水分的收入大於支出量,則氣候溼潤;反之,如果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則氣候乾燥。根據降水量和蒸發量之間的關係,我們通常可以分為溼潤區、半溼潤區、半乾旱區和乾旱區等四個乾濕程度不同的地區。
  • SPSS分析技術:K-Mean聚類分析
    基礎準備前面我們對原始數據的處理方法進行了歸納介紹,請點擊下方藍字進行回顧:數據分析技術:數據的歸納分析;在上面的文章中,我們總結了針對個案聚類以及針對變量降維的不同方法,其中分層聚類法既可以對個案進行聚類,也可以對變量進行降維,回顧請點擊藍色文章名稱:SPSS分析技術:分層聚類分析
  • 臺灣地區年金及健保制度對大陸地區的啟示
    本文主要介紹了臺灣地區的養老金和健康保障制度,同時結合大陸地區實際情況進行了比較,並提出了一些思考。關鍵詞:臺灣地區;年金制度;社會保障;健康保險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臺灣地區與我國大陸地區在退休養老金和醫療健康保險方面,分別實行的是各自不同的養老和醫療保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