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特·金(BrettKing)
他曾被稱為「銀行顛覆者,銀行規則的破壞王」
他是2012年美國銀行年度創新人物、世界首家無卡移動銀行創始人
每一次他對銀行業的新思考都引發行業的震動,引發行業新一輪的變革
他的觀點和實踐常常給行業發展指明新的方向
他是銀行業資深專家,他關於銀行業的著作廣收推崇,《銀行2.0》席捲全球金融業,橫掃美、英等七國亞馬遜十大暢銷書榜, 《銀行3.0》上市兩周即位居英國、德國、法國、日本亞馬遜銀行類暢銷書榜首……
今年,布萊特·金(BrettKing)再出扛鼎力作——《Bank 4.0》(《BANK 4.0:Banking Everywhere,Never at a Bank》)。該書英文版甫一上市,便躋身美、英亞馬遜銀行類暢銷書百強榜單。在布萊特·金多本暢銷書的傳播和影響下,「Bank X.0」已成為全球銀行業炙手可熱的概念,《Bank3.0》更是成功預言並助力全球銀行機構的變革之路。8月15日英文版《Bank4.0》問世後,即將接踵而至,為中國讀者最快速得完成這部銀行系列收官之作。在中原銀行鼎力支持下,伴客文化傳播(深圳)有限公司傾力引入《Bank4.0》簡體中文版。
同時,作為「Bank X.0」系列的最新力作,《Bank 4.0》將為我們打開一個全新世界,Brett King詳細描繪了讓人興奮激動的Bank4.0時代,敏銳洞見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銀行業務,已經發生了本質的改變。面對這場技術革新所帶來的改變,銀行如何應對及轉變,銀行如何發展新的能力、新的工作、新的技能?「要麼適應,要麼滅亡」,《Bank4.0》給出了怎樣的解決方案?如何為未來全新世界提供適配的銀行服務?被重新定義後的銀行業務,我們的角色又是什麼呢?
銀行進化路線圖:摩擦再見,數字渠道你好
藉《Bank4.0》付梓刊行之際,讓我們得以完整梳理銀行進化的路線:從Bank1.0到Bank4.0。基於《Bank4.0》英文版,以及與Brett King面談交流後,我們製作了下圖:
如圖所示,橫軸為摩擦(Friction),指的是用戶在使用金融服務時所產生的時間成本和效用的衝突。摩擦的發展方向由高至低。越靠近高摩擦(High Friction),則需要面籤大量的文件、需要多輪次的身份信息確認;越靠近低摩擦(Low Friction),用戶越是方便快捷獲取實時、即時反饋的金融服務。豎軸代表渠道(Distribution),指的是如何銷售金融產品、如何進入市場進而獲客(how you sell and how you get access to the market)。渠道的發展方向由物理網點服務(Physical Banking)至數字銀行服務(DigialBanking)轉變。
由摩擦(橫軸)、渠道(豎軸)所構成的坐標,清晰對應上銀行進化的路線(this is where we going the direction that Banking is taking),從Bank1.0到Bank4.0的進化,所標示的年份和圖標符號,則為斷代的關鍵節點和標誌。
在具體闡述各個Bank X.0前,有一點需要要明晰的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多元包容的,全球銀行業進化的進程各有不同,Bank1.0、Bank2.0、Bank3.0、Bank4.0四個銀行進化階段,依舊同時存在著。只是在主流的銀行業務模式的選擇發展上,我們須要契合現代及未來技術的創新進步,我們要回歸到如何更好滿足用戶金融需求的初心,與時俱進地適應時代的正向發展趨勢,而不是坐以待斃、被技術革新的金融浪潮所淹沒。
Bank1.0時代:離不開的物理網點
「Bank」最早是從義大利語Banca轉化而來,Banca是「板凳」的意思,那時的銀行家,被戲稱為「坐在板凳上的人」。同樣來自義大利的西雅那銀行(Banca MPS),則被譽為世界上現代銀行體系最古老的銀行,它的創立年份,1472年,標誌著Bank1.0時代的開啟。
所謂的Bank1.0,指的是完完全全以銀行物理網點為基礎的銀行業務形態。
歷經了數百年,雖然在物理網點的業務形態上有了多輪的革新(如傳統交易型網點向服務營銷型網點轉型),但是,業務形態依舊沒有發生質的改變。
它雖然有效解決了現代銀行體系的最初形態,但其仍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其服務手段和理念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客戶的需求,關注點仍囿於物理網點中的銀行服務,物理網點之外的銀行服務或金融需求往往是被忽視、無法提供的。
Bank2.0時代:電子技術延伸了物理網點的觸角
Bank2.0時代的肇始,得益於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商業應用。為了處理大量的支票業務,美國銀行從1950年開始,用10年時間的開發出了電子記錄機會計(ERMA)系統,使得每年可以處理7.5億張支票,並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能夠提供與用戶銀行帳號相關聯信用卡的銀行,促使其利潤率水平超過了同期其他的銀行,在1970年一躍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銀行。
受這個「電子技術替代人力工作」成功案例的刺激和鼓舞,一改當時人們對銀行形態的看法和思維方式。賺錢的動力讓技術創新和普及應用變得愈加有活力並持續影響至今。
到了1980年,更高級的電子系統——ATM(自動取款機)逐漸在世界範圍內普及,自助服務標誌著銀行進入到Bank2.0時代。
用戶可以在想要的時間、地點,找到物理網點之外的ATM,自助完成簡單的交易型銀行業務。ATM雖然作為物理網點銀行服務的一種延伸手段,雖然寄生在物理網點之上,沒有了宿主,便會消亡,但其背後所代表的電子技術和遠程技術力量,它並不源自物理網點,且開始對物理網點的設計產生深且廣的影響。這是Bank2.0時代的第一個迭代階段。
第二個迭代階段,則來自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IT技術的廣泛應用。標誌性事件是1995年10月,全球第一家網上銀行SFNB正式宣布成立。它所開發的電子金融服務,不僅提供傳統銀行的所有業務,還不斷推出新形勢下方便客戶的網絡金融產品,以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自此,新興的網上銀行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一定程度的便捷和迅速,使得用戶依賴銀行物理網點的行為被迅速改變。充分利用電子渠道和各種信息技術手段,銀行服務渠道得以被優化,極大地豐富了銀行的服務手段和能力,讓銀行得以快速響應用戶的需要,滿足差異化的用戶需求,實現了用戶前所未有的控制感和多元選擇。但其局限性仍然是存在的:無論客戶開戶之後有沒有繼續前往物理網點辦理業務,客戶的帳戶歸屬仍為某個具體網點。
Bank3.0時代:可隨時隨地獲得銀行服務
當第一代iPhone手機在2007年6月橫空出世,一經推出便風靡全球,開啟了智慧型手機新時代的同時,亦標誌著全球銀行踏進了精彩多元的Bank3.0時代。
Bank3.0的特點是,用戶處於一個超連通的信息世界,銀行無處不在,只要你有一臺智慧型手機,即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皆能操作現金以外的銀行業務。這極大改變了用戶的行為和消費習慣,打破了以物理網點體系為基礎的銀行服務模式,物理網點不再是用戶要去的地方,金融產品的選擇權將產生對調,用戶將成為與銀行關係中的主導者,銀行如不能在用戶的生活中扮演足夠重要且親密的角色,將不會被想起和使用。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在智慧型手機已覆蓋全球29億人口的今天,有逾10億人並不是從物理網點,而是從作為主要入口的智慧型手機獲得非常基礎的金融服務,銀行的利潤來源和商業模式由此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於是,我們對物理網點進行了重新定位和改進,我們重新審視並設計了銀行業務模式,我們調整並制定出了更高效直達用戶的獲客策略。
Bank4.0時代:嵌入生活的智能銀行服務
當AlphaGo擊敗人類最強圍棋手;類人機器人Sophia首獲公民身份;蘋果、臉書、谷歌、華為、三星、BTA紛紛大舉入場人工智慧(AI)領域。可以這樣說,剛過去不久的2017年,是人工智慧徹底爆發的元年,也是Bank4.0時代的開端。
與Bank1.0、Bank2.0、Bank3.0時代不同的是,Bank4.0開啟了全新的世界,人工智慧(AI)、現實增強(AR)、語音識別設備、穿戴智能設備、無人駕駛、5G通信、區塊鏈等創新型技術手段發展和普及,將讓銀行業務的效用和體驗完全脫離物理網點和以物理網點為基礎的渠道延伸,將讓銀行業務的效用和體驗不再依附某個具體金融產品,直接嵌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用戶在使用金融服務中的摩擦和不順暢將被化於無痕,基於物理網點的帳戶開立和KYC規則將被重塑,即時、實時的金融服務將成為流行的現實,智能投顧和場景介入將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金融解決方案。
為此,BrettKing在《Bank4.0》一書中,開篇便提出要「回歸第一原理」(Getting Back to First Principles),理解第一原理設計思維,它並不是迭代或改善,而是如阿里巴巴公司、蘋果公司、特斯拉公司、優步公司那樣,從無到有、從零開始的設計方式;學習並使用第一原理設計思維,重新思考、設計未來銀行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思考如何對銀行現有模式進行垂直化整合,如何把銀行的服務和效用嵌入到日常生活平臺中;思考物理網點的品牌效益和經濟效益;思考如何創造全新的體驗和價值,而不是把金融產品放在新的渠道上;思考和探索傳統銀行與新興金融科技公司更高效的合作模式;思考在全新銀行業務模式下的獲客經營策略。
從Bank3.0的「Always banking,never at a bank」(業務照做,銀行再見),到Bank4.0的「Banking Everywhere,never at a bank」(金融業務無處不在,但絕不在銀行)的一字之差,可以窺見BrettKing對銀行進化的思考。Bank1.0至Bank3.0,是基於物理網點的服務渠道擴寬;Bank4.0則是回歸到對銀行本質的重新審視,為我們提供了通往未來銀行最有可能的路線和創新方法。
從物理網點到移動互聯,當人工智慧(AI)、現實增強(AR)、語音識別設備、穿戴智能設備、無人駕駛、5G通信、區塊鏈等創新型技術手段發展和逐漸普及,銀行該往哪裡去?
客戶需求發生了什麼變化?
如何管理客戶的體驗?
物理網點該如何重新定位?
營銷模式該如何優化?
如何將智能技術應用到銀行業的發展中?
如何善用新技術手段失去銀行業務發展?
如何高效觸達客戶?
如何有效吸引客戶?
如何更加便捷地為客戶提供服務?
……
《Bank4.0》將給你想要的答案!
《Bank4.0》無疑是「銀氧星球「推薦的2018年度燒腦好書,是金融機構從業精英認知升維和金融創新的必讀書目,得益於中原銀行的鼎力支持,該書中文版已由伴客文化公司獨家引進,並由多位業內專業人士(他們來自華為、微眾銀行、中原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等)聯手推進,預計11月推出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