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寫詩已超過人類? 專家:生搬硬套一眼便能識別

2020-12-16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AI對古詩詞「生搬硬套」,內行一眼便能識別

  「因為我已經疲倦/外輪來了太陽的光景/就如此飛閃的夢幻中案頭的花瓣飄落於寂寞/宇宙是你淪落的詩人。」這是機器人「小冰」出版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中的一篇,題目為《那寂寞的小園子》。時至今日,AI作詩已不是新鮮事。早在1959年,德國就出現了全世界第一首由機器人創作的詩歌。在國內,類似的詩詞輔助創作軟體或俗稱的寫詩機器人也有不少,以清華大學開發的作詩機器人「九歌」為例,從2017年誕生以來,累計為用戶創作超過400萬首詩詞。

  AI和人「同臺競技」並不公平

  詩歌與文學被視為有關靈魂的敘事,由人類創造出的人工智慧,卻在以一種超乎想像的方式進入文學領域。頻繁登場的作詩機器人,被放在詩人的角度重新審視,詩歌與創作引起新一輪的討論、比較。有人甚至笑言:「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九歌』七秒成詩。」當AI與情感豐沛的詩歌碰撞,誰能寫詩、誰會寫詩,或許需要被重新定義。

  從現階段來看,讓AI和人在作詩上「同臺競技」,其實並不算公平。

  此前,央視的《機智過人》節目曾向上海詩詞學會理事劉魯寧發出邀請,但了解節目內容和規則後,他婉拒了該節目。「與電腦比賽,同樣花一分鐘寫詩,估計它比我好。但我花一天寫的一首詩,它再寫一千首也比不過我。這就是人與電腦寫詩的區別。」

  拼速度,自然拼不過AI。AI的強項還在於海量的知識庫儲存,「九歌」系統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錄入從唐朝到清朝數千名詩人的30多萬首詩,這是正常人無法達到的學習和記誦能力。

  格律工整、用詞古雅,的確讓AI打敗一大批普通人。但AI對古詩詞的「生搬硬套」在內行人眼中仍難以遁形。

  詩詞不像棋譜可通過計算破解

  「AI寫詩優點是有詞彙儲備,起點比普通人高,而詩詞尤其是詞帶有不確定性,留有一定想像空間,也讓許多作品有了渾水摸魚的機會。但AI的作品仍然有較大的破綻。」上海詩詞學會理事鄧婉瑩發現,AI作詩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有句無篇」。「好句子容易拼成,但要意脈連貫通順,做好起承轉合,才算一首成功的詩。」她認為,詩詞不像棋譜可以通過強大的數據和計算來破解。

  AI的詩作為了湊韻有時會把兩個無關的詞組合在一起,出現明顯的邏輯不通,有可能在它的參照文本裡其他詩人有過類似組合,比如杜甫的「香稻啄餘鸚鵡粒」,但其中的玄妙是AI無法理解的,至於感情的微妙更無法企及。「譬如它寫閨怨傷情,知道選取哪些典型意向,整體感覺也不錯,但細節脈絡經不起推敲,而且一首之內往往水平起伏很大。」

  看了幾首AI的詩作,上海詩詞學會理事黃福海不禁想起一種飯店的裝飾牆紙,上面匯集了不同的古人書法,聯成似乎有意義的詩句,目的是讓不懂書法的住客誤以為是一幅古人作品,附庸風雅,但仔細看,就會發現它們的字體並不協調。「書法和詩詞都要求內在的脈絡暢通,這是目前AI做不到的。」「AI的學習很死板,看看這些詩,大部分存在基本邏輯不通的問題,更不用說意境的構建和思想的展現。如果AI也能寫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樣具有時空穿透力的句子,我才認為它真的是詩人。」劉魯寧說。

  不過,也有不少人持相反看法。有觀點認為,只要餵給AI大量數據,機器學習模仿甚至超過人都是必然的。「中國詩歌是高度技藝化、文體化的藝術。詩體、詩格、格律、意象、類型、題材、風格、語言模式等,都有套路可循。」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胡曉明曾表示,「如果根據大數據及其變量,同時根據它的自行參悟,從邏輯上說,在風格變化上,不難超過人類。」

  AI作詩是自然語言處理的應用

  從技術上來講,AI作詩是自然語言處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中的一個具體應用。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達觀數據和樂言科技聯合主辦了《理解語言,擁抱智能》主題論壇,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同時聯合達觀數據推出AI新聞助手,該助手除了讓文字工作者們在文章素材採集轉寫、自動摘要撰寫、內容分類等方面體驗人工智慧的便捷外,還推出「趣味智能作詩」功能。輸入四字短語,就可做出一首藏頭詩絕句,而該功能的簡介是,讓文字工作者「在工作之餘體驗智能時代的文化樂趣」。

  達觀數據聯合創始人高翔說,AI作詩在達觀數據中更多是作為技術能力展現,並非主要研發方向。「我更看重AI作詩背後的NLP技術發展,並非每個人都有寫詩需求,但自然語言生成技術可以服務各行各業。」

  「詩歌是人們的一種自然表達,它沒有門檻,每個人都可以創作。」去年,由艾耕AI人工智慧團隊開發的寫詩小程序「人人都是徐志摩」上線,用戶上傳圖片後,AI機器人「MO」就能根據圖片所傳達的信息,為使用者寫一首現代詩。團隊表示,小程序打造耗時近兩年,目的是通過人工智慧,賦予普通人用詩歌去表達的能力,「想到徐志摩,就會想到現代詩,詩歌並不是高深的、艱澀的,每個人都可以用詩歌去表達情感與想法」。

  水鄉即景

  秋思漾漾入簾櫳,何處飄來不定風。

  老嫗靜看船上客,間聞隔水喚髫童。

  水鄉即景

  水鄉山色遠相連,回首江南二十年。

  今日故園歸未得,東風吹落釣魚船。

  垂絲海棠

  閒飲東風意自嬌,醉中輕折小蠻腰。

  天然一抹胭脂色,何必香家著意調。

  垂絲海棠

  海棠花下一枝紅,楊柳青青映晚風。

  芳草池塘春水闊,夕陽煙樹暮雲空。

  (每組第一首為專家作品,第二首為AI作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谷歌AI乳腺癌檢測超過人類,但平胸妹子可能不適用
    對比測試:AI看片與人類篩查互補研究還請了六位美國放射科的醫生來共同讀500張X射線片,與AI對比。結果很有趣,雖然AI的診斷正確率高於人類,但是AI和人眼所遺漏的診斷卻彼此互補。AI能捕捉到人類的遺漏,人類也能捕捉到AI的遺漏。
  • 科學家開發會寫詩的AI!能媲美莎士比亞 專家都辨認不出
    (圖源:iflscience)如果說科幻小說教會了我們什麼的話,那就是人工智慧有一天會導致整個人類的滅亡。澳大利亞IBM的一組研究人員與多倫多大學和墨爾本大學合作開發了一種能夠寫詩的算法。這不是一般的通用押韻,這臺人工智慧實際上是遵循規則的,在編撰文字時考慮了韻律的因素。這個人工智慧真的很棒,它甚至能欺騙人類,讓人們認為它的詩是由人而不是機器寫的。據研究人員稱,這個人工智慧接受了廣泛的訓練,掌握了創作一首可接受的詩歌所需遵循的規則。
  • AI能分清人類情緒?情緒識別或將創造AI「經濟新模式」
    人工智慧從了解情緒變化過程中肌肉的變化,到利用機器識別人類的情緒,人工智慧讀情緒的認知逐漸有了新的進展。那麼機器如何能夠判斷出人類情緒變化?AI真的能分清人類的情緒麼?情緒識別適用於哪些領域呢?什麼是情緒?
  • 百度、微軟的漢語英語識別準確率已分別超越人類
    近日, 微軟宣布英語的語音識別轉錄詞錯率僅 5.9%,達到了專業速錄員水平超越了人類。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發推特對此表示恭賀:「在 2015 年我們就超越了人類水平的漢語識別;很高興看到微軟在不到一年之後讓英語也達到了這一步。」
  • AI正在幫助人類正確描繪世界地圖
    你可以在 mapWith.ai 網站上找到關於 RapiD 的更多信息。AI 前線註:OSM,全稱 OpenStreetMap,意為「開放街道地圖」,是一個構建自由內容的網上地圖協作計劃,目標是創造一個內容自由且能讓所有人編輯的世界地圖,並且讓一般的行動裝置有方便的導航方案。
  • 《自然》新研究:Google Health的AI診斷乳腺癌比人類專家還厲害
    《自然》新研究:Google Health的AI診斷乳腺癌比人類專家還厲害  Winnie Lee • 2020-01-05
  • 當AI 邂逅藝術:機器寫詩綜述
    很多人認為機器生成的作品只是簡單的模仿人類,沒有創造性可言,但是人類藝術家,不也是從模仿和學習開始的嗎?本文是為 PaperWeekly 寫的一篇機器詩歌生成的綜述文章,希望能增進大家對這個領域的了解。詩歌是人類文學皇冠上的明珠。我國自《詩經》以後,兩千年來的詩篇燦若繁星。讓機器自動生成詩歌,一直是人工智慧領域一個有挑戰性的工作。
  • 猿輔導孵化AI批改APP小猿口算 作業批改準確率已超過人類
    DoNews11月19日消息(記者趙晉傑)11月19日,小猿口算APP負責人王向東首次對外披露,誕生近2年的小猿口算,目前全國已積累超過三千萬的小學家長、老師用戶,每日拍照批改題目數量超2億道,其中橫式題目的批改準確率已經達99.9%,超過了人類平均水平。
  • 一周AI大事盤點:AI可分辨癌組織,AI還原魔方速度超過人類
    今天就帶你盤點過去一周(7月15日至7月21日)AI領域發生的熱點門事件:支付寶推出AR掃一掃識別垃圾的功能7月15日消息,支付寶方面宣布正式推出AR掃一掃識別垃圾的功能,用戶可通過支付寶首頁「掃一掃「中的「AR」功能識別垃圾類型,進行垃圾分類操作。
  • ...5G+AI賦能傳統製造;武漢理工博士開發基於回聲的人類活動識別系統
    主題演講環節,業界權威專家、工業網際網路企業代表共同聚焦「5G+AI賦能傳統製造」話題,就如何推動全球網際網路與工業領域的協同創新與融合發展做了深入探討和交流。評論:5G+人工智慧,搶佔產業未來制高點,傳統製造業的賦能加值。
  • AI批改作業,準確率竟然超過人類?
    19日下午,小猿口算APP負責人王向東首次對外披露:目前APP內全國有超過三千萬的小學家長、老師用戶在使用,每日拍照批改題目數量超2億道,其中橫式題目的批改準確率已經達99.9%,超過了人類平均水平。 小猿口算APP由猿輔導公司內部孵化,誕生於2018年1月,是一款針對小學生家長、老師用於批改作業的工具類產品。
  • AI能讀懂人類情緒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作者|胡蝶很多人都想擁有一個能陪伴自己的暖心「大白」,但能像大白一樣讀懂人類情緒的機器人真的存在嗎?近日亞馬遜稱其語音助手Alexa能夠通過分析用戶指令的高低和音量等反應,識別出「快樂、高興、憤怒、悲傷、煩躁、恐懼、厭惡、厭倦、壓力」等情緒,並對相應指令做出回應。
  • AI在這張「問卷」上首次超越人類,SuperGLUE被微軟谷歌兩家「攻破」
    增大規模帶來的性能提升,使單個DeBERTa模型SuperGLUE上的得分(90.3)首次超過了人類(89.8),居於榜單首位。DeBERTa(注意力分離的解碼增強BERT)是一種基於Transformer的神經語言模型,使用自監督學習對大量原始文本語料庫進行預訓練。
  • 人工智慧創作的春天來臨:能寫詩 能作曲 能寫小說 能作畫
    誰能想到,這是人工智慧以「早春」為關鍵詞創作的一首詩。作者「九歌」,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孫茂松教授帶領學生團隊歷時三年研發而成。   在綜藝節目《機智過人》中,微軟的聊天機器人小冰以一曲中國風歌曲《桃花夢》「險勝」人類對手。當歌手唱出「茫茫夜雨中,往事如風,耳邊桃花笑春風,夢裡你我相逢」這般古風濃鬱的句子,很多觀眾以為這是人類所作。
  • 傳統工廠將是 AI 的下一個戰場,吳恩達的新公司 landing.ai 已與富士康達成合作
    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而全球知名人工智慧專家吳恩達一直在致力於解決這類問題。他已經花了多年時間幫助谷歌、百度等大型科技公司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AI 技術,他堅信,計算機在從事這類工作時,表現會比人類更好。現在,他的新公司 Landing.ai 則致力於將 AI 技術應用與企業的日常工作中。這家位於加州帕洛阿爾託、成立才僅僅 4 個月的公司,已經開始與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富士康合作,通過人工智慧技術,來提升該公司的生產效率,強化質量控制。 吳恩達在 AI 技術與公司業務結合方面一直保持著敏銳的嗅覺,已不乏成功案例。
  • 怎麼寫詩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寫詩的原因。 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無法言說的情感。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悲傷、悽涼、寂寞。明月別枝驚鵲。俏皮、喜悅。 二、怎麼寫詩呢? 寫詩就像作意象畫,不用嘗試去想畫素描一樣把事情還原,只需要把對這個意象中能表達出情感的那一個特點擷取出來。 比如,同樣是想到月—— 如果當時你的心情是悲傷的,你可以說月光清寒。 如果你當時的心情是喜悅的,你可以說月光如水。
  • 谷歌DeepMind「唇語識別」能力已經超越人類
    網易科技訊11月25日消息 據外媒(Gadgets)報導,人工智慧技術近年來突飛猛進,微軟等矽谷巨頭甚至宣稱其語音識別系統已經能媲美人類。現在谷歌的AI在語言理解能力上更上一層樓,不僅可以通過更好的唇語識別來幫助聽力障礙人士,多語言神經機器翻譯(Multilingual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也將顯著提高翻譯質量。
  • 小米平板4支持AI人臉識別:看一眼疾速解鎖
    小米平板4支持AI人臉識別:看一眼疾速解鎖 6月25日,小米將帶來兩款新品,一個是紅米6 Pro,另一個就是小米平板4。 今天上午,官方公布了小米平板4的新特性:支持AI人臉識別,看一眼疾速解鎖。
  • 吳恩達的Drive.ai,在教自動駕駛汽車如何與人類交流
    現在,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都是由充當司機角色的人類來解決。當自動駕駛成為高頻詞,機器即將替代人類駕駛的時候,搭載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就要解決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了。自動駕駛汽車如何與人類交流,尤其是與車內的乘客和周邊的人如何交流,這是一個問題。Drive.ai的產品和設計主管Bijit Halder認為,這是一個如何取代人類駕駛員的問題。
  • AI皮膚醫生腫瘤識別率超過90%
    在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就診的患者中,超過七成是外地患者,本地患者佔兩成。楊斌介紹,目前皮膚病醫院已和南方醫科大學組成了專科聯盟,涵蓋了58家醫療單位,希望通過專科聯盟的方式,對口幫扶基層醫療單位,儘可能把病人留在當地解決,逐步實現「大病不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