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創作的春天來臨:能寫詩 能作曲 能寫小說 能作畫

2020-12-22 人民網

原標題:人工智慧創作的春天來了 除了寫詩作曲, 人工智慧還能寫小說、作畫

  新華社電 「早春江上雨初晴,楊柳絲絲夾岸鶯。畫舫煙波雙槳急,小橋風浪一帆輕。」

  誰能想到,這是人工智慧以「早春」為關鍵詞創作的一首詩。作者「九歌」,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孫茂松教授帶領學生團隊歷時三年研發而成。

  在綜藝節目《機智過人》中,微軟的聊天機器人小冰以一曲中國風歌曲《桃花夢》「險勝」人類對手。當歌手唱出「茫茫夜雨中,往事如風,耳邊桃花笑春風,夢裡你我相逢」這般古風濃鬱的句子,很多觀眾以為這是人類所作。寫詩、作曲、繪畫,人工智慧創作的春天悄然到來……

  技術上「熟讀唐詩三百首」

  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周明是一個文藝愛好者。他和研究團隊教會了小冰寫現代詩,作曲則是新技能。

  周明說,神經機器翻譯、聊天機器人、閱讀理解和創作是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應用的四個主要方面,難度逐漸遞增,創作處於金字塔頂端,最難突破。

  「一開始,人們找不到怎麼針對創作建模,因為它是感性的。寫詩、作詞,都是一些文採飛揚、靈感突現的東西,很難捕捉。」他說。得益於近年來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技術的進步,人工智慧創作才屢獲亮眼成績。

  周明介紹,小冰寫歌是一個「編碼與解碼」過程。研究人員首先用流行歌曲訓練人工智慧機器人。訓練充分後,就可開始創作:把歌曲主題以關鍵詞形式輸入後,就會被編碼成人工智慧可以理解的語言,機器人再以人能理解的方式解碼輸出,成為一句歌詞;然後把這句詞與原來輸入的關鍵詞合併作為新的輸入,就可得到第二句,如此循環得到整首歌詞。同樣,也可輸入歌詞,對應翻譯成曲譜。

  「九歌」學寫詩,也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九歌」主創者、清華大學研究生矣曉沅輸入了30多萬首唐朝以來的古詩作為語料庫,利用深度學習模型讓計算機學習。除了對詩句平仄、押韻規定外,並未人為給出任何規則,而是讓計算機自己學習古詩中的「潛規則」。

  「計算機怎樣作出這樣的詩,我們也不知其中規則。」孫茂松說,這是深度學習的「黑箱」現象。在他看來,每首古詩像一串項鍊,項鍊上的珠子就是字詞。深度學習模型先把項鍊徹底打散,然後通過自動學習,作詩時,再將不同珠子重穿成新項鍊。

  古人作詩多為抒發情志,風格偏悲愁,這也讓「九歌」寫的詩有些「傷春悲秋」。團隊希望通過強化一些輕鬆情緒樣本的訓練,讓「九歌」變得積極一些。此外,如何在保證全詩一致性的基礎上寫出更長的詩歌,也是新挑戰。

  實現「人人都是詩人、畫家或音樂家」

  除了寫詩作曲,人工智慧還進化出了寫小說、作畫等新技能。日本研發的人工智慧所創作的科幻小說《電腦寫小說的那一天》,騙過了所有人類評審,成功入圍日本微小說文學獎;谷歌人工智慧還能進行繪畫創作,有畫作被拍出了8000美元高價。

  人工智慧已在棋牌、電子遊戲等領域戰勝人類,在藝術創作領域的最新進步,是否意味著它在這方面超越人類也為時不遠?

  周明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創作還只是基於大數據的模仿,離真正人類的創作智能還差得很遠,「訓練人工智慧創作方面的數據還不夠多,比如說給歌詞譜曲的數據;其次是靈感不夠,因為光憑數據,只是一個追隨者,寫詞作曲都似曾相識,沒有一種靈感突然迸發的感覺。」

  在孫茂松看來,目前人工智慧創作是頗受限制的創造性,理論上並未超出前人在千百年詩歌創作實踐中無意識「界定」的創作空間。古人寫詩是「功夫在詩外」,常根據經歷有感而發,有內容有意境,而機器暫時難以做到「託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關於人工智慧在創作領域超越人類的擔心,專家認為是杞人憂天。「在音樂創作、詩歌、散文等需要很深內涵或靈感的領域,我個人認為機器基本不大可能達到人的狀態,但會對人創作產生輔助。」周明說。

  不過,人工智慧可提升專業創作者的效率,「如在寫作時想不到用某個詞,但人工智慧為你聯想出一個詞,讓你發現原來可以這麼寫。」對普通人而言,「九歌」等人工智慧創作系統可降低創作門檻,實現「人人都可以是詩人、畫家或音樂家」的夢想。

  孫茂松說,團隊未來計劃對「九歌」系統升級,讓它判斷人作詩的好壞,如在韻腳、平仄方面是否有誤,在遣詞造句方面是否詞不達意或句不成篇,幫助人改進創作技能;還可通過大數據對古代文獻進行「人文計算」、定量分析研究。

  除了創作本身,研究機器創作還可為人工智慧其他領域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開啟多領域交叉學科的創新。

  「在讓小冰學習音樂創作前,我們不曾想到音樂也可以用自然語言技術處理。」周明說,「所以自然語言一旦突破,就可帶動認知智能突破,帶動整個人工智慧突破,就有很多原來不敢想像的場景可以落地了。」

(責編:馮粒、袁勃)

相關焦點

  • 藝術創作的未來,會屬於能畫能寫可演奏的人工智慧嗎?《叩響明天...
    一直以來,藝術創作的本質分析都存在一個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藝術創作就是人們在藝術構思探索過程中由於某種靈感的啟發,突然取得突破的一種心理現象,所謂的靈感都是突然性、短暫性的。 也有人說,藝術創作其實也是一種知識積累的表現。
  • 人工智慧已經能寫這樣的詩了
    更關鍵的是,Ai寫這首詩,它一共用了405毫秒,也就是0.4秒。當然,這軟體能做的詩遠不止上面這首。當然,只寫這些也沒啥意思,因為這裡的大部分句子,其實都有自己的原型,與其說這是AI寫詩,倒不如說這是大數據在寫詩。所以這種軟體還有別的玩法,我覺得最好玩的,是「藏頭詩」。
  • 不會樂器也能作曲?AI開啟智能音樂創作|智周報告核心版
    特徵降維:音樂信號基於其本身的複雜性而具有高維數據的特徵,而人工智慧在處理學習高維數據時的成本極大。將原始數據合理降維,突出關鍵信息,移除冗餘特徵,從而讓人工智慧模型能夠進行更有效的學習。三、人工智慧在音樂創作領域的應用分布
  • 科學家開發會寫詩的AI!能媲美莎士比亞 專家都辨認不出
    (圖源:iflscience)如果說科幻小說教會了我們什麼的話,那就是人工智慧有一天會導致整個人類的滅亡。如果這一天真的發生了,那(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現在我們可以享受人工智慧的一些更美好的方面,比如它書寫詩歌傑作的能力。澳大利亞IBM的一組研究人員與多倫多大學和墨爾本大學合作開發了一種能夠寫詩的算法。這不是一般的通用押韻,這臺人工智慧實際上是遵循規則的,在編撰文字時考慮了韻律的因素。
  • AI也能作曲?誰來定義AI的freestyle?
    去年2月,第一部由算法創作的音樂劇《Beyond the Fence》在倫敦上演,獲得較高評價;6月,Google研發的機器學習項目Magenta通過神經學習網絡創作出了一首時長90秒的鋼琴曲;9月,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人工智慧程序創作一首披頭四音樂風格的歌曲《Daddys Car》,廣受好評;百度公司人工智慧(AI)可以在分析畫作之後,作出與之風格相對應的曲子。
  • AI寫詩已超過人類? 專家:生搬硬套一眼便能識別
    原標題:AI對古詩詞「生搬硬套」,內行一眼便能識別 早在1959年,德國就出現了全世界第一首由機器人創作的詩歌。在國內,類似的詩詞輔助創作軟體或俗稱的寫詩機器人也有不少,以清華大學開發的作詩機器人「九歌」為例,從2017年誕生以來,累計為用戶創作超過400萬首詩詞。
  • 人工智慧已經能開始創作了,也許你該反思自己的工作內容了
    不過故事的結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完之後不禁在想,人工智慧真的能取代寫作這種充滿創造性的工作嗎?也許是可能的。AI寫小說的那一天在去年3月份的時候,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一個名為「任性的人工智慧之我是作家」的團隊,其用人工智慧創作出來的短篇科幻小說《機器人寫小說的那一天》通過了日本著名科幻文學獎「星新一獎」的初審,評委們的意見是:情節無破綻。
  • 少女歌手小冰養成記:會作詞作曲演唱的人工智慧的誕生
    據了解,小冰不僅獨立演唱了「我知我新」,歌詞也是她一個人寫出來的。小冰也已經掌握了作曲的能力,她其實在往作詞作曲演唱全能音樂人發展,只是這次作曲不是小冰完成。一開始是五音不全說到虛擬歌姬,雷鋒網編輯最先想到的是初音未來和洛天依,她們目前已經有數量不少的演唱歌曲,微軟小冰演唱的技術和她們又啥不同?
  • 機器人「微軟小冰」出詩集 這些華麗的詩句能打動人麼?
    根據微軟的預估,「小冰」的人工智慧創造將在2017年下半年逐步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目前,「小冰」已在電視媒體、平面媒體、音樂和電視劇四個領域進行布局,並已初步落地,為後續的內容落地做好鋪墊工作。  除了寫詩之外,「小冰」還會唱歌,還會寫歌詞和財經評論。未來,也許某一天你會藉助小冰創作的詩,向女朋友求婚;你會一邊與小冰聊天,一邊讓它幫你寫首詩。
  • 寫小說能賺錢嗎?
    可以,當然可以,寫小說是一個門檻低且天花板非常高的工作。
  • AI能寫出這樣的歌?音樂創作正被悄然改變|附7首AI作品
    公眾號只能插入一段音頻,想聽Jukedeck兩年前的囧作 & 更多AI音樂作品請關注我們並回復「AI音樂」這段音樂不是Stobbs自己寫的,也不是從哪個作曲家那裡買的授權。用人工智慧作曲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Jukedeck正是其中一家。他們的計算機安裝了人工神經網絡等工具,讓機器有了像小孩一樣邊做邊學的能力。
  • 毛小白訪談錄:寫小說能賺錢嗎?
    1 為什麼突然要寫小說?  2 寫這個小說是為了賺錢嗎? 至於繼續寫下去能不能賺到錢,如何通過小說賺到錢,我也不知道。後面會著重寫項目,寫思維,寫人性,寫賺錢的道道……也不知道能寫到哪,反正就一路順著時間點盤點下來吧。
  • AI能取代作曲家嗎?不僅創作民歌,還將參與教育和醫療
    在全球抗疫的當下,兩首由AI創作的抗疫歌曲《春回江城》和《家鄉》問世,讓AI作曲再度成為話題。這兩首作品背後,是中國平安人工智慧研究院的AI音樂創作團隊。AI通過近一個月的深度強化學習與模型訓練,將武漢和疫情的相關詞彙融入,最終精確表達出特殊歷史事件下,人類面臨的困境與共克時艱的信念。
  • 人工智慧也能創作 微軟小冰公布多項領域新進展
    2017年5月,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提出「人工智慧創造(AI Creation)」概念,並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學習優秀的人類創造者的能力,進行基於文本、語音和視覺的內容生成。在此次媒體溝通會中,微軟公布了」小冰「人工能力創造領域的進展,包括文本創作、語音創作與視覺創作方面。
  • 孫甘露們怎麼評價微軟小冰寫的詩?
    17歲的人工智慧少女「微軟小冰」自2014年誕生於中國便引起極大關注。小冰能和人聊天,能預報天氣,還能寫詩作曲,甚至於恰如思想家一般「感慨人生」。早在2017年5月,小冰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這份人類史上首個100%由人工智慧創造的詩集立即引發了人工智慧該不該、能不能進行詩歌創作的熱議。
  • 16歲「千年才女」:日均能寫300首詞、2000首詩、1.5萬字小說?
    日前,中國又出了一位「千年才女」,其家長稱其16歲的女兒「日均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還在2年間出版了三本書」。再說岑怡諾還能每天寫2000首詩,雖說現代詩不押韻,可長可短,以最低3行而論,一天寫2000首詩也得6000行,以每行6個字計算,也得24000字。我們知道那些靠生產網絡小說賺錢的網文作家一天的創作量也就是1.5萬字左右,岑某諾創作速度比網文作者還要厲害。
  • 掌握這幾個寫詩技巧,有天賦的你也能一炮走紅!
    一首好詩,不僅能給讀者以精神營養和審美愉悅,還有助於社會精神境界優化,一首永流傳。詩人艾青曾說:「詩是語言的藝術」!那什麼樣的詩能算一首好詩,我們怎樣才能寫出一首充滿美感的好詩呢?關於寫詩究竟有沒有技巧可言,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一下有哪些「寫詩的技巧「。
  • 人工智慧和音樂(附AI作曲DIY途徑)
    19世紀的幻想小說中出現了人造人和會思考的機器。而從1956達特茅斯會議(AI誕生),歷經幾起幾落,到今天的深度學習,大數據,已經走過了64年光陰。其基本應用可分為四大部分:感知(圖像、人臉識別,對象偵測等),認知(自動駕駛,信用風險分析等),創造(作曲,小說,繪畫),智能(涉及人的自我意識,價值觀,尚未真正涉及)。
  • 用音符寫詩,用音樂作畫!這些「神仙歌曲」你聽過嗎?
    他,是一位用音符寫詩的人故鄉海拉爾的風給他送來創作上的靈感他,是一個用音樂作畫的人《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草原在哪裡》《天邊》《呼倫貝爾大草原》▲烏蘭託嘎在《向經典致敬》致敬簿上「蓋章」海峽兩岸藝術家譜寫的絕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創作手稿
  • 寫網絡小說年入900萬?新手在哪個平臺寫能最快賺錢?
    甚至是越在鄙視鏈的底層,越能低調的賺大錢。前段時間,我看了一篇關於網絡寫手的訪談文章,這個網絡寫手不是有名的大咖,是個「熟練工」,具備獨立完結的能力。要知道,這樣的能力,在網絡小說寫手中,是基本素質。你猜他賺多少錢?一年收入900多萬!他也解釋了為什麼寫網絡小說的人總給人一種很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