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是240多個國際組織所在地,是重要的多邊外交中心。63年前,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首次以外交部長身份率團出現在日內瓦會議上,向世界展現了歷經苦難和戰火洗禮的新中國的風採和智慧;46年前,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重返日內瓦國際機構,從此,多邊主義多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堅定實踐者、支持者和創新者。昨天,日內瓦見證了新中國從國際體系的旁觀者到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的發展過程;今天,它還將見證一個自信的中國如何引領世界經濟和全球化正確方向,如何倡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鑑,如何引領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國家關係新篇章。1月18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演講中說:「對中國來講,日內瓦具有一份特殊的記憶和情感。」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一、六十三年前的震撼首演
1954年4月--7月召開的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討論和解決重大國際政治問題的多邊國際會議,也是周恩來同志首次以外交部長身份參加的大型國際會議。會議期間,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以非凡的政治勇氣和高超的外交智慧,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以外交手段推動熱點問題和平解決的誠意、決心和能力。習近平指出:「1954年,周恩來總理率團出席日內瓦會議,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共同討論政治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停戰問題,展現和平精神,為世界和平貢獻了中國智慧。」
根據朝鮮停戰協議,1954年1月在柏林召開了蘇、美、英、法四國外長會議。會議於2月19日發表公報,建議1954年4月26日在日內瓦舉行會議,以期對朝鮮問題取得和平解決,並討論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問題。3月3日,中國政府復電蘇聯政府:中國接受蘇聯根據柏林會議發來的邀請,「同意派出全權代表參加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性會議,中共中央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制定參加會議的原則、方針等問題。3月初,中央起草了關於準備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意見,並指定周恩來為首席代表,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為代表,王炳南為秘書長。當時,國際上是兩大陣營對壘,為了使會議取得進展,4月1日周恩來訪蘇,協調中蘇兩國對會議採取的方針、政策。4月24日,周恩來一行抵達日內瓦。在日內瓦會議上,出席討論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會議的國家有中、蘇、關、英、法、越南民主共和國和法蘭西聯邦的三個國家--越南(保大)、寮國王國、柬埔寨王國。會上各方僵持不下。為了打破僵局,蘇、越、中三國代表研究後決定由周恩來在6月16日的限制性會議上提出促進和平的四點建議。6月17日,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認為目前形勢是:如我能在軍事會談中提出合理的具體方案,即可爭取與法國迅速解決問題,達成停戰。這樣可推動法國新政府抵抗美國幹涉,這對東西方都是有利的,所有這些關鍵性問題必須說清楚。中央同意周恩來的看法。6月24日,日內瓦會議代表團團長休會,周恩來利用這個機會應邀訪問了印度、緬甸,向印、緬兩國領導人並分別通報了日內瓦會議的情況。7月3日,周恩來偕羅貴波、韋國清、喬冠華等人,到廣西柳州同胡志明、武元甲、黃文歡等越南領導人舉行會談。周恩來作了長篇發言。會議產生了《關於日內瓦會議的方案和談判問題》這份文件。此後,周恩來與蘇、越、法各方會談,展開了精彩的外交斡旋。
7月21日,日內瓦會議通過一項由九國代表參加的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終於就印度支那問題達成了協議,結束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戰爭,確認了越南北方的獨立地位。這個結果正如周恩來在最後一次會議上所說的「和平又一次戰勝了戰爭。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心,繼續為維護和鞏固世界和平而努力。」
圖為: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
二、四十六年的精彩連續
中國本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然而,由於政治和歷史原因,新中國長期被排斥在聯合國大門之外。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了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的第2758號決議。在聯合國這個國際大舞臺上,中國堅持走多邊主義道路,踐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積極推動全球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全面參與全球發展合作,大力支持聯合國在安全、發展、社會、人權、法律、軍控裁軍等各領域的工作,為聯合國事務提供中國方案。習近平指出:「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重返日內瓦國際機構後,逐步參與裁軍、經貿、人權、社會等各領域事務,為重大問題解決和重要規則制定提供了中國方案。」
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1971年10月,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標誌著新中國正式進入了戰後國際秩序。1972年中美關係緩和之後,中國陸續與西方國家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並在1980年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中的代表席位,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進一步穩固。2000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著中國已經完全加入國際秩序。進入新世紀,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規則,深度融入現有國際秩序,對國際秩序的建設和改革開始採取更加主動、更具建設性的立場。習近平指出:「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我們堅決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都希望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但這並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與時俱進、改革完善。這符合世界各國和全人類共同利益。」
提出符合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的原則和主張。作為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的東道主,中國推動二十國集團峰會第一次就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作為新興網際網路大國,中國表達了對當前由西方國家主導的舊體系、舊秩序進行變革的訴求。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致力於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始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在2015年召開的聯合國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舉措,包括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6個100」的項目支持,等等。習近平指出:「我們將更加積極有為地參與國際事務,致力於推動完善國際治理體系,積極推動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我們將更多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圖為: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會見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湯姆森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三、四年多來的創新華章
在處理國際熱點問題上,中國始終堅持走政治解決的正確軌道。外部軍事幹預有悖於《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軍事手段或許可以取得一時成效,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個世界上並不缺少動武的手段和能力,缺少的是推動政治解決的智慧和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自信的中國以其特有的東方智慧,在國際舞臺上,不斷上演多邊主義創新大戲。緊扣時代命題,講述中國故事,提出中國主張,貢獻中國智慧。在亂雲飛渡的世界中,展現中國人民特有的大情懷、大擔當和大智慧,讓世人看到了一個穩健開放自信的中國。習近平指出:「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伊朗核、敘利亞等熱點問題的對話和談判,為推動政治解決作出了中國貢獻。」
勸和促談,不懈努力。中國是伊核問題政治外交解決進程的積極參與者、推動者和貢獻者。在伊朗核問題上,中國一貫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主張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伊核問題,以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2015年7月14日,伊朗和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全面協議是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國際熱點問題的成功範例。2016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核不擴散問題通過了第2133號決議,對全面、長期和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達成的「全面協議」表示贊同和支持。
反對外來幹涉,發揮聯合國作用。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堅持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方向,堅持敘利亞的未來應由敘利亞人民自主決定,堅持由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中國為勸和促談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推動敘利亞問題儘快走上政治對話解決的正確軌道,這是唯一的、也是最符合敘利亞人民利益的解決方案。中國有關立場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敘利亞政府和人民的讚賞和肯定。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出席敘利亞國際支持小組第三次外長會期間指出:「中國手中這一票,不管是投向支持,還是反對,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避免戰爭,防止動亂,給敘利亞人民以安寧,給和平以機會,給政治解決以出路。」
勇於擔當,引領世界經濟和全球化正確方向。「時危始識不世才」。面對世界範圍內保守主義和孤立主義傾向抬頭,各國對全球化走向和未來前景感到迷茫之時。近年來,習近平多次明確提出中國關於全球化的認識和主張,為期盼中的國際社會指明方向,為解決世界經濟問題提出中國方案,張開雙臂真誠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便車」。
心系未來,倡導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2013年3月,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習近平在首次出訪的首場重要演講中,就深刻闡釋了世界大勢--「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從那時起,「命運共同體」就成為激蕩世界的時代強音,在廣袤時空中匯聚起和平發展的磅礴力量。此次在日內瓦,習近平從歷史角度,總結回顧主權平等、和平和解、法治正義、開放包容、人道主義等國際關係基本原則,概括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從現實角度,針對當前全球重大挑戰,倡導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榮的世界、開放包容的世界和清潔美麗的世界,闡釋了實現命運共同體的目標路徑;從未來角度,回應國際社會對中國走向的關注,明確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促進共同發展的承諾、打造夥伴關係的意願以及支持多邊主義的鮮明立場,宣告了中國將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不懈努力。47分鐘演講,30多次掌聲;關鍵處,幾乎是一句一次掌聲,掌聲說明了一切!
63年,中國在日內瓦濃墨重彩;46年,中國與聯合國攜手同行。展望未來,中國將堅定做聯合國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多邊主義的堅定踐行者,與聯合國一道共同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多貢獻。習近平指出:「中國願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