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伯羅奔尼撒戰爭、修昔底德陷阱……習主席的演講教你重讀「世界史」
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深刻、全面、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進程。
演講的信息量非常大。CD君挑出了其中的部分世界史知識,供大家學習參考。
1「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在演講當中,習主席提到了瑞士聯邦大廈穹頂上刻著拉丁文銘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瑞士聯邦大廈穹頂上刻著拉丁文銘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們要為當代人著想,還要為子孫後代負責。」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最早出現在法國十九世紀作家大仲馬1844年出版的小說《三個火槍手》中, 英文原文是:One for all,all for one。
1868年秋天,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地區附近遭遇洪水襲擊,又因為當時瑞士剛結束了內戰,成立聯邦國家僅20年,瑞士官方就發起了一場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口號的救援運動,以此來喚起國人的責任意識以及維護團結統一的國民精神。
1902年,這句話的拉丁文「Unus pro omnibus, omnes pro uno」被刻在了瑞士聯邦宮的穹頂。現在,這句話幾乎成為了瑞士的國家座右銘。
2《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
習主席提到了近代史上,人類對於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縱觀近代以來的歷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從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150多年前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70多年前聯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60多年前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關係演變積累了一系列公認的原則。這些原則應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是於1648年10月在神聖羅馬帝國明斯特市和奧斯納布呂克市(威斯特伐利亞區)籤定的一系列和約。
和約由《明斯特和約》(籤約雙方為神聖羅馬帝國和法蘭西王國以及各自盟友)和《奧斯納布魯克條約》(籤約雙方為神聖羅馬帝國和瑞典帝國以及各自盟友)組成,象徵著三十年戰爭的結束。
泰爾博赫繪於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認儀式
同時,它確定了國際關係中應遵守的國家主權、國家領土與國家獨立等原則,對近代國際法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被譽為「影響世界的100件大事」之一。
3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人道主義,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想。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主張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國大革命時期,把它具體化為「自由」、「平等」、「博愛」。
日內瓦公約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內瓦締結的關於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一系列國際公約的總稱。
1864年日內瓦《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境遇的公約》原始文件
日內瓦(四)公約包括了:第一公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第二公約《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第三公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第四公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
於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內瓦又籤訂了日內瓦(四)公約的兩項附加議定書,並於1978年12月7日生效。
公約被認為是國際主義人道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約束戰爭和衝突狀態下敵對雙方行為規則的權威法律文件。
中國於1956年加入此公約。目前,已經共有196個國家和地區以不同方式成為《日內瓦公約》的締約方。
4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3年12月,中國政府同印度政府就兩國在西藏地方的關係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有2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發表了著名的《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宣言提出的十項國際關係原則包括了這五項原則的全部內容。
5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習主席也提到了國際紅十字會。
「1862年,亨利·杜楠先生在《沙斐利洛的回憶》中追問:能否成立人道主義組織?能否制定人道主義公約?「杜楠之問」很快有了答案,次年,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應運而生。經過150多年發展,紅十字成為一種精神、一面旗幟。」
在這裡,先介紹一個人。他是紅十字會的創辦人,後人尊稱他為「紅十字會之父」。1901年首屆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亨利·杜楠,瑞士商人和人道主義者。1862年,他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沙斐利洛的回憶》(Un Souvenir de Solferino)。
當中建議設立一個民間中立的救援組織,以便在戰爭發生時,能及時救助在戰場上受傷的傷兵。出版後,杜南週遊歐洲各國來推展他的想法。
1863年,瑞士贊助了一個國際會議以討論實行杜南的想法的方法,共有16個國家參與了這次的會議。在1864年有12個國家籤署了該文件,成為國際紅十字會和首個日內瓦公約的基礎。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的人道主義機構。根據《日內瓦公約》以及習慣國際法的規定,國際社會賦予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特權和法律豁免權,保護國內武裝衝突和國際性武裝衝突的受難者。這些受難者包括戰傷者、戰俘、難民、平民和其他非戰鬥員。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是世界上獲得最廣泛認可的組織之一,並在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6伯羅奔尼撒戰爭
關於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習主席也提到了幾次世界大戰。
「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 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鬥,則世界亂。從公元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再到延續40餘年的冷戰,教訓慘痛而深刻。」
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從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公元前404年,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一場戰爭。
戰火從西西里島到小亞細亞,幾乎所有希臘的城邦捲入了戰爭,其戰場幾乎涉及了整個當時希臘語世界,常被稱為是「古代世界大戰」。
戰爭的結果雖使雅典喪失了其強國地位,但戰爭的結束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新的希望,尤其是經歷耗日費時的戰爭之後,人民對和平和自由的渴望。
7修昔底德陷阱
在講到大國關係時,習主席再次提到「修昔底德陷阱」。
「國家之間要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只要堅持溝通、真誠相處,「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
修昔底德,約公元前460——公元前400/396年,古希臘歷史學家、思想家,以《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傳世,該書記述了公元前5世紀斯巴達和雅典之間的戰爭。
修昔底德陷阱是由美國政治學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T. Allison)提出,指的是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這一概念來自修昔底德的名言「使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和因而引起斯巴達的恐懼」。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西雅圖發表演講說,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8達摩克利斯之劍
關於核武器,習主席指出,核武器是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應該全面禁止並最終徹底銷毀,實現無核世界。
「核武器是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應該全面禁止並最終徹底銷毀,實現無核世界。」
達摩克利斯是公元前4世紀義大利敘拉古的僭主狄奧尼修斯二世的朝臣,他非常喜歡奉承狄奧尼修斯。他奉承道:作為一個擁有權力和威信的偉人,狄奧尼修斯實在很幸運。
狄奧尼修斯提議與他交換一天的身份,那他就可以嘗試到首領的命運。在晚上舉行的宴會裡,達摩克利斯非常享受成為國王的感覺。
當晚餐快結束的時候,他抬頭才注意到王位上方僅用一根馬鬃懸掛著的利劍。他立即失去了對美食和美女的興趣,並請求僭主放過他,他再也不想得到這樣的幸運。
理察·韋斯託爾繪製的《達摩克利斯之劍》(Sword of Damocles),1812年
9《巴黎協定》
講到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習主席提到了《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的達成是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裡程碑。我們不能讓這一成果付諸東流。各方要共同推動協定實施。中國將繼續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擔自己的義務。」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籤署的氣候變化協定。
《巴黎協定》共29條,當中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從環境保護與治理上來看,《巴黎協定》的最大貢獻在於明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標」。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努力。
10日內瓦會議
習主席還特意提到了中國對於日內瓦的特殊情感。
「對中國來講,日內瓦具有一份特殊的記憶和情感。1954年,周恩來總理率團出席日內瓦會議,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共同討論政治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停戰問題,展現和平精神,為世界和平貢獻了中國智慧。」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蘇、美、英、法、中5國外交會議在瑞士日內瓦國聯大廈舉行。會議主要討論如何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
中國政府任命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為出席日內瓦會議代表團首席代表,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為代表。日內瓦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國際問題的一次重要會議。
1954年,周恩來率團代表中國政府參加 日內瓦會議
7月21日,與會各國籤署了《越南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寮國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柬埔寨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會議最後發表了《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
最後,附上演講稿全文:《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