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貼:高介電常數聚合物電介質—陶瓷填料篇

2021-02-23 介電高分子材料
介電材料按照介電常數的高低可分為高介電和低介電兩個方向。高介電材料具有良好儲存電能和均勻電場的作用,應用於電子、電機、電纜等行業。將高介電常數填料與高分子材料複合,是目前製備高介電常數聚合物電介質的主要手段。其中,填料可分為陶瓷、導電金屬顆粒及碳材料三類。本期D君將從陶瓷填料開始,陸續介紹高介電常數聚合物電介質。

低成本具有高介電常數和低損耗的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利用兩種性質相異的材料複合,可獲得具有良好電氣絕緣、力學性能及加工性好的電介質材料。陶瓷材料具有較大的介電常數,是常見的無機介電材料。因此將高介電陶瓷填料與聚合物基體複合是製備高介電常數複合材料的方法之一。

常用材料在常溫下的介電常數

高介電常數聚合物常見的陶瓷填料包括鈦酸鋇(BaTiO3)[1-5], 鈮鎂酸鉛(PMN-PT)[6], 鋯鈦酸鉛(PZT)[7], LTNO[8–10] 以及鈦酸銅鈣(CCTO)[11,12]等。在高介電常數聚合物複合材料中,以鐵電陶瓷複合材料居多,可用於嵌入式電容器、電纜終端材料及儲能設備的電介質材料等工業化應用。其中,BaTiO3是一種廣為人知的鐵電材料,具有較高的介電常數,但在製備陶瓷電容器時需要高溫燒結,得到的材料孔隙率高、機械性性能差且擊穿電壓低。

電路板和嵌入式電路板示意圖

填料的尺寸、填充體積(濃度)、以及形狀等眾多因素都將影響聚合物電介質的介電性能。在陶瓷/聚合物複合體系中,材料介電常數大小與聚合物基體介電常數、陶瓷含量等因素有關。在確定某種聚合物基體時,介電性能主要依受填料影響,如粒徑尺寸、結構形貌及對填料與基體的界面作用等因素。

填料粒子粒徑越小,比表面越大,在複合材料中相界面也越大[13]。與微米粒子相比,納米粒子與聚合物基體較大的相互作用區域,使樹脂基體的自由體積發生變化,能產生更高的極化強度、擊穿強度和機械強度。Lewis認為,當填料粒徑降低到納米尺度時,由於増大了填料和聚合物基體的界面面積,材料將表現出不同性能。


填料尺寸-界面厚度關係

當電介質厚度尺寸由2μm降低至100nm時,其複合材料薄膜的能量密度顯著提高[14]。然而粒徑過小,也帶來分散均勻性的問題。Dang等人[15]研究了低頻下亞微米級BaTiO3填充環氧體系的介電性能,發現材料介電常數隨著填料粒徑的減小而増大。這主要由於小粒徑填料的可増大其與基體的界面面積,使界面聚集更多的活躍電荷,増強了界面極化能力。但是,Kobayashi等人[16]發現,材料介電常數和損耗同時隨BaTiO3粒子粒徑的増大而増大。

此外,陶瓷填料的堆積密度對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介電性能也有重要影響。採用不同粒徑的填料要比單一粒徑的粒子具有更優的效果。通過微納結構的混合填料能増大複合材料相界面,提高填料堆積密度,増大界面極化強度[17]。

總之,填料粒子的粒徑大小及其在樹脂基體中的分散狀態對材料介電性能有影響。當填料粒子粒徑過大時,則會造成複合材料內部出現氣孔、界面弱化等缺階,使材料介電常數降低,介電損耗増大,擊穿強度下降。當填料粒子粒徑為納米尺度或者更小時,比表面積較大,納米粒子極易團聚,聚合物基體不易潤溼,導致填料在複合材料中的分散不均勻,也會影響複合材料的介電性能。

複合材料介電常數與體系的組份有密切關係,一般材料介電常數隨高介填料的含量增加而增大當確定聚合物基體樹脂後,材料介電常數取決於填料以及不同填料量間的相互作用。為了深入地研究這種現象,人們提出了很多數學模型來研究這類兩組份複合體系的介電常數。

在導電/陶瓷填料與聚合物基體的複合材料中,逾滲現象的產生與填料的粒徑及含量關係較為密切

複合材料介電常數隨鈦酸鋇顆粒體積分數的變化

根據逾滲理論,對兩相複合體系,其相分布隨著填量填充量的變化,經歷了從彌散到滲流簇結構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體系的介電常數也隨之發生突變。當填料少量填充時,其在基體中散亂無序分布。隨著含量增加,填料間間距減少,開始出現團聚。當添加量達到其逾滲閾值附近,體系介電性能發生突變。

球形是最常見使用的陶瓷填料形貌。並且由於其製備簡單,粒徑分布易於控制,故球形填料與理論模型預測最相符。但是只有當陶瓷填料填充量很高時,複合體系需犧牲材料部分機械性能才能獲得較高介電常數。

相對於球形填料,纖維狀結構填料具有較大長徑比,較小的比表面積,在基體中易良好分散。同時,由於其較大的偶極矩,在較低的添加量下可提高複合材料的介電常數。

近年來,核殼結構的陶瓷填料由於其結構可靈活設計組合,與樹脂基體具有界面可調控性,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18]。通過適當調控,可獲得具有高介電常數、高擊穿場強以及降低介電損耗的陶瓷/聚合物電介質。

構建核殼結構高介電常數納米顆粒的一般方法

在陶瓷/聚合物複合體系中,材料介電常數的大小與聚合物基體的介電常數、陶瓷含量等因素有關,提高陶瓷的含量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複合材料的介電性能。但僅通過提高陶瓷/聚合物體系中陶瓷相的含量或選擇不同形貌粒子組合來提高複合材料的介電性能的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複合材料介電等綜合性能存在的問題。此時,填料-基體界面對材料介電性能的影響尤為重要。

雖然高分子在原子水平上很簡單,主要由C、H、O等原子組成,但由於其存在不同鏈段結構層次與不同數量的結晶和非晶區域,它們在形態上是複雜的。由於填料與聚合物的非晶相可能同時存在,聚合物與填料之間的界面是複雜的。此外,電極與電極接觸的聚合物表面及聚合物性質不同。接觸區域由不同方向的片層電極界面、非晶區的聚合物鏈和空洞和雜質分子組成[19,20]。這種情況產生了從負極到材料的電子轉移的多種機制。

電極接觸聚乙烯時電子多種轉移途徑

界面極化是填充型聚合物複合材料在外場作用下一種主要介電電行為,因此材料的界面結構對其介電性能有重要的影響。但界面區域的複雜性,我們無法直觀了解填料與基體界面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為了便於研究討論,研究者建立了幾種界面模型結構(此部分內容詳見 科普貼:高介電聚合物材料②填料去哪兒了?)。

對於陶瓷,其與高分子基體較難潤溼,兩相界面易產生缺陷。一般而言,陶瓷填料與基體的界面作用力越強,複合材料內部產生氣孔、缺陷的可能越小,從而可提高材料介電常數。Huang等[18]以納米BaTiO3為例,總結歸納了球形納米顆粒構築核殼結構的方法。

相關連結:

一文帶你走進介電材料世界

科普貼:高介電聚合物材料①基體材料能告訴我們什麼?

科普貼:高介電聚合物材料②填料去哪兒了?

知識貼:聚合物電介質的電擊穿與能量密度

精華帖:石墨烯聚合物納米電介質

電介質材料基體篇之:PVDF聚合物的結構與化學(上篇)

電介質材料基體篇之:PVDF聚合物的結構與化學(下篇)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Dielectric Materials

盤點:2017年介電材料大事件

實戰貼:電模量—分析材料介電行為的有力工具

知識貼:電介質的電導與電阻率

參考文獻

[1] Dang ZM, Wang HY, Zhang YH, et al, Macro Rap Commun 2005,26:1185-90.

[2] Kim P, Jones SC , Hotchkiss PJ, et al,  Adv. Mater. 2007, 19, 1001.

[3] Xin Z, Jiang J, Shen Z, et al, Advanced Materials, 2018.

[4] Kobayashi Y, Tanase T, Tabata T,et al, J Eur Ceram Soc 2008;28:117-22.

[5] Zhang Y , Cao M , Yao Z , Wang Z, et al,  Mater. Res. Bull. 2015, 67, 70.

[6] Bai Y, Cheng ZY, Zhang QM, et al, Appl Phys Lett 2000;76:3804-6.

[7] Chan HLW, Cheung MC, Choy CL, Ferroelectrics 1999;224:541-8.

[8] Dang ZM, Wang L, Wang HY, et al, Appl Phys Lett 2005;86:179205.

[9] Dang ZM, Nan CW, Ceram Int 2005;31:349-51.

[10] Dang ZM, Wu JB, Nan CW,et al ,Chem Phys Lett 2003;376:389–93.

[11] Yang C, Song HS, Liu DB,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3, 50(1):180-186.

[12] Arbatti M, Shan X, Cheng Z, Adv Mater 2007;19:1369-72.

[13] Brus L, J.chem.Phys.1983, 79:5566-5571.

[14] Das R N , Lauffer J M, Markovich V R, J. Mater. Chem. 2008 , 18 ,537 .

[15] Dang Z M, Wu J P, Xu H P, et a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7, 91(7):072912-072912-3.

[16] Kobayashi Y, Tanase T, Tabata T, et 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08, 28(1):117-122.

[17] Zha J W, Dang Z M, Yang T, et a,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2, 19(4):1312-1317.

[18] Huang XY, Jiang PK, Advanced Materials, 2015, 27(3):546-554.

[19] Jones JP, Llewellyn JP, Lewis TJ, IEEE Trans Dielectr Electr Insul 2005;12:951-66.

[20] Lewis TJ, IEEE Trans Dielectr Electr Insul 2002;9:717–29.

相關焦點

  • 低介電常數微波介質陶瓷基覆銅板的研究
    微波介質陶瓷是指應用於微波(主要是300MHz~30GHz頻段)電路中作為介質材料並完成一種或多種功能的陶瓷、在現代通信中被用作諧振器、濾波器、介質基片、介質天線、介質波導迴路等,應用於微波電路的介質陶瓷除了必備的機械強度、化學穩定性之外,還應滿足如下介電特性,微波頻率下大的相對介電常數C^2高Q·f值以及接近零的頻率溫度係數微波介質陶瓷可以按照其組成系統
  • 專題 | 電介質材料和物理
    百年來,包括鐵電材料在內的多種電介質材料及其應用研究均取得了重要突破,電介質材料與微電子材料與器件一樣,在現代電子元器件技術與產業中佔據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例如:BaTiO3的發明推進了電容器的大容量和小型化;PZT壓電陶瓷的發明促使聲納、微機電等技術的飛躍發展;低損耗微波介質材料研究的突破使得移動通訊的實用化成為現實。
  • 中南大學張鬥教授團隊在三明治結構BaTiO3/PVDF電介質複合材料方面的新進展
    陶瓷/聚合物複合電介質材料可結合陶瓷填料高介電常數、聚合物高擊穿場強的兩相優勢得到了廣泛研究,然而電介質複合材料的儲能密度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通過引入無機納米填料和構建多層結構是提升介電複合材料能量密度的兩種有效途徑。大多數研究採用高含量(≥10wt%)零維陶瓷納米顆粒製備多層電介質複合物提高極化性能,但填料比過高易產生團聚、分散困難,降低擊穿性能。
  • 盤點:2017年介電材料大事件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汪正平、孫蓉團隊通過對複合材料的結構和製備方法進行設計,在聚合物體系中構建三維高介電網絡,成功解決了聚合物複合材料介電常數難以提升的難題,在介電儲能方面也有突出的性能[1]。當陶瓷填料含量僅為30vol%時,介電常數突破200,同時儲能密度亦得到大幅提升。
  • 科學網—解決複合材料介電常數提升難題
    本報訊 (見習記者丁寧寧)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汪正平、孫蓉帶領的先進材料研究中心團隊成功找到了一種可以大幅度提高複合材料介電常數的方法
  • 回顧2019|介電材料不得不看的幾篇論文(上)
    該綜述總結了近年來提高PVDF基複合電介質能量密度的研究進展。結果表明,提高能量密度主要是通過提高擊穿強度和放電效率來實現的。文章介紹了這些參數的微觀結構設計、材料性能和機理。最後展望了PVDF基納米複合材料的發展前景和其他潛在聚合物基體的應用前景。熱評:由聚合物和陶瓷納米夾雜或幾種聚合物組成的新型介電複合材料能夠保持較高的擊穿強度和介電常數,有利於電容儲能材料的發展。
  • 陶瓷材料解析:新型陶瓷的分類—功能陶瓷的分類
    2)儘可能低的介質損耗。3)高的體積電阻率和耐電強度。4)良好的介電溫度和頻率特性。5)優良的導熱性能、機械強度、斷裂韌性、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電介質即是絕緣體,電介質陶瓷即是指電阻率大於108Ωm的陶瓷材料,能承受較強的電場而不被擊穿。
  • 介電常數定義是什麼_介電常數單位是什麼
    介電常數 介質在外加電場時會產生感應電荷而削弱電場,介質中的電場減小與原外加電場(真空中)的比值即為相對介電常數(relative permittivity或dielectric constant),又稱誘電率,與頻率相關。
  • Y型微帶線饋電的圓極化陶瓷介質諧振器天線
    1引言目前,介質諧振器天線因其自身的優勢,如尺寸小,重量輕,成本低,輻射效率高,饋電容易等,已被大家廣泛地關注。早期,人們集中研究介質諧振器線極化的實現,但由於圓極化在眾多場合中的重要應用,尤其是在衛星通訊等各種通訊中的應用,人們才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介質諧振器饋電方式[1],十字型介質諧振器天線[2],採用寄生貼片[3]以及微擾[4]等。
  • 高介電常數柵電介質/金屬柵極的FA CMP技術
    高介電常數柵電介質/金屬柵極的FA CMP技術 秩名 發表於 2012-05-04 17:11:51   高介電常數柵電介質和金屬柵極技術(以下簡稱HKMG)使摩爾定律在
  • 18650電芯和聚合物電芯的區別在哪裡?
    18650電芯和聚合物電芯的區別在哪裡目前充電寶上使用的電芯有兩種,一種是18650電芯,另一種是聚合物電芯。這兩種電芯統治了鋰電池行業內絕大份額的市場。18650電芯發生過充、短路、外膜破損都會引起起火,但產品質量過關問題不大,主要是在選擇電芯的時候要考慮18650電芯質量以及廠家生產工藝。鋰聚合物電芯鋰聚合物電芯,原料一般採鈷酸鋰,錳酸鋰,以及三元鋰混合而成。通過一定比例的三者混合物,用一定的工藝過程製作出來,外面包裝主要是使用鋁塑膜,中間的鋰物質為糊狀。
  • 專家貼:高性能氧化鋁陶瓷發展現狀及應用解析 製備工藝技術全盤傳授!
    原標題:【SMM年會】專家貼:高性能氧化鋁陶瓷發展現狀及應用解析 製備工藝技術全盤傳授!  三、氧化鋁陶瓷的性能及應用  機械強度高、電絕緣性好、硬度和熔點高、抗腐蝕性好、化學穩定性優良等,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具有良好的光學性和離子導電性。
  • 廣播百科 陶瓷電容器
    1900年義大利人L.隆巴迪發明了陶瓷介質電容器。30年代末人們發現在陶瓷中添加鈦酸鹽可使介電常數成倍增長,因而製造出較便宜的瓷介質電容器。1940年前後人們發現了現在的陶瓷電容器的主要原材料BaTiO3(鈦酸鋇)具有絕緣性後,開始將陶瓷電容器應用於既小型、精度要求又極高的軍事用電子設備當中。
  • . | 柔性透明高介電常數材料:聚合物鏈段與分子鐵電晶體的氫鍵連接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賀曦敏教授團隊與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蔡緒福教授團隊協作,通過聚合物鏈段與具有自發極化能力的小分子鐵電分子間的氫鍵自主裝得到分子鐵電鹽均勻分散的透明柔性高介電聚合物薄膜(圖1,圖2,圖3)。相對而言,沒有形成氫鍵的分子鐵電鹽聚合物複合體系的均勻性和透明性就有大幅的下降。
  • MLCC陶瓷電容詳解
    陶瓷介質即為內部填充介質,不同的介質做成的電容器的特性不同,有容量大的,有溫度特性好的,有頻率特性好的等等,這也是為什麼陶瓷電容有這麼多種類的原因。介質材料劃按容量的溫度穩定性可以分為兩類,即Ⅰ類陶瓷電容器和Ⅱ類陶瓷電容器, NPO屬於Ⅰ類陶瓷,而其他的X7R、X5R、Y5V、Z5U等都屬於Ⅱ類陶瓷。MLCC陶瓷電容主要分為2大類:高節介電常數型和溫度補償型
  • 高壓電橋介電常數測試儀功能特點
    在交變電場作用下,電位移D與電場強度E均變為複數矢量,此時介電常數也變成複數,其虛部就表示了電介質中能量損耗的大小。  損耗角正切表示為獲得給定的存儲電荷要消耗的能量的大小,是電介質作為絕緣材料使用時的重要評價參數。為了減少介質損耗,希望材料具有較小的介電常數和更小的損耗角正切。
  • 什麼是陶瓷電容?陶瓷電容有幾種?陶瓷電容的特點?
    很好理解,就是以高介電常數、低損耗的陶瓷材料為介質,在陶瓷基體兩面噴塗銀層,然後高溫燒成銀質薄膜作電極焊上引線,外表面塗上保護磁漆或者用環氧樹脂封裝而成;其容量大小由陶瓷片的面積和厚度因素決定。其耐壓由陶瓷厚度決定。它的外形以圓片式居多,也有管形、圓形等形狀。通常以藍色居多,其次黃色,褐色等。其特點是體積小、耐熱性好、損耗小、絕緣電阻高,容量小,適用於高頻電路。
  • 教你區別瓷片電容、獨石電容、陶瓷電容的區別
    瓷片電容:瓷片電容(ceramiccapacitor)是一種用陶瓷材料作介質,在陶瓷表面塗覆一層金屬薄膜,再經高溫燒結後作為電極而成的電容器。通常用於高穩定振蕩迴路中,作為迴路、旁路電容器及墊整電容器。瓷片電容分高頻瓷介和低頻瓷介兩種。具有小的正電容溫度係數的電容器,用於高穩定振蕩迴路中,作為迴路電容器及墊整電容器。
  • 化學學院彭海琳課題組在高κ自然氧化物柵介質的二維電子學研究中...
    近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彭海琳教授課題組首次報導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表面氧化成高κ柵介質並應用於高性能場效應電晶體器件和邏輯門電路,該研究工作突破了二維高遷移率半導體器件與超薄介電層集成這一瓶頸,有望推動二維集成電路的發展。矽和氧是地球表面含量最高的兩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