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3 10:15:31 來源:濰坊晚報
隨著天氣逐漸變暖,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到草莓採摘園去體驗採摘樂趣。3月1日,記者走訪了解到,最近幾年濰坊市草莓採摘園數量猛增,但層次不一讓市民難以選擇。今年的草莓採摘遊以市民自駕遊為主,團隊遊數量縮減,這讓草莓採摘園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受天氣原因影響,今年草莓的產量比往年降低,價格卻基本沒動,草莓採摘園的日子比較難熬。
記者調查
草莓採摘園越來越多,該選哪家市民挑花眼
3月1日上午,記者走訪幾家草莓採摘園發現,顧客都不是很多。在坊子區北海路與八馬路交叉口附近一家草莓採摘園內,有幾位家長正帶著孩子採摘草莓,園內遊客並不多。正帶孩子採摘草莓的劉女士表示,她當天休班,便帶著兩個女兒來採摘草莓,想讓孩子體驗一下自己摘草莓的樂趣。
「這邊的門票價格是35元一位,孩子半價,吃肯定是吃不回本,就是為了帶孩子樂呵樂呵。」劉女士說。
該採摘園的負責人王先生表示,當天天氣較冷,前來採摘草莓的市民不多,一般周末人數會多一點。
在寒亭區有機草莓採摘園,只有兩位市民在大棚內採摘。採摘園的主人王女士表示,她的採摘園只有這一個大棚,由於前來採摘草莓的人不多,她只能將熟透的草莓自己採摘後再拿出去賣。
安丘市石埠子鎮南王家莊村經營草莓採摘園的王女士表示,草莓採摘園從2010年開始出現,到現在濰坊市的草莓採摘園數量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雖然我們這邊是最早開始草莓採摘的,但現在也大不如從前了。現在濰坊市區也有了很多家,來我們這邊的大都是一些周邊的市民了。」王女士憂心地說。
寒亭區草莓姐採摘園負責人張女士表示,今年草莓的產量並不高,加上各家草莓採摘園大打價格戰,像他們這種小型草莓採摘園只能以價格取勝。「我們這邊門票才25元一位,現在大型的草莓採摘園都50元一位,我們之所以價格低就是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張女士說。
家住經濟區高速仁和盛庭小區的劉女士正帶孩子採摘草莓。她表示,現在的草莓採摘園太多,他們都不知道該選哪一家,也不知道哪家的草莓吃起來放心。
奎文區櫻園小區的劉女士也經常帶孩子採摘草莓,以前都是去安丘石埠子鎮,現在採摘園多了,反倒不知道選哪家了。顧客不多以散客為主,園內浪費情況較普遍
當天,記者採訪發現,到採摘園採摘的遊客多是自駕遊為主,團隊遊的數量不多。坊子區梁氏草莓採摘園的負責人梁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正是草莓採摘的旺季,但前來採摘的市民數量比往年少了很多。往年春節過後都是草莓採摘的高峰期,但今年遊客數量沒有預想當中的火爆。往年這個時候,周末一天的遊客量能達到一兩百人,其中有很多是旅遊團,但今年多數是自己帶孩子來體驗採摘樂趣的散客。
另外,採摘園內浪費情況非常嚴重。寒亭區草莓姐採摘園負責人張女士表示,他們的門票為25元一位,本身利潤就不多,再加上浪費情況,有時候甚至要賠本。
張女士稱,採摘園內最經常來的就是孩子,很多孩子摘了草莓後咬一口覺得不甜就直接扔到地裡,更有甚者踩壞不少草莓。
寒亭區有機草莓採摘園負責人王女士表示,他們這邊也經常有浪費的情況發生,有時候提醒幾句就會惹得顧客不高興。「大人還好一些,就是孩子浪費的情況多。有一些不怎麼熟的小個的草莓,孩子喜歡摘下來拿著玩,也不吃就扔掉。」王女士說,「吃了不心疼,浪費了就怪心疼,還是希望大家都不要浪費。」
產量減少卻不敢輕易漲價,經營者利潤下滑
草莓採摘園數量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這讓很多草莓採摘園經營者感覺有些吃不消。位於寒亭區的濰坊鴻徵生態莊園的負責人劉強善告訴記者,他的莊園佔地40餘畝,有6個草莓採摘棚,入園門票價格是40元一位,帶走25元一斤。
提到採摘園的發展情況,劉強善長籲了一口氣,連連搖頭說一年比一年難幹。劉強善乾草莓採摘園已經四年了,剛開始的時候生意還不錯,但後來一年比一年難幹,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差。「我的這些草莓大棚,光建棚的成本每個就在10萬元左右,這還不加水井、肥料、人工成本等。」劉強善說,這6個棚加起來,最多的時候一年能盈利10萬元,但這兩年效益越來越差。
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還是草莓採摘園越來越多,競爭日趨激烈。劉強善說,客流量越來越少,很多客戶都被周邊一些價格便宜的草莓採摘園給搶走了。
劉強善告訴記者,他的大棚裡種植的草莓,用的都是有機肥料,農藥基本上不敢用,成本自然要比普通的採摘園高,但他的門票價格卻不敢漲。「去年受到霧霾天氣的影響,頭茬草莓的成熟期推遲了半個月左右,很多草莓花和小果都被凍了,草莓產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劉強善說,儘管草莓產量大幅下降,但他沒敢漲價,就怕漲價導致客戶量進一步下降。
當天,記者採訪了濰坊市幾家草莓採摘園發現,效益連年下滑,成本難以收回,價格不敢隨意調整。梁先生說,如今草莓採摘園的數量成倍增長,競爭非常激烈,效益下滑嚴重,當初建園的時候投入了幾十萬元的成本,到現在都沒收回來,他已經動了退出的念頭。
發展趨勢
集約化經營
以質量取勝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濰坊市草莓種植面積達10萬畝,其中大棚草莓7萬畝,主要集中在安丘、昌樂、寒亭等地。從省內情況看,反季種植草莓已非常普遍。尤其是最近幾年,草莓大棚數量增長非常明顯。
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相關專家表示,目前草莓採摘園的發展依舊沒有擺脫粗放的發展經營模式,看到草莓採摘園很火,都一窩蜂地擁了上來,同質化非常嚴重,大多數都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發展面臨困境。草莓採摘園的經營者應該意識到,傳統的草莓種植和營銷模式已經不適應市民的選擇,還是應該往集約化、立體化的經營模式來發展。
濰坊華晨草莓採摘園的負責人崔宏告訴記者,他們的採摘園裡現在有23個大棚,其中有10個棚用來採摘,1個棚是觀光棚,還有12個高端棚。採摘棚專門接待前來採摘的遊客,觀光棚則滿足遊客遊玩休閒的需求,12個高端棚裡產出的草莓則專門為城區的各大高端水果店供貨。他告訴記者,他的採摘園的門票是80元一位,孩子是40元一位,草莓帶走38元一斤,價格的確是比較高,但他的草莓銷量還算不錯,客源非常多。
崔宏說,現在的草莓採摘園數量很多,但他對自己的採摘園比較自信,儘管當初建園的時候投入的成本非常大,但現在已經開始盈利,而且客源非常穩定。崔宏認為,現在有很多草莓採摘園為了招攬顧客,不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草莓品質上,而是放在打價格戰上。雖然可能一時吸引了不少顧客,但假如顧客覺得草莓質量一般,下次就不會再選擇這裡。「傳統的粗放型經營模式之所以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客源的素質不統一,二是營銷模式單一。」崔宏說,如果只想著降低門票價格,吸引來的顧客浪費情況可能就越嚴重,逐漸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發展集約化、立體化、規模大、品質好的草莓採摘園,才是正確的發展趨勢。
劉強善也表示,為了改善困境,他開始著力拓寬經營渠道,加大與旅行社、企業單位的合作,以團購方式吸引顧客。另外,他也開始接觸電商平臺,走電商路線,轉變銷售模式,增加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