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各地的農業大學都面臨著一個窘境,那就是招生困難!很多農業大學都是經過幾次補錄才將學生招滿,比如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今年的招生工作異常困難,經過三次補錄後,在有些地方的招生名額還有空餘。雖然八一農墾招生困難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學生對農林牧副漁等相關專業的不認可。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被束縛在田間地頭,而且農業的機械化進程進行得很快,土地已經不需要那麼的專職人員來進行生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由土地轉向城市發展,加入到浩浩蕩蕩的農民工大軍之中。為城市發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是,他們的身份終歸還是農民,社會價值觀早已發生轉變。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職業不分貴賤的時代了,農民還是最底層的勞動者,這當然與創造的價值多少有關係,從現在的小農業來說,一家人如果只依靠那點承包地生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現在農村裡的絕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了走出農村,到城市發展,造成了農村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蕪。因為單純的種田,根本就不賺錢,弄好後還要賠錢。
這就需要從承包地的小自耕農模式向農業集群發展的大農業轉變,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地區在做著相關的嘗試,比如內蒙古地區馬鈴薯種植,寥寥幾人就能管理成千上萬畝的農田,得益於機械化的發展和5G時代的來臨,管理這些馬鈴薯田地的「農民」們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能從耕地,下種,澆水,噴灑農藥,施肥,收穫等一些的操作,當然說的有一些誇張,但距離足不出戶已經為時不遠。
除了這些,還要新時代的蔬菜大棚,在山東壽光地區,有一些投資者正在嘗試集群化蔬菜生產模式,以往的田間地頭不見了,隨之而來的是如同一個個生產車間一樣,從育種到採收都由計算機控制,再加上即將到來的5G時代和人工智慧時代,結合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農業生產變得越來越技術化,科技化。
同樣發生轉變的還要畜牧業,當然這裡說的不是農家自養的一些豬和養,而是指規模化的養殖場,對技術的要求遠高於農業。新希望集團老總劉永好在採訪中坦誠,集團的養豬場幾乎都是大學生在養豬,其中更是以90後居多,可見畜牧業也是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俱進,其實不難理解,養殖所需的技術涉及到飼料,獸醫,管理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專項的人才。
再說回教育,一方面是農業大學招生遇冷,另一方面是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增長,還有就是農業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雖然人們的觀念的轉變存在問題,但主要還是缺乏社會的引導,「新農民」的收入並不低,他們的身份也不會低人一等,他們也可以像白領一樣朝九晚五,他們創造的價值遠高於普通的農民。這才是社會價值觀的真正的引導方向。
對於農業大學來說,緊跟時代潮流,積極開拓新的專業方向,與最前沿的科技結合起來,培養新時代的農業專業人才才是最關鍵的。我們不妨做一個預測,有了5G等通信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的加持,大農業,新農業將成為未來十年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所以,各位家長和學子們,農業大學真的不值得你們去嘗試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