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前頻頻爆出有大學生畢業回家養豬的消息,引發無數大學無用論,學歷無用論,學歷貶值等言論。
在我看來,問題的根源在於本領恐慌。
何為本領恐慌?
是許多大學生畢業後,面臨職場競爭的壓力,面對無數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自己卻無拿得出手的本領的恐懼。
也有因工作事業的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產生了憂慮意識。
這是這許多的大學生對未知命運的一種失落和彷徨。
根本不了解、不熱愛自己的專業
很多人上大學只為學歷,在選志願的時候不了解專業的方向,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未來能做什麼?
沒錯的確有同學做過調研,毫無疑問這一部分將來一定會有好的發展,因為他們很早就開始規劃人生,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知道自己學的能做什麼,這叫未雨綢繆。
但是很多人跟不在乎,考上就行,也有一部分人是被調劑的,試問這樣怎麼能學好本專業?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大學裡沒學到特殊技能
還記得高考之後學子們扔書、撕書的場景麼,因為覺得熬到頭了。
是的高考是人生第一個坎,但是跨過去不是讀書生涯的結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在大學可以不用面臨重大壓力而死讀書,大學可以學習更廣闊的知識,大學離社會更進一步,可以近一點體驗社會;
然而不是這樣的啊,很多人到了大學很迷茫,除了專業還不知道該學啥。
更悲哀的是有的人不知道迷茫,渾渾噩噩的熬了四年,這樣的人畢業就等於失業。
4年下來,專業知識方面、溝通技巧方面、為人處世方面沒有一項特長。
如何應對未來全國人才的競爭,其中不乏工作一兩年有經驗的求職者。
第一是 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下自己最初的夢想,最初的理想,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是確定目標,為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只有成為這樣的人你才知道你該為此而學什麼。
很多成功學大師告訴我們,定目標明確目標,我要一個月掙10萬,我可以告訴你沒用的,這樣會把你帶入另外一個誤區。
我要10萬,有很多途徑,這樣你就又陷入迷茫不知所措。
只有你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內行人,你會發現你會想要的都會來。
第二是 明白應該學什麼
定了目標,就要為這個目標而行動,學習能成為這樣的人應該學的知識、技能。
只有這樣自己才能無限接近你心中的目標,而不是毫無計劃的學,盲目的學。
這裡我們提出一個觀點,不要迷信碎片化學習,那些販賣知識的永遠只會給你增加焦慮,只有系統化學習,不斷思考不斷論證才能成為你自己的東西和技能。
第三多參加社團實踐,體驗社會
通過社會實踐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豐富自我,提高技能,
有利於培養我們的組織協調能力,
可以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完善我們的個性品質
走出學校,你會發現人際關係、溝通技巧、思維習慣都會得到很好的鍛鍊,能讓你更快的融入社會,從而不會恐慌。
本領恐慌不僅僅是大學生面臨的困境,事實上我們有很多一部分人同樣面臨著本領恐慌。
究其根源就是對自己沒有清晰的認識,對未來沒有規劃,對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努力系統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