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說養豬場幾乎是大學生:不是學歷不值錢,而是本領恐慌

2020-09-04 創客帖

近日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說到:新希望幾乎都是大學生在養豬,還有博士生和海歸。

在這之前頻頻爆出有大學生畢業回家養豬的消息,引發無數大學無用論,學歷無用論,學歷貶值等言論。

在我看來,問題的根源在於本領恐慌。

何為本領恐慌?

是許多大學生畢業後,面臨職場競爭的壓力,面對無數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自己卻無拿得出手的本領的恐懼。


也有因工作事業的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產生了憂慮意識。

這是這許多的大學生對未知命運的一種失落和彷徨。

本領恐慌的根源

根本不了解、不熱愛自己的專業

很多人上大學只為學歷,在選志願的時候不了解專業的方向,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未來能做什麼?

沒錯的確有同學做過調研,毫無疑問這一部分將來一定會有好的發展,因為他們很早就開始規劃人生,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知道自己學的能做什麼,這叫未雨綢繆。


但是很多人跟不在乎,考上就行,也有一部分人是被調劑的,試問這樣怎麼能學好本專業?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大學裡沒學到特殊技能

還記得高考之後學子們扔書、撕書的場景麼,因為覺得熬到頭了。

是的高考是人生第一個坎,但是跨過去不是讀書生涯的結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在大學可以不用面臨重大壓力而死讀書,大學可以學習更廣闊的知識,大學離社會更進一步,可以近一點體驗社會;


然而不是這樣的啊,很多人到了大學很迷茫,除了專業還不知道該學啥。

更悲哀的是有的人不知道迷茫,渾渾噩噩的熬了四年,這樣的人畢業就等於失業。

4年下來,專業知識方面、溝通技巧方面、為人處世方面沒有一項特長。

如何應對未來全國人才的競爭,其中不乏工作一兩年有經驗的求職者。

大學生怎麼應對恐慌

第一是 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下自己最初的夢想,最初的理想,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是確定目標,為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只有成為這樣的人你才知道你該為此而學什麼。

很多成功學大師告訴我們,定目標明確目標,我要一個月掙10萬,我可以告訴你沒用的,這樣會把你帶入另外一個誤區。

我要10萬,有很多途徑,這樣你就又陷入迷茫不知所措。

只有你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內行人,你會發現你會想要的都會來。

第二是 明白應該學什麼

定了目標,就要為這個目標而行動,學習能成為這樣的人應該學的知識、技能。

只有這樣自己才能無限接近你心中的目標,而不是毫無計劃的學,盲目的學。

這裡我們提出一個觀點,不要迷信碎片化學習,那些販賣知識的永遠只會給你增加焦慮,只有系統化學習,不斷思考不斷論證才能成為你自己的東西和技能。


第三多參加社團實踐,體驗社會

通過社會實踐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豐富自我,提高技能,

有利於培養我們的組織協調能力,

可以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完善我們的個性品質

走出學校,你會發現人際關係、溝通技巧、思維習慣都會得到很好的鍛鍊,能讓你更快的融入社會,從而不會恐慌。



本領恐慌不僅僅是大學生面臨的困境,事實上我們有很多一部分人同樣面臨著本領恐慌。

究其根源就是對自己沒有清晰的認識,對未來沒有規劃,對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努力系統的學習。


相關焦點

  • 學歷焦慮與本領恐慌
    」這個話題衝上了熱搜,網上的段子手們更是直接給出了一套學歷「鄙視鏈」:留學海歸的,看不起國內的研究生;985、211的看不起二三本;本科的看不起專科的……    所謂「學歷焦慮」,顧名思義,就是對「高學歷」的崇拜,有的人總是想著追求更高的學歷,仿佛有了高學歷,就有了優越感一般。
  • 新希望劉永好:我們養豬場都是90後大學生員工
    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職業不分貴賤的時代了,農民還是最底層的勞動者,這當然與創造的價值多少有關係,從現在的小農業來說,一家人如果只依靠那點承包地生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現在農村裡的絕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了走出農村,到城市發展,造成了農村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蕪。因為單純的種田,根本就不賺錢,弄好後還要賠錢。
  • 瞭望:不少幹部陷知識貧乏等四大「本領恐慌」
    事實上,這些幹部並非不想跟群眾多交流,也並非不想幫群眾多解決困難,而是因自身素質能力有限,實在幫不上忙,說不上話。  知識「折舊」越來越快  「本領恐慌」是毛澤東在延安學習運動中提出的。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說:「現在我們的隊伍裡面發生了這樣一個矛盾,就是我們的幹部不學習便不能夠領導工作……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  「好像一個鋪子,本來東西不多,一賣就完,空空如也,再開下去就不成了,再開就一定要進貨。」
  • 我國有7萬碩士研究生,100餘萬大學生送外賣,學歷真的不值錢了?
    但現在事實就是這樣,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並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且現在就算外賣配送員的招聘要求和標準其實也越來越高了。那現在學歷真的不值錢了嗎?為什麼很多大學生都會有此選擇?答案當然是不正確的,雖然現在大數據顯示高學歷的學生數量可能越來越多,而且學生們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但是我們要明白上大學或者讀研、讀博的意義或許並不在於賺錢,而是在於積累。
  • 過去40年碩士和博士才畢業800多萬,但為何感覺學歷不值錢了呢?
    據中國教育在線統計,從1978年到2018年這40年間,全國總共畢業碩士和博士800多萬人,這人數和每年的大學生畢業人數相比,可謂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教育部今年預計有接近820萬的大學生要畢業,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幾乎可以與過去40年的碩士和博士人數相當,可以說碩士和博士的學歷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 剛剛畢業就面臨失業,大學生「不值錢」了?
    大學生「不值錢」了,許多人尚未畢業變面臨失業,專家建議大學生不要啃老,哪怕每個月掙到的錢不夠養活自己,也要去掙,哪怕是最低的工資,也要去努力自救。但如果大學生單純為了就業,變放棄自身對職業的要求,是否會形成更為嚴峻的「內捲化」?
  • 為什麼很多人說:大學生不值錢,研究生滿地跑,讀書無用論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上世紀90年代的海做生意的,他們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們變得富裕了,他們沒有很高的知識和學歷,這是成功不需要學歷的最好證明,但是,他們無視了大環境的影響,那個時期是改革開放的初期,是國家機遇的時期,那個時代的人正好趕上了。
  • 努力克服本領恐慌能力不足問題
    隨著中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面對的阻力前所未有、遇到的問題前所未有、肩負的重擔前所未有,一些領導幹部出現了本領恐慌問題。克服本領恐慌、提升工作能力,需要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領導幹部本領建設的思想,不斷增強真才實幹,努力跨越艱難險阻,續寫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 女孩退學戰「本領恐慌」倡「大成教育」
    初見王小平,看不出這個戴眼鏡、一副學生模樣的女孩有什麼特別之處。她畢竟只有20歲,身上混合著書卷氣的靦腆成分。誰能料到她念高一時便毅然主動退學回家自修,已經出版關於「大成教育學」的兩部著作,其中30萬字旁徵博引、言辭雄辯的新作《本領恐慌》得到部分教育專家的好評,也引起一些爭議。
  • 在學歷越來越不值錢的當下,我們該如何自處?
    (一)越來越不值錢的學歷其實倒也不止深圳中學這種一線城市的一流中學要求高。筆者查了一下曾經所在高中老師的招生要求,發現碩士畢業生已經是硬性要求了。要知道,筆者的母校只是一個位於名不經傳十八線小城市的高中。以前筆者的老師,很多都是普通師範院校的本科畢業生,還有一些是二本畢業的。但是按照目前這個發展趨勢,以後對於教師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 都說二本學歷不值錢,那考二本是不是很容易?老師:想得美
    由於高校擴招,現在每年都有幾百萬大學生畢業,大學生已經失去了之前「天之驕子」的地位。也是這個原因,大學生就業的形勢變得非常嚴峻,甚至每年都是大學生最難就業年。而普通二本院校的大學生就成了大學生中最尷尬的存在,學術能力比不上985、211高校的畢業生,技能上又不如專科生,從而會陷入很大的迷茫。因此,很多人都在說二本學歷不值錢,幾百萬大學生下來,二本真的沒有什麼優勢。既然二本學歷不值錢,那考二本是不是很容易呢?答案是否定的,考二本的難度還是非常難,這裡給大家做一下簡單分析,供大家參考。
  • 決定你是否值錢的,從來不是學歷,而是這種稀缺的能力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我們看一個人是否有價值,或許我們需要明白一個事實,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價值,從來不是看對方的學歷,而是看他的不可替代性,如果我們懂得這個事實,我們最需要是在不可替代性下功夫,才能脫穎而出,越來越值錢。
  • 95後大學生瞞著父母去養豬:給母豬接生,與自己和解
    「現在養豬場跟以往不同,都是高科技養豬,團隊中很多都是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是更加專業和科學化地養豬,希望更多的大學生可以重新認識豬場。」陳晨說。作為管理培訓生,從零開始的劉年似乎無暇思考「能不能重新認識豬場」這樣的宏大命題。在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大學生培訓後,他被安排進入母豬產房工作。對他來說,學會替豬接生顯然更實際。
  • 新華日報評論員:克服能力不足的「本領恐慌」——八論「問問『有沒...
    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一次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從這時起,「本領恐慌」成為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彙。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又一次提出「本領恐慌」問題,強調指出,本領恐慌在黨內相當一個範圍、相當一個時期都是存在的。
  • 為什麼學歷越來越不值錢,學區房價格卻越來越高
    現在的大學學歷可以說越來越不值錢了,本科、研究生都在擴招,除了國內的最頂級名校,其他的大學畢業生在畢業的時候都在為了工作苦惱。上學那麼多年,畢業最多也就拿著5000塊左右的工資,甚至於有畢業等於失業這種說法。就算是頂級名校,985、211的學歷如果說拿一套頂級學區房幾百幾千萬的那種來和你換,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拿一套房子的。
  • 學歷不值錢,學區房卻非常值錢?這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
    在過去,大學生就屬於高學歷人才,然而隨著國民教育的普及,現在即使是碩士研究生畢業,也不敢保證能找到好工作,而更扎心的是,學區房的價格卻依舊堅挺,甚至節節攀升,因此很多人不禁疑問:學歷不值錢,為何學區房卻非常值錢?優路教育認為,從更深層面上來講,這也是公平的,主要是由於這兩個因素決定,相信大家看完就明白了。
  • 【震驚】北大清華工商管理碩士:畢業不去CBD,爭著下鄉去養豬!
    揭秘如今養豬背後的科技含量在現場劉永好介紹說,過去這些年,豬價高了老百姓太貴吃不起,價格特別低了,農民又虧損了,所以怎麼樣解決豬周期問題這個大問題。另外,豬肉的健康、安全問題也是消費者最關心的。「怎麼樣做到周期波動小,又健康呢?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這幾年各地都在做『美麗鄉村的建設』和整治環境,有些水網地區不讓養豬了。」
  • 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學歷越來越不值錢?上大學真不如打工嗎?
    但是現如今,隨著平均學歷的提高,就業競爭的加劇,哪怕擁有大學學歷也只能是讓我們和其他人擁有了競爭的機會,卻並不能讓我們擁有更多優勢。 這樣看來,大學學歷越來越不值錢的情況下,讀大學是否真的有必要呢?還有部分人認為如今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大學學歷已經不值錢,與其花費時間和金錢去上一所一般的大學,不如去學一門技術。技術學精,不愁找不到工作。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北京滿大街都是研究生,本科學歷的出路在哪?真的不值錢嗎
    那麼在如此激烈的就業環境中,本科學歷畢業的學生當真沒有出路了嗎?是否這樣的學歷太不值錢了,想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似乎很難。其實,唯學歷論一直都不成立,無論在哪奮鬥,最關鍵的還是要拼搏。雖然一些私企還會招收不少的新聞專業學生,但是要想進省級電視臺或者報社幾乎是不可能了。小軍不得已報名了研究生入學考試,但是他並沒有成功。如今小軍在北京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做策劃,他說自己希望再度考研,但是他認為自己沒有學術想法,估計也收穫不到什麼知識,所以內心比較糾結。
  • 這3類大學生「很不值錢」,畢業等於失業,即使名校企業也不青睞
    高考是幾百萬考生同聚一堂共同試煉的一場選拔性考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所謂「知識改變命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當前教育大環境下,我們能夠努力學習,通過高考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實現自己的理想。不過我們也知道隨著高校,大學數量不斷上升的同時,其質量卻是江河日下,就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很多用人單位都更加傾向於名校或者高學歷的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