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每年冬天,西湖里都要來一群特殊的客人——冬候鳥。
很多愛鳥的人都知道,這群候鳥有「四大家族」,按照來的早晚順序,分別是鸕鷀、鴛鴦、織女銀鷗、普通秋沙鴨。
國慶長假期間,就有網友在「快抱」APP上給我們爆料,曬出自己在西湖邊拍到的十多隻鸕鷀。怕冷的鸕鷀,年年都是第一批從北方來到西湖的越冬候鳥,一個冬天差不多能來一兩百隻,浩浩蕩蕩。
緊接著,鴛鴦、織女銀鷗也都已經紛紛抵達西湖。
就剩下普通秋沙鴨了。每年它們都是來得最遲的客人,因為相對沒那麼怕冷,它們會在老家等到實在受不了了,才肯拖家帶口慢吞吞啟程,來到杭州差不多都是12月中旬。
然而,就在兩天前(12月15日),第一隻普通秋沙鴨已經來西湖報到了。比去年提前了兩天。
最早發現它的是浙江野鳥會成員東斯,「就在少年宮前面的水域,年年都是這裡,也就是望湖樓前。」東斯說,秋沙鴨對水質環境要求很高,所以每年都是直奔西湖而來。
普通秋沙鴨的膽子小,警覺性很高,人很難靠近。「這隻秋沙鴨早晨在少年宮水域覓食,然後就往湧金門方向遊去,傍晚又到了阮公墩附近。」
據東斯的觀察發現,目前西湖里只出現了這麼一隻公的普通秋沙鴨,像是「探路先鋒」,等都打探好了,它的家人們就會一隻接著一隻趕來團聚,按照往年記錄,一般整個冬天西湖里會出現有7-8隻普通秋沙鴨。
前面說,第一個來的是公秋沙鴨,那是怎麼區分是公的還是母的呢?看圖片,還是挺容易分辨的,女孩子果然都比較講究髮型呀,發量相對更多,「焗過油」,顏色是經典的「亞麻棕」。公的是油光光的深綠色「背頭」,很紳士的樣子。
每年,秋沙鴨們來的都是最晚,但離開卻是最早的,一般次年2月底3月初就趕著回北方了。見到它們,也預示著杭州真正進入最冷的嚴冬季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