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的12年家訪路:假期幾乎每天都在家訪的山路上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張桂梅的十二年家訪路

  「哎喲——」張桂梅異常痛苦地哼了一聲,嚴重的類風溼病等疾病磨著她的身體。每次坐在稍矮一點的凳子上,她都只能在學生和家長的攙扶下緩慢站起。

  「張老師,喝口水,休息一下吧?」學生家長心疼地問。

  「沒時間了,我還要去好幾個學生家。」張桂梅笑笑說,揮了揮貼滿膏藥的手。

  在同事和鄉村幹部的攙扶下,張桂梅走下鄉村公路,沿著山間小路艱難地走到學生家裡。告別時,她又在學生及家長的攙扶下走上公路,拖著疼痛的雙腿上車……

  這是今年國慶期間,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到學生家裡家訪時的場景。今年,張桂梅先後被評為雲嶺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每天凌晨5點半起床巡查學校、深夜1點後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訪學生,尤其是寒假和國慶,她幾乎每天都在家訪的山路上。

  步履艱難的家訪路

  頭幾年,張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訪,曾因過度勞累昏睡在路旁。她嘗試過自己租車,也騎過馬和摩託,肋骨斷了兩次。後來縣裡派車幫助她家訪,可幾乎每一個學生家裡都還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過去張老師能風風火火地走路,後來病越來越重,有些難走的路段需要攙扶。今年需要攙扶的時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隨張桂梅家訪的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說。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張桂梅在6天裡走遍華坪縣榮將鎮、石龍壩鎮、興泉鎮、船房鄉的37個村小組,走訪了39個農村學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訪六七個學生家庭。最遠的家訪路是去高三學生羅青青(化名)的家。乘車40多公裡到達船房鄉華榮村後,張桂梅還要走半個多小時的上山小路到羅青青家。在同事和羅青青的攙扶下,張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幾分鐘就停下來大口大口地喘氣。路過一條淺淺的小溪時,她已無法抬腿跨過,只能拖曳著雙腳划過水面。

  自2008年創辦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始,12年來,每屆高三、每個農村學生,張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儘量家訪一遍。她不是麗江人,卻已走遍麗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跡覆蓋約1552名學生的家庭,行程11萬餘公裡。

  張桂梅把1804個貧困山區女孩送出大山,送進大學。她創辦的女子高中歷屆高中畢業生升學率100%,今年高考又創最好成績,159個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張桂梅仍不甘心,還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她仍舊拖著病體去家訪,她要去了解每個學生家庭的情況,去解除每個學生的後顧之憂,讓學生再加把勁,明年高考打個漂亮仗。

  校長就是「心理醫生」

  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沒有專職的心理醫生。學校老師們開玩笑說:「張桂梅校長就是心理醫生。」

  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家庭貧困的陰影,經常會使一些學生精神狀態低迷,學習成績滑坡。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張桂梅不僅耐心地開導學生,而且親自去家訪,了解學生背後的家庭原因。她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輟學。

  張桂梅每晚住在學生宿舍。高一年級的一名女生情緒低落,學習成績退步。張桂梅就讓她與自己同住,經常開導她。了解到女孩的父母經常打架,女孩還常被父親嫌棄辱罵。張桂梅3次到村中她家裡為其父母調解,終於讓全家和好,小姑娘臉上有了笑容,學習也更努力了。「我要救這個孩子,就要救她父母,救她全家!」張桂梅說。

  「陳小琴(化名)最近考試成績才390多分,這個成績究竟是什麼原因?」今年國慶家訪,張桂梅帶著滿腹疑問來到船房鄉華榮村高三學生陳小琴家。陳小琴家是貧困戶,母親有精神疾病,父親受到村裡幫扶,當了村裡的保潔員。張桂梅明白了陳小琴的心病,親切地鼓勵她:「大家都在幫助你家,你在學校的生活費有學校補助,你不用擔心家裡,應該全力以赴地專心讀書。」

  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沒有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輟學,沒有發生過學生自殺、自殘的事件。12年來,跋山涉水的家訪,每個學生和家庭的甘苦張桂梅都瞭然於胸。

  貧困學生的及時雨

  華坪女子高中絕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貧困家庭,家庭貧困的陰影對孩子影響很大。張桂梅在家訪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還經常救濟學生家庭,甚至幫助全家人擺脫貧困。

  船房鄉華榮村的文麗麗、文萍萍(化名)兩姐妹分別是華坪女子高中的高三和高一學生。兩姐妹的家不僅貧困,而且她們的父親眼睛患有嚴重疾病,在縣醫院無法醫治,需要到鄰近的攀枝花市醫院醫治,可因經濟困難,一直未能出行。今年國慶到她們家家訪時,張桂梅當場掏出500元給兩姐妹的父親,讓他儘快去看病。

  張桂梅看到兩姐妹家有一間裝雜物的危房,人員進出十分危險,當即提出應該儘快拆除。陪同家訪的船房鄉鄉長李桂梅表示由鄉裡幫助拆房,並幫助其向民政部門申請低保保障。兩姐妹和父母感動不已,全家攙扶著張桂梅送出村外。

  12年來,張桂梅資助學生困難家庭的費用,都來自各級政府給她的獎勵補貼,還有社會各界的捐助。她希望把這些關愛帶到女子高中的孩子們身上。

  「我獲得的許多榮譽,是貧困山區老師集體的榮譽。黨和人民沒有忘記貧困山區的老師們,溫暖了老師學生們的心,激勵著我們更加努力做好貧困山區的教育工作。」張桂梅誠懇地說。

  (本報記者 張勇)

相關焦點

  • 行程11萬餘公裡 張桂梅假期幾乎每天都在家訪的山路上
    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每天凌晨5點半起床巡查學校、深夜1點後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訪學生,尤其是寒假和國慶,她幾乎每天都在家訪的山路上。步履艱難的家訪路  頭幾年,張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訪,曾因過度勞累昏睡在路旁。她嘗試過自己租車,也騎過馬和摩託,肋骨斷了兩次。後來縣裡派車幫助她家訪,可幾乎每一個學生家裡都還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
  • 行程11萬餘公裡,張桂梅假期幾乎每天都在家訪的山路上
    今年,張桂梅先後被評為雲嶺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每天凌晨5點半起床巡查學校、深夜1點後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訪學生,尤其是寒假和國慶,她幾乎每天都在家訪的山路上。步履艱難的家訪路頭幾年,張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訪,曾因過度勞累昏睡在路旁。她嘗試過自己租車,也騎過馬和摩託,肋骨斷了兩次。
  • 張桂梅的十二年家訪路
    新華社發這是今年國慶期間,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到學生家裡家訪時的場景。今年,張桂梅先後被評為雲嶺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每天凌晨5點半起床巡查學校、深夜1點後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訪學生,尤其是寒假和國慶,她幾乎每天都在家訪的山路上。
  • 這條家訪路,張桂梅走了十二年
    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每天凌晨5點半起床巡查學校、深夜1點後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訪學生,尤其是寒假和國慶,她幾乎每天都在家訪的山路上。 步履艱難的家訪路 頭幾年,張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訪,曾因過度勞累昏睡在路旁。她嘗試過自己租車,也騎過馬和摩託,肋骨斷了兩次。
  • 不開家長會,走11萬公裡去家訪,張桂梅深入基層,應了魯迅那句話
    深入基層進行家訪,掌握第一手材料,可能對最終創辦女高產生怎樣重要的影響,本文旨在做一番探索。既突出張校長品格的偉大,又對我們有榜樣意義。張桂梅被評為時代楷模以後,我注意到麗江市正在掀起學習張桂梅的高潮。我也一直在關注張桂梅的事跡,隨著主持人採訪節目的進行,特別是張桂梅的學生向這位老校長表達謝意的時候,我和張校長的學生一起,也流下了熱淚。
  • 幾十年前的家訪
    幾十年前的家訪 2020-12-23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炎炎家訪路 濃濃關愛情!內鄉縣七裡坪鄉中心小學組織老師暑期家訪
    南陽市內鄉縣七裡坪鄉中心小學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暑假第一次家訪活動。上午8時整,「七裡坪鄉中心小學家訪動員會」準時在該校會議室召開。會上,該校德育主任就此次家訪工作做了詳細的部署,王曉荷校長就本次家訪的意義和注意事項做了簡要的闡述。8:30,該校全體教師分成5個小組,教師們冒著酷暑深入每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
  • 假期「雲」家訪 溝通新橋梁
    受疫情影響,燕京理工學院2020年學生假期「雲」家訪架起新的溝通橋梁,展現了家校攜手、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圍。從8月中旬開始,燕京理工學院的輔導員老師利用電話、語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對學院學生分年級、分類別進行了家訪,受訪家庭達到5484戶。對於非畢業班學生而言,共同面臨著一學期未能回學校上課的境況,網絡教學成為日常學習常態化,但是不同的學生情況不同。
  • 風雨雲滇家訪記
    從8月8日到19日,「老馬」一行人自昆明始發,最終在昭通永善縣結束,全程5200公裡,足跡幾乎遍布整個雲南。跨越萬裡去見你冬令營時的同窗、傣族的「小鮮肉」、彝族的阿妹……2018年,雲南地區共有26名學生被錄取,錄取成績在全國12個招生省市再次拔得頭籌,這與歷年家訪形成的影響力是分不開的。「8月的雲南,雨水頗豐。
  • 華坪女高后續:159人全部上線本科率達94.3%,校長張桂梅仍不滿意
    已經年過六旬的張桂梅,身體早已經被透支了,每天吃的藥也從17種增加到23種,但是她還在強撐著,在孩子們面前仍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自己走的穩一些,說話聲音大一些。她想讓更多的女孩走出大山,因為她深深地知道,改變了這些女孩的命運,就有可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
  • 張桂梅的故事 | 《總愛「丟」衣服》和《「超人」的另一面》
    2011年的一個假期,張桂梅到華坪縣船房鄉家訪,除了時任學校辦公室主任馬海外,還有縣裡某政府部門的一位局長同行。船房鄉是縣內典型的民族鄉,村民居住分散,在山裡跑了大半天,家訪才完成3戶。在第一名學生家,張桂梅在屋裡轉了一圈,發現幾乎沒有像樣的家具,蹲在火塘邊的學生家長穿得破破爛爛,她很是心疼,臨走時脫下自己的外套,送給了對方。
  • 張桂梅:一千多個孩子的「媽媽」
    建起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  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
  • 張桂梅!時代楷模!
    張桂梅(右)在進行家訪(2011年7月攝)。新華社發(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更是讓她痛心不已。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呆坐在路邊,滿眼惆悵地望著遠方。張桂梅上前詢問,女孩哇的一聲就哭了。「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著。
  • 持續高溫,擋不住老師們家訪的腳步
    因為我買了車,所以今年可以開車去家訪,以前都是搭公交車的。 劉強說,有一次,他去常山縣一個偏僻農村的學生家裡,光轉車就轉了三四趟,下車後直接暈車了。不過,雖然交通工具新升級,但在三伏天裡到處跑,劉強還是中暑了。老師要保重身體呀!實在家訪不完,就算了吧! 面對學生和家長的關心,劉強 不為所動 。 到學生家庭裡實地探訪,是我堅持了12年的事,今後還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 大山女孩的明燈——記雲南麗江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
    張桂梅暗自發願:要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讓她們通過讀書走出大山。2008年,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從這裡考上大學。她像一盞明燈,燃燒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夢。(小標題)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
  • 家訪路上溫暖相伴
    因為每個人都有潛能,愛迪生說天才是一份天賦,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願老師的指引,能讓他們興趣上路,星光無限。願陪著孩子成長,我的神經不再脆弱,變得非常有韌性,讓我的親人,朋友和老師都不再對我失望!最後祝福我們的美麗夢想成真!
  • 【奉節教師全員家訪②】非常時期「非常」家訪非常暖心
    為全力做好開學準備工作,確保順利開學,長鵬初中第一時間成立了以校長張傳兵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訂了2020春家訪全覆蓋實施方案,明確了此次家訪的相關要求和工作重點。(家訪工作布置會現場)本次家訪主要採取「123」,即「一排查二詢問三指導」的方式進行。
  • 家訪零距離,師愛育桃李---科學三小開展暑期家訪活動
    為進一步促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銜接,強化全體教師的服務意識,優化育人環境,積極落實市教體局關於開展假期家訪工作的通知要求,科學大道第三小學於6月26日拉開了「家訪零距離,師愛育桃李」的暑期家訪活動。
  • 張桂梅,這是一個普通的名字,它的主人卻是超越教育家孔子的聖人
    她看見班裡輟學的女生越來越多,通過家訪,才發現女生輟學是家長為了彩禮早早就把女孩嫁出去了。有一次家訪途中,她遇見一個14歲女孩在哭:「我不嫁人,我要讀書!」張桂梅想把女孩子帶走,學費她出,可是因為她媽媽以死相逼沒成功,最後女孩子再也沒找回來。
  • 「燃燈」校長張桂梅:把「教育改變女孩人生」堅守到底
    建校12年,張桂梅和她的教師們帶領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了大學的校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張桂梅說。1800多名貧困女孩走進大學2020年高考成績出爐後,張桂梅有些不滿意。2001年,她一邊在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兒童之家」院長,成了眾多孤兒的「媽媽」。2003年,維持「兒童之家」的資金面臨短缺。為緩解窘境,張桂梅到華坪各部門籌措資金,「求人很丟人,但如果孩子們生活得不好,我這個義務院長更丟人。」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張桂梅在昆明為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說,一切辛苦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