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位在美國工作的華人HRD,告訴我們最近在美國人力資源圈子裡,大家討論的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
近期,媒體官宣了一條消息:
任命2020年6月1日正式生效,凱文·梅耶直接向字節跳動創始人兼執行長(CEO)張一鳴匯報。
大家在感嘆字節有錢的同時,也明白這條新聞,背後透露的信息量是非常大:
1、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聘任美國跨國公司高管(非華人)當業務一把手(注意,是業務一把手),字節還真的第一個,這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與格局。
2、阿里騰訊HR,曾感嘆過無數次,公司的核心員工被挖走,就是因為字節跳動總不按套路出牌,一張工資雙倍的Offer開出來,讓不少優秀人才流失。但換個角度想,字節跳動在這兩年,挖人這個層面已經積累了不少心得。
梅耶的入職,對字節跳動來說,是人才招聘的標誌性事件。彭博的報導稱,今年字節跳動的人員擴張仍然兇猛。
目前,阿里最新員工人數是10.34萬,一切順利的話,到了年底,字節跳動的員工總人數,將會超越阿里巴巴,成為全中國員工人數最多的網際網路公司。
一個看起來並不需要這麼多人的公司,卻在瘋狂招人,這是一件很異常的事情。
一切意料之外的現象背後,都一定有一個情理之中。
01
字節跳動公司現在已經突破6萬員工,預計2020年底員工超過10萬人。
如果只說招聘數量,字節跳動應該算是當前最激進的一家公司了。
而且招聘的路子很野,俗話說只要鋤頭舞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最近在海外,字節跳動甚至成了臉書,谷歌和亞馬遜員工跳槽最佳選擇,堪稱矽谷挖掘機,Offer試金石。
最近,他們把迪士尼前高管剛挖了過來,米老鼠都直呼內行。
前迪士尼高管,現字節跳動COO凱文·梅耶爾
一家公司大量招聘,歸根究底是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有錢。
第二個是有業務需求。
第三個是有人員需求的業務可以賺錢。
只有在這種前提下,這家公司才需要招人,甚至要招出餘量,為業務增長留空間。
畢竟人就算招來,上手與磨合也需要時間。
來之即戰多數時候並不能快速發揮作用。
字節跳動就是一個這樣的公司,很多業務藏在水面下。
水面上的是頭條和抖音。
水下的是西瓜視頻、飛書、懂車帝乃至海外的TikTok。
TikTok目前的招人力度在全球範圍都算令人矚目的。TikTok之外,字節跳動在海外的遊戲發行和音樂產品也有招聘需求。
不單單是科技人才,因為字節跳動涉及的領域眾多,很多產品會有細分化的招聘需求。
比如懂車帝,這款產品作為汽車門戶,除了傳統的產品運營和技術人才,還需要大量的汽車專業領域的員工。
比如抖音發力直播帶貨,並且計劃自己涉及電商領域,需要大量專業人士。
比如剪輯APP領域受歡迎的剪映,在搞笑視頻領域非常活躍的皮皮蝦,發展勢頭兇猛的飛書。
比如遊戲部門,遊戲製作是非常吃人力的行業,每個3A都是資金和人力的無底洞。
而這些業務的發展背後,除了業務和技術外,還需要大量的支持人員, HR,財務,法務和商業化,都缺人。
而且考慮到人才磨合的提前量,10萬磨合好的員工,對應的應該是2021年的業務目標。
這確實是一種讓人羨慕的苦惱。
02
張一鳴對於人才的觀念,或許也是瘋狂招人的原因之一。
傳統企業的觀點是,我有一塊業務,需要一個拼圖,所以我只需要招到這個拼圖就好了,因為只是一個拼圖,所以快一點慢一點不是很重要。
而在張一鳴的理念中,你以前是幹什麼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招進來以後,你未來能帶來什麼。
如果你來了以後可以帶來業務的增量,那麼為你準備一個業務又有何不可。
例如前段時間字節跳動從迪士尼招高管這個事情,其實有點迷。
一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為什麼從娛樂業招了一個高管?
但是對於字節跳動來說,其實招這個迪士尼高管當COO,最重要的是其個人特質以及對業務帶來的增量。
對於字節跳動的海外業務線來說,現在需要的不只是技術強大的人才,而是能夠融入當地文化背景的管理型人才,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前迪士尼高管就非常符合要求。
今年的前五個月,字節跳動從臉書、谷歌這些國際網際網路大廠招了六個高管,依據的就是專人專用的多元化標準。
這些人不需要了解國內的東西,不需要來國內辦公,需要的是能夠為字節跳動帶來什麼。
一個多元化的招聘標準,也是能夠招到更多人才的核心因素。
實際上,如果按照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招聘的常規標準,現在的抖音負責人和頭條負責人可能連字節跳動的門檻都進不了。
但現在這兩個產品都是字節跳動的核心業務。
為這個事兒,張一鳴還公開懟過字節跳動的HR,因為當時招聘PM的時候有一條標準是這樣的:
有五年以上網際網路產品經驗,具有日活千萬量級以上的產品規劃和產品迭代實施經驗。
張一鳴就親自跟HR說:
「按照這個要求,陳林、張楠,我們公司一大批PM,一個都進不來,連我自己都進不來。別說千萬DAU產品了,他們加入前,連百萬,甚至十萬DAU的產品也沒做過。」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國內直接這麼說的老闆,不多。
03
普通人如何成長才能收到大廠的Offer。
正好昨天我也跟一位曾在阿里、美團等大廠任職的前輩聊起此事,他根據這幾年來自身的發展經歷,給出了幾點建議:
比學歷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網際網路大廠看重的不是一張文憑,而是一個人的潛力,學歷只是篩選個人能力的第一關。
比學歷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學習力。
所有學歷帶來的加持,都會在畢業後的三五年內消耗光。
如果你的學歷「不漂亮」,但是不斷學習掌握新的技能,具備豐富的實習/項目經驗,那麼不用太擔心,依然有機會進入BAT。
小編給大家截圖看下來自BOSS直聘的最新招聘:有經驗應屆生均薪15K-30K!
(來自:拉勾)
企業願意給什麼樣的應屆生15K-30K月薪?其實大家平時應該多去招聘網站查看。看完之後,你基本會得出這些結論:
有項目經歷,熟悉軟體工程開發流程
有項目經驗,工作案例很重要
有項目成果,你做的事兒到底有沒有成績
2020年,一定屬於愛思考和學習的人。
做技術也是一樣,企業看的不是應聘者寫了多少行代碼,而是你的項目成果和工程設計能力。
想不被替代、升職加薪入大廠,學習力,是一種讓人變得不可替代的唯一途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