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風陵渡口
作者:文龍
一句詩,一個意念,成就了一段旅程。風陵渡,我來了。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夜宿風陵渡,純屬臨時起意,車上不知是誰念叨的這句詩,就讓行程改變,誤打誤撞之下就來到了風陵渡。
愛上一個人,只需要一瞬間;忘記一個人,卻需要一輩子。在一代宗師金庸先生的筆下,年僅16歲、情竇初開的奇女子郭襄在風陵渡口與武功蓋世、相貌堂堂的楊過驚鴻一瞥,就暗許芳心,然楊過用煙花燃亮滿天的繁星後,卻悄然遠去。郭襄一片痴心,尋而不得,不能忘懷,只能在峨眉山上,青燈長伴,孤獨終老。風陵渡成為美少女郭襄的人生轉折點。
站在風陵渡口,沐浴著秋日暖暖的殘陽,面對著一覽無餘、水平如鏡卻又雄渾滄桑的黃河水,我的內心卻湧起了滔天波瀾。
「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風陵渡,地處黃河東轉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交通要塞,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從古到今,風陵渡都不乏傳說和歷史。傳說中的女媧陵就在風陵渡,因為史書記載女媧姓風,所以女媧陵又稱風陵。在這裡,魏國與秦國曾刀光劍影,大戰上百回合;在這裡,曹操十萬大兵討伐韓遂、馬超;在這裡,宇文泰曾帶兵破高歡……在這裡,中國軍隊與日軍進行了反覆多次的殊死較量,在長達3年的中條山保衛戰中,風陵渡一直是敵我雙方爭奪的要塞,可以說,這兒的每一寸土地,都曾被鮮血染紅;這裡盛開的每朵山花,都傳誦著勇士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站在風陵渡口,九曲黃河水在這兒變得格外安寧,全然沒有了印象中的波瀾壯闊、浩蕩之勢。沒有岸邊樹木的遮擋,安靜的河面顯得頗為開闊,在夕陽的照耀下,水面散發著點點金燦,仿佛在深情地問候致意著在此駐首的人們,空氣中也似乎瀰漫著一股淡淡的黃土氣息。一艘快艇飛馳而來,一對穿著紅色馬甲的男女在馬達的轟鳴聲中的尖叫聲格外刺耳,令我們岸上的一行人心情也格外暢快豪放起來;快艇後邊的二行浪花,仿佛是少女純色的裙邊,白得耀眼,擾得眼花繚亂。天邊的光影、水面的快艇、潔白的水浪和岸邊觀賞的人群相互呼應,形成一幅水墨粉黛般的唯美畫卷。
曾多少次反覆誦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張養浩《潼關懷古》)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唐《浪淘沙》);曾多少次反覆聆聽、放歌《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自己的心曾與黃河一起澎湃;可眼前的祥和景象與這些卻一點也掛不上鉤,九曲黃河分明在這裡變成了溫順聽話的孩子,哪還有什麼浩蕩之勢?
洶湧澎湃的黃河水,因為秦嶺的阻截,在風陵渡拐彎,變得安寧祥和。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塵世間的每一個生命,在成長的歷程中,無不會遇到命運的一個又一個拐點,每一個拐點無不昭示著你的人生新際遇的來臨,抓住了,你可能從此乘風破浪,千山萬水任你浪跡天涯;失去了,你的身體裡可能「全是骨頭斷裂的脆響」(詩人餘華語),人生會變得面目全非。
世事風雲際會,在人生的每一個「風陵渡」,也許會偶遇許多人、許多事,也會滋生許多情愛。有時候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有時候是在對的時間遇到錯誤的人,有時候是在錯誤的時間滋生了難以割捨的情……因此人生的「滑鐵盧」總是與成功之巔相比翼。一番長途跋涉之後再回首品鑑,才發現,有些事實如楊過、小龍女、郭襄的梗,說起來糟心,聽起來痛心,想起來鬧心。江湖深遠,有些事情能回到過去,有些事情是回不去的;有些人過去素未謀面,有些人現在卻生了情;江湖永遠不可能獨自偷歡,有些路暫時走不通,有些路雖有坎卻又必須前行。
在唯變不變的時代長河裡,任塵世如何雞飛蛋打,如何風雲激蕩,風陵渡這個千年古渡口,就這樣穩穩地屹立在這裡,千年、萬年不變地向世人閃爍著自己的光芒。雖因不遠處的黃河風陵渡大橋上車水馬龍,渡口不再承擔「擺渡」的使命,但物事人非的古老渡口依舊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秋風清,秋月明,「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站在人生的「風陵渡口」,我等芸芸眾生,又當如何「行走在人生的河流」中?我們是輕裝上陣,高歌猛進,走得輕盈從容?還是背負包袱,步履蹣跚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落葉聚還散,相知不知何日。與風陵渡「現實版」的相見,讓我感知到漫漫人生徵途中靈魂相觸的可貴,歲月燃燒中同頻共振的美好……人生處處是風景,真希望在愛的懷抱裡,共枕夕陽每一天,不為往事煩擾心憂,只願餘生快樂相伴,與這個世界的美好永不說再見。雖然,這個世界要丟棄你,真的不需要跟你說一聲BYE。
文中照片由在潼關渡口工作的江蘇海門籍老鄉秦洪兵先生友情提供,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