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渡,浪漫而滄桑的渡口,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千年歷史

2020-12-15 帶你環遊新世界

文/林海雪原

導語:芮城縣屬山西運城市,北靠中條山,西南隔黃河與陝西潼關、河南鄰寶相望,是「雞鳴聞三省之地」。而在縣城西南30公裡處的風陵渡,以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吸引著人們慕名而來。

01【浪漫名字由來】

風陵渡,聞其名便給人一種浪漫而文藝的感覺,因《神鵰俠侶》中郭襄與楊過邂逅而為人熟知。然而,它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卻遠比小說更加滄桑、厚重。

據《史記》記載,黃帝手下的臣子風后製造了戰場神器指南車,讓中原霸主黃帝在涿鹿大戰時,大勝山東扛把子蚩尤,一統華夏。在賢臣風后過世以後,黃帝為表彰他的功績,在渡口附近為他建造陵墓。風陵就是風后的陵墓,後世人也因此將渡口,命名「風陵渡」。

02【優越地理位置】

黃河從偏關縣老牛灣進入山西,從晉陝大峽谷中由北向南奔流而下。直至風陵渡拐角處轉向東流,進入晉豫峽谷流入華北平原。如此,一條黃河成為晉、陝、豫三省分界,而風陵渡則是連接三省的關鍵所在。

風陵渡不僅承擔著交通樞紐的功能,更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北控山西大門,南望中原,西鎖秦川。從黃帝與蚩尤之戰,到秦晉「泛舟之役」,再到三國時曹操與馬超之戰,最後到抗戰時期的中條山保衛戰,風陵渡見證著歷史的一幕幕慘烈戰爭。

中條山

03【燦爛人類文明】

我國史前文明地區分布像重瓣的花朵一樣,中原文明是當之無愧的C位,而其他文明也百花齊放。最後,早期的中原文明社會也在這個黃河的拐角處,綻放出絢麗的文明之光。風陵渡周圍有舊石器時代的大荔人、西侯度人等,新石器時代的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再到二里頭、陶寺等準文明遺址,各個時期的文化在這裡相繼出現,像一部歷史古籍,記載著中原文化的發展。一直到後來的夏商周、秦漢唐,都曾在這裡上演著中原文明的迭代更替。

西侯度遺址

結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架橫跨黃河的風陵渡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溝通了晉陝豫三省交通,終結了渡口上千年完全靠船擺渡的歷史。十餘年後,這片河灘也被陸續建設成為集旅遊度假、康復療養和觀光農業於一體的景區。

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

除風陵渡外,芮城縣還有大禹渡、西侯度遺址和紀念道教呂洞賓的元代道觀永樂宮。這裡自然風景優美,歷史文化深厚,是一個難得的好去處。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金庸筆下「風陵渡」,如何改變中國?_鳳凰網
    「風陵」的名字,從五千年前走來風陵,聽起來文藝又浪漫。其實,她所承載的歷史文化遠比這更厚重、滄桑。名字的誕生,與傳說中五千年前的華夏領袖黃帝有關。她是一個渡口,又不僅是一個渡口。中華文明誕生前夕,大江南北的史前文化呈「滿天星鬥」局面。但最終,穩定的文明搖籃定格在黃土高原南部,今陝西、山西、河南交界地帶的渭河、汾河、洛河的河谷盆地中,位於黃河拐角附近,呈「品字形」排布,組成早期中華文明的「黃河金三角」。
  • 黃河上最具江湖氣息的渡口:風陵渡,傳說因女媧而得名!
    萬裡黃河一路東行走到山西風陵渡的時候,正處於東轉的拐角,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的要塞,風陵渡還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跨越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起初聽到風陵渡這個名字,腦海裡呈現的是古代的武俠江湖,這個名字有太多武俠、江湖的味道。
  • 當年多情風陵渡,如今風華有誰識
    千古渡頭多風流聽說,風陵渡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守著陝西、山西、河南三個省的大門。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經過這裡,走進秦晉。金人趙子貞曾言:「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風陵渡,她背靠三晉大地,面朝滔滔黃河,遠眺烽火潼關。聽說,「風陵」這個又浪漫又美好的名字,與傳說中五千年前的華夏領袖黃帝有關。
  • 文龍:站在風陵渡口
    站在風陵渡口作者:文龍 一句詩,一個意念,成就了一段旅程。風陵渡,我來了。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夜宿風陵渡,純屬臨時起意,車上不知是誰念叨的這句詩,就讓行程改變,誤打誤撞之下就來到了風陵渡。 愛上一個人,只需要一瞬間;忘記一個人,卻需要一輩子。
  • 永和千年古渡口,見證中華文明史
    俗話說「萬裡黃河萬裡沙」,不同的渡口,留下了不同的故事。雖然許多渡口已經被各種各樣的公路和橋梁取代,但這並不影響民間故事和傳說的流傳。今天的節目將給大家詳細的介紹,都曾是古渡口的永和於家咀村和陰德河村。 點擊觀看視頻
  • 金庸筆下的「風陵渡」是怎樣的?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作家林燕妮語這兩句話流傳很廣。其實,金庸先生《神鵰俠侶》中讓女俠郭襄「初相遇」,乃至「誤終身」的風陵渡並非虛構之地。這是一個位居山西省芮城縣西南角的古老渡口,地方不大,卻守著山西、陝西、河南三個省的大門。
  • 風陵渡 多少滄桑共赴笑談中
    在學習壓力山大的高一階段,一次偶然,我從當地的報紙上讀了魯順民先生的散文《尋訪風陵渡》,才在心中對這空間距離不太遠、在當地名氣不算大的風陵渡,有了一絲的關注和嚮往。風陵渡,在山西省芮城縣西南端,距縣城30公裡,與河南、陝西省為鄰。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
  •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你了解風陵渡的前世今生嗎
    對於風陵渡,大多數人的印象應該來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這段著名的武俠小說片段,裡面描寫的這段純情單戀,曾感動了無數痴男怨女,使風陵渡口成了許多人期期嚮往的浪漫之地。然而你知道此地為何被命名為風陵渡,以及浩瀚歷史裡這裡有那些故事麼?
  • 中華傳統文化研學基地落戶運城風陵渡
    2月1日,山西大學來華留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研學基地、山西大學商務學院中華傳統文化研學基地揭牌儀式,在國家AAA級景區印象風陵渡黃河風情小鎮舉行。兩所高校及運城市、芮城縣有關領導以及五大洲留學生代表,就如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進行了熱烈研討。
  • 河南洛陽再現歷史遺產千年輝煌 傳遞中華文明獨特魅力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南洛陽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在中華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洛陽緊跟中央和省的部署,堅持保護第一,探索了一條將洛陽特色與文物保護,民生結合起來的道路。它充分展示了堅定的文化自信的歷史責任和中華文化的傳承。
  • 風陵渡遊記,訴說發生在這裡的英雄故事
    風陵渡,又稱風陵關、風陵津,位於黃河由南而北的大拐彎處,地處陝西、陝西、河南三省交匯,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說。在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是楊過與郭襄初會的地方,正所謂:「「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從風陵渡大橋上遠眺黃河,左邊是陝西,右邊是山西。
  • 山西風陵渡,一個充滿俠骨柔情的古老小鎮
    風陵渡是古代黃河上最大的渡口,位於黃河在山西東轉處,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界點(今山西省芮城縣風陵渡鎮)。距離東北方的芮城縣約30公裡。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風后陵而取。相傳黃帝六相之一的風後,與蚩尤作戰被殺,埋葬於此,後建有風后陵。
  • 【遊山西 讀歷史】一眼千年,宛若初見
    遊山西 讀歷史我是西侯度身處黃河中遊芮城縣上世紀60年代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180萬年前人類最早用火的證據自此我便光環加身,備受矚目想要探尋人類文明起源的密鑰博大胸襟、恢宏氣度不謙虛地說還是我最有發言權我是雁門關人稱「中華第一關」「險」是我的代名詞歷朝歷代
  •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金庸筆下的風景可不止這一處!
    一段網絡上描寫金庸筆下一代俠女郭襄的詩句,以極強的代入感,將人們的思緒代入到《神鵰俠侶》中風陵渡口的那個風雪夜。「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是對郭襄最貼切的評價,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有愛情、有恩怨、也有遺憾,風陵渡口的風雪夜,說書人口中的神鵰大俠令郭襄崇拜不已,萬獸山莊初見楊過時,郭襄的莞爾一笑楚楚動人,那時的郭襄,活潑可愛,如沐春風;那時的郭襄,聰明伶俐,燦若星辰,卻終是難以走入楊過的心裡,從此漂泊半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 「風陵渡」,這是我們相識的地方
    在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交界處,有一個古渡口,名叫風陵渡。風陵渡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從黃土高原奔騰而下的黃河,在這裡來了個急轉彎。過了風陵渡,再衝破三門峽,浩浩黃河水便一瀉千裡、汪洋恣肆地馳騁在中原大地,氣吞萬裡,奔流入海。金人趙子貞在《題風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 讓中華5000千年文明閃耀世界
    各種見稜的聲音交織一體,一味地彰顯出震撼天地的俠骨韻律,不知濃縮了幾多風雨煙火、歲月留痕的細節,見證了幾許春秋輪迴、新舊人影的片斷?良渚考古現場又怎樣呢!良渚文明消失了數千年以後,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重生,是考古人發現和挖出來的世界遺產。「我們遇到良渚是幸運的,良渚遇到我們同樣也是幸運的。」
  • 武俠小說中經典場地:楊過小龍女在雁蕩山訣別,風陵渡已滿目荒涼
    不過小龍女跳下去還活著是因為人家是女主角,各位沒有主角光環的人可千萬不要嘗試啊,還有一個場景就是楊過和郭襄超初次相遇的風陵渡,這一面算是耽誤了郭襄的一生。風陵渡也並不只是存在小說裡,它是黃河上最大的一個渡口,在古代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 黃河上最大渡口,十分鐘跨三省過黃河,全國唯一有兩座大橋的鎮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騎著摩託回家過年,今天僅用十幾分鐘就跨過三個省,還過了黃河,你信嗎?金代趙子貞在《題風陵渡》中寫道:「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黃河的這個位置自古有一個詩意的名字——風陵渡,我們都很熟悉,在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都見到過。金庸大俠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就有「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的章節,寫的是郭襄第一次見到楊過的地方就是黃河的風陵渡。
  • 「十六年前風陵渡,一見楊過終生誤。」和女友徜徉在蕩口古鎮
    近代錢偉長是科學家、錢穆是中國現代歷史學家,王莘是作曲家,《歌唱祖國》的曲作者,所以, 蕩口的歷史人文氛圍十分的濃厚。蕩口是親水的,家家枕水而居,戶戶開門見水,與水結緣,以水為本。 在蕩口,坐一坐搖櫓船,穿行於小河中,微微漾起的水波令人沉醉,恍惚中,就像在做一場水墨江南夢。 在蕩口古鎮的渡口,懸掛的風鈴聲很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