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海雪原
導語:芮城縣屬山西運城市,北靠中條山,西南隔黃河與陝西潼關、河南鄰寶相望,是「雞鳴聞三省之地」。而在縣城西南30公裡處的風陵渡,以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吸引著人們慕名而來。
01【浪漫名字由來】
風陵渡,聞其名便給人一種浪漫而文藝的感覺,因《神鵰俠侶》中郭襄與楊過邂逅而為人熟知。然而,它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卻遠比小說更加滄桑、厚重。
據《史記》記載,黃帝手下的臣子風后製造了戰場神器指南車,讓中原霸主黃帝在涿鹿大戰時,大勝山東扛把子蚩尤,一統華夏。在賢臣風后過世以後,黃帝為表彰他的功績,在渡口附近為他建造陵墓。風陵就是風后的陵墓,後世人也因此將渡口,命名「風陵渡」。
02【優越地理位置】
黃河從偏關縣老牛灣進入山西,從晉陝大峽谷中由北向南奔流而下。直至風陵渡拐角處轉向東流,進入晉豫峽谷流入華北平原。如此,一條黃河成為晉、陝、豫三省分界,而風陵渡則是連接三省的關鍵所在。
風陵渡不僅承擔著交通樞紐的功能,更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北控山西大門,南望中原,西鎖秦川。從黃帝與蚩尤之戰,到秦晉「泛舟之役」,再到三國時曹操與馬超之戰,最後到抗戰時期的中條山保衛戰,風陵渡見證著歷史的一幕幕慘烈戰爭。
03【燦爛人類文明】
我國史前文明地區分布像重瓣的花朵一樣,中原文明是當之無愧的C位,而其他文明也百花齊放。最後,早期的中原文明社會也在這個黃河的拐角處,綻放出絢麗的文明之光。風陵渡周圍有舊石器時代的大荔人、西侯度人等,新石器時代的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再到二里頭、陶寺等準文明遺址,各個時期的文化在這裡相繼出現,像一部歷史古籍,記載著中原文化的發展。一直到後來的夏商周、秦漢唐,都曾在這裡上演著中原文明的迭代更替。
結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架橫跨黃河的風陵渡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溝通了晉陝豫三省交通,終結了渡口上千年完全靠船擺渡的歷史。十餘年後,這片河灘也被陸續建設成為集旅遊度假、康復療養和觀光農業於一體的景區。
除風陵渡外,芮城縣還有大禹渡、西侯度遺址和紀念道教呂洞賓的元代道觀永樂宮。這裡自然風景優美,歷史文化深厚,是一個難得的好去處。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