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多情風陵渡,如今風華有誰識

2021-01-10 樂於平淡崇尚簡單

今年夏天,堪稱雨季,大江小河,滾滾濁流翻騰奔湧。

天下黃河,亦濁浪滔天,依山婉轉。途經山西,為南北走向的呂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騰於陝西、山西兩省邊界的峽谷之間,閱盡人間萬千美好。河水在壺口佔盡風光,飽受讚嘆後一洩而下,出龍門,過蒲津,繼續向南而去,到潼關附近,因受東西走向的秦嶺支脈華山所阻,折向東流。

那個河水東向的拐角處,就是念念不忘的風陵渡。

風陵渡口初相遇

初識風陵渡,是在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風陵夜話」:

時值三月殘春,黃河北岸的風陵渡渡頭擾攘一片,驢鳴馬嘶,夾著人聲車聲,這幾日天候乍暖乍寒,黃河先曾解了凍,但這日北風一刮,天時驟寒,忽然下雪,河水重又凝冰。冰雖不厚,但水面不能渡船,冰上又不能行車,許多要渡河南下的客人都給阻在風陵渡口,沒法啟程。

在擾攘一片的風陵渡口,16歲的郭襄聽到了「神鵰大俠」的英雄故事,見到了威震江湖的大俠風姿,少女的愛慕歡喜如決堤的洪流一發而不可收。楊過對這個純真善良、古靈精怪、嘴裡叫著「大哥哥」的小東邪亦是喜歡。他帶著她闖黑龍潭,訪百花谷,他給她贈許願金針,他召集江湖豪傑為她置辦生日賀禮,為她賀壽祝福。

16歲那年的生日是那麼的與眾不同,驚豔了江湖英雄更驚豔了小郭襄。「大哥哥」的禮物太過隆重,五彩的煙花太過絢爛,從此,初識情滋味的郭襄眼裡就只有她的「大哥哥」了。

她比任何人都希望大哥哥幸福快樂。她可以毫不猶豫地跟著大哥哥一起跳下絕情谷底,懇求他萬不可自尋短見;她可以用第三枚金針祈盼大哥哥和小龍女早日團圓,平安喜樂。可大哥哥的心裡眼裡卻只有小龍女。看著楊過夫婦漸行漸遠漸無書,郭襄難過、悵惘,不舍極了。

若干年後,她獨自騎著青驢,一路唱著「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一路自北而南又從東至西,踏遍大半個中原,希望得到大哥哥的近訊……刻骨銘心的相思如文火煮過的花茶,從縷縷清香裡透出濃濃的苦澀。

網絡上有寫郭襄的小詩,我很喜歡:

我走過山的時候山不說話,我路過海的時候海不說話;

我坐著的毛驢一步一步滴滴答答,我帶著的倚天喑啞。

大家說我因為愛著楊過大俠,所以在峨眉安家;

其實我只是喜歡峨眉的霧,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綻放的煙花。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都說「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可我不以為然。

郭襄走遍天下,雖尋楊過不遇,可她卻把自己活成了現代版的職場女精英。她走南闖北,正邪交好,身負國讎家恨,自創峨眉一派,成為一代宗師。她只是不想將就,何談「誤了終身」?

從此,純真善良、豁達開朗的小郭襄就住在了我心裡。從此,那個叫「風陵渡」的遠方竟讓我牽腸掛肚。

千古渡頭多風流

聽說,風陵渡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守著陝西、山西、河南三個省的大門。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經過這裡,走進秦晉。金人趙子貞曾言:「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風陵渡,她背靠三晉大地,面朝滔滔黃河,遠眺烽火潼關。

聽說,「風陵」這個又浪漫又美好的名字,與傳說中五千年前的華夏領袖黃帝有關。風,又叫風後,傳說是黃帝的賢臣,他發明了指南車,助黃帝大軍辨明方向,大勝蚩尤。可風后在戰爭中被殺,黃帝為表彰其功勞,築封陵厚葬。所謂風陵,即風后的陵墓。後來,此地最重要的渡口就被命名為「風陵渡」。

聽說,「三門峽——風陵渡——蒲津渡」一線是黃河上開發最早的航線。春秋時期,大旱的晉國向秦國借糧,秦穆公徵發秦粟萬斛之巨,泛舟出渭河,經風陵渡,再沿汾河溯流而上直抵晉國都城,史稱「秦粟輸晉,泛舟之役」。

聽說,風陵渡是河東、河南、關中的咽喉要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秦晉河曲之戰,東漢末年曹操大戰馬超、韓遂,西魏宇文泰破高歡等戰爭,都曾被風陵渡親眼見證。

聽說,曾經的風陵渡商賈往來、店鋪林立,好不熱鬧……

且看《風陵曉渡映晉陝》中的描述:

每日拂曉,沉睡的黃河剛剛甦醒,岸上樹影依稀可辨時,南來北往的客商就熙熙攘攘地朝風陵渡集結了。推車的,騎馬的,趕牲口的,荷擔的,負囊的……接踵而來。有的趕路,有的候渡,有的則已經坐在船頭泛舟中流。遙望黃河上下,煙霧茫茫,桅燈閃爍。船隻南北橫馳,彩帆東西爭揚,側耳傾聽,譁譁的水聲,吱吱的櫓聲,高亢的號子聲,顧客的呼喊聲,鳥聲,鐘聲,匯成一片,古渡兩岸迴蕩著優美的清晨爭渡的交響曲。

又見古渡亦風華

如果不是朋友指點,我絕對找不見她的痕跡。如今的風陵渡頭早已不是郭襄邂逅楊過時的模樣了,千百年來古渡旁的輪渡場景也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唯兩岸之山脈,河上之清風,腳下之濁水,目遇之成色,耳得之成聲。沿河堤岸筆直向前,三三兩兩的遊人或站或坐,一律面朝黃河,默默地看著,聽著,感受著。

河水濁浪翻滾,夾帶著從上遊衝下的樹枝和泥沙,混混沌沌,氣壯山河地一路滾滾向東,河中間或出現一條、兩條、無數條尺寸各異的龍形水紋,讓人驚異萬狀,讚嘆不已,河水和枯枝的偶然組合竟能如此精準地表達出母親河的雄闊氣勢。想來古人從此渡河,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

登臨河岸的鳳凰咀遠眺,潼關清晰在目,潼關古渡與風陵渡口遙遙相望,他們這樣一站就是幾千年的光陰。

陝西人修整打造,讓潼關古渡時時生機盎然,煙火喧鬧。山西人不動聲色,使風陵渡猶抱琵琶半遮面,滄桑中甚是靜寂。

這樣的風陵渡,不加雕飾的原生態留白該是放飛了無數想像的翅膀吧!

世事隨流水,換了人間,那些功名利祿,爾虞我詐終抵不過一場數十年的等待。那標記著「鳳凰咀」的大石頭,那筆直挺立的一棵樹,靜靜地守著這千年古渡,冷眼旁觀,風雲變幻,恰如郭襄24年的痴痴柔情。

那塊冥頑不改初心的石頭,讓我想起了劉蘭芝焦仲卿,想起了紅樓賈寶玉,想起了大師金嶽霖……那棵特立獨出的樹,讓我憶起了舒婷的那株木棉,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足下的土地。

掬一捧河水,灑在足下的土地,只願經過這裡的紅男綠女、老老少少與有緣人相聚,與有愛人相好。

過去,這個「雞鳴一聲聽三省」的渡口,可謂「忙煞渡頭郎」。而今,公路和鐵路兩座大橋飛跨南北兩岸,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而那堪稱忙碌嘈雜的「風陵曉渡」之場景也只能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去追尋了。

千年風陵渡,見過太多的大起大落,如今一副飽經滄桑、見慣不驚的模樣。但我想,她的現在、將來依舊會風華黃河兩岸,因為她有喜有憂有仁心,有愛有情有永恆!

相關焦點

  • 萬水千山,不如一個風陵渡
    這首詞叫《雁丘詞》,當年元好問路過太原,看見一個老翁射雁,射下來一隻,另一隻也撞在地上,元好問買下來兩隻大雁,埋了它們,寫下《雁丘詞》,供人思念: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 風陵渡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50平方公裡,近期開發面積20平方公裡,區內有工業區、商貿區、旅遊區、行政金融區、教育文化區和居住區。經水文地質部門檢測,風陵渡水質良好,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區內的譚郭自流井出口水溫在28℃,極具開發價值。
  • 金庸筆下「風陵渡」,如何改變中國?_鳳凰網
    四周大山大河,「風陵渡」扼守三省要塞。誰能把它們聯繫在一起?焦點指向了今山西、陝西、河南交界地帶。三省交匯的風陵渡,恰似一枚紐扣,由她引出的線串聯了傳說中堯舜禹所在的汾河谷地,周秦漢唐建都地關中盆地及洛陽所在的伊洛河盆地。
  • 金庸筆下的「風陵渡」是怎樣的?
    其實,金庸先生《神鵰俠侶》中讓女俠郭襄「初相遇」,乃至「誤終身」的風陵渡並非虛構之地。這是一個位居山西省芮城縣西南角的古老渡口,地方不大,卻守著山西、陝西、河南三個省的大門。不同於武俠世界的浪漫,金人趙子貞的《題風陵渡》更加明了:「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 「風陵渡」,這是我們相識的地方
    在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交界處,有一個古渡口,名叫風陵渡。風陵渡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從黃土高原奔騰而下的黃河,在這裡來了個急轉彎。過了風陵渡,再衝破三門峽,浩浩黃河水便一瀉千裡、汪洋恣肆地馳騁在中原大地,氣吞萬裡,奔流入海。金人趙子貞在《題風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 風陵渡遊記,訴說發生在這裡的英雄故事
    風陵渡,又稱風陵關、風陵津,位於黃河由南而北的大拐彎處,地處陝西、陝西、河南三省交匯,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說。在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是楊過與郭襄初會的地方,正所謂:「「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從風陵渡大橋上遠眺黃河,左邊是陝西,右邊是山西。
  • 大明風華主題歌是誰唱的?該劇改編自什麼小說?
    《大明風華》是由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領銜主演的古裝劇。這部電視劇真的是越看越好看啊,而且主題歌也是非常好聽的,那麼大明風華主題歌是誰唱的呢?一起來看看大明風華主題曲歌詞介紹吧!
  • 山西風陵渡,一個充滿俠骨柔情的古老小鎮
    風陵渡是古代黃河上最大的渡口,位於黃河在山西東轉處,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界點(今山西省芮城縣風陵渡鎮)。距離東北方的芮城縣約30公裡。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風后陵而取。相傳黃帝六相之一的風後,與蚩尤作戰被殺,埋葬於此,後建有風后陵。
  • 風陵渡,浪漫而滄桑的渡口,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千年歷史
    而在縣城西南30公裡處的風陵渡,以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吸引著人們慕名而來。風陵就是風后的陵墓,後世人也因此將渡口,命名「風陵渡」。直至風陵渡拐角處轉向東流,進入晉豫峽谷流入華北平原。如此,一條黃河成為晉、陝、豫三省分界,而風陵渡則是連接三省的關鍵所在。風陵渡不僅承擔著交通樞紐的功能,更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北控山西大門,南望中原,西鎖秦川。從黃帝與蚩尤之戰,到秦晉「泛舟之役」,再到三國時曹操與馬超之戰,最後到抗戰時期的中條山保衛戰,風陵渡見證著歷史的一幕幕慘烈戰爭。
  • 朗多選秀僅21位,當年的前三名是誰?如今發展如何呢?
    隆多的球商有多優秀呢?以前的指揮考辛斯防空氣結果成功防守對方絕殺就不說了,昨個湖人和掘金西決系列賽的G4,最後30秒,湖人球員波普出手三分球的時候,所有人還處於目送球的階段,隆指導已經在球的落點,早早跳起,淡淡的說:「讓球多飛一會」,跳在空中等球的隆指導輕鬆把籃板收入,幫助湖人爭取到寶貴的進攻機會,徹底斷送了掘金的反攻浪潮。SO,問題來了,強入隆指導,當年選秀也才僅僅21位,當年的前三名是誰?
  • 中華傳統文化研學基地落戶運城風陵渡
    2月1日,山西大學來華留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研學基地、山西大學商務學院中華傳統文化研學基地揭牌儀式,在國家AAA級景區印象風陵渡黃河風情小鎮舉行。兩所高校及運城市、芮城縣有關領導以及五大洲留學生代表,就如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進行了熱烈研討。
  • 心理學:多情的女人,這幾個特點很明顯
    都說男人花心,但女人多情起來,絕對不亞於男人,男人花心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人還是想踏踏實實找一個愛人,好好相守一生,這些痴情的男人很可能因為識人不清,成了備胎。以前認識一個女孩兒,她長得有些漂亮,身材也不錯,因此身邊總是不乏追求者。
  • 黃河上最具江湖氣息的渡口:風陵渡,傳說因女媧而得名!
    萬裡黃河一路東行走到山西風陵渡的時候,正處於東轉的拐角,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的要塞,風陵渡還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跨越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起初聽到風陵渡這個名字,腦海裡呈現的是古代的武俠江湖,這個名字有太多武俠、江湖的味道。
  • 芮城縣風陵渡派出所輔警李世保 踐行責任與擔當
    前不久,相繼有外地人給芮城縣風陵渡派出所送來兩面錦旗,表達對該所輔警李世保的感謝。這還得從李世保的日常工作談起。今年9月的一天,李世保下鄉來到風陵渡鎮東小侯村,偶然間從一村民口中得知,本村有人收留了一名40歲左右的外地人。
  • 當年的中師生,天之驕子淪為時代祭品,如今後悔了嗎?
    上了中專,出來就分配工作,就能有城市戶口,領國家工資,再也不用種地了。」說完,班主任又是長談一口氣當時我沒有當一回事,以為是班主任的託詞。兩年後,當我的高一語文老師感嘆當年優等生才能上的師範中專,現在都是成績最差的人才上的時候,我才逐漸意識到,原來,真的是初中成績最好的人,才能上師範中專。
  • 風陵渡經濟開發區舉辦全會精神宣講會
    為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推動學習活動深入紮實開展,近日,風陵渡經濟開發區舉辦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會。芮城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姚振華受邀授課,風陵渡經濟開發區內設機構全體黨員、條管單位支部班子成員、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支部書記、退休老幹部、群團組織負責人代表、青年幹部班全體學員等100餘人聆聽宣講。
  • 自古多情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90句多情古詩詞
    納蘭性德: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閒行獨自吟。蘇軾: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蘇軾: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韋莊:老去不知花有態,亂來唯覺酒多情。白居易: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蘇軾:月明誰起笛中哀。多情王謝女,相逐過江來。 周邦彥: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婉約詞十首,唱出了誰的...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婉約詞十首,唱出了誰的心傷?婉約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血戰風陵渡:兩個營鏖戰1500精銳日軍長達半個月,日軍被打得寸步難行
    ——雨果 1938年8月,侵華日軍川岸師團(第20師團)一個步兵聯隊,配屬著炮、騎兵、戰車,集中在山西虞鄉縣城郊,企圖突破中國守軍在永濟縣的國防陣地,搶佔風陵渡,威脅隴海鐵路。 風陵渡地處芮城縣南端,黃河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交界之地,與茅津渡、大禹渡並稱黃河三大渡口,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
  • 臺灣寫真:踏訪臺北"上海街" 尋覓當年風華已不易
    臺灣寫真:踏訪臺北"上海街" 尋覓當年風華已不易 2008年06月01日 12: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六月一日電 題:尋訪臺北「上海街」  中新社記者 許曉青 耿軍  「臺北有條『上海街』!」上了年紀的臺灣「老上海」對此總是如數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