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中師生,天之驕子淪為時代祭品,如今後悔了嗎?

2020-12-22 觀凡間

在今天,對於成績最好的初中生,他們最好的出路,是上高中,考大學。

而在八九十年代,情況卻並不是這樣。

當時,相當一批成績最好的初中生會選擇讀師範中專。

猶記得初二的一天下午,我的班主任老師一臉感慨地回憶他初中時學習是多麼刻苦,為了考到年級第一名是如何拼盡全力。

「你學習成績這麼好,不還是呆在小縣城嗎?」一個刺耳的聲音打斷了班主任的自吹自擂,班級裡的溫度一瞬間降到了零度。

聲音來自我們班的刺頭,他一臉嘲諷地盯著班主任,滿臉不屑。

其實,這也是我當時心底的疑惑。

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班主任竟然沒有意料中的謊言被揭穿後的惱羞成怒,他長談一口氣,午後的陽光照在他清瘦的臉上,他臉上的皺紋顯得格外明顯。

他一臉無奈地和我們說:「老師那個年代,對於成績最好的農村學生,最好的出路是上師範中專。上了中專,出來就分配工作,就能有城市戶口,領國家工資,再也不用種地了。」說完,班主任又是長談一口氣

當時我沒有當一回事,以為是班主任的託詞。

兩年後,當我的高一語文老師感嘆當年優等生才能上的師範中專,現在都是成績最差的人才上的時候,我才逐漸意識到,原來,真的是初中成績最好的人,才能上師範中專。

原因無他:跳農門、省去高中大學學費、早點工作賺錢謀生。

這簡簡單單的三點,對於家境貧寒的農村子弟,充滿了誘惑力,足以讓他們放棄讀高中的機會。

當年,他們是父母眼中最省心的孩子,眾人眼中的天之驕子,是全村孩子學習的榜樣。但隨著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事實證明,他們淪落為了時代發展的祭品。

「當年比我成績差很多的同學考上了南京大學,還有的人考上了南京師範大學,而我,困在小縣城裡,為了平凡至極的生活,拼盡全力。」一位當年的中師生的網上留言令我難過不已。

茨威格曾說:「命中饋贈的禮物,早已暗地裡標好了價格。」這個價格,就是讀高中考上大學後所擁有的成長、發展的可能性。

不知道當年選擇上師範中專的優等生,如今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當年的選擇,心底是否會升起一絲後悔?

不知道他們參加初中同學聚會時,看見當年成績遠遠不如自己的同學只因上了大學而擁有了更加精彩的人生,觥籌交錯間,是否會感慨造化弄人?

杯子碰在一起,是否會聽到夢破碎的聲音?我尊敬教過我的每一位恩師,但我為他們失去更好的可能而遺憾。讀書,不就是為了更好的未來麼?

也許,是我自做多情。老師口中的出路,沒有考高中這一條。家境貧寒,意味著家庭沒有能力供養他們讀高中。

要麼初中畢業外出打工,要麼在家務農,要麼讀師範中專,上高中考大學,想都不要想。

幾十年的我,站著說話不腰疼,腦子裡滿是「貧窮限制了人的眼界」的悲嘆,也許並沒有想到當時老師們的艱難和痛苦。

沒有體驗過當年中師生處境的我,沒有資格對他們的選擇評頭論足。

仔細想來,三十年後,當年的師範中專生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畢竟,老師是中國最幸福的職業。

這個觀點,除了老師不同意,其他人都會同意。

對於大多數來自底層的中師生們,他們未必會後悔當年的選擇,相比於和他們相同處境的同齡人來說,他們如今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要好了太多。

我就不止聽到一位在工廠當工人的人悔恨,當年沒有努一把力,考上師範中專,去當老師。

也許,把那一代人中混得最好的人和中師生相比,是我自作多情的源頭所在。

畢竟,榮華富貴,終究是過眼雲煙。幸福才是人生最終的追求。

從這一點看,當年選擇上師範中專的優等生的選擇,足夠正確。

相關焦點

  • 中師生,不是當年的學霸嗎?
    這一段時間,我們創建的《中師生》這個公眾號,得到眾多中師生的關注和支持。 以《中師生》這個公眾號為平臺,我們建了三個中師生交流群,一個中師生圖書漂流群,開展了一些中師生的紀念活動。
  • 那個年代的中師生,後來後悔了嗎?這是來自他們的心聲!
    如今有個分數就進大學的今天,我們這些老中師,真是自慚不如,又是心裡不服!但我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雖然無名無利,卻也心安理得。希望我們這代人不會被輕易的遺忘!向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的中師生致敬!曾經彷徨,如今無悔。不忘初心,執著前行!@百合最後一批中師生畢業當老師。
  • 二十年前的中師生:當年引以為傲,如今也有苦衷
    中師生是中等師範學生的簡稱,如今,已經鮮有人提起。但在二十年前,初中畢業之後考「中師」,對很多農村孩子來說,就是一次「鯉魚跳龍門」,是難得的機遇。在所有中專類別裡,中師生屬於「提前批」錄取,分數線很高,錄取率很低,一般人「望而卻步」。但中師生享受包分配工作的政策。考上了,就意味著可以跳出「農門」,就有了一生的「糧票」。
  • 20年前的中師生,被埋沒的中國教育基石
    究竟為何20年前還是意氣風發的中師生群體,此時卻淪為此情此景?那年那些初中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各行各業百廢待興,教育事業更是青黃不接。年邁的教師強撐著風中殘燭的身軀,以拳拳報國之心屹立在小小講臺之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
  • 30年前的中師生:不該被遺忘的一批人
    而後紮根全國各地,用雙手託起中國教育的一片天地,他們就是30年前的中師生。時代翻湧,當時的出類拔萃卻成為如今的束縛,中師生被時代進步的塵埃淹沒,但他們的貢獻卻閃耀中國歷史長河,經久不息。他們親手造就中國的基礎教育發展,也因為教育的進步使得中師生的入門門檻越來越低,渾水摸魚者數不勝數,老一輩中師生們畢生守護的中師生價值也一落千丈。與他們同一屆,當年實力次於他們的人,順利考上了大學,搭乘時代進步的春風在社會各行業風生水起,成為國家棟梁。
  • 當年的中師生
    當年的 中 師 生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中師是中等師範學校的簡稱。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因為特殊十年對教育的荒廢,全國各地需要大量的師資充實中小學校,國家決定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進入師範就讀,3-4年學制,畢業後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這些人被稱為中師生。他們的入學年齡普遍在14-15歲,17-18歲畢業就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只有極少部分會進入高一級大專繼續深造。最早的一批中師生已經四五十歲了。
  • 30年前的中師生:基礎教育最優秀的一批教師,被埋沒的教育基石
    而後紮根全國各地,用雙手託起中國教育的一片天地,他們就是30年前的中師生。時代翻湧,當時的出類拔萃卻成為如今的束縛,中師生被時代進步的塵埃淹沒,但他們的貢獻卻閃耀中國歷史長河,經久不息。三、中師生的沒落然而,很多老一輩中師生們談到自己的當年的選擇,竟是無奈與苦澀居多。
  • 對李吉明同志「中師生幽靈說」的史辯性思考——兼談「中師生」歷史性概念
    作為一名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師生,我本人也曾在鄉村中學做過三年英語教師,一直一來很為自己的「中師生」身份而驕傲,儘管當年的中師生涯也讓我後來的奮鬥歷程走了不少彎路,但我從不後悔自己當年選擇了讀「中師」。
  • 羅玲:我驕傲,我是一名中師生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想起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一代中師生。如今30多年過去了,他們怎麼樣了?上世紀的80、90年代,國家為了緩解中小學校師資嚴重缺乏的問題,出臺政策,從初中畢業生中選招優秀畢業生到中等師範學校,給個城市戶口,學習三年後,回到鄉村學校當老師。
  • 你知道中師生嗎?
    推薦大家讀一讀,記住中國教育的大廈的基石裡,有一代中師生。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所以,在當年考入中師和中專的學霸,不僅僅其親人心花怒放,就連整個村子的人臉上都有光。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們村的一位牛人考上了中師,那位牛人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村支書當場拍板:當天晚上,村子裡必須放映一場電影表示熱烈的慶賀。而現在的哪家孩子考入985或者211,有如此隆重的氣氛嗎?
  • 一名中師生當年參加中考的那些事兒
    【一名中師生當年參加中考的那些事兒】你是人間理想作為一名70後,我對聊一聊有關「一名中師生當年參加中考的那些事兒」這個話題並不是特別有什麼感觸,反倒覺得有些不知道說些什麼好。亦或是因為時間過去了太久的緣故,亦或是當年自己還是一名懵懵懂懂的農村娃。說實話,總是在我腦海中反覆閃現的都是那些在農村幹農活的事兒。
  • 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中國素質最好的一批教師
    在那個年代,擁有城市戶口是很值得驕傲和幸運的事,於是在當年,有諸多優秀的初中畢業學子享受到了政策的利好,前往中等師範學校接受進一步的教育。這些未來的預備教師在師範院校中學習三年後,便前往鄉村學校正式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這是當時的一種快速培養人才的方式,這批中師生是時代環境下產物,在經濟和工業並行發展的上世紀末,教育自然也被併入重要發展的軌道中。
  • 當年天之驕子留遺憾,如今向傳奇致敬圓夢
    還有什麼故事嗎?原來早在13年前,就已經有一名中國球員穿上了獨行俠前身(小牛隊)的球衣,那就是被譽為東方傳奇球員胡衛東。小丁此次選擇獨行俠的8號球衣,也算是向自己的前輩致敬,也算是中國球員在獨行俠哪裡的一種傳承。
  • 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中國素質最好也最可惜的一代教師
    在那個年代,擁有城市戶口是很值得驕傲和幸運的事,於是在當年,有諸多優秀的初中畢業學子享受到了政策的利好,前往中等師範學校接受進一步的教育。這些未來的預備教師在師範院校中學習三年後,便前往鄉村學校正式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這是當時的一種快速培養人才的方式,這批中師生是時代環境下產物,在經濟和工業並行發展的上世紀末,教育自然也被併入重要發展的軌道中。
  • 曾經的中師生,當年大家羨慕的對象,卻因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
    過去的中師生,那可是當時的最優秀的學生才可以考中的。從建國初期到1993年,期間的中師生們,不能說全部都是行業的精英,但是他們的整體的素質真的很高。不是後來考個啥大專可比擬的。但是師範也從1993年後,有了新花樣,有了委培生,花錢就可以上,那時師範生的水平,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 中師生最大的遺憾:沒有讀高中上大學?
    今年7月,我們創建了《中師生》,一個非常小眾的公眾號。兩個月來,有眾多的中師生關注了我們,和我們進行互動。我們推出了長篇小說《中師生》的漂流閱讀活動,讓更多的中師生有機會閱讀這本描寫中師生人生發展的優秀作品。
  • 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最好的一代老師,網友:偉大的一代人
    可惜了一代芳華每每聊到現在的教師群體,不知為何,筆者就總是會想到當年的中師生群體。在筆者看來,當年的中師生可能算得上是中國最優秀素質最高的一群老師了,當然他們的人生際遇也在歷史的發展中變得可嘆可感。那一代人的芳華歲月,那一段歷史中的回眸,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當年的中師生。1. 何謂中師生?
  • 二三十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中國素質最好也最可惜的一代教師
    在那個年代,擁有城市戶口是很值得驕傲和幸運的事,於是在當年,有諸多優秀的初中畢業學子享受到了政策的利好,前往中等師範學校接受進一步的教育。這些未來的預備教師在師範院校中學習三年後,便前往鄉村學校正式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這是當時的一種快速培養人才的方式,這批中師生是時代環境下產物,在經濟和工業並行發展的上世紀末,教育自然也被併入重要發展的軌道中。
  • 新的學年,最早的那一屆中師生們杏壇謝幕了
    只是最早的那一屆中師生再也邁不進新學年的大門,今年,他們正式退休了。  是的,轉眼間他們已經在三尺講壇上耕耘了30多年,好多人的教齡比教師節的歷史還長。當年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少男少女,如今已變成了滿頭華發的大爺大媽。這個特殊的群體,從此開始了杏壇生涯的陸續謝幕。
  • 《中師生》:在中等師範學校被淘汰的今天,記錄下一筆寶貴的資料
    按:2020年6月,我們開啟了《中師生》閱讀漂流活動,大家一起閱讀曹清萍老師的長篇小說《中師生》,如今,在這「《中師生》閱讀漂流群」中,已有十多位中師生預約閱讀,多位中師生完成了閱讀此書。今天,我們來分享熊鎮榮老師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