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師生,不是當年的學霸嗎?

2020-12-16 騰訊網

這一段時間,我們創建的《中師生》這個公眾號,得到眾多中師生的關注和支持。

以《中師生》這個公眾號為平臺,我們建了三個中師生交流群,一個中師生圖書漂流群,開展了一些中師生的紀念活動。

每天,都有中師生在群中交流,更有中師生在我們的《中師生》這個公眾號後臺留言,說找到了回家的感覺。

昨天,見到一位朋友說,我是農村初中82年畢業的,當年能上中師、中專的同學只能算是優等生而非學霸,他們都是數理化成績特別好,英語成績特別差,他努力競爭中師、中專就是因為當年中師、中專錄取英語科不計入總分(預考時中師、中專類英語不計入總分,正考英語不考),真正的學霸是全面發展,各科優秀,這樣的同學都上高中最後上大學去了,你們能說當年的中師、中專生是學霸嗎?

對於這一個問題,中師生,是當年的學霸嗎,我們聽聽大家的觀點:

反對的觀點:

網友一:你知道什麼是學霸嗎?當年的中師中專只能算得上在當時初中成績優秀,拿到現在比狗屎都算不上。現在讀書是全家一起上,父母要有知識文化作為鋪墊,還要懂方法,過去只要學生努力學習就可以了,現在是努力學習也不行。再說了,過去農村學生有幾個努力的,只有極少數努力才佔個先機,可以說那時的中師中專的學生沒有通過競爭投了機進入的。現在可不同了,現在學生從小就培養,都是通過競爭一步一步走來的,你說那時的中師能和現在的學生比,怎麼比?

網友二:很多人缺乏基本的邏輯,認定了當年能上中師必然可考入985之類的,正是未經過嚴格的思維訓練的表現。 就當時的具體情況而言,中師招生並非強制性的,即便能考第一,也可以不選擇中師。如果大家能記得這個事實,許多問題就沒必要糾結了。

網友三:學霸,這不是一個規範性說法。在多大範圍第幾名算學霸,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標準。當年能考中師的,成績相對優秀,這應該沒有爭議,但由於受平臺局限,當年的優秀者到後來也可能變得平庸,並不奇怪。不要老拿過去的優秀說事。既然當初這樣選擇,就接受現實。平和心裡。

支持的觀點:

網友一:在鄉中能考師範中專的肯定是學霸,只能說比較範圍相對窄一些。農村學生家庭貧困,希望早點分配工作,減輕生活壓力,他們大多數人的目標就是中專。城裡學生壓力較小,才會去讀前途未卜的高中。

網友二:我,91年中師畢業,英語99,滿分100,不知這算不算英語好?我的初中同班同學,沒考試中師,讀了高中,一個武大,一個重大,一個中山,不知你們如何看?08年,我研究生畢業時,英語全班最好的,如何?我的中師師兄師弟們,很多是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如何?當初考中師,看中的就是那一張飯票和那一個戶口。如果說家學的話,過去的鄉紳文化,你們知道嗎?上推三代,都是農民?

網友三:92年考中師,全校應屆生前三,復讀生不能考中專,前二是家裡條件好從縣城借讀回家考試的,其中一個初二復讀了一年辦的休學,其父是教育局工作人員,鑽的空子。畢業回來教初中數學,都是年級第一,同室大專畢業物理老師有難題解不上來,都幫她解出來,22歲結婚,23歲生子,25歲生二娃,30歲決定考研,32歲考上全日制研究生公費,這算學霸嗎?

還有一位朋友,持中間立場:

他認為,80年代,廣東考中師的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城市的學生相對比少人考,因為是統招統分,當時農村比較落後,缺乏老師,校舍破爛不堪,條件艱苦,待遇低,怕去農村當小學老師,所以大多數城市學生讀高中,至於讀中師的學生是不是學霸很難說的清楚,因中考的知識面相對高考知識面而言比較窄,如果早慧,認真,努力的學生來說中考成績比好,晚成的學生不是那麼好。自2000年後取消中師,全部考高中來看,中考優秀的學生讀高中三年,也不一定保持優秀的成績考上重點大學,三年之中變數很大,有的中考成績平平的學生能考上高中,經三年努力後,都有可能考上重點大學,反而有些學生中考成績優秀,上高中之後成績一落千丈,變成學渣,上不了大學,只在高中止步,或讀高職。所以,誰是學霸,哪些是學渣,很難說的清楚。一句話,誰能笑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誰能立足於社會取得成功,誰就是王者。

這種爭論,雖然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我們可以對曾經的歷史有一個判斷或者回憶。對於上面的反對觀點,《中師生》公眾 號認為:整體來說,在鄉村初中,考中師生的難度是要大於高中。考不上中師中專,可以去讀高中。上不了高中,那可就沒學上了。

一代中師生,曾經非常優秀,這是事實。畢業之後,中師生為我們的教育奉獻了一生,這更是事實。一個人的生命有限,能力有限,能達到這一步的群體,還能找到多少?歷史之中,能有幾個?

相關焦點

  • 當年的中師生
    當年的 中 師 生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中師是中等師範學校的簡稱。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因為特殊十年對教育的荒廢,全國各地需要大量的師資充實中小學校,國家決定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進入師範就讀,3-4年學制,畢業後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這些人被稱為中師生。他們的入學年齡普遍在14-15歲,17-18歲畢業就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只有極少部分會進入高一級大專繼續深造。最早的一批中師生已經四五十歲了。
  • 你知道中師生嗎?
    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28年前考上中師和中專的學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學霸中的學霸。在當年,只有考不上中專的人才會選擇去讀高中,中專文憑完全可以處於所有學歷鄙視鏈的頂端。
  • 當年的中師生,天之驕子淪為時代祭品,如今後悔了嗎?
    而在八九十年代,情況卻並不是這樣。當時,相當一批成績最好的初中生會選擇讀師範中專。猶記得初二的一天下午,我的班主任老師一臉感慨地回憶他初中時學習是多麼刻苦,為了考到年級第一名是如何拼盡全力。「你學習成績這麼好,不還是呆在小縣城嗎?」
  • 一名中師生當年參加中考的那些事兒
    【一名中師生當年參加中考的那些事兒】你是人間理想作為一名70後,我對聊一聊有關「一名中師生當年參加中考的那些事兒」這個話題並不是特別有什麼感觸,反倒覺得有些不知道說些什麼好。亦或是因為時間過去了太久的緣故,亦或是當年自己還是一名懵懵懂懂的農村娃。說實話,總是在我腦海中反覆閃現的都是那些在農村幹農活的事兒。
  • 25年前的中師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25年前的中師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你的老師是二十五年前的中專生嗎?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二十五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在當年,只有考不上中專的人才會選擇去讀高中,中專文憑完全可以處於所有學歷鄙視鏈的頂端。所以,現在的大學生,無論你現在是211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還是985畢業的學霸,都沒資格瞧不起26年前考上中專的父輩,以他們的智商,想考到你現在的學校,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 曾經的中師生,當年大家羨慕的對象,卻因學歷低與高級職稱無緣
    過去的中師生,那可是當時的最優秀的學生才可以考中的。從建國初期到1993年,期間的中師生們,不能說全部都是行業的精英,但是他們的整體的素質真的很高。不是後來考個啥大專可比擬的。但是師範也從1993年後,有了新花樣,有了委培生,花錢就可以上,那時師範生的水平,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 二十年前的中師生:當年引以為傲,如今也有苦衷
    中師生是中等師範學生的簡稱,如今,已經鮮有人提起。但在二十年前,初中畢業之後考「中師」,對很多農村孩子來說,就是一次「鯉魚跳龍門」,是難得的機遇。在所有中專類別裡,中師生屬於「提前批」錄取,分數線很高,錄取率很低,一般人「望而卻步」。但中師生享受包分配工作的政策。考上了,就意味著可以跳出「農門」,就有了一生的「糧票」。
  • 20年前的中師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你的老師是20年前的中專生嗎?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20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 作為一個初中畢業考入師範學校,18歲就走上講臺的樂爸來說,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師生感到自豪! 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
  • 對李吉明同志「中師生幽靈說」的史辯性思考——兼談「中師生」歷史性概念
    作為一名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師生,我本人也曾在鄉村中學做過三年英語教師,一直一來很為自己的「中師生」身份而驕傲,儘管當年的中師生涯也讓我後來的奮鬥歷程走了不少彎路,但我從不後悔自己當年選擇了讀「中師」。
  • 魏智淵,從一篇文章開啟,去了解一位中師生
    》書,看到魏智淵老師的文章《一代中師生的夢想與憂傷》。文章說,夢想,憂傷,掙扎,折翼,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懷揣著飛翔的願望,卻怎麼也飛不高,怎麼也飛不出中師生的宿命,而轉眼間就朝中年走去。一代教師有一代教師的夢想與憂傷,當初不是我們選擇了中國教育,而是中國教育選擇了我們,這是時代之殤,而任何個人,永遠是大時代中的小人物而已。
  • 羅玲:我驕傲,我是一名中師生
    當年,這批中師畢業的中小學老師,撐起了鄉村教育的大半個天空。我也有幸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我是1987級的中師生。當時,我們師範學校每年只從各鄉鎮中學裡招收前兩三名學生,每年只招一個班級。我和另外一名初中同學分別以全校第一、第二名的成績考進了縣城中等師範學校。
  • 中師生,一個應該永遠被銘記的群體
    01 對中師生,我一直心懷敬意。因為,自己當年初中畢業時,也曾在第一志願報考了中師,只是因為分數不夠,而沒有考上。換句話說,是因為我沒有那些中師生優秀,才上了高中,讀了本科。從這個邏輯上講,其實最有資格進行學歷歧視的,是中師生。他們絕對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素質最高的群體,其實力不下於現在的985、211。要知道,當時中師的錄取率,要遠低於現在的985院校。放到今天,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當之無愧的「學霸」。
  • 新的學年,最早的那一屆中師生們杏壇謝幕了
    只是最早的那一屆中師生再也邁不進新學年的大門,今年,他們正式退休了。  是的,轉眼間他們已經在三尺講壇上耕耘了30多年,好多人的教齡比教師節的歷史還長。當年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少男少女,如今已變成了滿頭華發的大爺大媽。這個特殊的群體,從此開始了杏壇生涯的陸續謝幕。
  • 那個年代的中師生,後來後悔了嗎?這是來自他們的心聲!
    我記得當年我還在讀師範校最後一年,就聽說有同學考大學了。沒上大學是我終身遺憾!所以在崗位上,每每有學習機會,都十分珍惜。,當年班裡成績第一,看到一個個成績不如自己的卻上了大學,不止一次的傷心過。,當年因為家裡窮選擇了中師,看著當年成績不如自己的同學都考上大學,心中酸楚難過,那也是自己曾經夢想的象牙塔啊。
  • 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最好的一代老師,網友:偉大的一代人
    可惜了一代芳華每每聊到現在的教師群體,不知為何,筆者就總是會想到當年的中師生群體。在筆者看來,當年的中師生可能算得上是中國最優秀素質最高的一群老師了,當然他們的人生際遇也在歷史的發展中變得可嘆可感。那一代人的芳華歲月,那一段歷史中的回眸,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當年的中師生。1. 何謂中師生?
  • 中師生,能成為厲害的奧數教練嗎?
    昨天,我發了一個信息,說,沒有讀過高中的人,能教高中嗎?因為我聽一位朋友說,他有一同學,98年中師畢業,自考專科、本科,自學英語,後考取廣西師大全日制研究生。現在省城重點高中教數學,奧賽教練,已送出多名清華北大學生。
  • 30年前的中師生:不該被遺忘的一批人
    在當時的農村,誰家的孩要是考上了中師生,整個村子都會放鞭炮慶祝,中師生在當時貧苦大眾心中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大學生。三、中師生的沒落然而,很多老一輩中師生們談到自己的當年的選擇他們親手造就中國的基礎教育發展,也因為教育的進步使得中師生的入門門檻越來越低,渾水摸魚者數不勝數,老一輩中師生們畢生守護的中師生價值也一落千丈。與他們同一屆,當年實力次於他們的人,順利考上了大學,搭乘時代進步的春風在社會各行業風生水起,成為國家棟梁。
  • 一篇文章,讓550名中師生關注了我們
    第一,是曹振峰老師《中師生》小說的巨大魅力,引得更多的中師生前來關注。曹振峰老師是省作協會員,專業水平非常高的作家,又是中師生身份。因而,他駕輕就熟的塑造了宋春明為主角的一群中師生形象,故事情節波折不大,但是,找到了一代中師生的共性:中師生的原則性,秉正的性格和做事認真的態度。
  • 蔣曉英 ‖ 中師生,芳華無悔(一)
    中師生,芳華無悔蔣曉英我是中師生,從不避諱。我們也驕傲,曾經芳華美麗。有人讚美,說我們曾經撐起了基礎教育的天空;有人嘆息,說我們幾十年前本是學霸,本可以擁有更遼闊的舞臺;有人遺憾,說我們幾十年前的學歷相當於如今985、211高校畢業的水平;有人不平,說歷史忽略了我們,歲月不夠公正……敬也罷,苦也罷,怨也吧,憾也罷,我們從不因此而歇息。在每一個時代大潮來臨時,我們總是努力地跟進,以避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 曾經有些學生叫做「中師生」。
    我們於一九八六年初中畢業,當時十四五歲的我們是被學校稱之為優秀學生的,初中畢業會考我們都考了630分以上的成績,當地的高中很想留住我們讀高中考大學,但年少的我們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而選擇了讀師範學校,成了一名中師生,三年以後,十七八歲的我們就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