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中師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2020-12-11 騰訊網

你的老師是20年前的中專生嗎?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20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

作為一個初中畢業考入師範學校,18歲就走上講臺的樂爸來說,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師生感到自豪!

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中師是中等師範學校的簡稱,上世紀80年代初,因為文革對教育的荒廢,全國各地需要大量的師資充實中小學校,國家決定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進入師範就讀,3-4年學制,畢業後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這些人被稱為中師生。他們的入學年齡普遍在14-15歲,17-18歲畢業就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只有極少部分會進入高一級大專繼續深造。

最早的一批中師生已經50多歲了,最後一批也快40了,這一生似乎有很多選擇的機會,卻又無從選擇,他們最好成績去了中師,最好的年華給了學校,數十年風雲變幻,我們似乎不能說他們被埋沒,因為他們是中國教育的基石,但他們確實被埋沒了,理想荒廢身不由己。

MON01

中專最牛X的時候,應該是整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最初的兩年。

那個時候,大學的錄取率是極其低的!主要是教育條件較好的大城市孩子上。而中專則成為廣大農村孩子的首選。考上中師和中專便是一步登天,上城市戶口、解決口糧、分配工作、幹部編制。直接一步到位,從此人生開掛!

但是,那時候中師和中專真心不好考。全縣上萬考生,前50名才有希望考上!可見那時候的中專生有多強悍!

如果拿現在的學歷參考,本科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了。他們如果放在現在,基本都可以上985、211高校。

當時初中畢業報考中專要進行預考篩選,名列前茅的才有資格考中專,各個學校成績排前20名的基本都去讀中專了,而中師因為是師範類,又有更嚴格的要求,可以說,能進入中師的,幾乎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考入師範後,為了適應小學教育,要求全面發展,對音體美都進行強化訓練。

26年前考上中師和中專的學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學霸中的學霸。在當年,只有考不上中專的人才會選擇去讀高中,中專文憑完全可以處於所有學歷鄙視鏈的頂端。

所以,現在的大學生,無論你現在是211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還是985畢業的學霸,都沒資格瞧不起26年前考上中專的父輩,以他們的智商,想考到你現在的學校,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因為,在當時,考上中師或中專都是有名額限制的,這就好比清華北大在某個地區招生限定錄取名額是一樣的道理。與此同時,考上中師和中專的分數線比重點高中的分數線還要高一些。所以,在當年考入中師和中專的學霸,不僅僅其親人心花怒放,就連整個村子的人臉上都有光。

那時,有一個村的一位牛人考上了中師,那位牛人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村支書當場拍板:當天晚上,村子裡必須放映一場電影表示熱烈的慶賀。而現在的哪家孩子考入985或者211,有如此隆重的氣氛嗎?

那些孩子,如果留下來讀高中,完全可能考入更好的大學,分配到更好的工作,他們的人生大部分都會改寫。他們優秀到什麼程度?以後幾十年各行各業做得好的普遍都是師範生,無論是從政還是經商,相當一部分都是教師改行的,成為各行業的精英。

那一時期很多政府機關選拔人才,都是直接從學校老師裡挑選,以至於很多地方教育系統明文規定不允許老師跳槽,不允許在教師中挖人,即便如此,也有很多通過各種途徑離開學校後大器有成的。

MON02

樂爸是1989年初中畢業考入中師的,當時班裡除了極個別城市戶口的,大部分都是農村戶口。很多人讓孩子讀師範,多是為了解決城市戶口,上學每個月國家還有補貼!那個時候上中專的時候是免學費的,而且學校還給糧票,女孩一般都是吃不完的,也就是說上學包吃包住,畢業還包分配。

可以說,現在一些大專是比不了的,可以相當於現在的重點本科師範生了(免費師範生)。有人是全縣第四名上的中專,當年縣重點高中在全縣招生400人(現在招生900人),讀中專的那年,只有全縣前40名才可以去讀師範,而且只能是應屆初中畢業生。如果沒有考到縣前40名,你讀中專是沒有資格的。

我們來判斷一下,20前的中專生只錄取全縣40名,20年後的今天,縣城重點高中錄取900人,每年全縣一本錄取將近600人,其中985和211人數已經超過400人,就算學生比二十年前增多了不少,可是怎麼也增長不了十倍。

所以說,以前的中專生個頂個的都是優等生中的優等生,20年前家長的觀念就是學生早點工作,早點就業,讀中專18歲就可以工作了,而且是可以吃商品糧,當公家人。考上了中專,可以迎來很多人的羨慕的目光。

現在有好多二十年前的中專生,現在仍在普通小學教書。如果再給這些老師一次機會的話,不知道他們會不會也要考大學。那些年國家培養的大部分中師生就這樣默默紮根在了教育第一線,拿很低的工資,做著毫不起眼的工作。

而他們,本來都是各個中學的尖子生,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國家當時鼓勵初中畢業考中專,除了中師,還有大量的中專也從初中畢業生招生),義無反顧填寫了中師的志願,又因為免學費、包分配、國家補助夥食費,成為很多農村的孩子跳出農門的一個重要途徑。

那個百廢待興、城鄉差別很大的年代,早工作早謀生是一個普遍的願望。

MON03

中師和中專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路了呢?

中師和中專的價值,有一道分水嶺——在26年前,也就是1992年之前,初中畢業生考上中師和中專的難度,不比現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學的難度低。而在1992年之後,考上中師和中專的難度就急轉而下,甚至呈現出「自由落體式」的「大翻轉」,中師和中專的價值一下子出現嚴重「貶值」的狀況。

2000年左右的中師和中專生大概是最後一批包分配的學生。也就是說二十年前的中師生都是包分配的。可以直接被分配到中小學和幼兒園。

時過境遷,到了2000年以後中專開始不包分配,錄取的學生人數也變多了,招生的條件放寬了,慢慢中專生從逐漸是優等生變成了中等生。到了2005年左右,一些大、中專院校實行了3+2模式,錄取學生的門檻也越來越低,讀中專逐漸不是初中畢業生的首選,高中成了大多數初中生的首選

到了現在,本科進一步擴招,大專院校也擴招,各省的高考錄取率達到了一半以上甚至更高。中專就漸漸的不被人們所追捧。所以,這樣來看,二十年前的中專生個頂個的優秀,真的不亞於現在的985和211的大學生。

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一本非重點大學

三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985,211重點大學

1977年至八十年代中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重點大學碩士以上學歷。

二十年前的中專學歷還是中專學歷,和現在的中專學歷沒有區別,只是內涵不一樣。

相對來說,二十年前的高考制度下,升學率不是很高,能升入一本二本的學生是少之又少,考取中專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畢業後就會有不錯的工作。

而現在中考時高中和中專比率是5:5(2018年擴招後為6:4),上中專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稍微學習好一點的都去了高中,普通高中錄取結束後的學生基本上了中專。

MON04

中國教育的發展,尤其是鄉村教育的發展,他們是最大的功臣。說他們是中國教育的基石,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對他們自身來說,一輩子從事中小學教育,顯然是屈才。他們的素質,以中國當前的標準來衡量,絕不是一個中小學教師的素質。我不能說,素質高的人不能從事教師崗位,但以目前國家對中小學教育的投入之少,以教師崗位收入之低,他們所獲得的,和他們的能力素質是完全不相稱的。

他們當年之所以選擇這個行業,是因為他們當年所處的較低的位置所迫。而當他們走上鄉村小學教師崗位,絕大多數只能選擇在這個職業崗位上終老。這裡面有政策的因素。

當時國家規定,中師學生畢業後,必須在教師崗位上服務五年,才能報考大學。多數學生在當了五年教師後再去考大學,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有些學生在這五年內已經成了家,也失去了再去考大學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安心地當好中小學教師,就了擺在他們面前最現實的一條路。

這是一條清貧卻責任重大的路。學生考試的各種排名、教師崗位的各種考核、各種水平能力測試,幾乎讓每一個教師天天都喘不過氣來,而所獲得的收入,卻非常羞澀。

他們中的許多人,在談起往事的時候,常常有失落感,慨嘆自己當年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而付出了自己前途的代價。當然,他們之中,也有極少數人,通過自身的努力,考上大學,考上研究生,成了大學教授,或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也有極少數人,在文學與藝術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但總體來說,國家只給他們提供了當中小學教師的平臺,他們自己想要在教師崗位之外,再給自己營造一個更好的平臺,就非常艱難了,也就只能紮根於教師崗位。

一方面,是他們對個人前途的失落感,一方面,他們在經過師範專業的養成教育和多少教師崗位的浸潤,一個個在業務能力上出類拔萃。在這樣的矛盾和焦慮中,他們艱難前行,為國家中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才華,把自己變成一支蠟燭,照亮著一批又一批學生的內心。

這批人加入到基礎教育行列,確實是我們教育乃至中國基礎教育的大幸。有人說中國現在的基礎教育尚不至於坍塌,關鍵是還有這批人在那裡撐著。1999年後,全國陸續取消了中師教育,卻讓中小學師資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沒有幾個大學畢業生願意從事中小學教育,願意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的,與這批中師生比,又有明顯的差距,回望20年前的那批中師生,他們都應該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卻成了墊在金字塔最底層的鋪路石,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要向他們之中仍然在從事中小學教育事業的人,致以崇高的敬禮!

致敬芳華已逝的一代中師生!

相關焦點

  • 25年前的中師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25年前的中師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你的老師是二十五年前的中專生嗎?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二十五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如果拿現在的學歷參考,本科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了。他們如果放在現在,基本都可以上985、211高校。
  • 20多年前的中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中師是中等師範學校的簡稱,上世紀80年代初,因為特殊十年對教育的荒廢,全國各地需要大量的師資充實中小學校,國家決定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進入師範就讀,3-4年學制,畢業後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這些人被稱為中師生。
  • 20多年前的中師生,放到現在會是什麼學歷?
    前言:又是一年畢業季,全國上下有數不清的大學生結束學生生活進入到社會,每一個學生都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擁有一個好的學歷才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敲門磚,但是對於現在的大學生而言,本科學歷並沒有那麼吃香了
  • 20年前的中師生,一個應該永遠銘記的群體
    家長們覺得老師們太輕鬆,什麼課業都要家長監督指導,還要老師做什麼?老師覺得作為家長也該盡一份作為父母監督子女教育的責任。這兩者之間的那條三八線,它的畫法極難把握,超過哪邊一點點都會引起另外一邊人的情緒不滿。教師這個行業歷來便是香餑餑,尤其發展到現代,更是引起許多人的覬覦,他們選擇這個行業並不是秉承著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原則,而是衝著一樣東西:功名利祿。
  • 二十多年前的中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她很失望地說:「你說你還是本科師哩,連高一的函數題都不會,你還老說你們那個年代的中師生多牛,我看還比不上初中生。」想我當年學習成績年級前三的好學生,現在在女兒眼裡如此不堪。試問:二十多年前的中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最早的一批中師生已經50多歲了,最後一批也快40了。
  • 37年前的高中畢業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含金量」今非昔比
    「37年前的高中畢業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有人問。37年前的高中畢業生,算是高級知識分子,其學歷和古時候「秀才」有的一拼,和現在的學歷相比,估計不好比,一定要比的話,當時重點高中畢業生在「含金量」和「稀有程度」方面至少和二、三本的大學生旗鼓相當。為什麼這麼說呢?請往下看。
  • 二十年前中專畢業的學生,在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導語:二十年前中專畢業的學生,在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呢?對於改革這件事情是我們國家的各項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了,在教育的領域上也是一樣的,那麼根據不同歷史時期,我們國家的教育政策也是不一樣的,在二十年前的教育系統當中也就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歷,那就是中專生其實對於在現在的中專生是什麼概念大家應該都知道,但是對於當時的中專生在現在的話,相當於什麼樣的學歷呢?
  • 20年前的中師生,被埋沒的中國教育基石
    究竟為何20年前還是意氣風發的中師生群體,此時卻淪為此情此景?那年那些初中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各行各業百廢待興,教育事業更是青黃不接。年邁的教師強撐著風中殘燭的身軀,以拳拳報國之心屹立在小小講臺之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
  • 30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比現在一本厲害嗎?
    30年前的中專按學歷仍是中專。只是那時的中專錄取比例太小,所收學生多是百裡挑一的嬌嬌者。他們的智商普遍較高。隨著全民教育的提高,現在大學生錄取率也高於30年前的中專錄取率,單論學歷仍是中專,可這些人通過自學,不少人已拿到大專或本科學歷。
  • 20多年前的中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來源:育才家園(ID:YuCai_JiaYuan)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
  • 你知道中師生嗎?
    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如果拿現在的學歷參考,本科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了。他們如果放在現在,基本都可以上985、211高校。現在是2020年,二十年前這要追溯到2000年前了,2000年左右的中師和中專生大概是最後一批包分配的學生。也就是說二十年前的中師生都是包分配的。可以直接被分配到中小學和幼兒園。時過境遷,到了2000年以後中專開始不包分配,錄取的學生人數也變多了,招生的條件放寬了,慢慢中專生從逐漸是優等生變成了中等生。
  • 27年前的中專,在「性價比」上,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來源:天涯論壇中專的價值,有一道分水嶺——在27年前,也就是1992年之前,初中畢業生考上中專的難度,不比現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學的難度低。27年前的中專,在學歷層次上雖然比不上現在的本科,但在「性價比」上卻介乎985大學和211大學之間——只要考上了,就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甚至是「金飯碗」。據了解,當年每個縣區前五十名之內的學霸,才有資格考上中專。
  • 27年前的中專,在「性價比」上,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中專的價值,有一道分水嶺——在27年前,也就是1992年之前,初中畢業生考上中專的難度,不比現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學的難度低。而在1992年之後,考上中專的難度就急轉而下,甚至呈現出「自由落體式」的「大翻轉」,中專的價值一下子出現嚴重「貶值」的狀況。
  • 28年前的中專,在"性價比"上,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但如果在28年前,中專可不是想上就能上的。那個時候中專也是要考的,而且對於分數的要求特別高。甚至比現在的高中生考重點大學都要高。那麼28年前的中專學歷,放到現在是什麼學歷呢?首先從學歷層次來看,28年前的中專確實沒有現在的本科學歷高。
  • 30年前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說出來我自己都不信!
    現在的畢業生,如果手中僅有一本中專畢業證,恐怕很難找到好工作,這樣的學歷屬實是偏低了。然而如果放在過去,中專生也屬於稀缺型的高學歷人才,待遇也很不錯。那麼30年前的中專生有多吃香?如果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那時的中專生含金量非常高。
  • 30年前的中師生:不該被遺忘的一批人
    30年前的中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歷經數載,學習如何為人師表。而後紮根全國各地,用雙手託起中國教育的一片天地,他們就是30年前的中師生。時代翻湧,當時的出類拔萃卻成為如今的束縛,中師生被時代進步的塵埃淹沒,但他們的貢獻卻閃耀中國歷史長河,經久不息。
  • 現在的100萬人民幣,相當於20年前多少錢?
    那麼,有人可能要問了現在的100萬,放在過去會是什麼水平呢?那麼,我們怎麼推算現在的一百萬相當二十年前的多少錢呢?我們來看看公開的歷年通脹率,以1978年為基數:78年1萬相當於現在50.63萬,88年1萬相當於現在15.12萬,98年1萬相當於現在3.38萬,08年1萬相當於現在1.85萬。
  • 30年前的中師生:基礎教育最優秀的一批教師,被埋沒的教育基石
    30年前的中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歷經數載,學習如何為人師表。而後紮根全國各地,用雙手託起中國教育的一片天地,他們就是30年前的中師生。時代翻湧,當時的出類拔萃卻成為如今的束縛,中師生被時代進步的塵埃淹沒,但他們的貢獻卻閃耀中國歷史長河,經久不息。
  • 在幾十年前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水平?
    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國推行了大學教育擴招的政策。那個時代的大學生無疑是特別幸運的,因為當時那種比較艱苦的教育環境下,一個家庭中能夠有一個考得上大學的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當大學門檻放低的時候,我們就獲得了能夠進入大學讀書的機會。
  • 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終於有了答案!
    按此計算,2000年的10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1190元。不過,也有學者認為,不能簡單地用GDP增長几倍來測算,這樣的統計方式過於簡單,而且還失真。而我們認為,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這要看你拿什麼作為參照物,不同的參照物給出的答案也完全不同。第一,我們以豬肉作為參照物。20年前的豬肉價格是5元/斤,現在差不多是30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