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最好的一代老師,網友:偉大的一代人

2020-12-16 老柴談教育

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最好的一代老師,網友:真正優秀的人曾經的中師生,不該被遺忘的一代優秀人才!可惜了一代芳華

每每聊到現在的教師群體,不知為何,筆者就總是會想到當年的中師生群體。在筆者看來,當年的中師生可能算得上是中國最優秀素質最高的一群老師了,當然他們的人生際遇也在歷史的發展中變得可嘆可感。那一代人的芳華歲月,那一段歷史中的回眸,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當年的中師生。

1. 何謂中師生?

中師生,其實是當年特殊的歷史環境下的特殊產物。上世界八九十年代,那時候的國家,各項事業都在起步中,教育事業的發展急需要大批量的優秀人才。百廢待興,怎麼辦?

於是,當時出了這樣的政策,從各地的初中畢業生中篩選最優秀的一批學生,選拔到中等師範學校集中學習,學成之後讓這群人回到各自的地方尤其是鄉村地區當老師。

這群人,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師生。

可以說,在當時,能夠成為中師生的都是班裡最最優秀的學生,是百裡挑一的水平,實現了「讓最優秀的人才去當老師」。

另外,當時中師生的培養標準是很高的,不僅要學習基本的課程內容,還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健康、書法,以及音樂、美術、豎笛等一系列課程。所以說,那時候的中師生都是個個身懷絕技,水平很高的,很多人都是全才!

中師生們下到地方去從教,也可以說是撐起了我國的鄉村教育,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是對人民有功的一代人!

2. 芳華落寞

但是,時過境遷,上世紀90年代後,中師生就沒有再招生了。他們這一代人,也就成了「空前絕後」的一批人。

當年的這些中師生們,如今基本依然堅守在各自的三尺講臺,按年齡來看,也都四五十歲的樣子了,很多人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了鄉村教育。

可是,有時候人們也會在想:這些當年最優秀的人才,如果沒有從教,而選擇了走別的路,他們的人生是不是會比現在更輝煌?生活是不是也會過得比現在好很多?

就像他們當年班裡那些成績不如他們的同學一樣,現在一個個的都混得風生水起。

他們也只是普通人,面對這樣的現實很難不產生一些落差感和對命運的唏噓之情。

在歷史的洪流面前,個人真的是微不足道,這一代人的芳華似乎也就一點點的落寞了。

3. 不該被遺忘的中師生

筆者始終認為,中師生是不應該被我們所遺忘忽視的一代人。

在這個學歷迅速貶值的年代,中師生們恍然發覺,自己竟然已經處在了學歷鄙視鏈的最低端,日漸老去的年華,不變的三尺講臺,一茬接著一茬的年輕的孩子。

可是,是中師生們,撐起了我們的鄉村教育啊!他們為我國鄉村教育的發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這是應該被銘記的。

我們不應該就這麼遺忘這群人,這對他們不公平,對我們就更可悲。

記住他們的名字:中師生。

關於中師生,大家有什麼想聊的呢?你們身邊有曾經的中師生嗎?

相關焦點

  • 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中國素質最好,也最可惜的一代教師
    在最好的年紀,他們分散到祖國最需要他們的地方,揮灑著青春,培育一代又一代鄉村的中小學生,有人說,他們是不幸的,他們順應時代的發展而生,卻被快速進步的時代所拋棄。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中國素質最好也是最可惜的一代教師,容顏已逝,餘香仍在。
  • 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中國素質最好也最可惜的一代教師
    在上個世紀末,中國曾有這樣一批教師,他們可以完完全全可以成為那個年代的優秀人才,但是被稱為中師生的他們雖有一身知識與才幹,最後迎來的現實卻令人十足惋惜。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高素質且優秀的他們,在世人眼中或許也是最為可惜的一代教師?
  • 王開東:中師生,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的憂傷
    飯席之間,說起了那一代中師生。那代中師生每個人都是人中龍鳳。聽曹先生說,他們上午上專業課,下午上書法和藝術,還有鋼琴、小提琴、舞蹈、繪畫、書法、長笛、二胡……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每個中師生都能做全科教師,如果上高中,他們可都是北大清華的材料。但命中注定,他們都成了中師生。
  • 20多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中國素質最好的一批教師
    在上個世紀末,中國曾有這樣一批教師,他們可以完完全全可以成為那個年代的優秀人才,但是被稱為中師生的他們雖有一身知識與才幹,最後迎來的現實卻令人十足惋惜。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高素質且優秀的他們,在世人眼中或許也是最為可惜的一代教師?
  • 《中師生》一書,讓行將被遺忘的一代人有了存在感
    按:2020年6月,我們開啟了《中師生》閱讀漂流活動,大家一起閱讀曹清萍老師的長篇小說《中師生》,如今,在這「《中師生》閱讀漂流群」中,已有20多位中師生預約閱讀,近十位中師生完成了閱讀此書。今天,我們來分享陝西省長安師範學校1993級中師生楊老師的讀後感。
  • 致敬一代中師生,我們要做一個自媒體
    許多年輕的讀者,可能不知道「中師生」是什麼意思?簡單的說,就是中等師範學校學生。相當於高中學歷的學生群體的代稱。 你可能不知道「中師生」,但是,並不影響在你的身邊有許多曾經「中師生」身份的人,他可能是你的親戚,更可能是你的小學或中學老師。 這是一個400多萬眾的群體,也是一個走進歷史故事,可能幾十年後,就被人們逐漸遺忘的歷史現象。這一群體,沒有為我們國家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卻用一代人的青春與人生託起了中小學教育發展的希望。
  • 二三十年前的中師生,可能是中國素質最好也最可惜的一代教師
    在上個世紀末,中國曾有這樣一批教師,他們可以完完全全可以成為那個年代的優秀人才,但是被稱為中師生的他們雖有一身知識與才幹,最後迎來的現實卻令人十足惋惜。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高素質且優秀的他們,在世人眼中或許也是最為可惜的一代教師?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正處於經濟復甦的軌道上,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礎設施在不斷加強,但依舊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
  • 20年前的中師生,一個應該永遠銘記的群體
    可是在20多年前的中國,有一批畢業於中等師範學校的老師們,簡稱為「中師生」,就如勤勞的蜜蜂般兢兢業業,一輩子教書育人。依然閃現的光輝力量他們中的許多人直至今日,雖然早已年老色衰,體力不支,但依然站在各個農村的講臺上,拿著粉筆,一比一划中透露著剛勁有力,諄諄善誘的教導著一代又一代的農村兒童,春風化雨般的潤物細無聲。
  • 虧欠了一代原民辦教師,就不要再虧待一代中師生了,現在還來得及
    這些被辭退的原民辦教師原本也應該得到補助,比如:一次性經濟補償或生活困難補助或教齡補助,但至今為止全國仍有近半數省市區沒有根據相關政策採取任何措施解決這些被辭退的原民辦教師的補助問題,我們已經虧欠了一代原民師!
  • 《芳華---一代中師生的記憶》徵稿啟事
    放眼全國,一代中師生,當初都是從學校的佼佼者中千挑萬選上師範的,畢業後,我們因為紮實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業務能力,春風化雨般地滋潤了中國基礎教育的苗圃,心無旁騖地撐起了中國基礎教育一片蔚藍的天空,也為不少初級中學奉獻輸送師資。
  • 當年的中師生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因為特殊十年對教育的荒廢,全國各地需要大量的師資充實中小學校,國家決定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進入師範就讀,3-4年學制,畢業後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這些人被稱為中師生。他們的入學年齡普遍在14-15歲,17-18歲畢業就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只有極少部分會進入高一級大專繼續深造。最早的一批中師生已經四五十歲了。
  • 20年前的中師生,被埋沒的中國教育基石
    究竟為何20年前還是意氣風發的中師生群體,此時卻淪為此情此景?那年那些初中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各行各業百廢待興,教育事業更是青黃不接。年邁的教師強撐著風中殘燭的身軀,以拳拳報國之心屹立在小小講臺之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
  • 中師生,不是當年的學霸嗎?
    這一段時間,我們創建的《中師生》這個公眾號,得到眾多中師生的關注和支持。 以《中師生》這個公眾號為平臺,我們建了三個中師生交流群,一個中師生圖書漂流群,開展了一些中師生的紀念活動。
  • 20多年前的中師生,放到現在會是什麼學歷?
    針對這個想像我想到了20多年前的中師生,為什麼那個時候的他們可以享受那麼好的待遇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中師到底是個啥?估計現在很少有人還記得這個名字了,其實中師是中等師範學校的簡稱,上世紀80年代初,因為文革對教育的荒廢,全國各地需要大量的師資充實中小學校,國家決定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進入師範就讀,3-4年學制,畢業後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這些人被稱為中師生。他們的入學年齡普遍在14-15歲,17-18歲畢業就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學任教,只有極少部分會進入高一級大專繼續深造。
  • 中師生,這裡應該有你母校?
    昨天,我們的《中師生》公眾號,開啟了一項新的活動:寫下你的中師母校名字。我們認為,中師生,歷史會記住,一代代人不能忘記。我們相信,中師生,是不容忘記的一代人,歷史會給一代中師生最高規格的評價。我們發起這一個小活動,請廣大的中師生和關注中師生、受到過中師生畢業者教育人,寫下你知道的師範學校的名稱,標明省份和校名。我們將會進行一個個統計。用適當的方式記住這些教書育人的中師學校。今天,這一活動開始的第一天,得到廣大中師生朋友的支持。有眾多的網友給我們留言,寫下學校的名稱,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 毛驢與枕木,一代老中師的宿命
    要「扶」的還遠不只有「弟」,在那時還基本處於農耕時代的鄉村,一個家族裡只要有一人是老師,最懂教育的那個人,他就必須責無旁貸地擔負起下一代人讀書上學的職責,這種使命感是他們從心裡也完全認同的。當子侄、外甥一代人在他們的親力親為的教導下,讀書上學考上大中專、大學,他就成了一個大家族裡最有威望的人,也是承載家族責任和榮光的那個人。
  • 20年前的中師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你的老師是20年前的中專生嗎?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20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 作為一個初中畢業考入師範學校,18歲就走上講臺的樂爸來說,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師生感到自豪! 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
  • 一篇文章,讓550名中師生關注了我們
    第一,是曹振峰老師《中師生》小說的巨大魅力,引得更多的中師生前來關注。曹振峰老師是省作協會員,專業水平非常高的作家,又是中師生身份。因而,他駕輕就熟的塑造了宋春明為主角的一群中師生形象,故事情節波折不大,但是,找到了一代中師生的共性:中師生的原則性,秉正的性格和做事認真的態度。
  • 今天,我們送別一位好老師,她曾是一名中師生
    李芳老師,就曾是中師生中的一員。1989年,完成三年師範的學習,您只有20歲,那是每一個中師畢業生的年齡。這一個起點,成了一條線,在李芳老師人生中延長了三十年,走上講臺,轉眼就做了三十年的小學老師。400萬名曾經中師生想讓您平凡的活著,人生註定了我們的平凡,我們息息相連的兄弟姐妹,為中國教育做著共同的事情,不要驚天動地偉大,只要一日日的堅守
  • 爸,我看不起俺老師,他是中師生。父親說:你不懂啊
    「爸,我看不起俺老師,他是中師生。」父親說:「你不懂啊!」這是12歲的小麗和父親之間的對話。小麗是離P市不遠的一所農村小學的六年級學生,生性活潑愛動,是班級的語文班長。有一次,她抱著一摞作業去老師辦公室交作業,老師不在,她就大膽地進去了,發現老師辦公桌上有一張剛打好的表格,她很好奇,就偷偷的看了。誰知不看不要緊,她竟然發現了一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