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自媒體只是曇花一現 "女強"故事都有原型

2020-12-12 人民網傳媒

由六六編劇並首次擔綱製作人、海清主演的電視劇《女不強大天不容》正在衛視熱播。該劇講述報社記者鄭雨晴(海清飾)從剛入行當記者,到升任副刊部主任,再到臨危受命、破格提升,擔任報業集團總經理,帶領一批「被時代遺忘的人」艱難轉型的故事。對於頗為真實還原平面媒體工作的劇情引來同行紛紛點讚,六六說:「寫這個戲的衝動起源於我的一個報社記者朋友。這部劇就是講2003年至2008年平面媒體由盛轉衰的真實經歷。」

六六

劇本來源於朋友親身經歷

從《雙面膠》的婆媳關係、《蝸居》的買房難,到聚焦醫患關係的《心術》,六六的作品總是對社會熱點有所觀察,這一次她要講述的是面臨轉型陣痛的平面媒體。

該劇將鏡頭對準報社記者是源於六六身邊朋友的親身經歷,六六說:「她於我有知遇之恩,她在我家鄉的晚報工作,在2003年《王貴與安娜》網上流行時,她便提議在家鄉報紙發表。我天生是個危機感極強、有生存恐慌的人,對我而言,我每天汗毛孔倒豎著捕捉各種變化並提前做好預警預案。2003年一直到2008年都是傳統媒體的好時光,可以說是鼎盛時期。我2009年勸姐姐脫離媒體,到影視文化行業裡來,從事文學編輯或策劃的工作,但她果斷拒絕了。而後報紙越發顯得孤寂了,那時姐姐再想來文化公司,已經沒她的位置了。我說,跟我一起寫戲吧,就寫你在報業的這十年。」

為了寫好這部劇,六六採訪了三四千人,「其實只要寫二三十個故事,但是我的故事庫裡面有一千多個故事。開拍之前,我和海清一起去報社、銀行和一些國企公司再度觀察和提煉人物、故事。在安徽一家都市報實習的時候,每一個崗位,上自主編室,下到印刷廠、發行,我們都去體驗了。」

所有的故事都有原型

對於這部劇,有觀眾表示,一些細節「穿幫」了。比如,鄭雨晴剛進報社,拿的居然是新版新聞記者證,和實際年代不符。對此,六六表示沒有注意到,她坦言,這次是自己第一次擔綱製作人,對很多製作層面的細節還不是很熟悉,「以後還是應該做自己最擅長的部分」。

此外,全劇一開篇,鄭雨晴突然被任命為副社長,也被觀眾認為過於「戲劇化」。對此,六六回應說:「現實題材的劇,不會憑空捏造,所有的人物、故事都是有原型和有根據的。有個國企老闆,一天早上,千裡迢迢被從外地叫回來,召到公司去,發現辦公室裡就他一人。上面領導說,前面十幾個人,要麼被抓了,要麼退休了,現在就輪到你接班了。我看過好多媒體,從以前的事業單位轉型成企業、變成集團時,提了好多職業經理人,讓他們把報業集團當成企業來管理。包括劇中,把版面承包到每一個記者身上,每個記者要帶廣告任務,這都是真實存在的。」

自媒體只是曇花一現

六六有很多相處了十幾年的記者朋友,記者這個行業在六六的心中地位很高,「我對記者行業的整體印象是:雖江河日下,我冕在心。很多記者幹這行的目的不是為衣食,外人再怎麼糟蹋這個行業,但是他們自己內心仍然是有驕傲和悲憫的,我很敬佩他們。」

如今,平面媒體衰落,慘澹經營,自媒體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不過在六六看來,自媒體只是曇花一現,「看到新媒體春風得意,仿佛看到當年紙媒容光煥發的模樣。自媒體只是一個過渡形式。我自己也做公號,有時候一個月都更新不了一篇,但每篇文章出來,一天內肯定過10萬+。這說明,大眾對真正的內容是有需求的。我個人覺得,自媒體是曇花一現。這個平臺不是依賴於某個人的內容,而是多數、豐富和不同的內容。」

海清

最大突破是演出了年齡跨度

該劇是海清繼《雙面膠》《蝸居》《王貴與安娜》《心術》四部劇後第五次與六六合作。

這部劇頭一集,海清扮演的鄭雨晴換了兩個造型,一個是幹練職業女性造型,顯得駕輕就熟、風風火火,一個是20歲出頭的媒體菜鳥,海清頂著一頭齊劉海,有觀眾表示,這種「裝嫩」有違和感,但她的確將實習記者的狀態演繹得令人信服。海清自認這部劇最大的突破就是演出了年齡跨度,「年齡跨度還是挺大的,從實習生到社長,從未婚到相夫教子,鄭雨晴每個階段的狀態表演起來的拿捏上還挺需要仔細推敲的。」

專門在報社實習一個月

劇中,海清從剛進報社的實習記者一直演到報社社長。海清坦言,演了這部劇深感記者工作的辛苦,「記者是個特別不確定的行業,隨時會有突發事件,完全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半夜,你正在睡覺,一個電話說哪有販毒,你就得立刻穿衣服過去。甚至有的記者,在結婚當天,婚禮儀式剛結束,都還沒敬酒,就跑去採新聞,這都是有真實原型的。想給所有的記者鞠一躬,感謝他們總是在第一線奮鬥。」

為了演好這部劇,海清專門到報社實習一個月,與記者同吃同行同採訪,成了一個「跑口記者」。海清說:「那會兒從報社開選題會,到跑口、寫稿、發稿、校對、印刷這一系列的工作,都體驗了。跑的是社會新聞。有一次,我跟一個記者去採訪,記者是個小姑娘,我們倆從上班就開始追著採訪那個被訪者,一直到下午四點多鐘還是沒採訪到。對這件事印象深刻是因為小姑娘說『沒採訪到,要開天窗了。』我很心疼,我能體諒她,採訪真是挺難的。」

雖然體驗了生活,但對海清來說,這部劇最大的難點還是臺詞,「臺詞有很多新聞術語,比如我不明白『小報頭掛標』是什麼意思,又比如『我不希望你們像那些馬車工匠一樣,在汽車時代到來之後英雄無用武之地』,這句話就背得我夠嗆。」

同行有感

感嘆平面媒體的興衰

一些經歷了平面媒體興衰的記者表示,劇中很多細節處理讓很多媒體人都覺得很真實。比如,海清當實習記者時期,報社的電腦還是「大頭」顯示器、利用傳真機傳送稿件,以及報社做什麼廣告,記者就發什麼福利等。尤其是劇中一場廣告部主任被廣告商圍追堵截的戲,令經歷過報社輝煌時代的記者唏噓不已,「十年前,都市報的熱鬧程度還歷歷在目。那會兒,地鐵裡人手一份報紙,上到九十九下到剛認字兒的人都捧著看。那會兒的報紙廣告,是商家兜裡揣著現金在廣告部主任門口圍追堵截求著上的。」

劇中,海清飾演的鄭雨晴深夜開會,丈夫在家照顧孩子,現實中,女記者工作連軸轉,無暇顧及家庭和孩子的比比皆是。一位從事十多年報社工作的記者說:「我的同事就是這樣,總見她在報社寫稿,工作到八九點時會給家裡打電話,問孩子吃了什麼,功課寫好沒有,遇到孩子不聽家人的話,她只能通過電話教育孩子。記者有時候夜班採訪不知道幾點能結束,編輯下班就更晚了,回去家裡人都睡了。女記者的家庭裡,接孩子、哄孩子都是丈夫。等到早上醒來的時候孩子又去上學了,有時候幾乎一整天都見不到娃。」(記者 趙楠楠)

(責編:宋心蕊、燕帥)

相關焦點

  • 對話《安家》編劇六六:我很好奇,你們為什麼一定要演員討喜?
    日版只有10集,單元劇結構,每一集都緊緊圍繞賣房展開,《安家》則足足有53集,這意味著《安家》並不是簡單的翻拍。事實上,在前期調研階段,編劇六六蹲點採訪了北京、上海、安徽、武漢等地的房產中介,在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等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再創作。
  • 電視劇《雙面膠》竟然有原型!女方慘死鳳凰男和婆婆手下!
    也許有很多人都已經忘了那部電視劇《雙面膠》,它是作者六六在2010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東北婆婆和一個上海媳婦之間的家庭悲劇,而後被改編成電視劇,在社會反應強烈,引來一系列關於婚姻與婆媳關係的討論。
  • 《女強》質檢:戳現實痛點 卻多了婆媽戲套路
    在這部歷時三年才製作完成的新作中,六六將焦點放在傳統紙媒向網際網路媒體轉化這一時代變革中,賦予劇集以現實向行業劇特點。該劇藉由一位女媒體人的成長經歷探討如何做一個有選擇權的強大女人,以及當下社會環境中女性在婚姻、家庭、社會中的角色迭變,堪稱是一部具有正能量的女性勵志劇。  不過開播前幾日,面對同時段播出的《好先生》,《女不強大天不容》的收視則相對低迷。
  • 少年派六六用「小」視角記錄成人掙扎 家長也應該持續學習
    與上一部小說出版相隔四年,六六的新作《少年派》出版上市,故事以高考生的學校與家庭生活為主題。六六曾透露,當年寫作《少年派》時,朋友張嘉譯問她「這部作品你想表達什麼?」她回答:「一個完整的人生。」六六認為:我們這一生,在有了孩子以後,是重新與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相處。
  • 六六新作《寶貝》開播 再觸家庭倫理劇大尺度
    《雙面膠》講述的是一個東北婆婆和一個上海媳婦之間的家庭悲劇,這個故事裡面涉及到很多細節,包括錢,飲食,東北的文化習慣與上海的文化習慣的衝突。隨著劇的播出,甚至有觀眾因為最後女主人公被打死的結尾而感到震驚和恐懼,為此嚇得不敢走進婚姻。而數年前跟著丈夫到新加坡陪讀的六六正因《雙面膠》這部劇一炮走紅了。  六六隨後的幾部作品中,聚焦「房」事的《蝸居》可謂是無人不知。
  • 編劇六六奔赴武漢,抗疫劇本已在路上,但她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
    組織十個著名編劇,創作十個故事,在國慶檔推出武漢抗疫故事,準備拍成國家級重點電視劇。著名作家六六當仁不讓入選,她想用最動人的感情編寫劇本,不顧危險,進入武漢地區尋找最真實的故事。六六說起六六大家都不陌生,書香門第,她的大作《蝸居》整整影響了一代人,小貝、海藻、宋思明的情感糾葛看哭了多少人。醫療劇《心術》更是直擊醫者仁心這個主題。
  • 《少年派》續集確認,林妙妙錢三一有感情戲,編劇六六有變動
    在《少年派》第一部當中,當所有觀眾都開始嗑林妙妙和錢三一的CP的時候,編劇六六老師卻並未給大家一個完美的結局。在《少年派》的最後,錢三一順利考入北京最優秀的大學,而林妙妙只能留在本地的一個二本院校。當時,這個結局引發眾多網友不滿,並且留言希望編劇六六老師更改一些結局。誰知,六六老師比網友們還「鋼」,專門發布一篇動態文章,聲稱林妙妙要想獲得狀元一哥的愛情,還是需要自身努力才行的。言外之意,一個二本的女學生,怎麼可能被清華北大的高材生看得上呢。
  • 「六六糟糕的一天」
    今天六六放學後接到六六爸打來電話說老師找他談話了說這一天都在作對還爬窗臺怎麼說都不聽,還頂撞老師……(聽著語氣有點激動)我:所以你給我打電話是需要我做什麼呢?還是可以等我回家再說?我開完會回到家不一會兒六六和六六爸學完網球也回來了,進門他倆都沉默繃著臉(平時都是倆人搶著和我說話)六六爸:教練今天說了六六往地上吐口水怎麼說也不聽。今天也不知道怎麼了在幼兒園也不聽、學網球也不聽……六六直接進自己房間把門關上了。我:不知道怎麼了那還是怎麼了,等他好一點聽聽他怎麼說唄。六六爸心情還是很不痛快。
  • 《親愛的》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虛構情節被女主原型起訴侵權
    《親愛的》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虛構情節被女主原型起訴侵權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親愛的》全國熱映,《親愛的》講述的是一個家庭艱辛尋子的故事。孩子偶然走失了,夫妻二人努力尋找孩子,在路上遇到了像自己一樣找孩子的父母,發生了很多震撼人心的事情。
  • 為家而戰佩奇的原型是什麼 故事原型真實事件劇情介紹
    為家而戰佩奇的原型是什麼 故事原型真實事件劇情介紹  道恩·強森,作為美國影片中最經典的硬漢形象之一,其出演的《木乃伊》《蠍子王》《特種部隊》《勇敢者的遊戲》《速度與激情》等等都是相當不錯的影片,而其中硬漢的形象可謂是深深的印在了觀眾們的腦海裡。
  • 《安家》:編劇六六,怕是對窮人有什麼誤會
    這不是我給六六加的戲,是她自己接受採訪時說的:六六接受新浪採訪時說反正打著「體驗生活」的大旗,怎麼說都有理。六六的「生活」是怎麼「體驗」來的呢?是去採訪房中介的高層和店員。通過他們口述,來找她覺得值得寫進去的故事。聽上去大概比打開民生新聞,看看哪個標題更抓馬就用哪個,稍微強那麼一點吧。但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一種假性體驗。
  • 鬥小三,罵同行,封殺演員,新加坡籍六六憑什麼挑起「國家任務」
    只可惜,她的丈夫是高級知識分子,她卻只是個大專學歷的家庭婦女,在異國不僅面臨著學歷不夠找不到工作的窘境,還被丈夫的同事、導師太太嫌棄,"別人家的老婆,都是碩士博士,都有正當工作,而你那麼年輕,就是累贅。你的孩子以後會以你這樣的媽媽為恥!"
  • 《權力的遊戲》小玫瑰:終究只是曇花一現的驚豔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要說美劇《權力的遊戲》當中最驚豔也最可惜的角色,莫過於小玫瑰瑪格麗·提利爾了,這個出身於大家族的女孩,雖然出現得有些唐突,但一出場就霸氣側漏,氣場全開,大有蓋過
  • 吳承恩也在故事裡|原來《西遊記》的故事都有原型六
    只是由於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所以遊人不多。張紀中版電視劇《西遊記》的外景地:高老莊。由於利用了幾棵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滄桑大銀杏,所以莊子倒是有幾分妖氣。前面幾篇說了很多《西遊記》故事的原型,主要側重在文化源頭上,似乎朦朧,似是而非。本篇再說幾個有具體對應關係的故事。首先說豬八戒的原型。
  • 清宮劇的女主有原型嗎?甄嬛和晴川都有,馬爾泰若曦在歷史上是誰
    由於前些年清宮劇比較火,所以她們仨都成了當紅女主。那麼問題來了,這三個人在歷史上,有沒有原型呢?她們所處的時代,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時期,如果真實存在的話,那麼這三個人又在各自的時代,充當著怎樣的角色呢?一、馬爾泰若曦。
  • 曇花一現的幾位女明星,除了柏雪曾愷玹,哪一位讓你至今難忘?
    曇花一現的幾位女明星,除了柏雪曾愷玹,哪一位讓你至今難忘?娛樂圈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除了是一些沒有人氣沒有實力的明星被新人所取代,更是有一些明星則是因為個人的原因而退出了娛樂圈,過上其它的生活。那些曇花一現的女明星你們都知道幾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首先要說的就是柏雪了,柏雪憑著謝霆鋒張衛健主演的《小魚兒與花無缺》走紅,她在劇中飾演了慕容仙一角。這部劇在當時有多紅就不用在這裡多說了。長相甜美的柏雪憑著這個角色一炮而紅,正如她在劇中的角色一樣,她也成為了很多觀眾眼裡的「小仙女」。柏雪之後還參演了《武十郎》一劇中,飾演了阿好一角。
  • 《蠟筆小新》的原型,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只是套路太深
    更有外界傳言,野原美伢和《蠟筆小新》作者臼井儀人的相遇,是小新的在天之靈,不想看到自己媽媽如此傷心,所以派來臼井儀人幫助自己的媽媽,走出思念的痛苦。臼井儀人在了解完野原美伢的故事以後,被故事感動,決定以此為原型,製作一部動畫,就是為了讓人們記住這個勇敢懂事的5歲小男孩。
  • 六六:從不看自己的電視劇 寫每部作品都會哭
    六六表示,同時希望通過70後的故事,探討計劃生育和老齡化的問題,「一胎化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兩個孩子又有什麼變化,一胎化政策執行了30多年了,由此引發的老齡化、養老問題,都會探討。」 六六坦言,《寶貝》將不同於自己以往的風格,「平常的韓、日劇,可以像我媽那樣,剝著蠶豆看,打著電話看,擀著面看,一點不影響,看《寶貝》你上趟廁所回來,可能就漏過了。」
  • 「六六」託牛記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31日電 題:「六六」託牛記  新華社記者郝玉、郭燕  哈薩克族牧民木黑亞提祖祖輩輩與奶牛打交道,他不曾想過,變種「養法」竟讓他徹底換了「活法」,不但告別了繁重勞作,還悄然擺脫了貧困戶的身份,而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鄰居「六六
  • 《烈火英雄》中的角色其實都有原型,每個故事都讓人感動
    雖然這部電影存在很多不足,但消防員背後的故事讓人為之動容。其實比電影更加吸引人的,還是電影背後的故事,你若是仔細看,你會發現,片中很多場景和人物都能找到原型。1、故事原型為「大連7·16油爆火災」這場大火的原型是「大連7·16油爆火災」,該事故發生在2010年,經過2000多名消防官兵徹夜奮鬥,截至17日上午,火勢已基本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