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外動力地質作用和沉積巖
1.較好地把握外動力地質作用(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作用)特徵。
2.掌握沉積巖常見的結構、構造特徵。
3.熟悉常見沉積巖(礫巖、砂巖、粉砂巖、頁巖、火山角礫巖、石灰巖、矽質巖)的肉眼鑑定特徵。
(五)變質作用和變質巖
1.熟悉變質作用的基本特徵及影響變質作用的主要因素(巖石化學成分、溫度、壓力、流體)。
2.了解變質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結晶作用、交代作用。
3.熟悉變質巖主要的結構、構造特徵。
4.了解各種主要的變質作用類型及其特點。
5.熟悉常見變質巖(大理巖、石英巖、板巖、千枚巖、片巖、片麻巖、糜稜巖)的肉眼鑑定特徵。
(六)地質年代學
1.準確把握相對地質年代的確定標準,包括地層層序律、生物層序律、穿插關係律。
2.準確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地質年代學的概念,掌握放射性衰變定律。
3.掌握地質年代表、地質年代與地層單位的關係、巖石地層單位的概念。
(七)地震及地球內部構造
1.掌握地震的基本概念,包括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源距等。
2.掌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類、成因分類。
3.掌握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的確定方法。
4.了解全球現今地震分布規律,包括環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印尼地震帶、洋中脊地震帶。
5.了解地震波(縱波、橫波、表面波)的基本特徵。
6.通過地震波了解地球內部構造、地球內部主要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地球的基本圈層構造(地殼、地幔、地核)、巖石圈、軟流圈、巖石圈與軟流圈界面、各圈層的基本物態特徵。
7.了解大陸地殼的雙層結構特徵、大洋地殼的基本結構特徵、地殼均衡概念。
(八)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
1.理解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基本特點。
2.熟悉巖層產狀的三要素(走向、傾向、傾角)。
3.掌握褶皺的幾何要素(樞紐、軸面、翼、核)、常見褶皺類型及特點(基本類型:向斜、背斜;按照軸面產狀、樞紐產狀劃分的類型)、褶皺的識別及形成時代。
4.掌握斷裂構造的基本特徵,包括節理和斷層、斷層的幾何要素(斷層面、盤、位移、斷距)、常見斷層類型及特點(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斷層的識別標誌、確定斷層形成的地質時代。
5.準確掌握地層的接觸關係(整合接觸、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觸、噴發不整合)的特點及其地質意義。
(九)板塊構造學基礎
1.了解大陸漂移學說的基本思想和證據。
2.了解大洋中脊、洋脊地震帶、洋脊沉積物分布特徵、兩種大陸邊緣、洋底海山及火山島鏈、熱點等。
3.把握海底擴張的證據,包括古地磁學(地磁場轉向、海底地磁異常條帶)、海底年齡、轉換斷層。
4.掌握板塊構造的含義、板塊劃分的依據、三大類板塊邊界(離散型、聚斂型、轉換斷層)、地縫合線、全球板塊劃分、板塊運動可能的驅動力。
5.了解板塊構造與地震作用、巖漿作用、變質作用、造山運動、成礦作用等之間的關係。
(十)風化作用
1.掌握風化作用的主要類型,包括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
2.了解影響風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巖石特徵。
3.了解風化作用的產物,包括風化產物的類型、殘積物、風化殼剖面、古風化殼、土壤。
(十一)河流及其地質作用
1.掌握河流侵蝕作用的方式、侵蝕作用方向。
2.掌握河流搬運作用的方式、搬運能力和搬運量。
3.掌握河流沉積作用的一般特點、沉積的主要類型。
4.熟悉階地的成因分類。
(十二)海洋及其地質作用
1.了解海水的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海洋生物基本特徵。
2.掌握波浪、潮汐、洋流、濁流及其地質作用。
3.掌握海洋沉積物的來源。了解濱海沉積、淺海沉積、半深海沉積、深海沉積的基本特點。
(十三)湖泊和沼澤的地質作用
1.掌握湖水的來源、排洩及其化學成分、湖泊的成因類型等基本知識。
2.掌握湖泊的機械沉積作用、潮溼氣候區湖泊的化學沉積作用、乾旱氣候區湖泊的化學沉積作用。
3.掌握沼澤的成因、沼澤沉積作用及其礦產。
(十四)冰川、地下水和風的地質作用
1.準確掌握冰川地質作用相關概念,包括成冰作用、冰川冰、大陸冰川、山嶽冰川、冰期、間冰期、冰川活動的證據。
2.掌握地下水地質作用相關概念,包括孔隙度、透水性、含水層、隔水層、地下水面、潛水、承壓水、喀斯特地貌。
3.了解風的地質作用相關概念,包括吹揚、磨蝕、風積物、沙丘、沙漠、黃土、沙漠化。
(十五)地球的演化
1.大致了解地球的天文起源假說。
2.了解隱生宙時期大氣圈和水圈成分演化、陸核和地盾的形成情況。
3.掌握顯生宙時期生物的全面繁榮和快速演化。了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演化特點。
4.了解古地理變遷特點。
(十六)常見地質圖件的識別
1.了解綜合地層柱狀圖的一般內容、地層單位及其相互關係、地層之間的相互關係、巖漿巖與沉積巖層的相互關係等。
2.了解正規地質圖的構成(圖名、比例尺、國際分幅代號、主圖、綜合地層柱狀圖、圖切地質剖面圖、圖例等)。能夠從地質圖上讀出區內地層、構造、巖石主要特點,通過讀圖能夠總結出研究區區域地質發展史的信息。
三、主要參考書目
《普通地質學》同類教材不同版本的內容基本一致,因此不指定特定教材。任何名稱為《普通地質學》、《地球科學概論》、《地質學基礎》、《動力地質學原理》等教科書,都可以作為參考書。
編制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
編制日期:2013年6月27日
(實習編輯:喬 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