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考研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常識性知識很多很多,考研中經常出現的就是基礎知識,只要掌握了基礎知識考研中地質學專業就會非常非常簡單,輕鬆過100不是問題!下面就為大家整理的學習經驗:
地質學複習經驗
1)綜合地質學這一科目反而是最沒有捷徑可走的,背書五遍,法力無邊!一個原則:課本為重!
2)構造地質學較為抽象,可搭配視頻加以理解,作圖題14例一定一定要做熟搞懂,不要問我為什麼,救你20分不為過!
3)上述資料是我自用的,但不要本末倒置,看過多的資料,導致沒有形成知識體系,考場上一遇到非資料題絕對會慌,分數絕對會低!還是那句話,背書五遍,法力無邊!重在理解,形成體系!
考試題型
1)考試題型:(2020年)簡答題七選五,每題15分,共75分;論述題四選二,每題25分,共50分;讀圖題1題,25分;共計150分。(每年各題型中數量和分值會稍有改動,可能會增加名詞解釋題型,其餘題型變動不大)
2)考試重點排序:巖石學三大巖類的分類、結構構造與描述(難度值)、讀圖題(難度值)巖石學三大巖類的轉化(難度值)、變質作用(難度值)、不整合的確定方法(難度值)、褶皺的野外識別與研究方法(難度值)、斷層的野外識別(難度值)、斷層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的確定(難度值)、面線理的分類與描述(難度)、區域斷裂構造(難度值)
書籍準備
同濟大學版本高等數學上下冊、地大版本高等數學、市面上考研複習書基礎.
1)如果我說高等數學也沒有捷徑你會不會打我,但說實話,沒有捷徑!只能踏實做題、改正、鞏固、再做題。
2)我講講我的經歷吧,5月份我剛開始接觸610高等數學,我非常幸運的隨機抽了一份15年的真題,一做發現不難,甚至有點簡單,我就放鬆了;直到暑假7月中旬再做了其他年份的真題,我發現我錯了,15年只是個例外,總體並沒有那麼簡單,但我仍舊磕磕碰碰把歷年真題做完了,那時候已經快9月中下旬了,我的公式還沒有記住、好多同類型的題型都總錯,最後我把同濟大學的數學課本上的題全部做了一遍(除非考題外),有了這個鍛鍊,第二遍真題就順手很多了,而且有一些積分原題;
3)2013、2014這兩年的真題很難,尤其是2013年,做的時候不會或者錯太多沒關係,可以說2013年是另一個例外,應該吸收的吸收進去就好,不要糾結這一年!
4)證明題100題的視頻看一遍,自己做一遍(挑稍微難的做),610的最後一道題或者某一道大題就是證明題,難度不等,但2020年的真題我在考場上一時就沒思路,那時還剩30分鐘,我就去檢查前面的,還剩15分鐘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來了,就是100例中講過的,10分鐘證明完了,最後5分鐘再最後檢查了一遍;另外,證明題有一些細節,總之一個原則是嚴謹,忘記某一個點會扣分的;
5)歷年真題要做2-3遍,考前著重看錯題和公式就好,考試中的積分題只要平時練到位就一點問題沒有,相信我!
考試題型
1)考試題型:(2020年)選擇題10題,每空三分,共30分;填空題8空,每空4分,共32分;簡答題8題,每題10分,共80分;證明題1題,8分;共計150分。(每年各題型中數量和分值會稍有改動,但總體變動不大)
2)考試重點排序:定積分與不定積分的計算與應用(難度值)、極限的定義與計算(難度值)、導數的應用(難度值)、證明題中值定理(難度值)、定積分的應用(難度值)、偏導數與全微分的計算(難度值)、由參數方程所確定的函數的二階導(難度值)、微分方程(難度值)
結語
上岸不難,因為你的公共課大概率會過線(我一英語基礎不太好的同學英語都過線不少了),專業課一般會高出國家線,如果複習到位,雙雙高分不是問題,我之前也焦慮,詢問了一些學長學姐,他們說數學沒有那麼難,你也可以考120、130多的!今年該我說了,你也一定可以的!而且只要過了國家線,調劑專碩的機會還是比較可觀的。勇敢在黑暗中前行吧,我在岸上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