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不是算銀河系內的一粒沙子?其實不會,至少也得是鵝卵石!

2020-12-22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太陽在銀河系內是不是就像一粒沙子?

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主宰,不僅是它佔有整個太陽系99.86%的質量,而是它那光和熱照亮了整個太陽系,也許在其他星球上太陽不過是一顆能發光的球球而已,但在地球上卻是無數生命的哺育者,對於人類來說,太陽幾乎包含著一切!

一、人類的「一切」來自太陽能

很多朋友就有疑問了,為什麼說一切,用太陽能的沒幾個手段,比如煤炭、天然氣,水力還有風力等發電,真正用太陽能電池極少,怎麼會說一切都來自太陽能?其實煤炭不過是數億年前植物固化的太陽能,天然氣也是,水力和風力來自太陽能作用下的大氣循環,甚至早先我們燒飯做菜的木柴都來自太陽能,只有核能和地熱不是,因此要在「一切」上需要加一個引號!

二、太陽這樣的恆星在銀河系有多少?

整個銀河系核球處的恆星密度是比較高的,但隨著懸臂向外延伸,恆星密度會有所下降,但在懸臂中間仍然要高於邊緣處!太陽系處在獵戶座懸臂邊緣處,總的來說算是銀河系的郊區!

整個銀河系大約有超過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我們來打個比方,一噸沙子倒在地上應該有一小堆了,假如按0.2MM直徑一粒沙子,那麼一噸沙子大約有1250億粒,如果按下限計算的話,銀河系就是這樣一堆沙子,而太陽就是一種的一顆!八大行星就只能是灰塵了!按這個比例來看太陽就是銀河系中的一粒灰塵,這也沒什麼毛病!

三、太陽在銀河系中地位如何?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它的個頭在恆星中根本排不上名號,比如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α星A,它就比太陽大一些,而天狼星的質量則差不多是太陽的2倍!但事實上太陽系周圍除了這幾顆恆星外,其他都是紅矮星!而事實上對銀河系普查過的蓋亞衛星數據也表明,太陽的個頭大小在銀河系中大約能排到10%以內!

假如一堆沙子中有比較高比例的鵝卵石,那麼肯定會有篩網將沙子中的鵝卵石篩選出來另用!此時我們已經無法否認太陽在銀河系中存在是比較引人矚目的,不僅是它是那10%中的一員,而是它還擁有太陽系中唯一擁有生命的地球,這一點在手,即使整個銀河系來換,咱也不同意!

相關焦點

  • 如果把銀河系按比例縮小到地球大小,那麼太陽會有多大?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太陽,知道太陽是太陽系的老大,它的直徑達140萬千米,一個太陽的大小相當於130萬個地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太陽有多麼大。當然這是跟地球比,而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銀河系有很多,在宇宙中那更是無數。有人提出一個設想:如果把銀河系縮放到地球大小,按比例來算,那麼太陽有多大呢?
  • 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一年,那太陽繞銀河系一圈需要多長時間?
    比如我們人類生活得地球,就有一顆衛星月球,月球繞地球需要一個月,地球繞太陽需要一年,後來人們又發現太陽系不是宇宙的全部,而是繞著一個叫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而且還計算出太陽系繞這個中心所需要的時間,有多久呢?
  • 一粒沙子,以光速撞擊地球會怎樣?瞬間被擊穿,震撼才剛剛開始!
    一粒沙子,以光速撞擊地球會怎樣?瞬間被擊穿,震撼才剛剛開始!如果有一粒沙子,以光速撞擊地球會怎樣?其實沙子撞擊地球的世界每天都在發生,因為在宇宙中有著數不清的隕石微粒,它們的運動軌道飄忽不定,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便會被吸引到地球上來。儘管隕石微粒的速度十分驚人,但它卻並不會達到光速,而且它在進入地球時也會受到大氣層影響產生摩擦,並在高溫燃燒中蒸發殆盡,變成流星在我們面前一閃而過,但如果沒有大氣層的話,那場面可就非常恐怖了。
  • 太陽在銀河系裡高速運行幾十億年,怎麼不會發生與恆星相撞事件?
    眾所周知,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一直在以每秒約250千米的速度,圍繞著銀心公轉。在這樣一個有著約4000億顆恆星的龐大系統中,運行了幾十億年,怎麼就沒有撞到一顆恆星呢?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其實我們弄清了太陽及其銀河系的運行機制,就不覺得奇怪了。我們一起來討論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把一粒沙子放大1億倍,從微觀和宏觀理論看能否成為一個宇宙?
    現在科學研究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人類所有的科學家發現無論是從宏觀還是微觀研究得出的科學的最終答案是一致,正如宇宙是從一個質點誕生的,所以微觀和宏觀是關聯,宇宙是一個很大的空間,而我們只佔據了宇宙空間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我們身上是有空間的,粒子也是有空間的,不僅有人問道把一粒沙子放大
  • 太陽在銀河系裡算老幾?銀河系1500億顆恆星,你看到的都比太陽大
    我們知道,太陽是地球光和熱的主要來源,人類一直以來就十分崇拜太陽。太陽的質量佔到整個太陽系的99%以上,相當於130萬顆地球的總重量。那麼在銀河系中,太陽又能排到什麼位置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在太陽系裡,太陽是絕對的權威,沒有任何天體能夠跟太陽抗衡。但是到了銀河系,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太陽系所在的更大的星系叫做銀河系,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還有1000億顆,可想而知太陽系有多渺小。而且我們從地球看向夜空的時候,除了月亮,彗星和太陽系內的幾大行星以外,人類能夠看到的所有星星都比太陽質量更大,光度更亮,因為如果比太陽小的話,我們是看不到的。
  • 銀河系的中心是太陽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張三科技,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銀河系的中心是太陽嗎?古時候,人們一直把人類居住的地球當做宇宙的中心。公元前340年,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發表了《論天》一書。後來,託勒密描述出這個八天球的宇宙圖像,可以說這是一個最早的完整宇宙模型,後來基督教認為這個模型與《聖經》很吻合,至少人們可以隨意想像在固定恆星球之外的天堂和地獄。直到16世紀,哥白尼把地球作為一顆普通行星,把太陽作為宇宙中心天體,太陽中心論使人類第一次把自己的地位從中心移開。17世紀,伽利略首先用望遠鏡觀察發現銀河是一個恆星密集的區域。
  • 地球繞太陽一圈要1年,太陽繞銀河系一圈要多久?對我們影響巨大
    宇宙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我們很多人都會得神秘的宇宙好像總是有一種力量在指引著我們去關注並且發現它的奧秘。但是,我們人類不管是從生命的長度,還是知識、科技的豐富程度都不足以支撐我們研究完宇宙的奧秘,人類在宇宙面前渺小的連一粒塵埃都不如。
  • 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這個數怎麼算出來的?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發表文章稱,英國天體物理學家近期發表研究論文稱,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可能至少有36個與地球相似的、活躍的、科技發達的智慧文明。「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外星人到底有沒有?地球真的是孤獨星球嗎?
  • 太陽公轉速度2倍於第四宇宙速度,為什麼還在銀河系內轉圈?
    眾所周知,宇宙中的天體都在旋轉,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系轉。第三宇宙速度是16.7km/s,以這個速度飛出的太空飛行器可以逃離太陽引力,飛向銀河系。比如「旅行者一號」的速度是17.km/s,現已到達日球層頂了。第四宇宙速度就有爭議了。有人跟我說從第三宇宙速度就跟地球沒關係了,因為它擺脫的是太陽引力,第四宇宙速度擺脫的是銀河系引力,兩者都跟地球引力無關。那麼請問:這些速度是不是都從地球發射飛行器的飛行速度?是不是都得先擺脫地球引力?
  • BBC: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這個數怎麼算出來的?
    中新網6月21日電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發表文章稱,英國天體物理學家近期發表研究論文稱,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可能至少有36個與地球相似的、活躍的、科技發達的智慧文明。「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外星人到底有沒有?地球真的是孤獨星球嗎?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在銀河系內,至少有 3 億顆宜居行星在圍繞著類日恆星公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搜尋宜居行星的思路是,按照地球和太陽的參數,在銀河系內尋找類似的恆星系統,找到那些位於宜居帶上的 「宜居行星」。
  •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系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繞著什麼轉呢?
    地球圍繞地球公轉,公轉周期為365天,也就是1年這還得從太陽形成之初說起,太陽是由於引力坍塌產生一個高溫高壓中心然後吸附周圍宇宙塵埃形成的,引力坍塌的中心是高速旋轉的,太陽形成時一些被甩出去的宇宙星雲塵埃形成了地球,雖然這些宇宙塵埃被甩了出去,但是由於太陽存在引力和在高速運轉,所以這些宇宙星雲塵埃形成的地球的時候依然在圍繞太陽在轉
  • 鵝卵石製成的沙子能用來建房嗎?聽聽包工頭怎麼說的
    鵝卵石砂石骨料已經成為機制砂市場的「寵兒」,千萬不要小瞧鵝卵石的作用,鵝卵石經過鵝卵石制砂機加工處理之後,能廣泛應用於公路、鐵路、建築、建房等行業,那麼採用鵝卵石制砂機生產出來的沙子質量好嗎?利潤怎麼樣?一、鵝卵石製成的沙子質量好嗎?能用來建房嗎?
  • 我們太陽老大在銀河系中身份地位如何,還有其他的太陽存在嗎?
    太陽在我們太陽系是當然的老大,看起來是個巨無霸,但在銀河系裡面是個什麼身份地位呢?銀河系有多少個像我們太陽一樣的恆星呢?銀河系是太陽的家園,也是太陽系的第一層上級結構。那麼太陽在我們宇宙或者說銀河系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銀河系有多少個太陽呢?實際上狹義的太陽就只有一個,天無二日嘛。我這樣說,是說一模一樣的太陽恐怕只有一個,至少沒有證據證明有第二個。
  •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轉,銀河系繞著什麼轉?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質量越大的天體,越會有其他天體圍著轉,這其實是因為天體的質量越大,它對於宇宙空間的扭曲就會越大,進而形成了引力場,周圍的小天體都會受到這個引力場的影響,而圍繞中心天體公轉。
  • 發現銀河系內最大氣體結構,綿延9,000光年坐落在太陽後方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內最大氣體結構,由一處又一處的恆星苗圃連接構成,呈現波浪狀;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巨大結構離太陽系非常近,如果從銀河系上方看,它就在我們太陽系後方運行,科學家已將之命名為拉德克利夫波。過去,科學家知道銀河系中有一條稱為「古爾德帶(Gould’s Belt)」的星環,由美國天文學家班傑明·阿普索普·古爾德在1879年發現,這條星環充滿OB型恆星與氣體塵埃,距離太陽也很近,且繞著太陽成環狀排列,被懷疑是包含太陽在內的銀河系螺旋臂。
  • 地球繞太陽有一年四季,大陽繞銀河系有什麼?
    月亮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圍繞著太陽轉,而太陽系則圍繞著銀河系銀河系轉,地球圍繞太陽一周需一年的時間,但是太陽圍繞銀河系公轉一周,需要約2.5億年的時間。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而太陽距離銀河系的中心約為2.5萬光年,在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密集的天體聚集區,這個地區我們稱之為銀心,太陽圍繞銀心公轉的線速度為220公裡每秒,那麼圍繞一周需要的時間差不多是2.5億年了。太陽系形成於50億年前,也就是說,我們的太陽系,從誕生至今已經度過了20個銀河年。
  • 《一秒鐘》是張藝謀內心的最後一粒沙子
    不少中年人感覺到「震驚」——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看《紅高粱》的時候,明明我們還那麼年輕,張藝謀也不老。1988年,影片《紅高粱》的導演張藝謀(左)、演員鞏俐(中)、攝影師顧長衛。他其實和這個詞沒有太大的關係。從《紅高粱》到《我的父親母親》再到《英雄》《歸來》《影》,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能看到最多的依次是:光影、情懷、俠義、生命衝動……或許傷痕曾是他作品的主題之一,但從頭到尾捋完他的電影片單,會發現驅動他拍片的最大動力來自荷爾蒙。「七十而從心所欲」,張藝謀想用《一秒鐘》給他走過的70年,畫上一個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