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銀河系內最大氣體結構,綿延9,000光年坐落在太陽後方

2020-12-22 十輪網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內最大氣體結構,由一處又一處的恆星苗圃連接構成,呈現波浪狀;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巨大結構離太陽系非常近,如果從銀河系上方看,它就在我們太陽系後方運行,科學家已將之命名為拉德克利夫波。

過去,科學家知道銀河系中有一條稱為「古爾德帶(Gould’s Belt)」的星環,由美國天文學家班傑明·阿普索普·古爾德在1879年發現,這條星環充滿OB型恆星與氣體塵埃,距離太陽也很近,且繞著太陽成環狀排列,被懷疑是包含太陽在內的銀河系螺旋臂。

然而現在,由哈佛大學領導的團隊發現了一個更大的氣體結構,稱為拉德克利夫波(Radcliffe wave),總質量超過300萬倍太陽質量,綿延9,000光年長、寬400光年,往銀河盤面上下延伸500光年,包含了約8億顆恆星且充滿形成新生恆星的氣體,並且,古爾德帶只是拉德克利夫波的其中一小部分。

結合蓋亞衛星(Gaia)數據與其他望遠鏡的測量結果,研究團隊創建了銀河系詳細的星際物質3D地圖,也因此發現原以為是單一星環結構的古爾德帶,其實只是像海浪般起伏的拉德克利夫波其中一份子,而太陽距離拉德克利夫波最近的位置僅500光年。

科學家目前尚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促成拉德克利夫波的波浪結構,但研究共同作者、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天文學家Joo Alves認為,它可能就像漣漪,曾經有其他更巨大的物體墜入銀河系內,才形成這道由新生恆星組成的波形結構。

這個巨大神秘物體可能是某個被吞噬的矮星系,但科學家思來想去,想不出任何一個矮星系候選人;此外,既然是某種巨大物體引發這道波的形成,為什麼就在旁邊的太陽系未受到影響移動,繼續研究拉德克利夫波將幫助我們更理解銀河動力學機制。

而團隊則認為罪魁禍首可能是暗物質,研究人員接下來希望進行計算機仿真,確認暗物質能否重現該結構,以及其他星系是否也能找到類似結構。新論文發布在《自然》(Nature)期刊。

(首圖來源:哈佛大學)

相關焦點

  • 直徑1400光年!銀河系中心存在巨大氣體結構,由南非望遠鏡發現
    趣味探索訊 最近,南非的一臺超靈敏MeerKAT望遠鏡對銀河系中心附近區域進行了觀察,發現一個巨大雙極氣體結構,直徑達上千光年,以銀河系中心為中心,靠近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以太陽系的角度來看,銀河系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相對靜止的星系,然而在銀河系的核心卻有一個質量相當於400萬個太陽的黑洞,太陽系正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關於銀河系的形成到現在還是個謎。與非常活躍的星系相比,銀河系中心黑洞算得上很平靜。即便如此,銀河系中心黑洞也有異常活躍的時候,因為它會定期吞食大量的灰塵和氣體。
  • 科學家發現跨幅9000光年巨大氣體結構,在銀河系穿梭
    19世紀,科學家們發現了銀河系的一種神秘的氣體雲結構。時隔141年,今天的科學家又發現了另外一個更加奇妙、更加詭異的氣體雲。它像一條龍在海面上下翻騰一樣,在銀河系銀盤兩側往復波動。而有些科學家指出:這裡可能是太陽系的故鄉……古爾德帶1879年,當美國天文學家班傑明·阿普索普·古爾德在觀測銀河系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氣體結構,它的跨幅達到了3000光年。
  • 27億光年外出現超大宇宙結構,質量高達太陽的4600萬億倍!
    星系就像漂浮在宇宙中的孤島,而我們就生活在其中一座孤島上——銀河系。不過,宇宙中的星系並非完全孤立,而是會通過引力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群,以及更大的星系團。這種結構十分巨大,比如距離我們27億光年的阿貝爾2163(Abell 2163)星系團,這是人類已知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
  • 宇宙最大的結構:寬度100億光年,是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
    宇宙中最大的物體宇宙中存在著很大的事物或者結構,它們的尺寸遠遠大於地球,也遠遠大於太陽。因為它們實在太大了,用公裡來表示它們的尺寸顯得很不方便,這就需要用到光年。一光年,即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大約為9.5萬億公裡。比鄰星距離我們4.2光年,即40萬億公裡,音速飛機飛完這段距離需要370萬年的時間。如果覺得這個距離很遠,那來看看銀河系的大小,銀河系的寬度達到了10萬光年。然而,銀河系的寬度僅僅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物體寬度的0.001%。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比銀河系要大幾十萬倍,宇宙一直讓我們感慨
    銀河系是一個螺旋星系中的棒旋星系。星星,氣體,我們更熟悉,跳躍。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條件對銀河系的使用是什麼,IC1101,完全滿足。老實說,天文學家現在對這方面了解不多。銀河系是一個典型的中型旋渦星系。在人類所知的最大數量的星系前面,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星系可以根據不同的形狀分為橢圓星系、旋渦星系和不規則星系。
  • 最大的「氣泡」有多大?美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氣泡」,長5萬光年
    銀河系是一個直徑達16萬光年左右的龐大星系,擁有著1000~4000億顆恆星,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就身處其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要了解銀河系的形狀並不容易,不過天文學家們仍然通過對銀河系這片區域中的物質和能量分布掃描而大致了解了銀河系的形狀,認為它是一個有著多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 仔細分析恆星在銀河系空間裡的分布情況,可以描繪出銀河系的結構
    恆星是構成銀河系的主要天體,仔細分析恆星的位置和距離,得出各類恆星在銀河系空間裡的分布情況,可以描繪出銀河系的結構;仔細分析各類恆星在空間裡的運動情況,還可以看出銀河系作為一個整體的運動。在晴朗無月的夜晚,可以在恆星背景上看到一條銀河。用望遠鏡看銀河,可以看出它是由無數恆星聚在一起形成的。銀河的存在表明,銀河系的大部分恆星集中在一個扁圓的盤形空間裡。
  • 銀河系盤面存在上下沿伸5萬光年的巨大對稱氣泡
    北京時間1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幾十年以來,天文學家一直在爭議銀河系的神秘氣泡是近而小,還是遠而大,目前最新X射線全天觀測數據表明,銀河系中心存在兩個高溫氣泡,其上下延伸大約5萬光年,比之前發現的費米氣泡更大。
  • 太陽在銀河系裡高速運行幾十億年,怎麼不會發生與恆星相撞事件?
    過去認為銀河系直徑約有10萬光年,近些年隨著宇宙觀測能力的提升,人們對銀河系的了解越來越多,發現過去對銀河系大小遠遠低估了。2015年,科學家發現銀河系銀盤存在著波浪狀結構,改變了過去認為的銀盤是一個平滑的盤狀結構看法。
  • 探索銀河系:我們在銀河系的哪裡?它究竟是什麼?
    不用懷疑,你就是銀河系的一位居民。星系是由重力束縛在一起的一組無比巨大的恆星組。那麼有多大呢? 可以這樣理解它的大小:我們的恆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大約2000億恆星中的其中一個!我們在天空中所能看到的所有物質都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這意味著它就像一個有旋臂結構且向外輻射的扁平狀星系。
  • 銀河系的中心是太陽嗎
    直到16世紀,哥白尼把地球作為一顆普通行星,把太陽作為宇宙中心天體,太陽中心論使人類第一次把自己的地位從中心移開。17世紀,伽利略首先用望遠鏡觀察發現銀河是一個恆星密集的區域。在這個基礎上,英國人賴特提出了銀河系的猜想,他覺得銀河系的形狀就像個透鏡,連同太陽在內的眾星世體都位於其中,他還將自己的猜想描繪下來以方便大家理解。
  • 美國宇航局繪製銀河系內部地圖,發現宇宙「拐杖糖」
    在這張銀河系中心地帶的彩色合成圖像的中心出現了一個類似甘蔗的圖案,但這不是宇宙糖果。它跨越190光年,是一組發射無線電波的細長電離氣體絲之一。GISMO探測到銀河系中心最顯著的射電燈絲,被稱為射電弧,它形成了宇宙棒棒糖的直線部分。這是觀察到這些奇怪結構的最短波長。科學家們說,這些細絲勾勒出了銀河系中心某個高能事件產生的一個大氣泡的邊緣,這個大氣泡位於人馬座明亮區域內,距離我們約27,000光年。圖像中額外的紅色弧線顯示了其他細絲。
  • 我們太陽老大在銀河系中身份地位如何,還有其他的太陽存在嗎?
    太陽在我們太陽系是當然的老大,看起來是個巨無霸,但在銀河系裡面是個什麼身份地位呢?銀河系有多少個像我們太陽一樣的恆星呢?銀河系是太陽的家園,也是太陽系的第一層上級結構。銀河系的懸臂有兩條大的主旋臂和兩條短小一些的支臂,我們太陽就坐落在一條叫獵戶的支臂上,距離銀心(銀河系中心)為2.64億光年。一般認為銀河系包含有2000~4000億顆恆星,由於人類現在的觀測能力還比較初級,因此並沒有銀河系恆星的精確數值,只是根據觀測和引力測算。
  • 從內部來確定銀河系的結構是一項挑戰,我們是如何做到的?
    但事實上,由於望遠鏡的能力限制,以及星際塵埃的阻擋,赫歇爾實際上只能看見6000光年範圍內的恆星,所以赫歇爾繪製的銀河系比真實情況小得多。同時,由於觀測的局限性,讓赫歇爾誤以為太陽就是銀河系的中心。這一結論一直沿用了一個多世紀。
  •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系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繞著什麼轉呢?
    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位置科學家發現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點為2.6萬光年,同時測得太陽系的公轉速度為220公裡每秒,由此可以計算出太陽系的公轉周期長達2.5億年,相當於人類從現在回到二疊紀末期,那時候還沒有誕生恐龍,恐龍是距今2.3億年前才誕生的,由此可見太陽公轉周期有多長,說到這裡,我們已經知道了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公轉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
    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科學家發現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26000光年,太陽系的轉速測量為220公裡每秒,由此,我們可以計算出太陽系長達2.5億年的自轉周期,相當於人類從現在回到二疊紀末,那時候尚未誕生恐龍,而恐龍誕生於2.3億年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旋轉周期是太陽,現在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星系中心旋轉,你知道星系圍繞什麼物體旋轉嗎
  • 3D地圖揭曉銀河系真正形狀,星盤並非扁平而是扭曲的
    天文學家透過追蹤數千個遍布銀河的大脈衝星,製作出銀河系目前為止最準確的地圖,發現星盤並非如普遍所認為是扁平的,而是外形扭曲的。銀河系的3D地圖刊於期刊《科學》(Science),指出銀河系的恆星盤是由四個主要螺旋臂和一個棒狀核心區域組成。
  • 距離地球1.3萬光年!形成於80億年前!銀河系發現最大恆星團
    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應該還有其他文明,只不過它們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滅絕了。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1.3萬光年的位置距離了大量的恆星,它們形成於80億年前,這些恆星數量佔據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絕大部分,在80億年前,這裡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團集聚地。
  • 夜空中最亮的星,居然來自銀河系外?
    獵戶座中的恆星參宿四距離我們1500光年,亮度是太陽光的10000倍。在銀河系之外的恆星至少比銀河系平面高出3000光年,位於所謂的暈區,暈區在技術上仍然是我們銀河系的一部分,但至少不是螺旋盤的一部分。在銀河系的光環地帶中沒有像參宿四這樣的超巨星。最常見的恆星只比太陽更亮一些,這意味著它們會比你用眼睛看到的最微弱的恆星更暗淡。當然,註明的1987超新星是目前唯一的例外。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氣體雲的大調查有助於天文學家研究銀河系 對銀河系內部的大規模調查揭示了銀河系內部的廣泛結構。 卡迪夫大學和世界其他50個機構的科學家對銀河系內部進行了新的3D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