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繪製銀河系內部地圖,發現宇宙「拐杖糖」

2020-12-19 晨雨蝶夢

在這張銀河系中心地帶的彩色合成圖像的中心出現了一個類似甘蔗的圖案,但這不是宇宙糖果。它跨越190光年,是一組發射無線電波的細長電離氣體絲之一。

這張圖片包含了最新發表的觀測結果,使用的是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設計和製造的儀器。該儀器被稱為Goddard-IRAM超導2毫米觀測者(GISMO),與位於西班牙皮科韋萊塔的30米射電望遠鏡配合使用,該射電望遠鏡由位於法國格勒諾布爾的射電天文研究所操作。

「GISMO觀測到的微波波長為2毫米,這使我們能夠探索位於紅外光和長波射電之間過渡地帶的星系,」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天文學家約翰內斯·斯塔格恩(Johannes Staguhn)說。「光譜的每一部分都有不同類型的發射主導,而GISMO向我們展示了它們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

GISMO探測到銀河系中心最顯著的射電燈絲,被稱為射電弧,它形成了宇宙棒棒糖的直線部分。這是觀察到這些奇怪結構的最短波長。科學家們說,這些細絲勾勒出了銀河系中心某個高能事件產生的一個大氣泡的邊緣,這個大氣泡位於人馬座明亮區域內,距離我們約27,000光年。圖像中額外的紅色弧線顯示了其他細絲。

馬裡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和戈達德分校的研究小組成員理察·阿倫特說:「在GISMO的數據中發現無線電弧真是個驚喜。」它的發射來自在磁場中高速旋轉的電子,這個過程被稱為同步加速器發射。GISMO發現的另一個特徵,叫做鐮狀體,與恆星的形成有關,可能是這些高速電子的來源。」

描述這幅合成圖像的兩篇論文,一篇由阿倫特領導,另一篇由斯塔格恩領導,發表在11月1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這張圖片展示了我們星系的內部,它是銀河系中最大、密度最大的巨型分子雲集合。這些巨大、涼爽的雲層中含有足夠的稠密氣體和塵埃,足以形成數千萬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這幅圖覆蓋了天空的一部分,寬約1.6度,相當於月球表面大小的三倍,寬約750光年。

為了製作這張圖片,該團隊在2012年4月和11月獲得了GISMO的數據,以綠色顯示。然後,他們利用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赫歇爾(Herschel)衛星的存檔觀測數據,對冷塵埃的遠紅外輝光進行建模,然後從GISMO的數據中減去這些數據。接下來,他們用藍色補充了現有的850微米的紅外數據,這些數據來自夏威夷Maunakea山頂附近的James Clerk Maxwell望遠鏡上的SCUBA-2儀器。最後,他們用紅色標註了來自國家科學基金會的Karl G. Jansky甚大陣列(位於新墨西哥州Socorro附近)的長波長19.5釐米的無線電觀測資料。然後對高解析度的紅外和無線電數據進行處理,以匹配低解析度的GISMO觀測。

得到的圖像本質上是彩色編碼不同的發射機制。

藍色和青色的特徵揭示了分子雲中的冷塵埃,那裡的恆星形成仍處於初級階段。黃色的特徵,如構成拐杖柄的拱形細絲和人馬座B1分子雲,揭示了電離氣體的存在,並顯示出發達的恆星工廠;這種光來自於被氣體離子減慢但不被捕獲的電子,這個過程也被稱為自由-自由發射。紅色和橙色區域顯示了同步輻射發生的區域,比如著名的射電弧和人馬座A,這是銀河系中心的亮源,那裡有超大質量黑洞。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清晰的銀河系3D地圖來襲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通過歐洲宇航局的「蓋亞」號空間望遠鏡發回的最新數據,科學家繪製出迄今為止細節最為豐富的銀河系3D地圖,它所包含的17億顆恆星的信息將會使天文學家們忙碌數十年4月25日,歐洲宇航局(ESA)的「蓋亞」項目(Gaia mission)公布了首張銀河系的全3D地圖。這份地圖的資料庫中囊括了近17億顆恆星的位置,以及其中約13億顆恆星的顏色、速度、運動方向和距離信息。這些信息如同一部生動的電影,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廣度描繪了銀河系。它所包含的區域大小是之前類似項目的1000倍。
  • 為什麼宇宙地圖是呈橢圓形的?
    .-3.0下,圖像基於美國宇航局你必須意識到——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是這張地圖不準確。為了保持地圖上的緯度和經度線垂直(它們),我們扭曲了非赤道緯度區域。從地圖上看,格陵蘭島和南美洲的大小似乎與南極洲差不多,與歐洲和亞洲加起來差不多,冰島與英國差不多。
  • 雙語閱讀:銀河系是彎的!天文學家繪製三維地圖
    天文學家通過追蹤遍布銀河系的數千顆大的脈動變星,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銀河系地圖。從地圖上看,由無數恆星組成的星系盤並非扁平,而很明顯是彎曲的、扭曲的。研究人員於上周四公布了一張銀河系的三維地圖,其中包括太陽在內共有1000多億顆恆星。這張地圖全面展示了銀河繫結構:由四個大的螺旋型枝節和一個條狀的核心區域組成的星系盤。
  • NASA發布宇宙X射線天空地圖,由NICER繪製
    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NICER(中子星內部構成探測器)衛星探測到的X射線中的整個天空地圖(entire sky in X-rays)。NICER繪製的X射線全天圖像。X射線雖然肉眼不可見,但卻是標記宇宙中最為強力的一類星體——脈衝星的極佳觀測波段。繪製的X射線圖包含NICER衛星22個月的觀測數據。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劍橋大學的專家領導了20億顆恆星的宇宙地圖集的創建,他們相信這些地圖集可以揭示我們的星系是如何誕生的,以及在遙遠的將來會發生什麼。 詳細的地圖是根據歐空局蓋亞飛行任務的最新數據繪製的,該任務有兩顆衛星距離地球93萬英裡,測量整個銀河系恆星物體之間的距離。
  • 刷新銀河系「認知」!第一個精確的3D地圖曝光,地球或出現扭曲
    根據科學最新報導,我們可能對銀河系的認知又要「刷新」了,科學家們對銀河系製作出了「第一個精確的3D地圖」,這個地圖是什麼樣子呢,根據銀河系繪製的結果顯示出,它表現出了一個奇怪的翹曲形狀,證明了我們銀河系實際上是扭曲的。
  • 史上最全銀河系地圖出爐
    圖片來源 歐洲航天局網站綜合編譯 胡文利據英國《自然》雜誌報導,當地時間12月3日,歐洲航天局根據蓋亞太空望遠鏡提供的數據繪製了一幅「史上最全面」的銀河系地圖,這幅地圖對太陽系的鄰居們進行了全面普查
  • 當我們身處銀河系內部,我們銀河系的外部照片是如何拍攝的?
    如果我們在銀河系內部,我們的銀河系是如何從外部拍攝的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問題。大多數人不會想像到要了解我們的銀河的真實外觀是多麼難以達成的工作。這就像一個人身處叢林之中,卻企圖描繪出森林的地圖。
  • 銀河系有四條旋臂,沒有疑問了
    銀河系圖片銀河系最新照片出爐,也是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這張圖清晰的向我們展示了銀河系是一個具有四條旋臂的棒旋星系。這是美國科學院和德國馬普天文研究所歷時15年,對銀河系的研究成果。他們繪製了一張十萬光年乘十萬光年的銀河系地圖。銀河系的直徑是十萬到十八萬光年左右,我們所處的太陽系距銀河系中心很遠,位置接近於銀道面(銀道面:銀河系的主要質量形成的盤狀平面),我們所觀測到的銀河系旋臂都是重疊的。這張圖結束了長期以來對銀河系有幾條旋臂的問題。
  • 從古地圖到銀河系地圖:溯源我們周邊的世界
    美國歷史上最大、最多樣化的地圖博覽會正在芝加哥舉行,從公元前1300年巴比倫古城尼普爾的泥版地圖,到目前尚在進行中的斯隆數位化巡天項目繪製的銀河系地圖,它們完整地記錄了人類對於世界的想像和探索  羅敏  各個時代的地圖製作者將他們自己的文明置於宇宙的中心:早期基督徒繪製的地圖上
  • 這些駭人聽聞的宇宙事實你聽過嗎!
    宇宙的大小很難理解,而且它的膨脹速度甚至比科學家最初想像的還要快。雖然人類永遠不會繪製出整個太空的地圖,但這並不能阻止他們探索太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自1958年以來就一直存在。Stacker在搜索新聞檔案和檢查美國宇航局的最新資料後,列出了幾項令人驚嘆的太空發現。2017年,一顆質量幾乎是地球三倍的系外行星,使之成為超級地球,在西班牙海岸外的Telescopio Nazionale伽利略號上,由asuárez mascare o和她的團隊與harps-N攝譜儀發現2015年,美國宇航局的黎明任務在矮行星穀神星赤道附近發現了一座火山狀的山。
  • 1億8700萬像素的銀河系新地圖
    但是一個消息是,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存在就是為了完全穿透雲霧的面紗,揭示廣闊的宇宙。  這個團隊日前完成了一項用 APEX 望遠鏡大面積觀測星系(ATLAGAL)的壯舉,這給我們帶來了銀河系的一個全新的形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最新繪製的銀河系地圖比我們之前看到的任何銀河系地圖要大 4 倍。
  • 新的銀河系地圖表明,地球更靠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根據銀河系的新地圖,太陽系的位置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位置。它不僅更接近銀河系中心,還更接近中心的超大質量的黑洞Sgr A *, 它的軌道處在一個更快旋轉速度的軌道上。沒什麼可擔心的。我們實際上並沒有接近Sgr A *,也沒有被吞噬的危險。相反,我們的銀河系地圖已經過調整,可以更準確地確定我們一直在的位置。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美繪製出迄今最精細的高清晰度南極衛星地圖
    來源:科技日報   美國宇航局7日發布報告說,宇航局和美國地質勘探局研究人員利用衛星拍攝的1000多張圖片,繪製出了迄今最精細的高清晰度南極洲地圖  研究人員將美國「陸地衛星-7」拍攝到的大量真彩色圖片進行編排處理,最終得到了「這塊地球上最冷大陸」的地圖。美國宇航局說,這一衛星地圖要比此前的地圖在細節上精確10倍。
  • 科學家發現跨幅9000光年巨大氣體結構,在銀河系穿梭
    在宇宙中,天體的形式紛繁複雜,五花八門,種類之繁多,遠遠超過人類的想像。19世紀,科學家們發現了銀河系的一種神秘的氣體雲結構。時隔141年,今天的科學家又發現了另外一個更加奇妙、更加詭異的氣體雲。它像一條龍在海面上下翻騰一樣,在銀河系銀盤兩側往復波動。
  • 凝望十餘載 勾畫星河影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來源:【人民日報】近日,中外科學家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明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銀河繫結構是天文學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美國、德國和中國的天文學家主導成立了「銀河系棒和旋臂結構遺珍巡天」重大科學計劃,經過十餘年研究最終破解。
  • 發現「拐杖糖」星雲後,NASA又捕捉到了「風車型」星系
    上周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一張於近日新捕捉到的遙遠星系的近景照片。就在上周,NASA剛剛發現了一根彩色的宇宙「拐杖糖」。據了解,這根「拐杖糖」跨越190光年,是一組被稱為「細絲」的細長電離氣體束。
  • 歐洲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3D地圖,發現:我們的地球正朝黑洞前進
    不僅如此,我們整個恆星系在大家長太陽帶領下,也在圍繞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旋轉,速度大約為220公裡/秒,如此神速也要2.5億年才能繞行一周,上次處在同一位置時,地球上還是恐龍橫行的中生代。最近,科學家根據歐洲航天局蓋亞太空探測器的數據,創建了銀河系3D地圖。該探測器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掃描恆星,發現銀河系不是一張切面,而是有厚度,地球也正在朝黑洞前進,日近一日。
  • 銀河系「最孤獨恆星」與鄰居相隔1000光年
    CX330恆星釋放噴射流至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它與最鄰近的天體距離1000光年,被稱為銀河系最孤單的恆星。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觀測發現銀河系存在著一顆最孤獨的嬰兒恆星,它距離最近天體1000光年,但事實上這顆恆星僅形成10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