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布宇宙X射線天空地圖,由NICER繪製

2021-01-10 環球世界未解之謎

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NICER(中子星內部構成探測器)衛星探測到的X射線中的整個天空地圖(entire sky in X-rays)。

NICER繪製的X射線全天圖像。

X射線雖然肉眼不可見,但卻是標記宇宙中最為強力的一類星體——脈衝星的極佳觀測波段。

繪製的X射線圖包含NICER衛星22個月的觀測數據。圖中的亮點大部分都是脈衝星,它們會周期性地對地球的視線方向發射X射線。通過分析這些觀測結果,天文學家可以定位並研究脈衝星的物理機制。

「僅經過非常簡單的數據處理,我們就會發現天鵝圈(Cygnus Loop),一顆五千多年前爆發的超新星的殘骸。它的直徑大約90光年。」NICER衛星的負責人基思·金德倫(Keith Gendreau)博士說道,「我們正在逐步建立全新的全天X射線圖像,並且NICER的夜間掃描還可能會發現以前未知的天體。」

NICER將繼續掃描宇宙中的X射線,以便更好地了解脈衝星。 目前天文學家認為這些脈衝星就像宇宙中的燈塔信標一樣,在周期性的旋轉中有時正好對準我們(地球),就造成了脈衝式的X射線。

掌握不同脈衝星的脈衝對未來太陽系內以至太陽系外的深空穿行非常有用。 NASA計劃制定一個連貫的脈衝星圖,作為太空中的「GPS系統」。當這項技術成熟時,我們的太空飛行器就能夠在整個太陽系以至更遠自動導航。

相關焦點

  • X射線中的整個天空地圖被捕獲,NICER讓空間站扭曲了?
    X射線中的整個天空地圖當然,這不會是一幅簡單的圖像,而是NASA的NICER(中子星內部構成探測器)鏡頭記錄下的X射線中的整個天空地圖,也是國際空間站的有效載荷。這份看似簡單的地圖,實際上卻包含了NICER科學運營過程中,前22個月所搜集到的數據。
  • 世界最大3D宇宙地圖發布 數百名科學家共同繪製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迄今為止最大的3D宇宙地圖發布。該地圖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繪製而成的。據報導,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顯示物質在遙遠宇宙中分布的天體,即活躍形成恆星和類星體的星系」,來繪製宇宙地圖。
  • 祝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發射成功20周年,與哈勃望遠鏡齊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1999年7月23日,搭載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在過去的20年裡,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強大而獨特的x射線眼睛,為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帶來了一場革命。
  • NASA太空望遠鏡 繪出宇宙最極端能量分布圖
    ,美國一個研究小組當地時間12日表示,藉助於一幅綜合了為期三個月海量數據的新地圖,天文學家現在可以對宇宙中最極端能量實施有史以來最清晰的觀測。    這幅圖是根據美宇航局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搜集的數據繪製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攜帶的攝像機可以對宇宙——從太陽系內部到距地球數十億光年的遙遠星系——展開深入探測,以尋找稱為伽馬射線的高能射線的來源。伽馬射線處於電磁波譜圖的右側遠端,波長比紫外光、甚至X光線的波長短,但能量超過紫外光和X光線。
  • 最大宇宙地圖誕生,涵蓋400萬星系,縱橫數百億光年,還是立體的
    茫茫無際的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不同的時空中有著什麼樣的事物?還並沒有一個像地球的世界地圖這樣的足夠具體而清晰的地圖給我們展現出來。不過就在最近,一個來自全球30多個天文研究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多年努力的成果成功發布,向世人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3D宇宙地圖。
  • 外媒:科學家發布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3D地圖
    據外媒CNET報導, 天體物理學家周一發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3D地圖,跨越時間和空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詳細。 該地圖是利用新墨西哥州一架光學望遠鏡的數據繪製的,該數據是作為深場重子聲波振蕩光譜巡天(eBOSS)的一部分而記錄的。
  • NASA 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繪製北半球天空星圖
    NASA 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繪製北半球天空星圖公眾號:太空夢想家翻譯:小帥譯文NASA 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繪製北半球天空星圖這張 TESS 北半球天空全景圖的細節描繪了天鵝座的一個區域。這張北半球天空的馬賽克圖片包含了由 NASA 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 TESS )在第二年任務開展期間拍攝的 208 張照片,它於 2020 年 7 月完成製作。
  • 科學家在繪製宇宙圖後發現,我們的宇宙有些奇怪!
    科學家在繪製出宇宙中詳細的物質分布圖後說,我們的宇宙比預期的更加「均勻」。
  • 世界上最大的宇宙3D地圖發布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幾千年來,繪製地圖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從古巴比倫黏土地圖再到墨卡託投影地圖,均描繪出了當時人們眼中對於宇宙的認知。據外媒消息,日前,國際斯隆數字巡天調查(SDSS)項目發布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宇宙 3D 地圖,該地圖不僅是在過去二十年中,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名天體物理學家對超過 400 萬個星系和超亮、能量密集的類星體的分析所得出的結果,更是在跨越時間和空間後所描述的宇宙這110億年來的成長史。
  • 民航聯盟:全球數百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發布
    民航聯盟據日內瓦綜合電: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周一發布,這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共同繪製而成。新地圖呈現「宇宙膨脹完整故事」據航盟聯盟了解,這張地圖是基於1998年的原有數據,以及「斯隆數位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簡稱SDSS)項目的最新六年調查結果,該「延展重子振蕩光譜調查」(extended 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 為什麼宇宙地圖是呈橢圓形的?
    圖像來源:歐洲航天局和普朗克協作當你從我們的視角觀察宇宙時,很顯然,你可以朝任何方向看。 你可以看到全方位的三維空間,無論你在哪裡看,一路走來都是宇宙。 那麼,為什麼當你看到宇宙地圖時,它看起來像是橢圓形的?
  • NASA想用X射線呼叫外星人
    根據NASA的初步計算,x射線通信(XCOM)可以在太陽系產生每秒千兆比特的數據速率。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位於馬裡蘭州,該機構任務工程部的技術助理負責人Jason Mitchell表示:「下一代通信最大的前景在於將x射線運用到深空通信。這樣甚至可以聯繫上太陽系之外的外行星。」
  • NASA NICER望遠鏡記錄雙星系統的一次巨大X射線能量爆發
    與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不同,J1808是一個雙星系統,這意味著它的「心臟」由兩個天體組成。 對於J1808,其主星是一顆中子星,而伴星是一顆褐矮星,它的溫度比恆星低,質量在恆星與行星之間。中子星又稱脈衝星,它從褐矮星中收集氣體,這種關係經常導致真正的世界末日般的爆炸。
  • 美國NASA檢測到奇怪X射線信號,可能是某種「外星技術」嗎?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在錢德拉天文臺探測到一個x射線信號,然後在一個被稱為小麥哲倫雲的鄰近星系團中發現了它,有人懷疑那是外星驅動的痕跡,可能是某種和火箭,但誰會把核彈放在窗外面,並用它乘風破浪遨遊太空呢?這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天文學家最初將x射線。
  • 宇宙中經常發生γ射線暴和X射線暴,為何沒聽過有α、β射線暴...
    α射線是高速氦原子核,β射線是高速電子,兩者都帶電荷,所以α射線和β射線的穿透力有限,很容易被星際氣體和塵埃阻擋;而γ射線是波長很短的光子,光子不帶電,加上高能光子的穿透力很強,所以宇宙中天體發出的射線很容易到達地球表面。
  • NASA的NICER望遠鏡提供有史以來最精確的脈衝星測量
    該儀器是被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的X射線望遠鏡。科學家已經使用NICER來獲得脈衝星的大小和質量的第一個精確而可靠的測量值以及其表面的首張「熱點」圖。NASA測量的脈衝星為J0030 + 0451,簡稱J0030。它位於雙魚座星座,距離地球大約1100光年。當科學家使用NICER對脈衝星進行測量時,結果揭示出脈衝星表面「熱點」的形狀和位置比最初想像的要奇怪。
  • 為什麼宇宙中有伽馬射線暴?卻沒有阿爾法射線暴和貝塔射線暴?
    表面上看來,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都是射線,但本質上是不同的,這三種射線在傳播過程中與物質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先來探討他們的本質。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都是由核反應產生的。核反應主要分為核裂變、核聚變、粒子轟擊、放射性衰變,衰變屬於自然反應,而核裂變、核聚變和粒子轟擊可以人工幹預。
  • 天文學家根據斯隆數字天空勘測提供的新數據繪製宇宙星系圖
    斯隆數字天空勘測(SDSS-V)的第五代產品正在為範德比爾特大學的天文學家和其他項目成員收集有關我們宇宙的數據,以用於探索遙遠星系和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並繪製宇宙星系圖。圖註:斯隆數字天空勘測的第五代版本在本月初進行了首次觀測。
  • 歷史上第一位繪製世界地圖的人
    可以這樣解釋他的想法:世界原初狀態是各種事物與性質共生共處的狀態,好像《周易》描述宇宙那種【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的混沌狀態。假如最初有相反的東西,他們也會相互抵消、中和,因而必然呈現出無差別、無規定的狀態;單個事物只有在脫離出這一整體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特定的性質,然後才會出現事物之間的對立。
  • 繪出宇宙最極端能量分布圖
    藉助於一幅綜合了為期三個月海量數據的新地圖,天文學家現在可以對宇宙中最極端能量實施有史以來最清晰的觀測。 這幅圖是根據美宇航局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搜集的數據繪製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攜帶的攝像機可以對宇宙——從太陽系內部到距地球數十億光年的遙遠星系——展開深入探測,以尋找稱為伽馬射線的高能射線來源。伽馬射線處於電磁波譜圖的右側遠端,波長比紫外光、甚至X光線的波長短,但能量超過紫外光和X光線。